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搓鱼子(诗歌)
摘要:原创首发!
【丹枫】搓鱼子(诗歌)
传说中的“搓鱼子”
第一次就吃出了如此滑丝
一条条小鱼儿脱了衣
摇头摆尾,南北东西
西红柿汁和红甜椒丝
给传说以朦胧的诗意
本地的面粉
是搓鱼子的身份证
春麦经历过酷热和西风
头粉,面色发深
经常以不正之“分”
败坏搓鱼子的名声
鸡蛋和食盐
以特殊的身份增添
味道的鲜和柔软
反复地揉,反复地翻
顺着一方向反复地团
直到面色如童颜
醒面宛如人的午觉
30分钟为妙
室内温算作最好
表面裹一层薄塑料
心(薪)水跑不掉
颜面不干燥
切面,与筷子差不了的长条
搓面,不迟不早,蕴涵巧妙,巧,大鱼际肌的那点力道,妙,可以同时搓出三条
边切边搓,避免盐份偷跑
“切磋(搓),切磋(搓)”是从这里起锚
出处虽然有待究考
但这“切磋(搓)”的过程,委实合卯
煮面得有经验
头次锅开到完全
温水漂出搓鱼子的软和弹
二次锅开,“激面”
冷水点出搓鱼子有骨感
三次锅开,50度的清水,给搓鱼子以活鲜
搓鱼子邀请红甜椒丝和西红柿汁
有时还有新鲜的炒大肉丝
在青花瓷碗里
合唱一曲《搓鱼子》
拥有七情六欲的筷子
既是指挥又是首席
【编者按】这是一篇写搓鱼子美食的诗歌,搓鱼子、炮仗子、揪片子,米黄儿、油糕儿、糕卷儿……都是河西走廊的食物名字,总是透着一股天真又淳朴的气质,像一个小孩儿,扳着手指念叨着自己想吃的好东西。这儿的很多食物,都有着农耕文化的烙印,也蕴藏着劳动人民代代相传的,关于生活的巧思。面,是此地饮食的重头。那一蔬一饭,日出日落,留给他们最美好、最深切的回忆。作者采用诗歌形式,把“搓鱼子”的制作流程写的活灵活现,有让人马上想品尝一碗的感受。诗歌的用词恰到好处,朴实而富有意境。推荐欣赏。【编辑:北斗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