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既往】从下到上(散文)

精品 【东篱·既往】从下到上(散文)


作者:岚亮 进士,11898.2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98发表时间:2024-01-15 16:24:36


   北风呼啸,白雪皑皑,彩旗招展,热火朝天——这是冬修水利留在我少年记忆中的印象。
   上世纪七十年代,但凡是到了冬季,生产队都要组织社员们去冬修水利。冬修水利的内容十分广泛,五花八门的,一年一个样。有时去修复被水毁的水坝水渠,有时去疏浚被沙石堵塞的河道,有时去修缮被暴雨冲毁的田坎倒崩……但这些皆属是娒儿玩家家似的小打小闹,就像“麻雀战”和“夜袭战”一样,不必兴师动众,大动干戈。麻子队长只须略一沉吟,任意派出几个虾兵蟹将,到野外折腾几日便完事了。
   舟浦人称水库为水塘。那年冬天,村里动真格了,组织大家去修水塘。修水塘是真正的冬修水利大会战,场面热烈得便有点像“辽沈、平津、淮海”等大战役了。这是一个政治任务,也是一项义务劳动,不计工分,家家户户都要根据各自的人口和劳力基数出工出力。纪律相当严明,谁要是胆敢旷工,生产队便会扣其工分,减其口粮,让其吃不了兜着走,无一例外。
   彼时我十三岁,可以挑得动七八十斤重的担子了,能顶一个半劳力,当时又恰逢学校放寒假,在家闲着,遂跟父亲一起修水塘去。
   那个寒冷而又火热的冬天,已经远去四十七年了,但至今仍令我难忘。每每想起,有一个声音就会在我的耳边倏忽响起:从下到上,从下到上!
  
   二
   向我说这话的人,是村里的一个老人。
   想当年,要说舟浦的男人谁最好看,大家一致公认是那个与我一起住在老屋里的、五官长得酷似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男主角的老右派。他叫王日康,年纪不是最老,六十未到,但辈份极高,人称康老,我叫他日康公。
   在舟浦,人人都说他是“阴人”,但我一直认为他就是怪怪的。一怪:人如玉树临风,竟没有老婆,却又有两个在外地做篾的儿子。二怪:老牌的大学毕业生,却呆在村里种地,而且还是个半劳力。三怪:经常不说人话,时不时地会冒出几句“鸟语(英语)”。四怪:乡亲们都说星星是天上的灯光,他却说人们居住的地方也是天上的一颗星星。五怪:七老八老的人了,平时却不愿意与大人们交往,偏偏就和我这个读书娒合得来……你说怪不怪。
   当然,后来我知道了,他之所以没有老婆却有儿子,为何一个大学生却呆在村里种地,全是他头上的那顶右派帽子惹的祸,为此,老婆跟他离婚了,他被发配到老家劳改了。
   村里有两个水塘,一个叫糟坵,一个叫国公岙。那年我们去修的是国公岙水塘。水瑭处在一个“V”字型的小山峡里,方圆十几亩,深达八九米,水满的时候,波光粼粼,芦苇青青,野鸭游曳,水牛沉浮,像一个小小的湖。水塘的上面,是黛黛的水银尖,山上裂开一条缝,缝里走着白白的水,叫国公坑。人们在山脚的窄口处,建了一道近十米高,几十米长的土石坝,便有了这个水塘。水塘的下面,是一垄梯田,还有一爿辽阔的田垟,面积足有数百亩。田垄的名字就叫国公岙,至于为何取此名,至今无考。
   上工地的第一天,是一个雪后天晴的日子。
   我是在水塘的大坝上遇到日康公的。他站在大坝那头的一棵山茶树下,头戴小毡帽,脖绕长围巾,穿着泛白的解放鞋,裹一件黑色的旧棉祆。远远地,他就朝我招摇着一面小红旗。我看见了,立即挥舞着小绿旗跑了过去。他虽然有点怪,但满肚子都是故事和唐诗宋词,擅书法,会画画,多才多艺,我很喜欢他。
