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柳岸】在《周至春秋》(创刊号)首发式上的讲话(随笔)

编辑推荐 【柳岸】在《周至春秋》(创刊号)首发式上的讲话(随笔)


作者:纪昀清 秀才,1523.2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07发表时间:2024-01-19 14:49:5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文友:
   大家上午好!
   我叫纪昀清,今天能在群英荟萃、如此隆重的场合,作为编辑与作家代表发言,我倍感荣幸之至,激动不已。在此,由衷感谢王耀群会长对我的信任和厚爱。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修改与创作》。
   对此,我先就《周至春秋》(创刊号)杂志的校正工作,谈一点我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现在大家手中拿到的《周至春秋》(创刊号)杂志,是在前四版样刊反反复复校正的基础上正式出刊的结果,也是最令我满意的版本。为了这本杂志,周至县传统文化学会常务会长王耀群老师可谓呕心沥血,他带领学会成员在幕后做了大量工作。
   众所周知,周至县传统文化学会于2017年12月成立至今,已悄然走过了6个春秋,除了建有187个成员的“周至县传统文化交流群”和召开了屈指可数的座谈活动外,并没有一本拿得出手的刊物作为“突出业绩”。这就令我分外着急,我曾以年过古稀的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瑞祺老师不辞辛苦每年连续出版几期《周至文史》杂志的老当益壮的精神为例,激发王耀群老师要广泛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办出拥有本学会特色和叫得响的刊物。其时,他早有办刊的想法,只因种种原因,却一直未能如愿以偿。我原以为出刊之事早就偃旗息鼓了。孰料,他却坚忍不拔地带领学会成员攻坚克难,办成了此事,令我倍感振奋。
   一是,2023年3月11日,经过集思广益,建立了“周至县传统文化征稿群”,收集了大量稿件。
   二是,2023年下半年,他组织大家在其家先后召开了两次座谈会:一次是学会组织机构及编辑组的人员安排部署会,一次是《周至春秋》(创刊号)各大版块稿件的校正工作会,各个版块稿件由各位编辑带回家进行校正。
   三是,2023年9月中旬《周至春秋》(创刊号)清样第一版出炉,那时各个版块尚未合成,插图也全为黑白色,为了整合时排版不出差错,他又让分包版块的各位编辑再次进行阅览校正,以防疏漏。尔后,再由他给每篇文章附上作者简介,最后才能付印合成版样刊,届时才能将文中插图由黑白色统一变成彩色。
   四是,2023年10月23日,他为了选出优质稿件,就打电话告知我说,他将赵群道老师的《爱秦腔的豆村人》发到了我的微信中,想征询一下我的意见,并央求我对全文予以润色,以求更佳。真是无巧不成书。恰好,这篇文章是赵老师2023年8月参加“源来周至多来多福——我在周至话秦腔”征文大赛的参赛作品,那时我将刚写出的《我在周至话秦腔》一文专意发给赵老师,想让他把把关,多提宝贵意见。他说总体很好,只是有些剧名有误,并逐一进行了指正。对此,我万分感激。经过屡次修正,此文后来以《周至秦腔缘》为名相继发表在《七天网》和“中国作家网”。与此同时,他就将自己的这篇参赛作品也发于我阅览。这篇文章感情充沛,地域特色浓郁,最大的亮点就是写出了独一无二的豆村人如何爱秦腔的故事,也是我喜欢的文章之一。当然也有美中不足,我对自己喜欢的文章有个阅读习惯,就是眼睛比较挑剔,喜欢用电脑边读边改,就是把文中的错别字、病句、不规范标点等统统予以修正,并一律用红色加以标记,以求使其不留遗憾、精益求精,也便于作者逐一查对,并将修正后的电子版当即发给了赵老师。因此,当王会长征询我的意见时,我就如实相告,极力推荐,并将保留下来的修正后的电子版不假思索地发到了王会长的微信中,并叮咛他务必选用修正稿。
   五是,2023年11月5日《周至春秋》(创刊号)第二版样刊出炉后,他不放心,又组织各个编辑分工合作,对各个版块内容再次进行阅览校正。
   六是,2023年12月13日上午,令我颇为感动的是,王会长居然亲自开车赶到我的单位,将《周至春秋》(创刊号)第三版样刊送到我的手中,并嘱咐说时间很紧,想元旦后予以正式刊印,让我抓紧校正。他交待完工作,连一口水都未来得及喝,就风尘仆仆而去。为了这本杂志,他工作之繁忙,由此可见一斑。
