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随笔】巴蜀鬼才魏明伦(随笔)

编辑推荐 【随笔】巴蜀鬼才魏明伦(随笔)


作者:郭奇然 布衣,257.2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5发表时间:2024-01-05 17:56:00
摘要:巴蜀鬼才魏明伦,他是杂文家、戏剧家,他没有任何学历,所以叫他鬼才。读者都来看看,必有收获。


   “敝姓魏,这个字不能简化,一半委,一半鬼。姓氏注定委身于鬼,写起戏来便有些鬼聪明、鬼点子、鬼狐禅,总爱离经叛道,闯关探险。于是招来褒贬不明的绰号——戏鬼!”有人说他是“文才盖世,戏胆包天”。他说他有两个优点:一是唱戏之余总想看书,二是看书之间总爱联想。
   既能招来绰号,必是一个人物。正是这个人物,
   来去纵横间,搅得艺坛风云四起,著出人世非凡文章。
  
   风起云涌
   70年代后期,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温暖大地。三十有九的“戏鬼”“出世”,前无先例后无来者地创出一个作者两部作品(《易胆大》与《四姑娘》)同获一届全国优秀剧本奖的纪录。自此起到90年代末期世纪交接之际,眼看着一批批、一茬茬同类、文人吼狮般冒起,让人惊异一番,很快又归于沉寂被人遗忘,安安静静地过起自己的日子。而这个魏明伦,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地“兴风作浪”,在全国乃至海内外掀起大大小小的十几次魏明伦浪潮。魏明伦的名字,随着这种此起彼伏,越来越凸现在现代的人文风景线上。
   双奖过后不到一年,魏明伦的《巴山秀才》再度折桂。连中三元,人们开始感受到这一来自巴山的非一般的文化信号。
   紧接着,“荒诞川剧”《潘金莲》粉墨登场,一时间真个把那南北戏剧界搅动得沸沸扬扬。剧作在内容和形式上又是前无古人的实践,特别是魏明伦对中国妇女问题的强硬立场,使该剧突破了戏剧的边界而锲入了社会历史领域。褒褒贬贬、毁毁誉誉,举国闻名、尽人皆知。无报不说“潘金莲”,无刊不评“潘金莲”。尽管有人称《潘金莲》为“妖异之作”,尽管有人给她下了“短命戏”的死刑定论,尽管魏明伦几乎成了“剧场中胡乱冲撞”的代名词,《潘金莲》硬是在一片激赏与贬伐声中,南征北战——观众爆满,飘洋过海——欲罢不能,观众不见作者不肯罢休。全国几十剧种、一百多个剧团纷纷实行“拿来主义”搬演《潘金莲》,座谈不断、见报频频……余波浩浩,经久不息。魏氏“潘金莲”,是越来越被人接受了,就连电视连续剧里的潘金莲,亦是“移植”魏氏的版本,而非施耐庵的版本,人们对王思懿扮演的潘金莲,自然生出几分怜惜……魏明伦的《潘金莲》不仅不是昙花一现,反而生命力越见旺盛,最终成为无可置疑的新时期探索文学的经典,永存于文学史册之中。
   再又来,遥寄书稿《巴山鬼话》到深圳闯关参与文稿拍卖;新剧《夕照祁山》借对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的反思,直指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的要害部位;悲愤投“海”、佯狂经商办起了魏明伦文化经济公司;以小制作《中国公主杜兰朵》对撼张艺谋千万元投资的“意大利公主”
   《图兰朵》;“变脸”事件鬼才遭遇的尴尬待遇……桩桩件件、件件桩桩,牵动无数国人神经。
   精神物化的社会造出不少“名人”,不少“名人”
   又在自觉不自觉的“炒作”中“红”得迷迷糊糊,最终来去匆匆不成气候。而这个“搅”得全国风起云涌的魏明伦,却不是一个在搅字上做文章的角色。实在是这位鬼才身上蕴藏的能量无可限量,招招出新才气迫人,自有震撼之处让人为之鼓舞呐喊,受辱之时有人愤然出头打抱不平。而难能可贵的是任人鼓任人噪,魏明伦总是清清醒醒马不停蹄地继续投入创作,“像世界上许多艺术大师一样,使自己的艺术生命呈现为一种滔滔不息的巨流”。
  
