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既往】柴禾人家(散文)

精品 【东篱·既往】柴禾人家(散文)


作者:枫桦 秀才,2232.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06发表时间:2024-01-06 00:03:20


   东北的一年十二个月份,是被镶在冰雪的相框里的,寒冷始终是这片土地上想绕也绕不过去的话题。花开花有序,不能那么太铺张了,要节俭着开。草发草有心,茎秆还在向上拔高的时候,籽粒的成熟期已经包含在枝叶里。被浓缩的日子都是精华,每一棵植物都在精打细算地掐算着,啥时候伸展开叶子,啥时候成熟了种子,另外还要让时间有些节余,叶和果要落到自己脚下的土地上,才能生自己的根,沃自己的土。
   东北的冷霜期长达六个月啊,不管什么都要围绕着寒冷转圈圈,这冬天可是说到就到,一个出溜滑就来到了眼前。当续了新棉花大被一样的大雪,铺天盖地捂下来的时候,山川河流便不再闹腾,乖乖地,头挨着头,脚挨着脚,进入到一个悠长而甜美的梦乡之中。
   此时的东北人家,被蓬松松、暄腾腾的白雪裹住,有一点点光亮透出来,好像那亮晶晶的星星一样。烟囱里冒出的烟火气,散发着生命的气息,展现着这片土地上的人脉,还是那么的顽强不息。房檐下在滴滴答答地掉落的水珠,像是一个个汉子的身上滚落下来的汗珠。挂在房檐上的冰溜子,如同一位位老爷爷的拐棍拄到了地。
   被白雪覆盖着的院子里,还有一趟趟的柴禾垛,一人多高,排列整齐。不知道东北气候的寒冷,就不知道这些柴禾垛的价值所在。那些被大斧子劈开的木头,烘烤出一个热气腾腾的岁月。那些未来的日子,又转化成一块块柴禾柈子,整整齐齐地码在那里,等待着一块块地抱进屋里,填进火热的灶膛。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严丝合缝地拼接出一年一年,那些青春年华与白发苍苍也都化为云烟,消失在浩瀚夜空。
   这一垛垛柴禾,好像是凝固的火焰,让燃烧成为唯一的驱赶寒冷的方式,有了燃烧,才有温暖,有了温暖,才有了东北人家的生活。
  
   二
   当滚热的烟气从烟囱里升腾而起的那一刻,整个村庄便从雪地里挣扎着站起。人气蓬勃,好像早晨的霞光,泼洒在雪白的大地上,显得那么的生动。
   能够烧好灶膛里的火,一定是这户人家最操劳的那个人。母亲都是在黑夜尚未隐退,黎明还未到来的时候,炊火做饭的。
   灶膛里的火慢慢地旺盛了起来。严冬里的早晨,母亲往灶膛里续的第一灶柴禾,一定是柞木柈子。柞木的木质细密而坚硬,所燃烧起来的火也是最硬的,用它来烧第一灶火,也是最合适不过的。清晨,气温已经下降到最低点。冷气穿过门窗的缝隙,渗透到屋里,把一点点的热乎气都给吸走。整个屋子没有一点暖气,好像是已经冻佝偻了腰的老头,急需些热气,来暖直腰身。
   柞木柈子的火焰发出金黄的颜色,这份炽热被灶膛紧紧地箍着,变成一股强大的热力,在炕洞里来回穿梭着,翻腾着,拧成了一股劲儿。
