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雷位卫笔下的小说艺术(赏析)
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的《赤水河记事》,是雷位卫所著的中篇小说集。书中收入五篇小说,讲述了五个小故事,塑造了一群典型的小人物。作品写的都是几十年前,或剿匪平叛、或“四清”运动、或武斗动乱期间的故事和人物,但我觉得雷位卫的小说具有一种时空的穿透力,即使今天读起来,也会让我们为小说中的人物的美好心灵所感动、所折服。作者以小说艺术的形式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画廊”。他的画廊以不同时代的故乡赤水河畔为背景,里面活动着各式各样的人生世相。
从内容上讲,这本小说集书写的人和事,都跟作者的故乡有关,都是作者熟悉的题材,在字里行间自然浸润着作者的乡愁。作者关注底层社会,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加工,以虚构和非虚构相结合的方法,书写小人物的故事,反映他们的生存状态,通过一些日常小事表现他们真善美的心灵,让读者在似是而非与似非而是之间,去体验生活的别样感受,体悟人生的多样性。
作者的故乡在泸州古蔺,在乌蒙山里,在赤水河畔,有红色文化背景。他离开故乡多年之后,回忆起久远的人和事,首先想到的并非显赫一时的大人物和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而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和小故事,这些人往往与众不同,或畸于形体,或拙于语言,或先天遗疾,或因故致残,而这样的“奇人”或“畸人”,几乎每个县城都有几个,他们代表着底层社会的一个群体,却又常常被人忽略和遗忘。雷位卫将敏锐的观察力、持续的注意力、良好的记忆力、深刻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倾注在这群人身上,以一个作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用娴熟的写作技巧,委婉的语言叙述,把他们的故事艺术地再现出来,奉献给广大读者,引起更多人对这个特殊弱势群体的关注。作者不追求宏大叙事,也无说教之意,只是以艺术的真实反映现实的生活,让读者去回味去思索。
书中第一篇小说《赤水河记事》,题目跟书名相同,是以背盐工为原型,写了一个凄惨的爱情故事。
黎大个九岁时父母双双去世,由伯父收养长大。他十八九岁时就跟着伯父在牛郎滩背盐巴挣苦力钱。黎大个相貌英俊,身体强壮,力气奇大,别人背一百斤,他可以背一百五十斤。他跟伯父认了些字,学会了不少山歌,还能自己编词。黎大个喜欢唱山歌,朱小芸喜欢去听。他俩因此结缘,从相识,相知,再到相爱,而后情定终生。
可是,有钱有势的侯掌柜托人说媒,要朱小芸嫁给他的傻儿子。虽然小芸并不情愿,但是小芸的父母在侯家依仗袍哥势力威逼利诱下,被迫同意了这桩婚事。黎大个与小芸结伴离开牛郎滩,逃到永平渡时,被侯家派人追上,打断了黎大个的一条腿,并将小芸强行绑回牛郎滩送到侯家。由于小芸与黎大个相好时已有了身孕,回到侯家后肚子越来越大,最后因难产只保住了儿子,自己却离开了人世。黎大个腿瘸了,做不了重活,就在一个饭店打杂。他得知小芸的死讯后,被气得疯疯癫癫成了叫花子,以乞讨为生,直至最后在灶台上睡觉被火烧死。这两个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描绘得淋漓尽致。
小说如同一个写实的故事,重墨于那个年代两情相悦的难能可贵,表达了作者对社会邪恶势力的愤懑,也反映了当时像小芸一样的年轻女子,对于爱情与家庭利益捆绑的无奈和挣扎。故事非常真实,情节虽无太多波折,但也没有那种对话堆积的拖沓冗长,没有特写环境的衬托暗示,以及多余角色的喧宾夺主,一切真实自然,极具亲和力。虽然作品反映的不是宏大的主流叙事,关注的只是底层社会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但是作者在叙述时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时的大背景,是“共产党的队伍打过来了,好多客户都跑去躲了。永平的自卫队、警察包括镇长,听到消息后,没开一枪就跑得了没了踪影。黎大个听伯父讲述红军,晓得他们军纪好,对老百姓好。就跑去看过队伍。这队解放军是先头部队,追击国民党的残兵和土匪过来的。”黎大个拄着拐棍,给解放军的先头部队带路。实际上,作者写的是历史大背景下的小人物和小故事。换句话说,真实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者在生活中选取题材,书写小人物和小故事,在作品中自然会打上时代的印记。
