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我的父亲母亲相伴五十六年的风雨人生(散文)

精品 【流年】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我的父亲母亲相伴五十六年的风雨人生(散文)


作者:寒鸿 布衣,397.5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9发表时间:2023-12-31 15:40:07

《诗经》中描述夫妻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爱情诗:“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种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淳朴境界。我的父母与这世间千千万万对普通夫妻一样,以他们的忠厚、善良、坚强和辛勤劳碌做到了这一点。
   我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父亲罗朝美初中毕业,母亲王凤兰小学毕业。他们都是湖南常德人,两家相距60多里路;二人都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18岁初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在部队一干就是8年,1966年转业,分配到位于陕西省略阳县黑河坝公社的三线单位809工作。809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低温物理研究所,也就是中国电科16所的前身。
   母亲读书迟,15岁小学毕业后在常德县农业机械管理局下面的一个灌溉站开了几年抽水机,1962年下放回到家乡务农;1966年与父亲结为夫妻,时年父亲27岁,母亲22岁。第二年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取名罗智,就是小编我;4年后,又生了一个儿子,便是我弟弟罗广。
   父亲先是在809政治部当了5年机要秘书,后因陆续来了许多大中专毕业生,机关的岗位要让给他们。809相应作出规定,凡行政级别的机关人员一律要有中专以上学历,不符合规定者转岗;父亲只有初中文化,就转岗到机动科当了一名普通电工。
   父亲和母亲两地分居多年,父亲在809工作,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在老家务农。直到1979年春天,父亲才把我们娘仨带到黑河坝,在809安了家;我们娘仨仍为农村户口,在黑河坝公社阴坡大队插队落户。
   父亲在809变电站上班,母亲作为家属,单位也给安排了大集体的工作,先后在幼儿园带过孩子,在锅炉房烧过锅炉,在809商店当过营业员。
   后来,809的临时工不叫干了,母亲便仗着年轻时在老家学过裁缝手艺,在黑河坝开了一间裁缝店,生意不断、收入尚可。
   父母都有稳定的收入,虽然不多,但他们勤俭节约,开支不大,一家四口日子恰也过得红红火火,其乐融融。
   黑河坝山清水秀,土厚民淳。盛产核桃、柿子、板栗、猕猴桃,肉蛋禽蔬都很便宜,除了交通不便外,十分宜居。父母把黑河坝当作第二故乡,扎根于此,贡献了他们的青壮岁月。
   为了增加收入,父亲和母亲不改农民本色,还借我们家楼头熟识的一户村民家的猪圈养猪,在变电站后面开垦了一块坡地,种红薯、土豆和南瓜;又在我们家楼后的山脚下挖了一块地,种茄子、西红柿、辣椒等蔬菜。
   每天吃完晚饭,父亲和母亲就会轮流端着满满一盆猪食去村民家喂猪,从年初喂到年尾,春节前杀了卖肉;一年养一头猪,养了好几头。
   父亲和母亲一有空就去莳弄变电站和楼后的两块菜地,辛勤劳作,乐此不疲。我们家一年到头很少买菜,吃的红薯、土豆、南瓜和蔬菜都是自己种的。
   1985年春天,母亲的裁缝店开张,夏天,我去西安读大学,跳出了农门。我们那时读大学没有学费,国家一个月还给11元助学金;我每个月50元的生活费就是母亲替黑河坝的村民们做衣服挣的。
   母亲做裁缝没有时间,父亲就更多地承担了喂猪、种菜等劳动;两口子含辛茹苦,相濡以沫、相得益彰,很好地解决了我们这个单职工家庭的生活困难问题。
   也就是从1985年开始,已更名为电子工业部第16研究所的809开始陆续搬往合肥。1986年冬天,我们家解决户口了!陕西省下了一个红头文件,凡在三线工作满20年的职工,解决其家属子女的农转非问题。父亲的工龄是27年,母亲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她和罗广摆脱了农民身份,成了城镇居民。