   大柈子很快被烧成了一根根的木炭,通红通红的,如同一根根通条现出应有的钢性。那一根根的炭火断面上,隐约可见细密的木质纹理,一圈圈地环绕在火焰之中,像是一个个热切的眼神,在做最后的凝望。森林是绿色生命的延续,绿色的生命是这个世界的标志,每一棵树木都有最终的归宿,要么腐烂,要么燃烧。腐烂与燃烧都是生命的开始,而燃烧却把最后的光与热,献给了人间,却多了一层更加深远的意义。
   母亲把木炭从灶膛里扒出来,装进了铁盆里,端到了屋地上。立刻,一股滚热的清气溢满了整个屋子,驱散了寒气,柞木所特有的苦涩气息,也随之而来,让人觉得十分的受用。
   母亲又把几块白桦柈子填进了灶膛,洁白的桦树皮接触到炭火,便“呼啦”一声,燃烧起来。白桦树的秀美,更多地体现在那层雪白的外皮上。特别是雪地里伫立着的白桦树,被白雪烘托出来,成为山野的精华。这份天生丽质,此时化为一股艳黄色的火焰,那份雪白也化为一缕香魂,闪亮在夜空之中,与寒夜交融,凝结成一朵朵的雪花,飞舞于广漠的山川之间,再一次把心魂安放在森林之中。
   生命有如光焰一样闪烁,或如萤火,或如烛光,或如流星。那一点光芒或许只有短短的一瞬,却是拼尽自身所有的能量。光阴消逝,一去不回,带走的不只是美好,还有许多见不得人的丑陋。不管怎样,有始有终,才是人间正道。
   灶膛里的火,并非一味的大火。灶膛是不会挑选木柴的,挑选木柴的是烧火的人。烀煮不易烂的食物,需要长时间的火候。母亲便去柴禾垛边,抱来几块摞不上垛的疙瘩头。
   每一根木头都有自己的难点,好像满腹心事的那个人,心里有解不开的疙瘩,凝结成了一块病。人食五谷,焉有不生病的呢?人于百事之中行走,自有烦心事缠身。一棵树生长于土地之上,土壤也有贫瘠与富饶之分,环境是生长的另一个因素。解不开的疙瘩却是这个世界的一种缺憾而存在着,有得有失,懂得失,就是得。
   难煮的食物只能慢慢地由慢火去煨,一点点地煨透,滋味方能慢慢进入其中。这时候,不能急火猛攻,往往这样的结果会让食物失去了软糯,而多了几分柴硬。平心静气地面对一膛柴火,任尔有万般焦燥,落到一个人的身上也变得不急不缓。
   煮些稀饭,母亲会把枝条梢头之类的小柴禾抱进屋来,这等小柴禾起火快,沸点高。往锅里添上一瓢水,去饭盆里挖上两勺干饭,放于水里。盖上锅盖,便听见锅边的响水声,没一会儿,便哗哗大开,须臾便把稀饭端上桌。
   火中有三昧,心神平静,杂念止息。火上是水,只有水才不会被火烧焦。水在火上沸腾,五谷便在这里真正地成熟。
   五谷在锅里的生与熟,在母亲那里是有尺度的。那五谷在锅里所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侧耳谛听,恍若谛听五谷在田野里拔节、灌浆、成熟的声音。自然的韵律是那么的平和,又是那么的富有节奏,母亲是位平凡的俗人,她不懂得这些道理,只是在她漫长的人生体味之中,于烟火升腾的灶间,参透了火中之味。
  
