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洛河流域的刀客(随笔)
洛河流域的刀客
清朝后期,一部分破产农民和失业手工业者,由于受地主、恶霸的剥削压迫或陷害,走投无路或含冤莫伸,即愤起反抗或仇杀对方,最后铤而走险,于是在陕西关中渭北一带就出现了一种名叫“刀客”的武装组织。
之所以称为“刀客”,是因为他们为了生存,经常身带一种名叫“关山刀子”的武器而得名。这种刀子长约三市尺,宽一寸多,形制特别,十分锋利,出自临潼县关山镇的铁匠于敏忠之手,所以称为“关山刀子”。
杨虎城将军早年就是“刀客”出身,后来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成为陕西刀客的一面旗帜,主政一方。
陕西刀客因为他们在反抗清政府这一点上与同盟会一致,所以经革命党人联络,成为辛亥革命中陕西的一支革命力量。
洛河流域的刀客有大荔刀客李牛儿、蒲城刀客王改名、蒲城刀客王金祥,朝邑刀客王振乾(绰号狮子),严孝全(绰号飞龙),蒲城刀客郭坚等。
大荔刀客李牛儿,1846年,陕西大荔县、朝邑县一带就爆发过刀客李牛儿领导的饥民起义。起义军在当地回汉人民的支持下,声势浩大,“不独兵役避其凶锋,即州县官员亦望而却步”。
蒲城县刀客王改名,据《蒲城县志》载“他胆量过人,臂力出众,武艺超群。飞檐走壁,如在平地,步履健捷,快若奔马”。道光年间,蒲城县贫苦农民出身的刀客首领王改名,精通武术,以打富济贫为己任,每夜率刀客在蒲城县南塬下的土窑中为当地群众判官司,深得好评。
王改名的母亲刘氏长得肤白貌美,生下王改名不久被同乡恶霸看上,某天,恶霸上门杀死王父抢走刘氏,年幼的王改名只能跟随母亲落脚仇家。直到10岁时,王改名才知道自己的身世,于是他苦练武功,伺机报仇。到20岁时,他终于手刃了仇人,然后做了刀客。
清末蒲城县兴市镇贫苦农民出身的刀客王金祥,对官府横征暴敛,鱼肉人民非常痛恨,每逢差役下乡无理勒索,或恶霸地主欺压贫民,他就挺身而出抱打不平,替人民泄愤。因此官府极端仇视他,曾多次派兵捉拿,均由于当地群众掩护而脱险。后来,官兵追至临潼,才设法将金祥捕获。
清末这一时期陕西省东有名的刀客,还有朝邑县(今属大荔县)的王振乾。他外号王狮子,曾中过武秀才,后来常为商贾作保镖,因其为人仗义豪侠,不置私产,经常解囊济贫,出资相助,得到各地刀客的拥护,成为当时陕西东路刀客之首,在大荔、朝邑、澄城、郃阳一带影响很大。1909年秋,朝邑官府由于对王振乾无能为力,知县李焕墀请求省府行文河南、山西两省,共同镇压王振乾。同年12月,王振乾终于被县府捕押狱中。接着省府以王为“巨奸”,令严加惩办,李焕墀遂将王振乾杀害。王死后,清朝政府并对朝邑等地的刀客,进行了残酷的“清剿”。但是,刀客并没有被吓倒,王振乾的义子严飞龙,继续组织刀客活动。
朝邑刀客严飞龙(又名孝全,字子青),幼年家贫,曾给富家做佣工,受尽欺凌,因而对黑暗的社会十分不满。他富有反抗精神,拜著名刀客王振乾为义父。朝邑金水沟一带地形复杂,形势险要,严飞龙遂选作他的根据地,常与清朝官军交战。刀客也常把这里看做是避难的好地方,纷纷前来投奔。因此,势力日渐强大,名声也遐迩皆知。1910年夏,同盟会员李仲三、胡景翼、尚武去朝邑联络严飞龙。随后,严飞龙积极组织刀客,准备配合同盟会起义。1911年夏末,他被朝邑县知县易光尧诱捕,经同盟会员李约祉营救被释。
蒲城刀客郭坚(1887-1921),北伐时期靖国军名将,蒲城县平路庙乡郭家村人。少有大志,豪侠自负,胆识过人,读书时接触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乃广结豪杰,积极响应反清斗争。1911年9月,率一批刀客星夜赴省与清军作战,事定后,在陕西交通司任职。
近代历史上陕西同盟会的骨干成员和著名将领,如杨虎城、李虎臣、井勿幕等人,都是刀客出身,陕西刀客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故事,无疑是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为期7个多月的“二虎守长安”。
1926年4月初,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命令刘镇华率领10万“镇嵩军”围攻西安,陕军将领杨虎城和李虎臣组织起1万多人誓死抵抗,在坚守到11月底,即将弹尽粮绝之际,冯玉祥将军和于右任率领援军及时赶到,于11月28日帮助西安城解围,最终取得“西安保卫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