   我丝毫不敢懈怠,从当日午饭后至12月16日上午,整整花了三天,熬了三个晚上,每晚均过凌晨一两点,终于将198页的《周至春秋》(创刊号)第三版杂志逐字逐句校正完毕。这一版的错误可谓五花八门:有增字掉字的,有串改或乱用成语或词语的,有引用名句不准确的,有标点使用不规范的,有将贬义词当褒义词用的,有将词语含义用反了的,有存在严重语病的,更有将固定名词略写的,比如将“党的二十大”略写成“二十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简写成“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但更多的却是错别字严重:比如“的”“地”“得”的混用问题,同一人名或地名前后用字不一致的问题,更有将习总书记的“习”字错写成主席的“席”字等等,如是错误不一而足。别小瞧这些细节,一字之差,就可能因犯政治性错误而酿成严重后果。当日晚上与次日晚上,他又向我发来了他特别看重的几位作者的文章,说急着刊用,让我修改一下。这些文章总体不错,但也有美中不足,我就略加润色,将修改好的电子版发至他的微信中。
   王会长如此精心,也感动了我。因此,我对校正工作就分外小心翼翼。对于心存质疑、拿捏不准之处,我会主动将疑问编成短信发至作者微信中,向其虚心请教。对于陌生作者,我会让王会长与作者本人联系,通过探讨后再决定是否要修改。譬如,我就曾向薛俊武、司晓升等老师请教过。尤其是薛俊武老师的《人气人脉人文的遗存》一文,我发现文中前面出现了“南塬竹峪”一词,而后面却多次出现“南塬竹谷”,我怀疑是错别字所致,可是又一寻思,薛老师是大名鼎鼎的文字学家,我又怎敢贸然修改呢?于是就发微信向其请教。薛老师回复说:“峪字晚出,你还是都用‘谷’吧。请把它改过来。”这本杂志出刊后,我还特意将这些已经修改的地方用红笔划线加以标记,并将一页页标记截图发至他的微信中,生怕改错,让他再次确认一下。他回复说:“改成竹谷好。谢谢。”这才让我如释重负。
   在修改的过程中,为了让王会长信服,我还将正确的或容易混淆的词汇的写法及注释专门写在了书页的页脚处,这样便以辨析谬误。当我告知他《周至春秋》(创刊号)第三版样书刚刚修正完毕时,他当日下午就开车来到了我的家里,专门来取改稿样书。
   那天阳光普照,我家后院分外暖和。于是,我就在后院放了张餐桌,拿了两张凳子,提议坐在后院一起查看谬误之处。他欣然同意。我将样书递给他,他粗略一翻,发现书中红笔标注的地方几乎页页都有,就倍感惊诧,说都改了那么多遍,居然还有如此多的错误。我就将一页页红笔标注的地方逐一讲给他听:为什么说那是错的,对的应该怎么写,为什么又要那样改,我都一一有理有据地解释给他听。整本书的谬误逐一讲解完,不知不觉已过了两个多小时。
   七是,2023年12月26日,王会长组织编辑组成员在锦城宾馆二楼郑永智老师办公室召开了关于“学会班子及编辑人员、部分作者的‘定稿’会议”。他对反反复复修改《周至春秋》(创刊号)的靳晓鹏、徐华阳、梁喜红等七八位编审人员无怨无悔的辛勤付出给予充分肯定和由衷感谢。为了让版块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王会长在会上还就新增“杏坛漫话”栏目作了特别说明,这就是与原先的几个版本迥然不同之处。当他让我发表看法时,我就直言不讳地指出:书中的错误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我们必须正视它,不能让错字病句和不规范标点给作者和读者留下遗憾,消灭文中错误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这一方面希望本刊能成为全县所有杂志的佼佼者,同时也表明了自己从事杂志校正工作的决心和态度。会后,他还让我将《周至春秋》(创刊号)第三版和第四版样刊带回家,再次进行详细校对,以防疏漏。
   回家后,我自当不敢有一点儿马虎,就将两个版本逐一查对修正,除了将失误的地方用红笔加以标记外,为了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我还按照所发现问题文章的先后顺序专门编写了错误目录——其中,将同篇文章的失误页码并列写在一起,并粘贴在第四版扉页上,而这样的条目我列了28条,也就是说至少有28篇文章还存在零零星星的问题。直到2023年12月28日,我才将逐一查对、校正完毕的《周至春秋》(创刊号)第四版连同第三版一起通过公交车司机顺捎于王会长。随后,他发微信说:“与你合作很舒心。你的敬业精神比我强。”我随即回复说:“谢谢您的谬赞,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您筹钱不容易,因此就得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容不得些须马虎。只有毫无差池,才对得起您得之不易的办刊经费,也才能最终赢得好口碑!这才是真正的胜利和荣耀!”