《炒货王》写的也是一个爱情故事。老王是个外地人,在解放前当过国民党的兵,临近解放又上山当过土匪,后来他到县政府自首,因为没有血债,只是在土匪窝里做饭的火头军,政府审查核实后把他作为管制对象,也给他在后街分了间小房子,一个人靠卖炒货为生。由于用料讲究,味道好,他的炒货远近闻名。老王隔壁住着张大嬢,男人老刘是搬运工。有一次扛大包,腰被闪了,躺在床上起不来。家里又没钱,先找了好几家亲戚家里借,也是碰了壁回来。老王知道这一情况后,不记恨张大嬢当年曾是监管他改造的成员,主动敲门送上他们急需的钱。张大嬢深受感动,她对老王说,你真是个好人啊!老刘在床上也是感激连连。
张大嬢和老刘也开始关心年纪大却一直未婚的老王,给他介绍寡妇杨二嫂,成全了他们的大事。老王和杨二嫂婚后,生意越做越好。可是,有一次老王外出两天,去采购炒货的原材料,却出了一件事。老王回家之后,就有人来退货。上街陈家娶媳妇办酒席,所有的炒货都是在老王这里买的,之后发现花生倒还好,但葵花籽大大小小掺在一起。老陈以前经常在老王这里买炒货,从没出现过这种情况,一问,才知道是老王不在家,杨二嫂卖出来的。于是骂了几句,第二天一早,就让女人把葵花籽背过去退货。
老王也不开腔,把钱还了。因为这事,老王一气之下,把婚离了,又一个人开始卖炒货。每天傍晚,大家又能听到街上响起老王悠长的叫卖声。又过了几年,深秋的一天,傍晚“向二葵……酥嘞……”的叫卖声突然停止了——老王过世了。老王没亲人,张大嬢给杨二嫂带信,杨二嫂也没有来。办理后事需要钱,可是找遍了老王家,只有一点零散的钱。镇上出了点钱,街坊们凑了一点,买了薄棺材,把老王送上山。张大嬢正在想,老王做了这么多年生意,节衣缩食的,应该家底是不错的,但他的钱会放在哪里呢?过几天,街坊们帮忙收拾房子时,才发现床箦上平平整整地铺满了钱!大约有几千元。
小说叙述老王坎坷的一生,勤劳的一生,节俭的一生,表现了他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从侧面折射出小人物纯真纯善心灵的美好之光。
《小生》写了一个真挚感人的爱情故事。柳心彤是川剧团的演员,名师培养的高徒,当家小生。他文武双全,《柳荫记》《放裴》《三岔》都演得出彩。剧团新来的旦角演员王丽丽爱上了他,伙食团的刘桂英也迷上了他。柳心彤心里真正喜欢的是王丽丽,他把刘桂英只是当妹妹看待。在一次送戏到工地的活动中,王丽丽因意外事故头部受伤,久久昏迷不醒。柳心彤被下放到偏远乡下去搞“四清”运动,中断了跟王丽丽的联系。
后来,两人重逢时,王丽丽已和一个军人结婚。柳心彤病倒了,人也疯了。然而,刘桂英真心不改,心里一直装着柳心彤。两年后,柳心彤病情好转,跟刘桂英办了结婚证,离开偏远的水庙公社,在齐家坪定居下来。柳心彤逐渐恢复健康,还改了不少过去遗留下来的不文明的唱词。每天都要在屋里唱上几段。往往这时屋子外也会聚起好多孩子,都来听他唱戏。
刘桂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跟柳心彤百年好合,为故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他们的爱情故事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夫妻间善美的情愫。
《一块银元》以对比的手法,写了两兄弟对待父母的态度。作者紧紧围绕一块银元讲述故事,表现健全的哥哥的凉薄,与智障的弟弟的“纯孝”,二者形成强烈反差,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佟先进刚出生不久因患麻疹发高烧留下了麻子的缺陷,平时大家都叫他佟麻子。佟麻子不但相貌难看,而且脑筋少根弦,说话做事总比别人慢半拍。佟家住在县城旁边。佟麻子的父母都是菜农。佟麻子有个哥哥,叫佟向前,比他大了五岁,白白的脸上没有缺陷。红卫兵串联的时候,在邻县和一个姑娘好上了,串联完后就留在邻县,先干临时工,后来进粮站当了正式工。哥哥也就成了上门女婿。哥哥是个健全的人,却对父母不尽孝道,还偷家里的玉镯。弟弟佟麻子相貌丑陋,心底却很善良。哥哥不喜欢他,他却喜欢哥哥。他对父母很有孝心。父亲佟大富去世后,母亲陈大嬢又住进了医院,做手术需要三千块钱!这在当年是一个大数目。这个家庭哪里拿得出来?哥哥怕尽儿子责任从此不回家打照面,智障的弟弟总是爱对母亲说:“妈,我养你,我有钱。”他拿着与哥哥分家时得到的一块银元很满足。佟麻子平时在家做点简单的饭菜,端到床前,看着母亲吃下,再扶母亲去方便。他到办丧事的地方帮忙,别人给的钱他不乱用,留起来给母亲买点肉。佟麻子把那块银元捏得紧紧的,想卖个好价钱给母亲治病,别人给少了他坚决不卖。最后,他终于等来了机会,以三千元成交,把那块银元卖给了一个生意人,解决了母亲住院的费用。故事波澜起伏,曲折动人。当有人问生意人为何要花那么多钱买银元时,那人回答说:“他这个是银元中的珍稀版本,有人要凑齐这个版本,我卖给他至少五千,还赚两千呢!”读完小说,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叙述技巧的高明。麻子弟弟丑陋的相貌与美好的心灵与哥哥形成鲜明的对比,把读者带入一个愉悦的审美境界。