   铿锵留声
   在艺术的道路上,魏明伦“来去”得很快,以至评点他的人难以追上他的脚步,更难以用某种“家”给他归位定论。正当人们惊呼现代终于有一个值得研究的剧作家,冷不防全又以杂文标新立异、奇兵突起,以至在一般读者心目中,魏明伦在杂文领域的知名度超过了他的剧作;正当人们为他那“鬼话连篇”却明明是直视世间波涛的曲笔拍案叫绝的时候,他又摆弄起四川“老乡”
   司马相如、杨雄最擅长的文体——写辞作赋,于是在剧作家、杂文家的后面,又多了一个称谓——辞赋家。在“醉美人”选美大赛决赛现场,本次“醉美人”活动评委之一,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文联副主席魏明伦即兴畅咏:《美酒赋》,全文如下:
   人间双美,浪漫二尤。第一尤物乃天公杰作,第二尤物乃人工酿造。使男士沉醉之尤物,美女也;与美女媲美之尤物,美酒也。美女销魂,美酒煽情。皆是水做骨肉,同有火样性能。淡酒如淑女,烈酒如艳妇。浅斟似初恋,豪饮似狂欢。醉步飘进酒泉,纵身坠入爱河。红颜知己,白酒良朋。催出风流才子,促成梦幻美文。信手拈来,一打佳话:醉游巫山十二峰,醉卧长安十二街,醉闹罗马十二夜,醉写金陵十二钗。华夏诗歌,西洋文学,美女美酒,永恒题材。热恋献赤心,缠绵悱恻;大醉吐真言,嘻笑怒骂。撕去道貌岸然,返还顽童憨态。天子呼李白不来,妹子呼醉仙即来哉!
  
   还有他写的西充《纪信广场赋》(骈体碑文)更是一绝:
   古郡开新路,小城建广场。东翼文庙,北翼汉钟。迁庙与湖泊接邻,铸钟与山岳比高。西充小而胸怀阔,川北僻而乡贤多。桑梓以纪信为荣,广场以壮士命名。青铜映日月,巨塑披风雷。荥阳战事,移演于纪公故里;历史镜头,定格于现代广场。时光倒转,古人复活;将军赴死,汉王逃生。塑当时之刹那,成永远之瞬间。观群雕无语,促今人独立思考;叩汉阙有声,评青史百家争鸣。旌旗猎猎,伐桀纣乃义战;烽火熊熊,反暴秦亦义战。楚汉相争,义在何方?帝王逐鹿,高手下棋。楚河汉界,黑马红车。仕相保帅职不容辞,兵卒过河义无反顾。各行其志,各为其主。谁家正义谁无义?义在群英人格中。望明月而赞萧何,观剑舞而敬虞姬,闻鼙鼓而惋韩信,过鸿门而惜范增。叹淮阴不忘一饭之恩,咏张良抛弃千乘之贵。苏东坡作留侯论,李清照颂项羽诗。皆不分敌我,而取其人格也。以此标准,衡量纪信。战鼓蓬蓬,烟尘滚滚。强敌汹汹压境,孤城岌岌可及,懦夫偷偷逃窜,智囊面面相觑。自称赤帝者,神鬼不灵矣。求和无望,割地无效,惶惶失措,奄奄待毙。此情此景,此时此刻,拍案而起,挺身而出者,乃平日少见显山露水之蜀人也;乃军中不善争权夺之纪信也!疾风知劲草,患难识真诚。大智献策,大勇献身。士为知已者死,传统美德;马为策已者驰,军人天职。堂堂壮士,昂昂战马。同驾高车以诳楚,共蹈烈火而捐躯。壮士忘酬报,战马托死生。拯炎汉于垂危,挽狂澜于既倒。西充不生纪信,纪信不救刘邦,楚汉春秋必然另写,鹿死谁手变数大矣!广场论史,深层求索。纪信人格可取,刘邦人品如何?有秦皇之威,无尧舜之德。虽然统一江山,毕竟封建帝王。打天下只为子子孙孙坐天下,建国家实则世世代代成家国。约法三章,欺诈关中父老;株连九族,屠杀开国功臣。纪信若不早死?功高难免震主。纪信乎?韩信乎?战马之功乎?走狗之烹乎?命运吉凶,岂能断定乎?开国皇帝,建国元勋,两者之微妙关系,双方之尖锐冲突,乃帝制特色,王朝规律也。问何人超脱权势?惟张良功成身退。打江山时,运筹帷幄;坐江山时,回返布衣。人格境界登峰,民主精神萌芽。惜哉!有华盛顿之风范,无美利坚之土壤。过早断裂者,张良之良种也;周而复始者,刘邦之邦本也!将军纪信,人杰鬼雄。魂随张良,魄隐西充。生前未作元勋,而免英彭之祸;死后迟封虚爵,而得乡里之情。史书虽然淡化,故土多传扬。两千年后,游客同瞻塑像,百亩地上,文人争说兴亡。古为今用,各取所需。深者见深,浅者见浅。立碑则推陈出新,增色而合壁联珠。战时纪信,战后张良。逐鹿时战马冲锋,得鹿后野鹤冲宵。鹤影不傍王朝,马魂融入平民,殊途同归,各有千秋也!
   谁也不知道他还会变换什么招数举目于人。采访他的期间他正忙于例题作赋,但他又明白地表示,像这类文体他不会“摆弄”多久,“换招”是必然的事情。他创作的《饭店铭》也很有趣:
   牧童遥指何处,诗人夜泊谁家。
   几位狂客长安醉卧,哪路游侠易水悲歌。
   才女当垆,柜台座落是南是北,
   文豪掌灶,东坡菜谱或真或假。
   问西山遗迹,
   雪芹赊酒于何处村肆。
   询浦江闹市,
   达夫赏饭于那座餐厅。
  