   三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里,有一位砍木不止的吴刚。他一直都在砍着不停生长的桂树。永远砍不倒,永远也砍不完。这里似乎包含着一个永远都不能结束的故事,树木里所包裹着的一圈圈的年轮,像极了向前滚动的车轮。千百年来,人们就像砍桂树的吴刚,从古砍到今,而且还将永远地砍下去。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诗经里的《小雅•伐木》是这样写的。每天的清晨里,山谷里便传来了啄木鸟的啄木之声。好像那是一声声催更的梆声,在提醒着人们,该早些起床下地了。
   啄木鸟的勤奋在于维护生计,它贪恋那树体之中的高蛋白虫子。我比它更容易获取这些白虫子,大斧劈柴的同时,意外地从木头里掉落出。白虫子都是一些害虫,我却不知道它们是不是在大树还很健康的时候,便侵入树体之中,致使树木死亡。我知道大风的侵袭,让许多树木都倒伏了下来,每每走过这些倒木的身边,便听见了一声声的啃食木材的声音。这些白虫子也是很勤奋的,把整个树体掏空,需要很多年呢。
   啄木鸟有个“森林医生”的美誉。它们在森林之中做短促的飞行,没飞出几米就钉到一棵树上。左右端详着,真的好像是在望闻问切呢。“病树前头万木春”,在它扇动的翅膀下,一片生机勃勃的森林,绿意葱茏。
   啄木声声,愈发的响亮,就在说明着木柴的干枯程度。循着声音的方向,父亲便迈开了脚步。森林苍莽无边,也让心境无边。心里装着这片森林,自然便有森林的轮廓,也让脚步有了正确的方向。他的两只脚如同那啄木鸟的两只翅膀,勤力是生存的唯一条件,也是山野人家的唯一准则。
   太阳如果一直都挂在天上,会没有了黑夜,也没有了寒冷,东北人家也会节省许多的柴禾。阳光普照大地,把无限的温暖相赠,柴禾的作用是把这温暖无限地延长。
   一望无际的大森林,就如同垛在山峰上的柴禾垛。森林里的树木在不停地生长着,走进森林里的人也在不停地生长着。记得我还很小的时候,便与父亲走进森林之中。
   东北的气候总是那么的极端,要么最冷,要么就最热。山野人家也会随着气候的变化,柴禾也分成了冬夏两季。冬天有大柈子,夏天有小茅柴,这才是生活的要点。
   森林有许多胡榛柴、王八骨头一类的小灌木,父亲像收割庄稼一样,收割着这些小灌木。捆柴用的东西,可不是一般的绳索,而是用一棵细小的榆树棵子,将根部踩在脚下,充分地拧熟,让其产生更大的柔韧性,从而达到了捆住柴禾的目的。
   这样的小柴禾都是一捆捆地摞在山坡上,让水分晾干,再一捆捆地扛回去,在炎热的夏天里,用它来生火做饭。夏夜闷热异常,并没有因为灶膛烧火,而使炕上的温度增加。凉爽的炕面,让人能很快入睡。
   当我扛起斧子,走向森林的时候,还没有习惯于啄木鸟的啄木之声。枯木隐没于木秀之林,少之又少,啄木之声也渐渐地远去了。当我寻到了一棵枯朽之木,就像看见了生活的希望。那满地的木屑在印证着啄木鸟的勤奋。而这棵枯木的损失,也将注定要让那啄木之声更加深远些了。
   回来的路上,我看见了啄木鸟竟然在沟壑的泥地上飞起,黑白相间的翅膀在上下扇动着,好像挥舞着的花旗一样好看。我猛然想起肩上的枯木有多么的沉重,我的行为,是让啄木鸟改变了自己的食谱吗?去草丛里寻觅蚂蚱,不失为一种选择。
   应变是一种适应着世界变化的能力,人类不能改变千百年的取暖方式,砍柴砍柴,不停地砍柴,砍到何时才能停止呢?
