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想要一条连衣裙(散文外一篇)
我想要一条连衣裙,那年夏天我十二岁。
相中的布料就在姨妈工作的国营商店货架上——白底,纤小的蓝色花朵。这些蓝色花朵清新蓬勃,仿佛是大自然亲手从枝叶间剪裁出来的。
十二岁的暑假是在姨妈家过的,想穿上这条连衣裙,只能靠姨妈。不过,向颇为节俭的姨妈提出这个要求,我开不了口。
我自愿每天跟着姨妈去上班,在布料柜台那里不挪窝。眼瞅着货架上那卷白底蓝色花朵的布料越来越瘦,几近单薄。我依着柜台边缘,悄悄向每一个来买这种布料的人投去艳羡的目光。有几次,姨妈向我瞪眼,提醒我不要总是杵在柜台边,最好去布料货架下面睡觉。
我躺在货架下,那卷布料就在伸手可及的地方。我不想睡,我得看着这卷日渐消瘦的布料。悄悄摩挲着,乔其纱特有的柔爽通过指尖传递到我的大脑,感官品享到的一切让我昏昏欲睡。
我穿上了这条白底蓝色花朵的连衣裙,布料上的花朵忽然像裂开了表皮的水果,快乐像蜜汁一样从那里流淌出来,滋润着我的心房。对美的感知、陶醉丝丝缕缕地把我和这条连衣裙缠绕在一起。我再次摩挲着柔爽的布料——“醒醒!别抓着啊!”
被姨妈拍醒的我一下子坐了起来。转眼间,我看到姨妈拿起那卷白底蓝色花朵的布料,啪的一声横放在柜台上。她一只手抓住布料的边缘,另一只手用力将布卷向柜台的另一端徐徐展开。
姨妈向站在柜台外面的人说:“小姑娘用这种布料做一条连衣裙最好看了,快卖完了,现在也补不到货。”
——快卖完了、补不到货!我忧心忡忡地竖起耳朵聆听着这一切,鼻翼发僵,心头乱跳。而且我认定了柜台外母女模样的两个人充满敌意,便不由自主地怒视着她们——那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女孩多么令人嫉妒!
“还有其他的花色吗?”那位中年妇女问。
“有!有红色的花!”我一骨碌站了起来,在姨妈的惊呼声中奋力从柜台里抽出一卷红色花朵的布料。我用两只手臂托住布料,因为紧张,也因为吃力,浑身打着哆嗦。好不容易将布料移至柜台上后,我退让到一旁。紧张已经遏制住我周围一切的声音,我憋红了脸,只是盯着那个女孩。
女孩微微歪着脑袋,不大的眼睛低垂着,视线在两种布料之间来回滑动。我的心绷得很紧,追随着女孩的视线。渐渐地,她的视线停止了滑动,白皙的手伸向了蓝色花朵的布料。
哗!哗!哗!扯布料的声音锐利地钻进了我的心房,我经历着巨大失望的冲击和摇撼,抑制不住地抽泣起来,直至嚎啕大哭。
周围的嘈杂声渐起,有姨妈的声音,也有其他营业员阿姨的声音。我抹着泪嘟嘟囔囔的,在情绪的作用下,在大家的询问之下。
“这孩子,为了一条裙子哭成这样。喏,最后这些正好还够做一条,让你姨妈买就是了。”
不知是谁一边说,一边向我手里塞了一块布料——我依稀看到手中那些耀目的蓝色花朵,逼真而实在。一条连衣裙,一条白底蓝色花朵的连衣裙即将从那个平常的夏天脱颖而出。
《红楼梦》里的中秋
自战国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为始端,及至明清古典文学著作中,文人的悲秋情怀常常在我们心中逗起缕缕的微澜。中秋节时值仲秋,“草木摇落露为霜”之际,“今夜月明人尽望”之时,自然令人较平日更多些忧思。《红楼梦》里的中秋,尤其是第七十五、七十六回的相关描写虽难免也有悲意,然其中的美学价值颇值得我们思量。
中秋赏月,本是寻常家事,偏偏贾母出生于王侯之家,深谙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是一个美学品位极高的人,一家子在她的带领下“也得开些胸襟”。
“赏月在山上最好。”贾母即这样说,浩浩荡荡一行人便移至山脊上的凸碧山庄,在敞厅前平台上列下桌椅,又用一架大围屏隔作两间。贾母对赏月地点的选择,是《红楼梦》里的中秋具有美学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知道,美既是外物,也是人心。于山上赏月,既取山脊之空旷悠远——这是外物所固有的;又如一些哲学家所言:美是心的产品——黑格尔以为美是在个别事物上见出概念或理想,那么,于山上赏月而觉得美,就是由于它表现了“空灵”“柔美”的概念或理想来了。贾母带着家人在山上赏月,究竟是因其外物的美,还是人心的美?依我看,外物的景象美皆可与心像相融和,可见是兼而有之。
“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贾母见月至中天,比先越发精彩可爱,因命人吹笛助兴。“月下闻笛”的提议是《红楼梦》中的中秋具有美学价值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中秋夜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更有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等象征附加义。论及此,中秋赏月不在喧嚣,应该是心清思幽的。贾母深知其味,她没有点“石破天惊逗秋雨”的箜篌之音,也没有点“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之乐,而是“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静”之时,让乐班一位女孩远远地吹来,方才与众人一起听“那璧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的笛声。众人默默相赏,过后称赞不已。
想来,这笛声经秋风的吹漾隔空听着,应是迷蒙疏朗许多,甚而已不单是笛声,而是裹挟着秋风的密语了。
众人在贾母的提议之下于山上赏月时闻笛而觉其美,皆是把自己的情趣辐射到笛声里去了。一片景致就是一种心境。
山上赏月、月下闻笛。借助贾母非同一般的美学品位,《红楼梦》里的中秋脱离了悲秋的樊笼,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关于中秋,这种悲意之外的审美体验也是值得我久久萦念的。
红楼秋意,既是外物,也是人心。
喜欢作者的小故事,小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