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冀】桑梓情谊(散文)
名满天下的五岳之首泰山,坐落在泰安市域内。爸爸的老家,就在泰安市郊某个山村,与泰山一脉相连,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谁不说俺家乡好,包含那里的一切,所有的风土人情。桑梓之地,情深谊长,悠悠岁月,漫漫过往,顷刻之间,涌上心头。
一
自古以来,提到山东人,人品有口皆碑,无不赞誉有加。泰安地区更是民风淳朴,人民耿直厚道,凡事遵循传统老礼,为人真诚实在。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从爸爸的老乡身上,得到验证,充分的体现出来。
早年间,爸爸先是在老家山村里务农,后来机会合适,年轻的他就参加了工作,在省内一家知名的超大国企上班。和他同一年,同一批次,一起参加工作的同事里面,就有好些个泰安籍的老乡。听妈妈说起过,爸爸性格开朗,为人热情,待人真诚,能说会道,颇受欢迎。他人缘很好,交际颇广,和爸爸关系好的人就有不少。
小时候,我还不太记事时,早早的就已去过爸爸单位上。听说好些人见过我,认识我,因为爸爸的缘故,对我很不错。这些小时候的事,都是妈妈在讲。她说,我还挺依赖人家,拉着那些人不撒手,愿意他们到我家来作客,还不让人家走。完全没有印象,只有我头上别着发卡,歪着小脑袋,依偎着他们身旁的那些旧时合影,似乎才能证明,大概确有此事吧,看得出来,我很信赖他们。
这些事情,我自然一点印象都没有。不过,我想,小孩子天性纯洁,纯真无邪。虽年幼,其实也是能分辨得出,究竟谁对自己好,谁对自己不好。自然也就懂得跟谁近,跟谁亲。想来爸爸那些老乡、同事、徒弟等人,待我们一家人一定不薄,否则就不会有妈妈说的这些旧事存在。后来我长大了一点,对爸爸的那些老乡同事,听说过的、相对较熟的人,大约就有十来家。要说最熟悉、关系最密切,常来常往的人家,莫过于其中的三家泰安老乡,堪为典型代表。
他们三个大男人,勤劳善良,老实厚道,拖家带口,十分凑巧的还有,他们刚好都姓张。缘分真是好奇妙,三家姓张的人,跟我家最为有缘。在百家姓里,张是大姓,排位要靠前一些,只有我爸爸一人另姓,排名要靠后一点。
这四家人,其实最起初的那几年,并不在一起住,各住各地。后来大家都搬到了单位上的职工宿舍区,又都是泰安老乡,关系自然非比寻常。平时互相走动频繁,相互间联系密切,不管是谁家有点啥事,都会互相帮忙,毕竟是老乡,相对亲近。
都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见面就哭,倒不至于,早已不是万恶的旧社会,人们流离失所的年代。但一同身处外乡,在他乡遇故知,都在异地定居生活工作,远离故土,老乡之间,互相抱团,礼尚往来,彼此关照,合乎情理,也极为普遍。
“同为异乡客,谊重情依依”,从古诗文上看,桑梓情深,传统美德,由来已久。
二
笔墨有限,纸短情长,一时不能尽诉。
别的老乡先不提,单说和我爸爸年龄一样大的那位老乡,他和爸爸同一属相,只比我爸爸小一点。我们就只喊他一个字,叔。从一开始,就习惯这样喊,已经喊了很多年。
叔身材瘦高,性格内向,老实巴交,面容和蔼可亲,见人就笑,不善言辞。其妻,我们喊婶子,则身材高大,体格健壮,具有典型的传统山东女性形象。她性格外向,开朗能说,热情洋溢,对人真诚,亲和力强。叔和婶子,性格互补,夫妻恩爱,和睦相处,让人羡慕。
叔和婶子,儿女双全,育有一子一女。他家的儿子,忠厚老实听话,女儿温和孝顺体贴,一家人和和睦睦。在四家老乡里面,大家公认的首屈一指,数他们家为人最好,家庭也最为幸福。
我个人觉得,主要是家风好,家庭教育好。母慈子孝,父爱如山,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榜样,夫妻关系好,家庭才会幸福。孩子们在充满爱的环境里,健康快乐的成长,对孩子影响最大,孩子们的一生,因此也会很幸福。从他们家,我认定了这一点,可谓和谐典范,模范夫妻,模范家庭,模范孝子。
我很羡慕叔的女儿,看得出,她爸爸很疼爱她,我能感同身受,就像我爸爸生前很疼爱我那样。父亲对子女的爱,总是很深沉,往往很内敛,直接默默地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和付出。大爱无声,厚爱无需多言,诚如是也。