出乎意料的结局,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说法。读到这里,使人很容易联想起电影《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就是那一个五官不全而又相貌奇丑的处在社会最下层的小人物,在救护美丽善良的吉普赛女郎时,表现出超人的大力、大智和大勇乃至大慈大悲。这是文艺作品中很少见到的小人物的高大形象。小说《一块银元》的作者特别善于运用小物件“一块银元”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和制造小说的高潮,给读者以强烈的美感。
《饼匠的春》讲述了一位手艺人暗恋的故事。杨大海有一门祖传手艺,靠做回饼为生,外号人称杨回饼。武斗那年,他已四十多岁了,还是个单身。母亲已去世三年多,父亲还健在。那天,突然有人敲门,来了两名十六七岁的女学生,要买回饼。两位女生都梳着两条大辫子,穿着绿军装,手臂上戴着红袖章,腰杆上扎着皮带。其中一位名字叫“春”的姑娘,长着一张瓜子脸,皮肤白皙,眼角有几粒雀斑,便更增加一些妩媚。杨回饼不好意思地打量了一下。春在吃回饼的时候,看着杨大海笑了一下。这一笑,就像一道闪电,击中了杨大海,一种奇异的感觉,从脑门一直通到脚底。两位女生离去,杨大海看着她们的背影,心里就像丢了什么东西,空荡荡的。父亲问儿子:“啥子人买饼子?”杨大海没有回答。他的心早就被春那个魅惑的笑勾走了。杨回饼从此暗恋着春,以致于被别人开玩笑戏弄了一次。
冬天来了,他店铺对面的街上摆了个卖药的摊子,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带着两个八九岁的弟弟妹妹,表演了弯钢筋、练气功、刀插手腕,他大方地捐了两毛钱。天越来越冷,杨回饼发现街对面地上坐着一对母女。女人大约二十几岁,小女孩才四五岁。寒风中,她们冷得发抖。他出于好心给她们饼吃,让房间给她们住下。后来,他了解到女人王小英是因为婆婆重男轻女,才带着女儿离家出走的,虽说和原来的男人没有扯证,但娃儿都有了,是事实婚姻。他想等开春天气暖和就劝她们回去。后来,王小英主动跟杨回饼睡到了一起,把杨回饼伺候得舒舒坦坦。第二天一早,母女俩就一起失踪了。王小英留了张纸条,上面就几句话:“杨大哥,我对不起你,我要出去打工去了,你不要找我,保重身体。”这张纸条一直躺在杨回饼的抽屉里。他几乎每晚都要拿出来看一下,脑子里老是涌出这样的念头,为啥子要离开我呢?现在又在哪里打工呢?她们母女俩到底过得好不好?杨回饼总是替别人着想。作者简单几句叙述,把他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来,让读者体悟到小说主人公的执著与善良。
槐花开了,又是春天了。退休的武装部长带着儿媳和孙子来买回饼,他突然眼睛一亮,认出李部长的儿媳就是自己曾经朝思暮想的春。作者突然一个神来之笔,给小说来了一个精彩的结尾,留下一个巨大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回味。
读完雷位卫的小说集,概括起来其艺术特色主要有这么几点:一是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作者善于运用巧合、误会、悬念、对比、重复等情节技法,把读者熟悉的生活用新奇、陌生的形态来表现,实现小说情节“既出意料,又入情理”的审美境界。二是叙事语言简洁灵动。作者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对语言很考究,他善于运用短句子来表达意思。短句子的特点是简洁、自然、流畅、顺口,容易突出主要内容,强化艺术形象,能在灵动之中为艺术的真实奠定语言的基调。比如在第一篇小说中,有一段人物对话就非常精彩。黎大个和朱小芸两人在街口碰到,她问他:“明天还唱不?”“还唱。”“我要来听。”“要得。”仅仅十三个字,就展现了两人的亲密关系,一读就懂。三是结尾惊奇巧妙。比如小说《炒货王》《一块银元》《饼匠的春》,结尾非常精彩,或出人意料,或发人深思。四是人物形象鲜明。读完小说集,每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都很典型,都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疯子乞丐黎大个、卖炒货的老王,川剧团演员柳心彤、伙食团的刘桂英、佟麻子和他的哥哥、善良的痴情汉杨回饼,都是作者熟悉的故乡小人物,小说描写了他们那怪异的姿态,乖张的举动,难解的话语,通过往事再现他们的人生经历,展示他们的可贵品质。
总而言之,中篇小说集《赤水河记事》满怀激情地赞美了一群小人物追求、向往和践行真善美的美好性格和行动。一个个波澜起伏,出彩不断的传奇故事,同样能使我们感受到真善美的力量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