   能得到王会长的高度评价,我内心无比自豪,但也倍感压力山大。不知为何,内心总感觉不踏实,于是就又对心存疑虑的地方再次进行了查对,这才倏然发现又有几处失误自己当时竟未发现,就又将遗漏的失误之处连同修改说明一起发至王会长的微信中。两个版本逐一查对后,虽说大量错误已然修正,但我还是发现原先修正的一些地方,不知是由于电脑操作员一时疏漏,还是心存质疑,譬如关于世纪、年代、年、月、日等该用数字表达的地方压根儿就没有修正,尤其是竟然将章节序号中原本运用正确的“一级标题序号”全改成了“二级标题序号”,更出现了“二级标题序号下面套用二级标题序号”的现象。为了打消王会长的疑虑,我就将2014年11月5日由《人民日报》推出的《<人民日报>:标点符号最新用法》的链接和在网上查到的《关于时间、年代的规范写法》的小程序发给了他。因为它们就是我校正文章谬误的依据。我将这些错误逐一指出,并将精确查找的正确的词汇注释,通过手机截屏发至他的微信中。单是手机截屏就发了一长串。他看后回复说:“好。一处一处修改到位。”
   八是,2023年12月29日晚上,王会长又将当日修改完毕的《周至春秋》(创刊号)PDF电子版发到了我的手机微信中。让我抽空再阅审一次。由于没有原稿,一时很难查对,我只能凭借印象对自己特别在意的关键之处进行了翻阅查对,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居然还真就发现了至少20处问题,包括作者简介中几位作者姓名之后的标点不一致、末尾又缺漏句号以及将“中国散文学会”错写成“中国散文协会”等细节问题。为了让他看得更加清楚,我只好编成序号,将这20处失误逐一指正,不仅发有红色标注的截图,更发有修正说明。至此,这才算彻底校正完毕。
   直到2024年1月16日,王会长又让公交车司机给我顺捎了一本业已正式出刊的《周至春秋》(创刊号),拿到它,我迅速浏览一番,倍感满意。只不过,又出了个小插曲——印有习总书记与中共十八大代表屈巧哲握手照片的封面却没有被上级部门通过。殊不知,这本杂志已刊印了3000册,我问他怎么办?王会长说,只好换掉重作,并拟用老子图像作为封面。
   这就是整个《周至春秋》(创刊号)历经千辛万苦、通过反反复复修改走到今天的曲折历程。
   由此可见,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好杂志更是改出来的。
   接下来,我就如何创作精品佳作提纲挈领地浅谈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其一,练好坚实的基本功至关重要。
   首先,写文章离不开标点,而标点的运用,就要以《<人民日报>:标点符号最新用法》为标准,作为写作者,就要充分了解它,熟练掌握它。其中,就有这样的规定:
   1.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例如:“日”“月”构成“明”字。
   2.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宜用顿号。例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四大名著。又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出自《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出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3.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只有一段,段首和段尾都用引号;不止一段时,每段开头仅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末尾用后引号。例如:我曾在报纸上看到有人这样谈幸福:
   “幸福是自己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
   “幸福是自己擅长什么和不擅长什么。……
   “幸福是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选择。
   ……”
   其次,对于新作千万不要急于发表,精工出细活,唯有反复阅读修改才会不留遗憾,因为好的作品是修改出来的。若自己一时发现不了文中潜在的问题,最好交给他人审阅。无论如何,都要将错别字、病句及其错误标点消灭于无。曾有人送我一本杂志,我随便翻阅了一篇短小文章,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其中的错别字竟有七八个。这样的文章和杂志又怎能令读者信服和吸引其继续翻阅呢?这一点相信大家均有体会。