想起来有一次,不知什么缘故,他们家里没有人。婶子和哥哥当时都不在家里,叔还要上班,家里只剩下叔的女儿,比我小不到两岁的妹妹。她要一个人在家里过夜,晚上没人陪伴。那时候,他们家还暂住在单位北边的一处平房,那里不属于单位统一修建的职工家属住宿区,而是简陋的临时过渡房。住房周边,只有几家住户,且距离宿舍区偏远,比较僻静。到了晚上黑灯瞎火,四下静寂无人。
那天晚上,叔骑着自行车,急匆匆的来到我家里,跟我妈妈说,让我去他家,陪妹妹过一晚。妈妈不假思索立刻同意,让我赶紧跟着叔走。叔骑着他的自行车驮着我,坐在他自行车的后座上,感觉座位很硬,还凹凸不平,坐着不太舒服,但我尽量忍着。昏暗的夜里,沿路微弱的路灯,让视线不明,看不太清楚路面。地面上的烂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颠颠簸簸。自行车哐里哐当,像是快要散架了一般,把我颠得生疼。
好不容易才到了他家,叔接着便要急着走,他还要赶去上夜班,就把我这个只比妹妹大一岁多的小姐姐,留下来跟妹妹做伴。其实,那会儿我心里也有点怕,别看我比妹妹大一点,也未必老练,胆子也不大。名义上打着姐姐的旗号,不过也就是多个人,多个伴。可是,不管怎么说,大一点就是姐姐,总归多吃一年多粮食,不淡定也得强行淡定下来,不能表现出怯懦,要像个姐姐的样子。
后来的我,在漆黑的夜里,总是胡思乱想,竖耳听着外面的动静,总好像是听到外面有啥异响似的,疑神疑鬼。两个年龄都不算大的女孩子,互相抱团,度过了一个不平静的夜晚。
后来回想起来这件事,叔为啥不直接把妹妹,送到我家里来住上一夜呢?家里有我妈妈和弟弟在。而且我们家,在职工宿舍区里很安全,屋外的路灯,彻夜都照得很亮堂。可是当时好像谁也没想到要这样做,而是让我跑过去和妹妹做伴过了一夜。也许叔是关心则乱,一时情急,没想那么多吧。
当然,我也是后来才想到这些,事前也没想到,纯属事后诸葛亮。不过,从中可见,两家关系的确非常好,好到可以随喊随到,没有二话,毫不见外。实际上,是这四家人里面,关系最好的两家人。
三
说起来,两家人关系好,其实是有渊源的,我们两家认识的早,比其他人家在一起呆的时间要多。
在搬到爸爸单位上定居之前,我们家还在农村住的时候,就与叔他们家是邻村的乡邻,两村隔得并不远。那时候,我爸爸有时不能回家休班,都是拜托回家休班的叔,给我妈捎口信,或者是带回点东西。亦或者反过来,叔不能回家时,爸爸给叔家的婶子捎信。因此两家人来往频繁,又同为泰安老乡,比其他人家要走动的勤,人更熟悉,关系自然更亲近。
小时候,我去叔的家里玩过。隐约还记得一些,他家院子里的模糊印象,以及村里的主路,他家的大体方位在哪等等,但也说不出来更多具体的情景。毕竟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我都忘的差不多了。倒是记得我要返回家时,婶子和叔让他们的儿子,比我大一岁的哥哥送我。哥哥挎着个篮子,带着一些东西,把我从他们村,送回到我们村。
两村前后相隔不远,中间是一条直直的、不宽的土路,距离不算太长,连接着两个村庄。沿路两旁,都是开阔的田地,因季节不同,要么种植绿油油的小麦,要么种植高高的玉米杆,左右两边,一眼都望不到边。从那条土路直走下来,就到了我们村,在第二个十字路口,往右一拐,第三个大门就是我的家。
哥哥人本分老实,小小年纪,很有当担。全程负责的把我安全送回家,亲自交给我妈妈后,他便完成了大人交给的任务,再安心的自己一个人,原路返回去。
两家关系非常好,你来我往。其中,叔家的婶子,对我家的帮助尤其大。特别是后来那段时期,我十岁那年,爸爸在单位上不幸因公去世后,妈妈一个人做地里的农活,根本就忙不过来。我们也还都小,体力有限,不顶用,也帮不上啥大忙。
婶子在邻村是妇女队长,她颇为能干,身高体壮,人缘又极好,为人豪爽,很有威望,颇有号召力。她振臂一呼,村里的女人们便积极响应,呼啦啦带来一伙人,都是她们村能干的劳动妇女。到了我们村,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帮着我妈妈忙活。抢收抢种,不遗余力的辛苦付出,不顾劳累。她们风风火火,三下五除二,做农活都是一把好手,动作很麻利。人多力量大,很快就干完所有的活路,帮了妈妈很大的忙,解了燃眉之急。让焦急的妈妈,松了口气,连声道谢,那么大的人情,都不知如何答谢人家才好。