   那时候,队里备有好多彩旗,平时用于节庆活动或游行,一旦遇到水利大会战,便红红绿绿地插在工地上,以营造氛围。印象最深的是,村里有十几个正在读高中的大哥哥和大姐姐们,他们做了两面大红旗,男的在旗上写着“青年突击队”,女的写着“铁姑娘战斗队”,往大坝上那么一插,便迎风招展,猎猎飞扬,煞是壮观,仿佛就跟放电影一样,让人不禁热血澎湃,激情燃烧。
   大坝上的积雪,不是很厚,却也不薄,人行于上,刷刷作响。地上印满重重叠叠的足迹,杂了泥土,不再白净。水塘里的水,早已泄干,积雪无瑕,白茫茫的。那些原本潜在水底的土堆,岩峰,或像蘑菇,或像石塔,或像巨笋,裸露在视线里,石林一样,峥嵘崔嵬,嶙嶙然。惟在背阳的一隅,有一个凹陷下去的深丼,尚留寒碧一泓,水面结起一层薄薄的冰,如一只戴着眼镜的蓝眼睛,在阳光下朝我们闪闪地眨着。
   所谓的修水塘,实际上就是给水塘扩容,清理淤泥,挖掉凸堆,加高大坝。为了提高劳动效率,也为了显示自己不可动摇的权威,进场前麻长队长总是要扯着公鸭嗓先讲几句,然后给大家分摊任务。有人去釆石放炮。有人去大坝砌墙。有人去坝上打夯。绝大多数的人,全到水塘内挖土挑泥。麻子队长给大家一一分配好任务,最后叼着冒烟的烟筒头,背着双手来到我们的面前。
   日康公说:“队长,让我和狗亮搭个对吧,我俩一起干,行不?”
   麻子队长斜了一眼,说:“也行,你们两个半劳力,搭配成一个正劳力,刚刚好。”
   日康公说:“我们的任务是……”
   麻子队长打断了日康公的话,他指着水塘内的一个小土堆说:“你们的任务,就是把那个小土堆挖了,把土挑到大坝上即可,什么时候完事,就算完成任务了。”
  
   三
   站在大坝上往下望,那个凸起的土堆,是小小的一只白笋,像个冥斋儿。
   我一看乐了,说:“阿公,就那么一个小土星,只要两三天,我们就可以完成任务了。”日康公搭帘看了一会儿,笑道:“狗亮,你的眼力还是不行,那个土堆,没有一个礼拜,咱们拿不下来。”
   开始我还不信,当走近一看,傻了。妈耶!这哪是个冥斋儿呀,分明是一座小山峰呢。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圆圆的白沙泥堆,尖顶,圆底,呈圆锥状,约二米高,直径在四米左右。它顶尖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雪,四周的斜面上也积着白雪,好比一只涂满奶油的巨型冰淇淋,正惨白着脸,担心我们吃掉它呢。日康公叫我把它的体积算出来。我一计算,约有8.4立方米。
   他说:“你瞧瞧,我说呗,咱俩一个挖,一个担,每天只能干掉它一个立方,起码得干八天了。”
   我说:“咱们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争取用一个星期,将它拿下。”
   他说:“讲得好,有志气,我要得就是你的这句话,咱们好好干吧。”
   说干就干。祖孙俩人,两担簸箕,一小一大,两把锄头,也一小一大,小的是我的,大的是日康公的。我爬到顶上,举起锄头正欲开挖。
   日康公说:“你下来,挖土不是这样挖的。”
   我“嗖”地一声跳了下来,又“卟”地一声在雪地上立成一棵树,问:“应该咋挖?”
   他说:“从下到上!”他见我有点茫然,又说:“从下到上,咱们先从下面开始挖。”
   我看了一下周围,许多人在挖土,他们都是从上面往下挖的。我大为不解:“什么?从下到上,这是为何?你看看人家,不都是先从顶上开始挖的吗?”
   他呵呵一笑,说:“那些粗人,怎懂得挖土包的技巧和其中的奥妙呀。”
   我诧道:“咋的,这挖土还有技巧和奥妙?”
