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蓝云天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海蓝】韩氏源流与韩信家世考(散文)

  【海蓝】韩氏源流与韩信家世考(散文)


作者:霞中子 进士,766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6发表时间:2023-12-13 09:51:31


   一、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
   1、母系社会
   怆术(女性,天鼋氏,黄帝的太祖母)——茴芒(女性,方雷氏,黄帝的曾祖母)——赤哲(女性,少典轩辕氏,黄帝的祖母,生子少典,少典是黄帝之父亲。)
   2、从少典起进入父系社会
   少典(黄帝之父,配附室“有蟜氏”,生“姬芒”,“姬芒”就是黄帝。本文以黄帝为第1世,于是有如下关系:
   第1世姬芒(即黄帝,姓姬,名轩辕,黄帝之妃叫“嫘祖”,生二子,长玄嚣,次昌意)——第2世玄嚣——第3世蟜极——第4世帝喾。
   帝喾有四妃:元妃姜嫄,有邰氏之女,生子后稷;次妃简狭,有娀氏之女,生子契;三妃庆都,陈丰氏之女,生子尧;四妃常仪,訾氏之女,生子帝挚。于是有如下关系:
   第4世帝喾,其元妃姜嫄生子后稷——第5世后稷,即周朝始祖姬弃——第6世姬奦望——第7世姬叔望——第8世姬不窟——第9世姬鞠——第10世姬公留——第11世姬庆节——第12世姬皇仆——第13世姬差弗——第14世姬毁陯——第15世姬公非——第16世姬高圉(另有一说是,第16世姬辟荒,第17世姬高圉)——第17世姬亚圉——第18世姬公叔——第19世姬禀父——第20世姬季历——第21世姬昌(周文王)——第22世姬发(周武王,公元前11世纪)——第23世周成王姬诵——第24世周康王姬钊——第25世周昭王姬瑕——第26世周穆王姬满——第27世周共王姬繫扈——第28世周懿王姬囍——第29世周孝王姬辟方——第30世周夷王姬燮——第31世晋穆侯姬费王——第32世曲沃桓叔姬成师。
   二、“曲沃代晋”的历史过程
   姬成师与韩氏源流和韩信家世有极大关系,要真正厘清韩氏的源流,就必须比较详细地了解晋国的历史。
   姬成师为何被称为“曲沃桓叔”呢?这得从“曲沃代晋”(或“曲沃代翼”)的历史过程说起。这个历史过程很复杂且很血腥,它是春秋早期,晋国发生的一起长达67年的同宗相残的血案。最后,晋国的公族曲沃武公攻入了晋都翼城,打败了晋侯缗,取代了晋国的君主,以“小宗”篡夺“大宗”,成为“礼乐崩坏”的开端。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伐纣,建立了西周王朝。然后,姬发追认其父姬昌为“周文王”。周武王逝,其子姬诵继位,号为周成王。当初年幼的周成王和弟弟姬叔虞一起玩耍,他把桐叶削为珪形,将唐国“戏封”给叔虞。史官以“天子无戏言”为由,使戏言成真。叔虞获封到唐国后称唐叔虞,史称这一事件为“桐叶封弟”。叔虞死后,他的儿子燮父继位,将国号改为晋,这便是晋国的来历。
   周成王与唐叔虞是同辈人,周成王的地位是周朝天子,唐叔虞只是周成王所封的诸侯王,两者是上下级的关系。晋国只是西周王朝管辖下的众多诸侯国之一。晋国的都城在“翼城”。
   自周成王“桐叶封弟”、晋国建立起,晋国的第1代、第1任统治者是唐叔虞。唐叔虞传到第9代,有姬费王和其弟弟晋殇叔。
   周成王传位到第8世时是周夷王姬燮;而唐叔虞传位到第8世时是晋献侯姬籍。姬籍之父是晋厘侯姬司徒;姬籍生二子,长子是晋穆侯姬费王,次子是晋殇叔,两者都是唐叔虞的第9世孙。
