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宣传与庆祝活动(散文) ——小学记事之十七
◎临时组织的庆祝宣传活动
我上小学一到四年级时,除了上课,还要经常参加各种劳动、“六一儿童节”、国庆演出、元旦等活动。除了这些,学校还会经常组织全体同学参加临时庆祝宣传活动。至于为什么要搞这些活动,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并不是很清楚,只知道是上级的要求,我们要按老师的要求,带好红领巾,排好队,步伐整齐,喊口号时举起右手,声音要宏亮……
临时组织的宣传与庆祝活动,比演出节目要简单的多。
一般情况,不用准备统一的衣服。都是临时组织,出发前排好队,老师讲一下活动的路线、纪律,交代活动的主题:如庆祝粉碎林彪集团、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等。
队伍的最前方,有一位高年级的同学打着红旗,这是领队。接着,是一个由三五个人组成的锣鼓队。锣鼓队一般由老师组成,中间一人敲鼓,两边的老师敲镲、敲锣,为前进队伍敲击着鼓点。锣鼓队很热闹,很快吸引了许多村民的围观。鼓鎚上、镲的把手上、锣鎚上都系着红布条,显得非常喜庆。之后,按照由高年级到低年级的顺序排队。每个班的前面,班长打着一面红旗,体育委员在前面带队,班主任跟在本班队伍后边。
体育委员高高举起右臂,带头呼喊口号:
“打倒林彪!打倒修正主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人民公社万岁!社会主义好!”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
……
其他同学保持好三列纵队,边走边高高举起右臂,跟着体育委员大声整齐地呼喊口号。
这样的庆祝活动,一学期大概就一两次吧,要根据上面的指示。我们村主要巷子就三条,排队走一圈,大约一小时就结束了。那时年龄太小,对于阶级斗争、打倒林彪反党集团、粉碎“四人帮”等,也知道不了多少,老师让庆祝,我们就照着做,听老师的话就行了。
现在回头想,这个阶段的庆祝活动,大概是那个时期宣传的一种方式。
◎庆祝《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发行
粉碎“四人帮”后,1977年4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在全国发行,全国上下都在庆祝。接上级指示,学校计划组织一次活动,庆祝《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发行。
那一次,准备了好长时间,老师们预备举行一次更隆重、更盛大的庆祝宣传活动。为了让庆祝活动搞的更整齐,更气派,学校要求学生要统一服装。
从前演出统一服装时,总是要求白衬衣蓝裤子,这还好办一些,在村里能借到。可是这一次,学校要求统一服装的标准变了,裤子依然是蓝色的,但是上衣却要学生交钱,学校统一买布料,量身定做。
这样一来,一些家长就很为难。那个年代,每家都是许多孩子,衣服也是老大穿过老二、老三穿,直到破了不能再穿时,才把破衣服拆成布片。布片也不能扔掉,洗干净晒干,用浆糊打成袼褙,做成鞋子。一件衣服,只要还能穿,就不可能再买衣服或者做衣服。像我们家,我上面有三个姐姐,整个小学阶段,我压根就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要做一件新衣服,家里根本没有钱。正因为衣服的原因,父母决定不给我做新衣服,不参加这次活动。
其实,我们班还有两三个人和我一样,放弃了这次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
那时,为了这件事,我真的很失落,心里也曾埋怨过我的父母,埋怨过家里的贫穷。每当看到同学们在操场排练,听着同学们整齐宏亮地呼喊口号的声音,准备游行的时候,我的心就飞出了教室,很想跟同学们一起排练。可是我没有新衣服!我只能坐在教室,胡思乱想。于是,我就安慰自己,没关系,不就是少一件新衣服,一次集体活动不参加,以后一定有机会。等到将来我长大了,我一定要想办法,给自己买布料,多做几件新衣服!
