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登高陵塔(散文)

编辑推荐 【家园】登高陵塔(散文)


作者:陕西西安张昆 童生,68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0发表时间:2024-01-16 08:30:09


   或许常常向往远处的名胜,对身边的风景往往忽略。丙戌孟冬某日,日丽风和,余与友人偶然登了一回高陵塔。
   高陵塔位于佛寺昭慧院内,又称昭慧塔,因低处咸阳、泾阳、渭阳交界处,因此又称三阳塔。
   实际上它就座落在高陵一中的校园内,远远望去,高高耸立的古塔与洁白的教学楼相辉映,古典加现代,突兀而又和谐。
   朋友就在塔脚下的校园里教书,近在咫尺,朝夕相望,五年来竟无暇登临,引以为憾,今夙愿以偿。
   高陵塔始建于佛教香火兴盛的中唐,明关中大地震后曾修缮过,它是一座八角形密檐式砖塔,十三级,53米,相当于18层楼高。
   关于它的历史或记录,询问守塔人及查阅县志,除了只言片语外,只能用相象去弥补。
   进入一中校门,往北一拐,便是偌大空旷的操场。操场南边,一圈用作文物保护的青色砖塔将塔围城了一个四合院落。门前立着一块石碑,记载着塔名的来历。时值周末,校园里很寂静,四合院更显萧索。我努力将这个四合院还原为唐时的昭慧院。佛教北魏时传入中土,至唐为盛,彼时大大小小的寺院香火鼎盛,昭慧院该是那不可胜数的寺院中名不见经传的一座。高耸入云的昭慧塔,见证了它昔日的辉煌。那时应该是僧侣众多香火隆盛道场恢宏吧。但如今它沦落了,房舍是后来建的,只有一座塔还保留着些许唐朝的味道。它孤独、岑寂、寥落地立着,远看还有些巍峨,近看繁华落尽,甚至还有些寒伧。古塔周身色彩剥落,青灰色的砖被风雨剥蚀得坑坑洼洼,盛满岁月沧桑,仿佛是从唐诗中走出的琵琶女,红颜半憔悴,失宠之后,茕茕孑立。
   付了2元钱,算是门票,守塔人打开了简陋的木板塔门。我们一行三人,循着砖砌的台阶拾级而上。螺旋形的阶梯,盘旋上升;拱形的“隧道”,陡峭、狭窄、逼仄、阴暗。打着手电筒,里面光线仍然很暗。石级很陡,转弯很急。每一层“腹腔”里,形成一个八角穹形的空间,八角分别对应着八个方向,顶上是逐渐缩小的八卦形状。东西南北四面墙正中,各有一个拱形的佛龛。但是佛像已经荡然无存,是不是信仰也随之丧失了呢?
   八角锥形的塔身逐层收缩,越往上走,拱形通道越狭小,甚至一人通过时还需侧身。
   登上第七层,四面墙上各开凿了一拱形小门,南北通透,豁然开朗。突然,扑喇喇地一阵响动,原来是塔的守护神一一栖息在塔里的鸽子被我们打扰得四散惊飞。穿过拱形门洞向北眺望,县城林立的楼群迤逦向西;南望,田野和村舍风平浪静。
   无意中发现,每一层塔身的内壁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汉字,或用粉笔、毛笔、钢笔、铅笔、炭笔,或用刀刻:XX到此一游,XX登塔纪念;甚至还有职业或籍贯:XX教授到此一游,商洛XX到此一游;甚至还有简短情书。从笔迹看,或镌秀,或拙劣;从数量看,多如过江之鲫。芸芸众生大约是想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吧。面对这些密密麻麻的名字,我感到羞愧。在人类的自私面前,从倒影中,我看见了自己的自私。虽然我并没有在塔身上“签名”,但我仍抱愧于先人留下的遗产。同行的友人,随口吟道:“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他人留名处,庸人皆留名。”
   登上顶层,塔身极狭小,仅容一人,还得猫着腰,几乎转不过身。目光穿过天窗的铁条,葫芦形的塔刹伸手可及。李敖曾断言:离有形的佛寺越近,离佛的本义越近。果真如此吗?
   下来之后,在四合院里,突然想起:大雁塔是玄奘法师藏经的所在,法门寺埋藏着佛骨舍利,少林寺的塔林是得道高僧圆寂后的墓冢,那么高陵塔有着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四周寂然,没有人回答我。外檐塔角上缀着的铃铛早已被锈蚀。朔风掠过,喑哑无声。
  
  
  
  
  
  
  

共 143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细腻的文笔,生动的叙述,与朋友一起登高陵塔,欣赏塔外的风景,展现高陵塔内的风貌,回顾高陵塔的历史,有着许多感悟。优美厚重的文字,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4-01-16 08:31:27
  与朋友一起登高陵塔,欣赏塔外的风景,展现高陵塔内的风貌,回顾高陵塔的历史,有着许多感悟。优美厚重的文字,感谢赐稿!
秋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