   其二,要坚持每天读书学习看报或写日记。读不同的书,看不同的报,以达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目的,最好多读读中外经典原著,通过汲取精华,提升历练自己的鉴赏眼光和水平。坚持写日记,不仅有利于活跃思维和练笔,更有利于为日后创作积累大量素材。在这一方面,我们的乡党陈素云老师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就是凭靠长期坚持不懈地写日记才练就了自己突出的写作才能,并由此厚积薄发,相继出版了《故乡云》与《守望花开》等散文集。
   其三,要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和坚定信念。不要以为自己是籍籍无名的草根作家,就妄自菲薄,抱着瞎玩的态度。因为谁也不是天生就是作家。虽说当作家要靠悟性,但后天的勤奋努力和严谨作风也至关重要。因此,既然爱写,就要写出名堂,写出精彩,哪怕是随便玩一玩,也要玩得有声有色、潇潇洒洒,令人竖起大拇哥!决不能写一辈子,错一辈子,连一篇毫无差池、像模像样的作品都拿不出来!
   其四,坚持正能量写作,不卑不亢,弘扬社会主旋律。
   其五,要深入生活,善用锐利的眼睛捕捉身边人不同寻常的故事,并坚持做好记录,一旦灵感迸发,就要只争朝夕,一气呵成,决不能拖拖拉拉,延误创作的最佳时机。
   其六,要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写出自己的特色。这是一个作家走向成熟的标志。
   简而言之,精品佳作如同大炼钢铁一样,就是这样千锤百炼而成的。
   总之,修改与写作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唯有勤奋耕耘、心细如发、精雕细刻方能在创作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高、更强!
   《周至春秋》如同稚嫩的婴孩,正在蹒跚起步,恳请各位老师和文友多多投稿,多多支持和关注。我们编辑部全体同仁会尊重每一位作者的原创作品,我们校正的原则是: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将竭尽全力,让您的稿件尽善尽美,不留遗憾,犹如彩灯闪耀,大放光彩。
   尽管我们小心谨慎,但要将全书205页的杂志一字不落地审阅校正,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可能还存在个别失误因一时疏忽而未改的情况,敬请大家不吝赐教、多多海涵;讲得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方家和老师批评指正!
   最后,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祝愿《周至春秋》蒸蒸日上,越办越好!祝愿大家“龙年吉祥万事如意,家道昌隆四季平安;阖家欢乐好运来,福寿康宁财源广!”
   谢谢大家!
  
   初稿于2024年1月17日-18日
   改稿于2024年1月19日

共 600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在杂志创刊号会议上的发言稿,开场词之后,先感谢县传统文化学会常务会长王耀群老师的支持与付出,并列举了多个重点方面。其中,把创刊号校对过程详细介绍,第三版样刊报审期间错别字甄别修改成了重中之重,并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与作者一再确认,对杂志样刊多方求教,精益求精。道完杂志整个修改始末后,作者又谈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整篇发言稿语言顺畅连贯,条理清晰,将创刊的始末历历公诸于众,以及对帮助过的领导们表达了诚挚的敬意,抑扬顿挫,契合场景。祝作者工作顺利!【编辑:林火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林火杉        2024-01-19 14:50:37
  祝作者写作快乐!贵刊长红!
时光煮酒但求微醺,文字烹茶半苦半香。律己守正于先,雅俗皆品各半。一诗如梦,已忘却花香隔年。
2 楼        文友:林火杉        2024-01-19 14:50:53
  感谢赐稿柳岸,这里因你更精彩!
时光煮酒但求微醺,文字烹茶半苦半香。律己守正于先,雅俗皆品各半。一诗如梦,已忘却花香隔年。
3 楼        文友:老百        2024-01-19 15:39:34
   佳作欣赏推荐,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