深感过意不去的妈妈,便要好好招待她们吃顿饭。可是那一伙可敬的女人们,在婶子的带领下,连饭都没吃就走了。她们不想给妈妈添麻烦,同为女人,她们很同情这位,带着四个没爸孩子的无助女人。婶子一伙人,堪比活雷锋,心地多么善良,多么朴实无华,是最纯朴实在的好人。当然,婶子最好,她菩萨心肠,见不得我妈受苦受累,实实在在的帮过我妈很多忙。
每每提起这些往事,妈妈总是对婶子充满感激,她多次动情的对我们说:“千万不能忘记你们婶子一家对咱家的帮助,做人要懂得感恩啊。”是的,反正我一直没忘,都牢牢地记在心里。当时听妈妈讲这些故事时,感动的我眼眶都湿润了,都想掉眼泪。
一直比较重感情的自己,因爸爸去世以后,很小就离开了家,其实并不太清楚以前这些事情,如果不是妈妈讲述,我甚至都不知道。听了这些事以后,我对婶子更加发自内心的敬重,由衷感谢她,很感恩。婶子真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一个难得一见的大好人。
当然,这一切都是因为有叔,叔和我爸关系好,他和婶子是一家人。有他的默默支持,婶子才对我们家这么好,这么尽心尽力的关照帮助,他们实在都太好了。
四
多年以来,婶子对我一直都挺好,常常给予关注。每当我回到山东老家探亲,她来看我时,不仅带来了许多东西,还塞给过我钱。我都不是小孩子了,她却还把我当孩子一样,如此真诚热烈的待着我,让我心里暖暖的,热乎乎,为之动容,感慨婶子真好啊。
记得有一次,我和成都的亲戚一起回家,看望妈妈。婶子和妹妹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就带来大包小包的东西,来看我们。后来,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表哥和我开着大弟的汽车,从外面回来,当时我没留意车窗外,路上的那些行人。等到了家,在单元门口,自家一楼阳台前停好车,我下了车,正准备进屋,忽然听见有人在喊我。
扭头一看,原来是婶子来了。只见她从远处走来,两只手上提着满满当当的东西,累得气喘吁吁,满脸绯红。哎呀,我们刚才开车过来时,我怎么没看见她也往我们这边走呢?否则就会捎带她上车,帮助她拿东西。已然上了年纪的婶子,从她家到我家,走过来距离也不近,提着那么多东西走了一路,肯定累得不轻。
我赶紧跑上前去,帮着婶子提东西。自我回家以来,她这是第二次来家看我们,从不空手。这一次,她带来的东西,不仅有吃的喝的,还有用的。原来,她平时在家闲着,就做手工活打发时间,在家做了很多双鞋垫。这次专门带来几双,给我们每人一双,包括亲戚都有份,婶子真是太有心了。
婶子做的鞋垫非比寻常,绣品精致精美,一针一线,针脚均匀,精细工整,都凝聚着婶子的心血。她精选了五颜六色的彩线,绣出各种好看的图案,非常漂亮。每一双鞋垫,都是一件精心之作,让人喜爱。看着如此精细的鞋垫,根本都不忍心将它放进鞋子里去,让人看不见它的精美,不舍得作为鞋垫被随意踩踏在脚下。
婶子把劳神费力精工制作出来的这些鞋垫,送给我们,这份情谊可不一般,让我感觉这些礼物极为珍贵。它不只是一双双普通的鞋垫,也不同于一般的礼物。人说礼轻情意重,但这礼物却不算轻,她反映的是婶子,对我们一家人最真挚的情感,厚重得很。那分明就是一颗赤诚之心,胜过物质上的东西,情谊价值无限,不能以通俗的价钱贵贱来论。让我们很是感动和感激,倍加感恩和珍惜。
这感人的浓烈乡情啊,如此情深义重,很浓很厚,很暖人心……
五
每一次,只要婶子知道我回家来,她总是和妹妹一起,带着很多礼物来我家看我,且很讲老礼数,东西总是按双数送。带来的东西实在太多,她们还不要回礼,就匆忙跑掉,总让我妈妈心里过意不去。于是,过后妈妈必得买上同等的东西,拉上我去回看婶子和叔,唯有这样做了,妈妈才能心安一些。
上一次我回家,跟着妈妈,买了一些东西,第一次、第一时间,抢先去看望了婶子和叔。惭愧的是,在那之前,每次都是她们先来看我。看见我来,婶子亲热的拉着我,唠起家常,关切询问,温暖的话语,让我如沐阳光。待我们走时,婶子又送给我们不少新的回礼,拉扯半天,塞进妈妈的三轮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