   父亲和母亲相携去了天国,那里有一天到头不落的太阳,不必再为漫漫的黑夜发愁。我想啊,他们一定有足够的温暖,不再会为没有足够的柴禾而发愁。
   我辈依旧砍柴,这样的路,一代人走去了一代人又走。我顶着太阳,脑袋顶已经晒得火热,却舍不得丢下肩上的柴禾。路上总是杂草葱郁,却充满着生长的力量。
   柴禾人家,是东北生活里最温暖的人家,所以一代代人都不肯离开。
  

共 37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精美佳作。东北三省地处中国的最北部,冬天来的早,走的晚,每年有长达半年的时间,寒风刺骨,冰天雪地,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不仅用柴禾烧火做饭,也用柴禾取暖御寒。作者枫桦老师以优美细腻的文笔,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和体会,为我们描摹了柴禾人家与柴禾密切相关的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面,不仅让我们对柴禾人家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认知和了解,也带给我们一场场视觉与精神的盛宴。被白雪覆盖的院子,高高的柴禾垛,一块块被斧头劈开的木头,一个个柴禾柈子,整整齐齐地码在那里。每天清晨,黑夜尚未隐退,母亲就已经起床,开始生火做饭,灶膛里的火越来越旺,柞木柈子熊熊燃烧,发出金黄色的火焰,当滚热的烟气从烟囱里袅袅升起……这些画面生动而鲜活,柴禾不仅带给东北人温暖,也带给东北人赖以生存的一日三餐,正如文中所说,有了柴禾的燃烧,才有了温暖,有了温暖,才有了东北人家的生活。烧火做饭,也是有学问的,正如文中所说,灶膛里的火,并非一味的大火,母亲会根据烀煮的食物的不同,使用的柴禾也不同,在漫长的人生体味中,母亲不仅有丰富的烧火的生活经验,也深谙火中之味。作者回忆儿时,和父亲一起去森林中砍柴,循着啄木鸟啄木的声音,寻找干枯的树木,枯木隐没于木秀之林,少之又少,父亲有时候会砍一些小灌木,用榆树条做绳捆绑,晾干后,再一捆捆地扛回去,作为夏季的烧火的柴禾,让我们看到了柴禾人家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文章的结尾,作者背着柴禾,延续着父辈的路,继续前行……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这篇文章内容厚重,构思绝妙,层次分明,铺排有序,文章思想深邃,对人生对生活有深刻的感悟,发人深思,启人心智。文章语言精美精粹,夹叙夹议,文采斐然,不仅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幅东北柴禾人家生动的生活画面,也展现了父母的勤劳、智慧和淳朴的优良品质,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浓的亲情,漫溢着浓郁的烟火气息,展现了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顽强不息的精神,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文章契合征文“既往”的主题和思想内涵。深度佳作,倾情推荐文友共赏!【东篱编辑:琳达如菊】【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107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4-01-06 00:05:48
  这篇文章内容厚重,构思绝妙,层次分明,铺排有序,文章思想深邃,对人生对生活有深刻的感悟,发人深思,启人心智。文章语言精美精粹,夹叙夹议,文采斐然,不仅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幅东北柴禾人家生动的生活画面,也展现了父母的勤劳、智慧和淳朴的优良品质,表达了作者以及父母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字里行间不仅流淌着浓浓的亲情,也漫溢着浓浓的生命气息,展现了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顽强不息的精神,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文章契合征文“既往”的主题和思想内涵。深度佳作,力荐文友共赏!感谢投稿东篱!问好枫桦老师,遥祝冬暖吉祥!期待精彩纷呈!
回复1 楼        文友:枫桦        2024-01-06 12:28:19
  谢谢如菊老师的辛勤付出,谢谢精彩编按!我们都是东北人,都知道东北风俗。在东北,越往北越冷,走到黑龙江的地界,大概五十度的低温都很常见了,我见过一盆开水,泼出去的瞬间就能结成冰晶……滴水成冰这句词语,用在这里是一点都不为过的。我们社团有许多的老师都是南方人,有些不了解东北,今天写这些,用我们东北话来说,一点儿都没玄乎!再谢老师的强大编按,谨祝文丰笔健!事事顺心!
2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1-06 05:40:07
  充满烟火气的柴火人家,有勤劳的勇敢,有智慧的温度,场面温馨,感悟深刻,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东北的冷我没见识过,南方的热我是知道的,北方和南方平均一下,该多好!拜读老师佳作,问候老师,祝福!
回复2 楼        文友:枫桦        2024-01-06 12:31:47
  老师是南方人,东北也许还没有来过,这里与南方属于两个极点,一点都不为过。吉林比黑龙江还要差些,零下三四十度还是很常见的。冷啊!真冷!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谢谢一直以来的支持!遥握冬祺!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1-06 08:56:43
  我见过东北林区的柴禾柈子,的确是一道很美的风景。老师的文,富于联想,感悟新奇,字字珠玑,读过使人回味绵长,有亲情,有回忆,又让人增添几分思考。精致如玉的美文,拜读学习了,问好,冬暖,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枫桦        2024-01-06 12:36:05
  东北人家如果没有点儿大柈子,隆冬季节不知道该怎么过了。在我们这里,有这么个说法,可以没吃没喝,不能没烧的!这就是说,大冬天的,没有烧的,人会活活的冻死,这个滋味大概比任何酷刑都难受吧!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谢谢一直以来的支持!遥握冬祺!