   周夷王姬燮和晋献侯姬籍,都是黄帝的第30世孙;都是帝喾的第26世孙。周夷王姬燮是周成王姬诵的第8世孙;晋献侯姬籍是唐叔虞的第8世孙。
   晋献侯姬籍的儿子,即唐叔虞的第9世孙晋穆侯姬费王。姬费王妻齐姜氏,生有两个儿子。公元前805年生长子,名姬仇,几年后又生次子,名姬成师。姬仇、姬成师,都是唐叔虞的第10世孙。
   姬费王是晋国的第9任国君,史称晋穆侯,在位27年。
   晋穆侯姬费王去逝后,因其长子姬仇是正统,本应由10世姬仇继位,但是9世晋殇叔却篡夺侄子姬仇之位,成为晋国第10任国君。
   晋殇叔在位4年后,姬仇推翻了晋殇叔,夺回了政权,成为晋国第11任国君,史称晋文侯,在位35年。
   晋文侯姬仇的弟弟10世姬成师,一直觊觎晋国国君的位置,他在暗中发展自己的政治势力。公元前745年,晋文侯去世,其子11世姬伯继位,成为12任晋君,史称晋昭侯,在位6年。
   11世晋昭侯姬伯即位第一年,出于政治上的多方权衡与考量,就封其叔父10世姬成师于曲沃(今山西闻喜),于是姬成师被称为曲沃桓叔。曲沃桓叔建都城于曲沃,这便是曲沃政权的创始。
   曲沃是个辽阔肥腴之地,“曲沃”这个封地都城比晋国都城“翼城”还要大,这是不合礼法的。周天子是“大宗”,诸侯是“小宗”;晋国是“大宗”,晋国的分封地曲沃是“小宗”。“小宗”不能盖过“大宗”,这是礼制法度。曲沃大于翼城,这是犯忌的,这为“曲沃代晋”埋下了隐患。这里的“代”字是“取代”的意思。
   公元前739年,晋国大臣潘父杀死晋昭侯姬伯,却迎纳曲沃桓叔姬成师到翼城来执政,于是10世曲沃桓叔成为晋国的第13任统治者。但是晋国臣民极力反抗,将桓叔姬成师赶回曲沃。但姬成师仍为晋国的实际掌控者。
   曲沃桓叔在位14年,死后其子11世姬鳝继位,成为晋国实际上的第14任统治者,他在位15年,史称其为曲沃庄伯。
   后来晋国人立晋昭侯之子12世姬平为第15任晋君,是为晋孝侯,在位16年。
   曲沃庄伯姬鳝继位后不久,便开始伐翼,要夺取晋国国都翼城。公元前724年,姬鳝杀了晋君晋孝侯姬平。即使国君被杀,但晋人不受姬鳝之命,将姬鳝赶回曲沃,另立13世姬却(姬郤、姬都)为第16任晋君。史称晋鄂侯,在位6年。
   公元前718年,曲沃庄伯联合郑、邢二国共伐翼城。以“小宗”伐“大宗”却变成“正义”的。在曲沃庄伯的强大攻势下,晋鄂侯战败出逃。此时周朝天子周桓王派兵讨伐曲沃庄伯,庄伯再次失败,返回曲沃。周桓王便立晋鄂侯之子14世姬光为第17任晋君,是为晋哀侯,在位9年。
   第二年,公元前719年,曲沃庄伯就气死了,其子12世姬称继立,是为曲沃武公。
   公元前709年,曲沃武公联合陉廷伐翼。此战曲沃武公大获全胜,俘获了晋哀侯。曲沃武公杀了晋哀侯,但晋国人并不拥戴他,坚持和曲沃武公对抗到底,并立晋哀侯之子15世姬校为第18任晋君,史称晋小子侯,在位4年。
   公元前705年,曲沃武公诱召晋小子侯并杀之,这时周天子周桓王看不过眼,再次派兵伐曲沃武公,武公抵挡不住,又退回曲沃。周桓王立晋哀侯之弟14世姬缗为第19任晋君,史称翼侯缗(又作晋缗侯),在位28年。
   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伐晋缗侯,完全吞并了晋国的土地,成为晋国的实际控制者。随后,曲沃武公用珍宝贵物贿赂新立的周天子周僖王,请求册封他为晋君,周僖王见木已成舟,便给予批准。于是,12世曲沃武公便成为第20任晋君,并列为西周诸侯,史称其为晋武公,在位39年。
   至此,被晋昭侯封于曲沃的“小宗”政权,历经曲沃桓叔、曲沃庄伯、曲沃武公等祖孙三代,历时67年,历经5次战争,在杀了5位晋君(昭侯、孝侯、哀侯、小子侯、晋侯缗)、驱逐1位晋君(鄂侯)之后,以“小宗”身份正式取代了晋国“大宗”政权,直接成为了晋国的新君主。这就是“曲沃代晋”的大抵过程。