   “当然罗。”他说:“阿公告诉你,凡事都有技巧和奥妙,世间有许多事,都是必须要从下到上干的。就像小树要从下往上长,楼梯要从下往上爬,高楼要从下往上建,登山要从山脚往山顶爬,挖土堆也一样,也得从底下开始挖,才会省工省力,事半功倍。”
   这点我相信。他这个人,做事往往与常人不一样。比如过河,常人一般都要脱掉鞋子,赤着双脚涉水走,他则不须脱鞋,拿根竹竿,往水中央一撑,人便像一只大鸟飞跃而过了。不过,这挖土堆之奥妙,我还真的不知道,心里遂充满了期待。
   他说:“这样吧,你先挖几下看看。”
   我走到土堆前,把小锄头轮圆了,竭尽全力,狠狠地往斜坡上砸了下去。但听“嗤”地一声,仅挖下薄薄的一片。我又掘了几锄头,仍旧是落下薄薄的几片,犹如打糖人在打糖。冬天的土,被冰霜冻僵了,异常的坚硬,挖起来还真是不易。
   “像你这么挖,要挖到猴年马月了。”日康公说:“你瞧好啰,看看我是怎么挖的。”说罢,他便捋起袖子,拎着锄头,弯下腰去,在土堆底下开挖。我瞧仔细了,他不是在挖土,而是在挖洞,他就是这么有趣。未几,他就在土堆一侧的底部挖出了一个长达一米,高约三十公分的扁扁的窟窿来。他拍拍我的肩膀说:“狗亮,你注意了,挖土的奥秘马上就要揭晓了。”说着,他长吁一口气,扎起马步,将锄头高高举起,卯足劲儿,大喝一声“呔”,朝窟窿的上方狠狠地掘了下去。
   土堆似乎颤了一下,随之却又纹丝不动,没有一点反应。他又轮起锄头,又发出一声“呔”,土堆又颤动了一下,但还是没有反应。我暗想,挖土就是挖土,能有什么奥妙呢。正这样想着,他已经再次举起大锄头,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呔”,便见那锄头在空中闪过一道充满力量的弧线,恰似一声霹雳猛猛地击在了土堆上。紧接着,惊喜的一幕出现了,只听窟窿上方的一大片白沙泥,发出一声轰响,便像塌方一样崩塌了下来。
   我惊得呆若木鸡。
   日康公说:“你看清楚了吗?”我说:“看清楚了。”他说:“你明白其中道理了吗?”我说:“明白了,从下到上呀,先把其基础掏空了,再加上外力作用,土堆自然就会崩塌。”
   “孺子可教也。”他语重深长地说:“狗亮,你记住了,从下到上,不仅对挖土堆有用,而且对为人处事皆有用,这是阿公的人生经验。阿公之所以会沦落到今天的地步,就是以前没有做到这一点呀。”
   我听了,心头一热,说:“哦,我记住了,阿公。”
  
   四
   跟着日康公干活,满是乐趣,一点也不觉累。
   由于掌握了挖土的技巧,我们的劳动效率大大提高。挖塌两窟窿土后,我们开始往大坝担泥。我说:“阿公,你挖土厉害,就负责挖土吧,担泥的事全交给我。”他说:“这怎么可以,你还这么小,阿公再不济,力气也比你大呀,怎么让你一个人挑呢。”
   工地上,人声鼎沸,号子声声,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最鼓舞士气的是,有两个来自铁姑娘战斗队的大姐姐,居然站在大坝的半腰上,“噼哩啪啦”地打起了竹板,为大家鼓劲助阵。彼时天空明明刮着的是凛冽的北风,她们却在大声地唱道:“东风吹、红旗展,冬修水利摆战场。社员们、加油干,管叫山河换新装……”
   担泥是牛马活,根本就无技巧之言,日康公终然是心有玄机千千万,也无计可施,我们只能把自个儿当牛当马,把泥土装得满满的,硬着肩头皮,一担一担地挑到大坝上。从土堆到大坝顶,约一百五十米距离,每次挑到大坝脚,我就感到很吃力了,正欲放下担子歇一下,不料被那两个打竹板的姐姐看到了,她们就俯下身子,朝我唱:“东风吹、战鼓擂,你追我赶谁怕谁。小伙子、腿别软,勇往直前向上飞!”我一听,不知咋的,浑身就来了劲,果然就挑着担子往上飞了。
   四天后,那个硕大的“冰淇淋”就被我和日康公啃得一干二净,不剩一丝一毫。麻子队长前来验收,他在土堆的遗址上连转了三个来回,满脸诧异地说:“哦唷!还真是看不出来,你们俩还真行,这么快就干完了。”日康公陪着笑脸说:“全是队长照顾,全是队长照顾啊。”麻子队长歪了一下嘴巴,露出一口黄板牙,说:“狗亮,你不用上工了。康老,从明天开始,你就给我待到大坝上,打夯去。”日康公一听,脸一下子就红了,瞬间,又转向了白……