4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01-06 09:20:13
  没到过东北,但从老师的笔下,才了解到一年十二个月四镶在冰雪的相框里,冷霜长达六个月,寒冷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南方人听了就打寒颤。从文章里感受到,柴火在东北人家的价值。有了燃烧就有了温暖,就有了东北人家生活。作者由伐木写到森林,写到林中的啄木鸟、写到人们辛勤伐木的劳动情景,晨晨铺开。语言幽默灵动,语句凝练,各种修辞灵活运用,摹描形象逼真,让雪中静止的东西活跃起来,表现力极强,足现老师文学功底深厚。好文拜读学习,问好老师!祝老师冬暖吉祥,身体健康!
回复4 楼        文友:枫桦        2024-01-06 12:41:47
  我是在东北林区长大的人,与我的父母有区别的是,他们年轻的时候,是在辽宁省居住,后来父亲闯关东,来到了吉林,母亲便跟随着来到了吉林长白山地区。我父母所在的盖州市,在东北而言,有些地域性的模糊,这里不见得有多么的寒冷,临近辽东湾,很有些海洋性气候了。长白山地区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地区,应该是东北的核心地区。当然这里所发生的事情也是很多的!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谢谢一如既往的支持!遥握冬祺!
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06 09:38:49
  从电视上看到东北人家院子里的柴禾垛,那么整齐,我又感觉是那么的奢侈,白花花的木质,在日光下闪着光,有酸菜,有柴禾垛,就是富裕,这是东北生活的形象。我是很喜欢的。很久没有看到枫桦老师的东北美文,早晨编辑完岚亮老师的文章,马上来细品枫桦老师笔下的柴禾垛,我真的走进去了。我特别喜欢啄木鸟那段,我是未见识的,感悟那么深切,我有了想抱着一只啄木鸟的欲望。文章以“温度”为主题,写东北的温暖,写父母的温暖,写日常的温暖,暖气扑面的感觉。枫桦老师的散文,总是能从一点点细节找到感悟人生的切入口,读之感觉亲切理性。柞木,在胶东半岛是好东西,都不舍得烧火,用来做马扎一类的坐具,也有的用来做手推车。其硬度非常好。小时候知道,东北货,就有柞木和关东烟。我眼前出现了画面——枫桦就站在白花花的柴禾垛边笑,笑什么?笑今年又是一个暖冬。前几日我还是内蒙古的通辽,早晚出去吃饭,感觉气温很低,格外冷,那才零下15度左右呢,想东北的吉林,赫尔宾。丹东,那还能伸出手吗?于是就想到了枫桦老师。枫桦老师送来了柴禾垛,我伸手烤烤火。
怀才抱器
回复5 楼        文友:枫桦        2024-01-06 12:50:33
  长篇还没有写完,下卷已经来到了二十章,还有十章就结束,已经看到了结尾。不知不觉间,把小说写长了,上中下三卷有四十多万字。其实,这不是我想要的,自己也问自己,为什么写这么长?难得有闲暇的时候,觉得脑子也渐渐清晰了,有征文,需要我来参与,能做多少,其实不重要。转眼间又有三个月没有发文,实在过意不去。这篇文章六十起意,当然是为了征文的主旨。“既往”这个主题非常的好,过去时与现在时都存在着,我们所面临着的都将成为过去,明天将要来临,我们该怎样面对?感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冬祺!