   为使这个过程简明起见,下面给出一个传承线路图:
   唐叔虞第9代第9任晋君,晋穆侯姬费王,前812-785,在位27年——第9代,姬费王弟殇叔篡位,成为第10任晋君,前785-781,在位4年——第10代第11任晋君,晋文侯姬仇,前781-746,在位35年,(侄从叔手里抢回王位)——第11代第12任晋君,晋昭侯姬伯,前746-739,在位6年——第10代第13任“准晋君”,曲沃桓叔姬成师,前745-731,在位14年——第11代第14任“准晋君”,曲沃庄伯姬鳝,前731-716,在位15年——第12代第15任晋君,晋孝侯姬平,前739-724,在位16年——第13代第16任晋君,晋鄂侯姬却(郤、都),前724-718,在位6年——第14代第17任晋君,晋哀侯姬光,前718-709,在位9年——第15代第18任晋君,晋小子侯姬校,前709-706,在位4年,被晋武公姬称所杀——第14代第19任晋君,姬校叔父翼侯缗(姬缗)前706-678,在位28年,被晋武公姬称所灭——第12代第20任晋君,晋武公姬称,前716-677,在位39年——第13代第21任晋君,晋献公姬诡诸,前677-651,在位26年。
   三、韩氏的世系
   第10世第13任“准晋君”曲沃桓叔姬成师,生二子,长子是第11世姬鳝,是晋国第14任“准晋君”,号为曲沃庄伯,前731-716,在位15年;次子是第11世姬万(后称韩万)。完成“曲沃代晋”之后的晋国第20任晋君晋武公姬称,于公元前677年,将姬万分封于“韩原”(今陕西韩城市),成为“韩原”的第一代统治者,史称“韩武子”,是韩氏的得姓始祖,也就是韩氏的第1代。从此,韩氏繁衍了22代,终被秦国所灭。其传承线路如下:
   韩氏第1代韩武子(又称韩万)——韩氏第2代韩赇伯(又称姬赇)——韩氏第3代韩定伯韩简(又称姬简)——韩氏第4代韩子舆韩舆(又称姬舆)——韩氏第5代韩献子韩厥(又称姬厥),成为晋国执政——韩氏第6代韩宣子韩起,于晋国执政28年——韩氏第7代韩贞子韩须,公元前514年迁都平阳,即今山西临汾市——韩氏第8代韩简子韩不信,赶走范氏、中行氏——韩氏第9代韩庄子韩庚——韩氏第10代韩康子韩虎,韩赵魏灭掉智氏——韩氏第11代韩武子韩啟章,公元前424年迁都宜阳,前424-409,在位16年——韩氏第12代韩景侯韩虔,正式封侯,公元前408年迁都阳翟,前408-400,在位9年——韩氏第13代韩烈侯韩取,前399-387,在位13年——韩氏第14代韩文侯韩猷,前386-377,在位10年——韩氏第15代韩哀侯韩屯蒙,公元前375年迁都新郑,前376-374,在位3年——韩氏第16代韩共侯韩懿(韩若山),前374-363,在位12年——韩氏第17代韩昭侯韩武,前362-333,在位30年——韩氏第18代韩宣惠王韩康,前323年称王,前332-312,在位21年——韩氏第19代韩襄王韩仓(又称韩惠绪),前311-296,在位16年——韩氏第20代韩厘王韩咎(一说又称韩桓惠王),前295-273,在位23年——韩氏第21代韩桓惠王韩然(又称韩武侯),前272-239,在位34年——韩氏第22代韩废王韩安(又称韩王安),前238-230,在位9年。(后被秦灭国)。
   四、韩信家世
   曲沃恒叔姬成师的次子韩武子(又称姬万、韩万,)被晋武公姬称分封至韩原,即韩氏的得姓始祖,被称为韩氏的第1代。传到了第19代是韩襄王韩仓,前311-296,在位16年。韩仓生三子,长子韩婴(一说又称韩忠义,早逝);次子韩虮虱(又称韩几瑟,是庶子,一说又称韩忠仁);三子韩厘王韩咎(一说又称韩忠德,一说又称韩桓惠王)。韩咎生二子,长子韩惠王韩然,(一说又称韩武侯,又有说称为“韩桓惠王”的,有点乱了);次子庶出,名韩王信。韩惠王韩然生二子,长子韩废王韩安,(一说又称韩王安),被秦灭国;次子名韩非(一说韩非是韩虮虱之子,尚有争议,待考)。
