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善举(散文)
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每当想起,她的脸上总是浮现欣慰的微笑。她曾在县城的饭店里,见过一幅字“上善若水”。她不知道出自哪里,甚至不能完全理解这话的意思。但她知道“善”是美好的,像绿油油的秧苗,像秋天庄稼地里的金黄。
江南水乡以种水稻为主,她嫁过来几年之后开始分田到户,种下去的水稻秧苗必须推荐一个人放水。她老公是个非常勤劳憨厚的人,而且对放水这活非常内行。那时有很多水稻田不能使用电机灌溉,只能用柴油机,她老公就把柴油机固定在小水泥船上,这里几亩稻田放完水,就从水路把船撑到其他田里进行灌溉。
在八十年代初,放一季水有八百多块已经很不错了,炎炎夏日,稻田里热的像蒸笼,唯有她丈夫在田间地头奔波,浑身被毒阳晒得流油。柴油机抽上来的水力小,必须严格看管,稍不留神就有没灌溉到的稻田,秧苗就要枯死,会引起村民的不满,所以说,这放水这活是个苦差事。为了家人,为了父母孩子,夫妻俩同心协力想多挣些钱,于是接下了这没人干的活。
农历五月份是水乡插秧季节,丈夫放水顾不上自家责任田里的活,拔秧插秧都是她一个人在干。那年年底,他们家只拿到五百块,那三百块被小人从中扣下。当年的三百块能维持家人半年的生活费用,她很想去和那小人理论,想来想去还是没去算了吧,也算是有点亲戚关系,于是就吃了这哑巴亏。人活在世间难免会被小人欺负,或者算计。她年轻而单纯,不懂世间的险恶,说话直来直去,无论对谁都毫无提防,老公又是个憨厚淳朴的庄稼人。
事情是这样的,每年水稻秧插下去,上面有几吨柴油发到放水人这里,这小人是机电站的小干部于是从中捣鬼把几吨柴油私自扣下作为己有。人在做,天在看。夫妇俩没曾出声,村里有不少正义者都为他们愤愤不平。
她这位亲戚家有了几吨柴油,就买了台手扶拖拉机。江南水乡小麦收割后麦茬必须翻耕后才能插秧。当初还没有大型拖拉机,都是小型手扶拖拉机,论辈分她得称呼这位亲戚叔公。
叔公搞到了这么多柴油急于想发大财,就逼着儿子不分昼夜的加班劳作,儿子累的不行就在手扶拖拉机上面弄了个凳坐,那坐的铁板两颗螺丝是反着拧上去的,实在是不太牢固,加班到半夜,那反着拧上去的两颗螺丝颠簸振动了一天,已经渐渐的松弛。
他儿子干了一天疲惫的不行,就坐在那不牢固的坐凳上操作,疲惫困乏之余,一头从拖拉机前面满栽了下去,拖拉狠狠地从身上压了过去。拖拉机依然拖着他,一直把拖到田埂才停了机。
天亮,他儿子早已气绝身亡,叔公后悔的捶胸顿足。她听说后含着眼泪依然去帮他家搭理后事,虽然正是农忙季节,她从来不懂去恨一个人,只有同情和宽容。叔公的孙女才十三岁,她抱着小姑娘想起当年自己的父亲过早离世,泪如泉涌。
叔公家已经遭了如此之大的灾难,她心疼小女孩没了爸爸,不久女孩母亲再婚。在这个家最可怜的是这个没爹没妈的小女孩,她像对待自己女儿一样,每天小女孩都会来她家玩,她总是把最好吃的留给小女孩。久而久之,小女孩和她像母女一样无话不谈。
几年后,小女孩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叔公患脑梗瘫痪在床,奶奶有风湿病。小女孩为了照顾爷爷读到初中就放弃学业。不久爷爷病故,奶奶腿脚不便。为了生活小女孩儿过早的承担起一家人的生活重担。
在厂里认识了一位外地小伙子是大学生,厂长非常器重他。男孩子也甚是喜欢她,他们相爱了。小女孩不敢和奶奶提起此事,因为当地女孩儿一般都不愿意嫁给外地人,因为外地人条件差,再说本地人也有点对外地人有看法,所以谁家的女孩子假如嫁给外地人似乎是不太光彩的事。
小女孩只能来找她商量,她语重心长的说,只要人品好,勤劳能干。真心爱你那就好。别去管他人怎么说。小女孩听了她的一番话,似乎给自己加足了底气,大胆的和那位小男孩儿表达了真情。
他们相爱了,小女孩的母亲和亲戚都是反对派,唯独她在默默支持。每当小女孩扛不住世俗,就来找她诉苦说心中的郁闷。她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给她擦干眼泪说,一切都会过去的努力坚持一下就过去了。
如今小女孩和那外地小伙子过得非常好,而且已经有了一男一女。小伙子为人实在肯吃苦,受到厂长重用,如今已经买好房子。
她在小女孩儿结婚不久就离开了家乡。去了上海,由于疫情几年没回家。疫情过后她儿子忙即是回家也总是匆匆返回。小女孩只要听说她回来就和老公开着车子来看望她。
当得知见他们过着这么和美幸福,她出自内心的高兴和欣慰。
作为一个善良的人,首先做到不记仇,就是最大的善举。记仇、仇恨伤害他人,自己也不会快乐。宽容大度才利己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