   1987年夏天,16所第三次搬迁,大队人马人去楼空。我们家最后那批农转非的家庭被留在了黑河坝。一方面黑河坝的房产需要人看守,另一方面合肥那边也没有房子容纳这些人。此时809已不复存在,剩下的40余户称809留守处。
   1988年夏天,我从西北工业大学大专毕业了,分到了陕南航空基地所属的陕西硬质合金工具厂,厂址在勉县,距黑河坝30公里。
   同年,弟弟罗广也考上了西北工业大学,当然,他是本科,他超过本科线30多分,是第一志愿录取的。
   父亲依旧在黑河坝值班、种菜,猪已经不养了!母亲依旧在黑河坝开裁缝铺,挣钱给在西安读大学的罗广寄生活费。在勉县工作的我每个月都回家看望他们一、两次,809留守处的生活清苦简陋,我常回家看看对父母来说是个莫大的安慰。
   809留守处存在了4年半,因为两个儿子都在陕西,父亲和母亲并不觉得生活压抑、日子难熬。1991夏天,我以父母身边无子女的条件调入了合肥的16所。次年春节后,黑河坝809的房产卖给了略阳县政府,留守处的职工家属全部搬到了合肥,16所实现了全所大团圆。
   当年合肥16所没有足够的单元套房,最后一批来肥的留守处40来户人家被安排住在所新工地一幢四层的单身楼里。父母分得一间房子,在三楼东头。我和罗广在一楼的宿舍有两个床位,和另外两个原留守处的孩子合住。
   父亲生性耿直,不善交际,不会来事,所以我们家的户口拖到最后才解决。与父亲同一批进所的职工都笑他窝囊,父亲却毫不在意,继续和母亲一道,以勤俭节约的方式与严酷的生活作顽强斗争。
   1992年,罗广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仍在西安求学。16所一个陕西籍女工内退后不愿闲着,在城隍庙夜市摆了个摊,卖她老家陕南的一种小吃:凉皮。
   凉皮是红薯粉做的,安徽盛产红薯;凉皮一上市,竟异乎寻常地合了合肥人的口味,市场一下子就打开了,吃凉皮的人如蜜蜂回巢一样,越来越多。
   16所住在新工地的原留守处家属争相仿效,进军夜市卖凉皮。母亲也在其中,我和父亲少不了跟着帮忙。后来城隍庙夜市撤了,母亲又在亳州路一带摆摊,累是累了点,但生意挺好,每月挣的钱不比我们上班少。
   母亲卖凉皮,父亲出的力最多,清早起来拎水、买豆芽;中午烧饭、送饭;晚上淘红薯粉,如辘轳般转个不停。当然母亲更辛苦,要煮豆芽、烫凉皮、熬汤料;要出摊,给顾客拌凉皮;晚上收摊回来还要洗隔凉皮的塑料纸与碗。两口子每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
   天道酬勤,母亲的凉皮摊生意兴隆,挣了不少钱!稍后所里在城隍庙的生活区搞集资建房,父母集了一套新房,我集了一套亳州路生活区的腾空旧房,两套房子四万多块钱的集资款都是母亲那几年卖凉皮挣的;就连我结婚所花的大几万块钱,也大部分来自母亲卖凉皮的收入。
   我结婚那年,罗广研究生毕业去了上海,先是在国企上班,两年后跳槽去了外企,做比较辛苦的销售工作。我按部就班地在16所上班,工作轻松,工资自然就少,仅够温饱而已。
   1996年春节,16所城隍庙的两幢住宅楼竣工交房了,父母集的那套房子是两居室,建筑面积67平方;我刚结婚不久,父母就让我们小两口搬进去住了;所房管科同意把我父母住的那间房分给我,他们便继续住在新工地,因为新工地离亳州路近,卖凉皮方便。
   同年夏初,父亲办了内退手续,专心一意和母亲做凉皮生意。我和妻子下班了也来摊上帮忙。
   我们家的凉皮生意持续了近六年,1998年底,母亲收摊不干了,老两口住进了城隍庙的那套新房;我们小两口则住进了亳州路我集的那套旧房。
   这以后母亲仍不肯闲着,又摆过地摊,炸过麻辣串,直到2000年夏天我女儿出生后,她要带孙女了,这才结束了她街头小贩的生涯。
   相濡以沫、含辛茹苦地过了三十多年,父母都老了!父亲两鬓斑白,母亲更是满头银丝;母亲做凉皮时头发就差不多白完了,吃凉皮的熟客都喊她“白头发老奶奶”,其实那时母亲不过就五十几岁!
   母亲不做凉皮生意后,父亲就彻底解放了!因为母亲包下了所有的家务活,父亲只需偶尔买买菜,帮着母亲带带孙女,剩下的时间就是自由活动了。
   父亲喜欢逛街,尤其是逛城隍庙的古玩市场,还买了很多邮票和古钱币;再就是喜欢去所里的湖南老乡和部队战友家串门、叙旧,回忆黑河坝的三线岁月,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很惬意。
   罗广在上海外企做销售业绩突出,升了经理,收入大增。他靠自己的能力在上海买了房、结了婚,2007年初,他又在合肥所新区(即之前的新工地)旁边的小区买了一套110平、阳光充足的大房子,让父母住在里面养老;城隍庙的房子出租,租金贴补二老的生活;并出资帮助我在附近的小区买了一套100平的新房,改善居住条件,这真是一人有福,托起满屋!父母和我们一家子都喜得合不拢嘴!