   岁月经年,往事随风。然而,这件修水塘的陈年旧事,如一枚沉淀在时光深处的红山楂,时常会在我记忆的河流中泛起。那个严酷的冬天,修理的是水塘,同时也在修理一个葱葱少年的稚气脸庞,天真烂漫的柔嫩筋骨,还有青苹果似的纯洁心灵。
   多少年过去了,我始终不敢忘却日康公跟我说过的那句话。从那天起,从下到上——便成了我人生的座右铭。

共 455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每个人的脑海都镌刻着少年的记忆,因其时代、阅历的不同,留下的记忆迥异。此篇是作者岚亮的一个少年记忆,无关风花与雪月,而是一个严峻而热烈的劳动场景——冬季家乡舟浦生产队的修水利。作者把记忆定格在修水塘上,可见记忆之深,源于一句话“从下到上”,此话来自他——老帅哥一枚,虽是大学生,才艺不凡,因为命运,沦陷于舟浦劳改,是一个命运跌宕的人儿,更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男子。十三岁的作者参与了冬季的修水塘,这个年龄,那是被父母含在手心的,可是那个时代,少年有热爱劳动的炽热之心,更是懂事乖巧,尽力为父母分担生活的重负。水塘往日有湖之美,冬季水枯,唯有雪绰约其间,更有土堆、岩峰霸气伫立。麻子队长威风十足,发号施令,大家各司其职。我与日康公是忘年交,彼此相投,合作挖土堆。劳动的场面是轰轰烈烈的,红旗飞扬,猎猎招展,恰似火热的青春和少年的激情,姑娘的歌声温柔而铿锵,是劳动的号角,为艰苦的劳动注入无限的动力。日康公揭示了“从下到上”的挖土奥秘,颠覆了我寻常的劳动经验,折射了他的劳动智慧和人生经验,果然事半功倍,省时省力。此言受用一生,刻骨铭心。很喜欢作者的语言,简洁,清爽,如旷野的习习春风,舒爽之至。比喻奇妙,形象,有妙趣漾出,让人嘴角微扬。作者对人物的勾画最是让人赞叹,通过对话,场景,动作等方面刻画了一个做事不落俗套,颇有想法,懂得隐忍的日康公和一个机灵活泼,勤劳可爱的少年岚亮。对麻子队长虽是寥寥数笔,却让人印象深刻,把一个官小,架子大,爱发号施令的生产队干部生动呈现而出。文章颇具时代感,让读者感受到那个年代劳动人们的激情与干劲。一篇佳作,盛情推荐。【东篱编辑:简柔】【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116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简柔        2024-01-15 16:32:47
  散文语言简洁,清爽,人物鲜明,场景生动。一个聪明,做事不落俗套,有想法的日康公与一个机灵可爱的少年在一起劳动,是天作之合,碰撞出的是智慧的火花,是无限的乐趣,是刻骨的记忆,是受用一生的智慧之言——“从下到上”。亮兄才情滚滚,文思敏捷,令人羡慕。祝浪漫永驻,激情飞扬,佳作连连,以亮眼眸。
回复1 楼        文友:岚亮        2024-01-15 22:04:44
  简柔妹子好!真没想到,妹子那么繁忙,还挤出时间为拙作编辑,而且推出如此之快,按语如此精彩唯美,真让老哥感动。日康公,虽命运坎坷,却满腹经纶,隐忍智慧,是我的人生导师之一。从下到上,是他对我说过的一句很重要的话,今天写岀来与大家分享。编文辛苦,十分感谢,祝福妹子!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15 17:14:57
  冬修水利,这是曾经的年代的一项全国性的运动,是农业学大寨的重要项目。我经历过,且是兴修水利,整大寨田的规划员,测量员,挺牛的。这篇文章,从一个角度开掘曾经的故事,避免了大而不当,从下到上,也是一句颇有哲理的话。凡是需要从基础从基层做起,贪大,争峰,可能都是一种短见吧。日康公这个人物在岚亮老师的文章中出现过N次,每次都是不一样的样子,可以说他是岚亮老师成长的一道砥砺石,硬冬暖不臭。人生的智慧,往往从劳动中得来,文章写得接地气,有高远之趣,难得佳作!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岚亮        2024-01-15 22:12:06
