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黑人白话之一百七十二(随笔)
◎《黑人白话》
看到琨姐,看到星妹,看到前进歌舞团的前世今生,也看到前进之友合唱团的美丽背影。战友情、歌友情,情深似海;军旅心,文艺心,心心相印。
20240113
◎《黑人白话》
朋友圈是黑人的“云日记”,主要是给朋友分享的,是为自己收录的——再回首,生命之路真实而生动。昨天在湘菜馆好友恩来说:“看你的朋友圈,便可以对你的思想,你的生活,你的朋友,你的快乐略见一斑”。这也是黑人朋友圈的全部意义。
20240113
◎《黑水白沙》
阿宝难回首:与13路公交车的悲欢离合,与外滩27号的爱恨情仇,与黄河路的灯红酒绿,与至真园的纸醉金迷,与和平饭店的刀光剑影,与夜东京的喜怒哀乐……1997年秋,当黑人在上海机场的白色露台上放眼望去,百感交集,与自己的券商生涯挥手告别的时候,耳畔响起的也是姜育恒的《再回首》:
再回首
云遮断归途
再回首
荆棘密布
今夜不会再有难舍的旧梦
曾经与你有的梦
今后要向谁诉说
再回首
背影已远走
再回首
泪眼朦胧
留下你的祝福
寒夜温暖我
不管明天要面对
多少伤痛和迷惑
曾经在幽幽暗暗
反反复复中追问
才知道平平淡淡
从从容容才是真
再回首恍然如梦
再回首我心依旧
只有那无尽的长路伴着我
20240113
◎《黑人白话》
希望在不远的将来,真正自驾走一趟G15沈海高速公路,前提是开通大连到烟台、徐闻到海口的海底隧道或者海上大桥,尤其是将两天车程缩短为四十分钟的烟大海底隧道。严重期待。
20240113
◎《黑人白话》
迟子建,当代萧红,东北人的骄傲,中国人的良心,文学人的美丽,也是黑人的敬仰和爱戴。
20240113
◎《黑人白话》
何流老师与她的十六音符女子合唱团,是珠海“大贝壳”当中一颗最耀眼的艺术珍珠。越是喜欢她们的精彩与美丽,越是感谢曹丁老师当初的热情引荐。记得那年珠海合唱协会的会长何流老师在滨海餐厅请我们吃饭时就说,我们正在努力打造一支既年轻又成熟,既时尚又经典,既符合世界潮流又突出地域特色的合唱艺术团队,敬佩她说到做到了。
20240113
◎《黑人白话》
十分赞同康震老师的答案。在喜欢苏东坡之前,曾经喜欢过屈原和宋玉,喜欢过李白和杜甫,喜欢过岳飞和陆游,喜欢过辛弃疾和李清照,喜欢过纳兰性德和央仓嘉措,喜欢过周树人和毛泽东,喜欢过郭小川和汪国真……而在喜欢苏东坡之后(三十年前,第一次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正在人生低谷之中的黑人,便尤其喜欢作为逆旅行人而最善于苦中作乐的东坡居士,喜欢他在生活和文学中的最高境界和最美姿态。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人生从此出太阳,首先感谢林语堂。
20240113
◎《黑水白沙》
故事一:沈阳东南郊有个富家庄,富家庄里有个庄稼院,庄稼院里有个大铁门,大铁门里有个“喝唱团”,“喝唱团”里有个“歌赛燕”。
故事二:营口有位老红军,上小学的时候常听老红军讲长征的故事,上中学的时候找老红军的儿子要回红卫兵袖标,找老红军的女儿参加学校文艺队……如今和老红军的儿女们同住保亭(当年同住邰屯)。
故事三:在营口的江湖上“三哥”和“三姐”都有号,除了“三哥”和“三姐”,“老六”的名气也不小,二三得六,一个个都是为哥们儿姐们儿两肋插刀的主儿,感谢保亭,在这里让黑人重回营口江湖。
故事四:四十多年前中央团校首期学员班的寝室门上写着黑人的名字,却住着黑人的兄弟;三十多年前黑人回营口和一帮铁哥们儿喝“铁哥们酒”,结果喝到医院,扎完滴流又回到酒店重喝(详见黑人文集中的《铁哥们》);近二十多年,黑人相继带着自己的文友、歌友、球友、旅友和券商小朋友来营口做客,让他们最喜欢同时也最害怕的就是“库哥”——必须大餐也必须大醉,如今“不沉的航空母舰”已成为不动的旅游景点。
故事五:1987年,营口日报上发生了一场“申辰”与“一粟”的激烈论战,唇枪舌剑,“一粟”一篇,“申辰”一篇,“一粟“又一篇……后来“申辰”得知“一粟”与他同在市委大院,便鸣金收兵。十年后论文集《孔子》的作者“申辰”宴请回营口探亲的散文集《听剑》的作者“一粟”,三个人两瓶五粮液,市委领导也是文坛兄弟。
故事六:月牙儿和鑫子是六十年前营口海关大院的发小,鑫子叫月牙儿姐姐,可是月牙儿的丈夫黑人必须管鑫子的丈夫阿勇叫大哥,他不仅年龄大,而且襟怀大,抱负大,力气大,左邻右舍的花园菜地都由他一人承包,种植管理的井井有条;专挑我不在家的时候到我家侍弄院子,栽花种树,除草施肥,而且自带餐饮,一干就到半夜,把我们家的活干完了,又去我家邻居的院里继续干,怎么看也不像个南方人,更不像军首长……
20240113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