6 楼        文友:简柔        2024-01-06 09:42:17
  一把把柴火把日子延续,让冬天的温暖绵绵不绝,一捆捆柴禾,更需要辛勤的付出所得。老师捕捉自然的心思万般灵敏,便是一只啄木鸟都生机勃勃,透着灵气。文章文笔老道,那些睿智的感悟让文章沉厚似酿。拜读佳作,欣赏学习。
回复6 楼        文友:枫桦        2024-01-06 12:54:59
  非常喜欢老师的文章,有自己的视角,有自己的想法。老师的文章精巧而别致,文辞的用度非常精彩。我们东北地区的地域也是很广阔的,有非常值得一看的地方!期待老师的光临啊!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顺祺!
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06 09:45:09
  始终是遗憾的,可能人生就是这样,我往内蒙古看到的是一望无际或者连绵起伏的原野,就是未见东北的大森林,我又担心会在森林迷路,所以我总是喜欢乘车沿途一览,可能不得深入,所以我真希望住下来,走进去。看到枫桦老师的描写,让我有了冲动,想在柴禾垛边线留影。
怀才抱器
回复7 楼        文友:枫桦        2024-01-06 13:00:14
  内蒙古与东北三省是有区别的,虽然都是东北地界,却是两种样貌。草原鲜见树的,而我们这里也基本看不见草原。偶尔有面积大些的草甸子,却与草原无法相比了。两个地界,两种不同的风貌,是不能相互替代的。欢迎老师来到东北,来长白山,来看看原始森林,来感受大森林的气韵!我在这里等你的到来!
8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1-06 10:45:16
  一垛垛柴火是勤劳和认真生活的见证,把零下冰冷的日子过得热火朝天、有滋有味,东北的特有场景,小时候在乡下的时候,还见过父母砍树,再用斧头砍成一段段,劈成一块块的柴火,码在墙角,看起来就很踏实,一个冬天都够烧了,枫桦老师的文有浓浓的生活气息,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好文章!拜读学习了,问好老师!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8 楼        文友:枫桦        2024-01-06 13:04:20
  来到东北,去任意的人家,都会看到一趟趟的柴禾垛,这是最基本的,也是必须具备的。没有柴禾垛,就没有办法御寒,就没有办法越冬。老师是南方人,与我们这里是没法比的。严寒也练出了这里的人们,都有耐寒的基因。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冬祺!
9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4-01-06 10:47:14
  文章虽然说的是柴禾,但通过柴禾,由表及里,无不叙述着生活,描绘着东北人家,描绘着大森林。其中,母亲的形象令人深刻。此篇文章,枫桦老师延续了自己一惯的细腻、精美、凝炼的手法,读之赏心悦目。
回复9 楼        文友:枫桦        2024-01-06 13:07:01
  谢谢老师的来访留评。这是我熟悉的生活,随手写来。感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冬祺!谨祝文丰笔健,事事顺心!
10 楼        文友:岚亮        2024-01-06 11:00:30
  盼星星盼月亮似的,过了这么久,总算盼来了枫桦兄弟的大作。昨夜,在睡意朦胧中看了一遍《柴禾人家》,刚刚又读了一次,两种感觉扑面而来。一是冷,文中把长白的寒冬暄染得淋漓尽致,森林气息浓郁至极。二是暖,那柴禾,那往日的情景太暖了,暖得足以令冰雪化春水。老师的文字在保持一贯的质朴、灵动、清新、厚重的基础上,似乎又多了一些从容和恬淡,特别是信手拈来的闲笔,真是自然。写啄木鸟和砍柴的那段,煞是新鲜惊艳。雪野茫茫,柴火不灭,思念永在,温暖如春。拜读佳作,大赞特赞!
回复10 楼        文友:枫桦        2024-01-06 13:13:30
  非常敬佩老师的脚步,不怕艰难险阻,步履翩翩,不是神仙胜是神仙!最近的一些游记,曼妙多姿,精彩纷呈。我也喜欢去旅游,走得没有老师那么的远,风景一定在路上,我也信这个。解读风景是有一个内心的积淀,往往游记写不好,是因为只写了表面。西南方向与西北,是我要主攻的方向,期待能追上老师的脚步,写出自己的精彩来!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冬祺!
共 21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