  是的,大哥,日康公的形象会经常出现在我的文字中,因为他对我非常重要,也是我人生的恩人。他家境优渥,儿时直至青春年华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比蜜甜,但中年时期就苦比黄樑了。平反昭雪之日。他已七旬,但尚可到高中教英语,三步篮专样玩得溜转,是一个奇人。谢谢雅评,祝福兄长!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1-15 17:17:46
  老师回忆了和日康公挖土的经历,说明生活中,处处有哲学。这个过程,在老师笔下,栩栩如生,日康公的形象瞬间高大起来,老师的聪慧和悟性也流露无遗。故事情节平常,但却吸引我一口气读完,不得不佩服老师的写作功力。从下到上,值得借鉴的人生道理,学到了。拜读老师美文,祝冬暖,笔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岚亮        2024-01-15 22:16:35
  韩格拉图老师好!六七十年代,冬季的乡村是无闲日的,既要冬修水利。又要学大寨,把小田改造大田。大寨我没学过,冬修水利参加过几次。与日康公一起劳动的场面,终身难忘,谢谢雅评!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15 17:23:09
  上下,两个字,在岚亮老师的文章里,已经成为哲学的符号。写过《水上水下》,又来了一个从上到下,上下,是中国文化中最醒目的字眼,就像一而再,再而三,就像金水木火土,都是哲学的字眼。岚亮老师笔下的上下,那就是“上上下下的享受”。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岚亮        2024-01-15 22:17:51
  谢谢大哥再次留墨,上下之说,纯属巧合。
5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1-15 17:32:27
  老师的文读来有趣有味,一气呵成,行文老练,日康公前辈,能屈能伸,充满智慧,让我佩服,他对岚亮老师的影响历经几十年,依然清晰,看得出来他是老师人生中重要的相遇,从下到上,是一中大智慧!拜读学习岚亮老师佳作,了解到了不一样的经历,提升了认知!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5 楼        文友:岚亮        2024-01-15 22:23:58
  欣然花开老师好!谢谢你关注小文,来访留墨。劳动有智慧,处处皆哲学。老师是一校之长,从下到上用在与广大教师的情感建立上倒是蛮合适的,而管理则须从上到下了。祝福老师!
6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1-15 18:46:21
  作者与日康公的故事,读来很温暖很动人很感人。日康公长得帅,睿智,有爱心,但苦于顶着“右派”的帽子,只能艰辛生活,隐忍做人。但日康公保持着童心与善良,与作者这个小小少年相处甚欢。冬季兴修水利时,俩人默契合作,“从下到上”,是日康公挖“冰淇淋”的智慧,亦是为人处世的智慧。该文刻画人物形象鲜活饱满,场景描写细腻逼真,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青年突击队”“铁姑娘战斗队”是充满青春激情的两支团队,尤其是“铁姑娘”队的歌唱和呐喊,在关键时刻让作者力量倍增,挑土如飞。本文极具年代感,日康公的“怪”,恰恰是与众不同的表现,那么地出色,乐观,不为逆境所困,乃人中俊杰!作者那么小,就能参与到轰轰烈烈的修水塘工作中,且干劲十足,很不容易,少年风采令人称道。好文,满满的回忆,笔至韵至,文采一如既往地曼妙绝伦,感佩才情,问候亮哥冬暖创丰!简柔的按语简约唯美精当,与文相得益彰,文按双绝,问好简柔!