   再说第19代韩襄王韩仓的次子韩虮虱(庶出),被派往楚国当人质,一去不得返回焉。据说韩虮虱在楚国娶民女为妻,生二子,长子韩臣颜;次子韩臣伦。韩臣颜生二子,长子韩信(即淮阴侯),次子韩柳。秦灭楚国时,韩臣颜沦为徭役民伕,不知所终。韩信成为流浪儿,背剑乞食,有“漂母饭信”、“胯下之辱”等传说。韩信先投项梁,再投项羽,皆不得志,后被萧何荐于刘邦,拜将大将,为创汉立下十大功劳,终为吕后谋害,并令灭其三族。韩信被害后,萧何问心有愧,暗将韩信三岁儿韩滢匿下,遣人将其急送南粤王赵佗,并嘱其抚养,以保留韩信一脉。为避祸计,南粤王将韩滢改名换姓,呼“韦云际”,视为己子,抚养成人,后封之于海滨为世袭土官。韦云际后裔历经千年繁衍,子孙遍及岭南,如今两广各地,多为韩信后裔者。韩信后裔这一支,世称“韩改韦”,简称“韩韦”。
   五、结束语
   韩信是韩襄王韩仓(又称韩惠绪)的后裔,是没落的公子王孙,这是无可置疑的。韩信身佩宝剑,熟读兵书,精通兵法,这是平民所不能的,由此可证其身出贵族。韩信少年之所以沧为破落子弟,这跟庶出的韩虮虱被派往楚国当人质,更因秦之灭楚有极大关系。韩虮虱在楚国娶民女生二子韩臣颜韩臣伦,韩臣颜生二子韩信韩柳,古史未出斯言,且待考究。
   向来有学者认为韦氏出于“豕韦国”的国君元哲;元哲出于少康;少康出于太康;太康出于夏禹;禹出于颛顼;颛顼出于昌意;昌意乃黄帝次子。“豕韦国”亡国后,国人以国号为姓,这便是“豕韦”氏的来历。
   然而更有学者认为,广西大部分韦氏是“韩改韦”,是韩信之后裔。今考证得知,韩信必是韩襄王韩仓的后裔,而韩襄王是韩氏的得姓始祖韩武子(姬万)的第19代孙。韩武子是晋国第21任国君晋武公姬称所封于“韩原”的子爵。韩武子是曲沃桓叔姬成师的次子;曲沃桓叔姬成师则是唐叔虞的10代孙、晋国的第13任“国君”;唐叔虞是周成王姬诵之弟、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文王姬昌之孙;周文王姬昌是“帝喾”之第17代孙;“帝喾”是“蟜极”之子、“玄嚣”之孙;“玄嚣”则是黄帝的长子。
   根据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只生二子,长玄嚣,次昌意,昌意生颛顼;玄嚣生蟜极,蟜极生帝喾。
   值得一提的是,南宋罗泌所编纂的,详述华夏文明上古时期的历史、地理、风俗、氏族等方面的史事的宏篇巨著《路史》中言:黄帝生三子,长玄嚣,次昌意,三苗龙;昌意生三子:长韩流,次安,三悃;韩流生颛顼。若依此说,颛顼并非昌意之子,而是昌意之孙,此言确否,有待深入考证。
   总的来说,“韩韦”出自玄嚣,“豕韦”出自昌意,玄嚣与昌意是黄帝两个不同的儿子。“韩韦”与“豕韦”早在46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就区分了,不过两姓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华大家庭中的一员。
  
  

共 561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考证了韩氏源流与韩信家世,非常专业的一篇文章,谢谢作者的用心。编辑锦妤。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锦妤        2023-12-13 09:52:06
  这个真不熟……谢谢作者了。
我的江山,我的梦想。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