   风雨飘摇日,咸亨店把盅论当世,
   草莽呼啸时,浔阳楼醉笔题反诗。
   岂不闻官逼民反,奔上梁山,
   必经之路亦是廖儿洼外水亭酒家。
   再回想润之先生尚是布衣时,
   酹酒黄鹤潦倒野店,
   手中无权只有杯。
   杯中物可是四川烧酒,
   下酒菜可是湖南辣椒。
  
   三里桃花店,五里杏花村,
   清真太宰馆,素食菩提居。
   皆弹丸之地,而容量似海。
   岂仅是充饥解谗饕餮场所。
   多少忧国忧民之心,
   至善至美之情,
   大彻大悟之思,
   往往流露于觥筹交错酒酣耳热之间。
   堪称志士仁人凝聚处,
   传世文章催生床。
   “散文也罢,杂文也罢,辞也罢,甚至是剧作——不管什么题材,什么文体,(这些武器)到了我这里就都能耍出一点真玩艺儿来!”
   这种“真玩艺儿”,不是某种文体某种形式,而是作家功底深厚的文化感情,是泉眼里溢出来的水,是血管里奔流的血液,因而能在世上留下铿锵声音。
   魏明伦的好朋友、同是文人学者的余秋雨曾在一篇叫做《大匠之门》的文章中说“魏明伦的杂文,不走隐晦曲折、把玩机巧、耍弄幽默之途,只以一种道义敏感裹卷世象,尖锐得浩浩荡荡,讽刺得明明白白,可谓杂文中的君子、侠士。即使有几篇写得怪异奇特,也绝不琐碎纠缠,转了几笔仍然掩饰不住明亮和爽利。我觉得四川人‘麻辣烫’的人生风致在他的杂文中体现得再充分不过了。这样的杂文初读让人气血畅通,细读则会受到一种人品感染……通过魏明伦的杂文,人们可以探悉在他的剧作中蕴涵着多少现实激情;另一方面,长期的剧作经验又使他的杂文具有一种台词般的现场魅力,和环环紧扣的戏剧性吸引力。”
   看过魏明伦的戏和杂文的台湾作家柏杨也英雄所见略同:《潘金莲》是用杂文手法写的戏,《巴山鬼话》是用戏剧手法写的杂文。
  

共 391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推介兼赏析的随笔作品。作品介绍当代作家魏明伦的成名经历,以及他的主要作品,更为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作者展示的时代的变化发展,文学风起云涌,从文化角度诠释魏明伦的作品,挖掘其价值。随笔语言诙谐,流畅,尊重文本,适当评价,比较客观。感谢作者赐稿文璞,推荐阅读。【文璞编辑:沙漠孤月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沙漠孤月清        2024-01-05 18:18:08
  欣赏郭奇然老师随笔作品。讲述当代文学故事,传播文化信息,很有意义。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