   好日子只过了十来年。2011年,年过七旬的父亲身体健康亮起红灯,开始不停地看病、住院。父亲每次去医院看病,母亲都全程陪同,掌握他的病情,替他出谋划策;父亲住院的时候,母亲也会陪床,悉心照料。
   由于家族遗传,父亲的肺一直不好,五十多岁时就患了间质性肺病,过了七十,他的肺功能更是每况愈下。此外,他还有高血压,长期吃药;六十多岁得了抑郁症和帕金森手抖,七十多岁做了胆结石手术,快八十岁的时候又患了阿尔茨海默症,忘东忘西的,出门坐公交车老搞错方向!
   2021年冬天,父亲外出迷路摔跤了,有好心的路人致电母亲,我们把他接回来的当天就大吐血,在医院住了十几天,命是保住了,可他老年痴呆也更严重了,身体极度虚弱,需要长期卧床,基本上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
   亏得年近八旬的母亲生活有规律,身体硬朗,把父亲的饮食起居照顾得很好;母亲不仅帮父亲穿衣服、洗脚洗澡,就连吃饭也是一口一口地喂他吃的。
   父亲每天都要吃大把的药丸,下楼只能坐轮椅;因为间质性肺病,不停地吐痰;大小便也失禁了,家里堆满了尿不湿。
   2022年12月上旬,国家的疫情防控放开了,新冠病毒如海啸般席卷了全国,无人可免。12月下旬,我们一家人都阳了!除年迈病弱的父亲外,我们都阳康了;12月26日,父亲突然呼吸困难、病情危急,我们把他送到医院,三天后,也就是29日,他老人家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母亲呼天抢地,哭得几近晕厥,相泃以湿、相濡以沫、共同生活了56年的丈夫一朝逝去,八旬母亲心如刀割,痛不可忍!父亲刚走的那段时间里,母亲悲伤难以自抑,每日以泪洗面;因为过度思念父亲,她竟然产生了幻觉,依稀看见父亲出现在家中,问她过得好不好?
   听母亲这么一说,我怕得不行,慌忙携妻带女搬来与母亲同住,朝夕侍奉、早晚问安;家里人一多,有了生气,母亲这才说见不到父亲了!
   母亲想念父亲时就翻看她和父亲的那些老照片,回忆他们这半个多世纪一起生活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她抚摸着父亲在部队、在809和在16所获得的那些荣誉奖章,感慨地对我和罗广说:“你们的父亲是一个平凡而坚强的人,再苦再累也没有抱怨过生活!他拼尽全力活了八十多岁,留给你们的财产虽然不多,但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你们要世代相传!”
   是啊,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母的恩情似高山流水绵绵不绝!愿我父在天堂安息,我母在人间高寿;我们兄弟俩要秉承父母不屈不挠的生活态度,怀着感恩的心和无私的爱去沐浴阳光,拥抱明天!

共 43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父母是一对相亲相爱的夫妻,相濡以沫度过了56个春秋。父母早年离开家乡,在异地生活,一起携手度过苦难,含辛茹苦养大了两个儿子。父亲在工作上认真负责,母亲为了生活,做过临时工,养过猪,做过小买卖,摆过地摊,父亲在闲暇时,也全力去帮助母亲。父母硬是靠着勤劳的双手,养大了两个儿子,并供养他们大学毕业,还集资买了楼房。父母如此,儿子们也是好养的,大儿子守在父母身边尽孝,二儿子赚了钱不但给父母买房,还帮助哥哥买房,这个家充满了浓浓的爱,这种爱是令人感动的,也是父母言传身教的结果。作者用饱满的情感,朴素的语言,描述了父母对他们的爱,对他们的全力付出,令人感动。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109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3-12-31 15:48:16
  父母是一对普通的夫妻,却用大爱哺育了儿子。爱是传承的,两个儿子,都非常孝顺,最让人感动的是,小儿子懂得感恩父母,还懂得帮衬哥哥。感谢作者的分享,祝福新年快乐!
五十玫瑰
2 楼        文友:寒鸿        2024-01-01 13:31:25
  多谢五十玫瑰老师点评!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1-11 20:29:36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