回复6 楼        文友:岚亮        2024-01-15 22:32:42
  香香妺子好!看了你的热情留言,我百感交集。因为你是一个老师,日康公平反后也去黄坦中学当老师了,当时年已七旬,因为英语教师稀缺,他就挺身而了。一个情景我永世难忘:昭雪之日,他从有关部门取回了青年时代的照片,当他照着镜子对比时,竟放声大哭了。他待我不薄,給我传授过不少的知识和人生经验,所以我会经常想念他,想起他曾经对我说过的一些话。谢谢点评,祝福妹子!
7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1-15 19:49:45
  修水利,我妈妈经历了,与我讲过关于这方面的事。那年冬天,她的解放鞋晾在坝上,不知被谁收走了,害她打了一个冬天的赤脚修水库。唉,该有多冷多苦啊!从下到上,是开山挖土的技巧,也是为人处事的法则。日康公非等闲之辈,可惜命运弄人,能人失意,小人得志!本文构思实属是妙,笔法生动,场景描写活灵活现,读罢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更重要的是文章富有情趣与理趣,读来回味思考,给人启迪。好文,此处点100个赞!遥握问候,谨祝冬暖,一切都好!
回复7 楼        文友:岚亮        2024-01-15 22:37:27
  老妹子好!首先祝贺你的《陂上记忆》荣获精品。那时候,你还小,当然没有参加过冬修水利,但从母亲那你就可以体会到这项运动的艰辛和不易了。我还好,因为与日康公一起干活很有趣,一点也不累。谢谢雅评,祝福妹子!
8 楼        文友:代启权        2024-01-15 20:39:03
  许多的画面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特征,往往这也是作家在创作文章时,留给时代的一种影像,可以这样认为:作家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些鲜明特色的时代用文字记录下来,也为历史留下佐证,个人的一点拙见,与岚亮老师一起共勉!
   品读学习岚亮老师充满时代特征的美文佳作,向岚亮老师问好,向岚亮老师学习,远握,祝安,顺颂吉祥!
感谢丰富多彩的生活,感谢美好的大自然,感谢在心中珍藏!
回复8 楼        文友:岚亮        2024-01-15 22:42:13
  代启权老师好!十分感谢你的雅评和鼓励。十分赞同你的观点,写作其实就是回忆、记录、展望、创造、思想、觉悟的过程。如果能记录时间的影子,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我会谨记老师的肺腑之言。再次感谢,祝福老师、
9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4-01-16 05:16:38
  亮哥这篇回忆冬修水利的美文,立意高远,以时代为背景,场面恢宏壮阔,构思绝妙,语言精美,描写生动细腻,把才华横溢、心地善良、智慧超群的日康公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从下到上,是生活的智慧,也是人生的智慧,启人心智。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热爱劳动,机灵懂事的少年,真是可爱!特别是劳动的场景描写,气氛活跃,生动形象,意趣盎然,写的太精彩了!拜读学习,大赞特赞!问好亮哥,遥祝幸福快乐!吉祥如意!
回复9 楼        文友:岚亮        2024-01-16 13:04:14
  琳达妹子好!冬已向深,天气惭寒,你在万里之外,前来拜访留墨,让我倍感温暖。往事随风,记忆犹新,与日康公一起修水利的事,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终身难忘。老人家已仙逝多年,我仍时常怀念他。十分感谢,祝福妹子!
10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1-16 23:23:13
  我们村子很早就建有砖厂,在没有推土机的年代,都是靠掘土和小车推土,也是从下到上,我们叫掏窑窑。有一年春天,一个小伙子,被自己掘的窑窑上面辟下来的土压死了。好像只赔了2万。都是故事呀!拜读好文,恭喜老师获精!
回复10 楼        文友:岚亮        2024-01-17 12:01:27
  天方兄好!深有同感了,多谢雅评捧场,遥祝冬祺!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