大约过了两三周,新衣服做好了,排练过好多次了,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说是这次的庆祝活动取消了。上级还说,不仅这一次活动取消了,以后再不举行这种大规模的庆祝活动。从现在起,学校的工作,主要以教学为主。
听到取消这次活动的消息,我心里的失落、埋怨似乎减轻了一点点,从今以后,再也不用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排练,再也不用感受自己不能和同学一起活动失落了。
果然,从此以后,除了学校教室、校园里的大扫除,其它活动如养鸡养羊养猪、参加生产队劳动、节目演出、庆祝活动等,统统都取消了。在学校,上课上自习,复习考试。如果是集体走出教室,大概只有学校开会、做早操和上体育课了。
不久,就传来了恢复高考制度的大好消息。中国从此进入了一个“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新时代!
那次活动要做的衣服,女生的是白底淡青色花布,在那时,觉得我们老师眼光不俗,选择这种素雅清爽的颜色,只可惜我没有,这是我上小学时一个小小的遗憾,也可以说是我奋斗的动力。
现在,这一切都成为过去,成为童年抹不去的记忆!
◎宣传庆祝竞赛得奖
除了这些庆祝活动,还有一次庆祝宣传活动,让我记忆深刻。
粉碎“四人帮”后,学校教育的重心转移到文化课学习上。小学四年级时,学校组织四到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数学竞赛。考试之后,每个班前三名是有表扬、有奖励的。至于奖品是什么,我已经记不清楚了,也许是一张奖状,也许是一支铅笔或者一个作业本。
这还不算,学校为此特意组织了一次庆祝宣传活动。和以往的庆祝活动一样,有旗手、有锣鼓队,也要喊口号。但这次活动的口号变成了:
“向XXX学习!”
“做好社会主义接班人!”
“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
竞赛成绩排前三名的同学,每人戴一朵小红花,站在各班队伍的第一排,在村子的每条巷子游了一圈。许多村民站在家门口,围观着我们的队伍,议论着获奖者是谁家的孩子,赞扬获奖的同学,羡慕戴着小红花的同学。
当时,我上四年级,竹梅老师教我们数学。我幸运地考了第三名,正好属于获奖者。戴着小红花,走在队伍的前面,第一次觉得很自豪,非常开心。同时,又有点不好意思,总觉得许多人在看着自己,在议论着自己,走路都有点不自在。
放学后回到家,父亲母亲也特别开心,大概觉得我学习认真踏实,替他们争得了一点面子,难得的表扬了我一回。言谈之间,二姐甚至憧憬着,如果将来我能考上大学,我们家就有人在外“干公”了,就能吃上商品粮了,全家人为此着实欢喜了一阵子。
直到现在,我都清清楚楚地记得,那次数学竞赛最后一道题目:一个平面四边形,截去一个角,这个图形还剩几个角?
这样的题目,如果放在现在,估计许多五六岁的朋友都能答对,可是在那个年代,能答对的人却寥寥无几,我记得我的答案是“三个角或者五个角。”当然,绝大多数同学的答案,都是三个角。
这个题目我能答对,也许和我的父亲有关。好像是我上二三年级时,有一天吃过晚饭后,父亲和我聊天,突然问了我一个问题:“一担黄瓜,一院娃娃,一人吃一根黄瓜,少一个;一人吃半个黄瓜,多半个。问:有几个娃娃?有几根黄瓜?”
那时刚学完加减乘除,这样的问题只能用巧办法算。我想,黄瓜和娃娃应该都不是很多,就掰着指头算,大约过了五六分钟,算出了答案:“两个黄瓜,三个娃娃。”父亲听了,也点头称是。
另外,五年级和六年级竞赛题的最后一个题目分别是:
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
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了一只,请问树上还有几只鸟?
小学时期有关庆祝宣传活动的记忆,其实也是时代变迁的轨迹。我们经历了过那个特殊的时代,也见证了学校恢复正常教学秩序的过程。现在,一切都在渐渐地步入正轨,中国社会进入了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正常发展阶段。
二〇二四年一月三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