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爱上雪里冬影(散文)

精品 【东篱】爱上雪里冬影(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0256.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76发表时间:2024-01-22 03:00:28
摘要:雪无色,但于我心中,它的颜色最浓。总忘不了从雪里摄下的那些精彩镜头,冬影,冷峻而素妍,给我们的人生启迪更深透。我偏爱在冬天里寻找那些“不素”的画面。


   用一颗心,去捕捉看似没有风景的冬影,摄下那些稍纵即逝、过时即溶的镜头,才是高手。
   风景不常在,美姿不常来。
   就像于无声处听妙音,从无色彩中见斑斓,在风平浪静中知水底惊涛。一种极限,往往潜藏着更值得我们惊讶的风景。从寂寥中找热闹,于无风景处见风景,需慧眼,要灵感,讲灵巧。
   相比于其他三季,冬季,最难堪。恣肆之情不能放肆,缠绵之意不能涣释,柔软之心扛不住朔风,未免感叹,苦冬久矣!
   去年受邀去观赏朋友的画展,本以为应该是“春意盎然”的主题已经决定了所展画作的本色了,哪想到,一派白雪风光,一袭冷峻之气,我愕然。我不能理解为离题,画家应该是想从冬寒里挖掘出春意吧。于是惊叹他的奇思妙想。
   朋友说,所有有功夫的画家和摄影家,都无法躲过冬季的主题,不能在冬影里找到创作的灵感,这个作者就不足以用笔墨描摹春夏秋三季。其中有着怎样的绘画逻辑,我不甚了解,但我明显感到,他的画风不是简单的色彩表现,而是贯穿了人文的思想和情感。
   不由得想起2000年在北京进修学习期间,我的朋友儿童文学作家罗英先生带我去观赏齐白石画展所见。
   那幅冬雪水墨的题目是“一白高天下”。明明是雪落地上,却命题动词(使动用法)为“高”,他的哲学思想,就在一题一画中析出,辩证思辩之美,至今难忘。在中国哲学中,真正的“高”从来都不是用尺度量出来的,而是一种抽象的境界。
   朋友说,不历静谧则不足以灵动起来。他的话虽不及齐白石先生的哲学思想之高,但就绘画思想而言,我很佩服这种对娴静和灵动关系的深刻理解。
   我不是画家,但作为生活的审美,他的话,大师的画作,都给我一些审美启迪。
   冬有倩影,需以惊目之心捕捉;冬有冬韵,需凭与冬相融之心而领悟。
   自此,我便学习于冬季用眼光做相机,去摄下雪里冬影。
   我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崭新的美学思想。凡是美,不可能是以完美的形态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美都是做了思维的或艺术的加工,才有了美的韵味。审美对于生活本身改变不了什么,但对于心情,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
   “一白高天下”,审美冬季的白雪,白雪就有了缤纷之色。于是,大师的创作就有了高尚的意念支撑,我觉得他落笔地上的雪,心中一定装着天空中的云的影像。起码,他在冬雪里捕捉到了超越冬雪本身的美,寒冬在他的笔下是柔软的,在他的心中是飘逸的。美学是灵感,也是生活。这是齐白石在抗战时期的作品,那种于污浊和破碎世界里以求高雅的情感,如雪白,似天来之雪那样高远,他的“白天下”也就成了一曲天籁之音。
   每个人都有烦恼,悲伤,失望,这些情绪只能自我净化,一幅雪景画,加上艺术的心,完全可以让这些在画的意境中加工成崭新的境界。禅意,往往在冷寂与落寞中获得,尘嚣和热闹总是让人浮躁。
   我从齐白石这个“孤本”的雪画里,读出了大雅清味。
  
   二
   年前那场威海的雪已经过去了,雪后我跑了一趟科尔沁草原,朋友不知我行踪,也没告诉他们,免得担心。我很希望我的归来能得到朋友的问候,哪怕是一句“回来了”,我觉得三个平常的字都是注满了人情的温度的。我静坐窗前,几乎每天都有零星的雪花扑向窗上,听不出声音,可我一看便有了和雪絮语的冲动。哦,雪似在说——莫说“只影向谁去”,特地问候你。雪好像轻吻我——亲亲你这个“风雪夜归人”。雪如花,初开如初恋——“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哪如“印在窗上做剪影”。任何时候,不管怎么累,多少失意,如果以景抚慰,便多情起来,诗意随来。可能这就是“情景交融”的效果,之前,总觉得是一个文章的笔法用词而已,哪知更是生活的韵味,韵味在华章,亦在平淡冬日中。自我创设冬日里的温暖氛围,留下最暖的时光影子,这种自作多情,反而是对生命的最好的自我呵护。
   我的朋友“春宽”对冬天的理解很特别,他说,冬天才有资格把春天俘获在怀中的。他今年90高龄,我以为他是在感慨自己的年岁,其实错了。原来他心中一直把冬天和春天联系得很紧,无隙。这是一种希望力量,所以他的春天比一般的老人就多。而且邀我冬天去雪野摄影,叫“踏冬”,有“踏春”“踏秋”之说,何人喜欢“踏冬”?选伟德山原始森林,选一株被雪包裹的树,我摄下它的影子。他是书法家,命我作诗,他书写悬于冬天的室内。不作装裱,怕“框”住他的想象力。
   诗曰——
   雪花有意抱枯树,抢在春前提早开。
   吐艳争芳冬蓄力,携将绿色仲阳回。
   冬白孕育着春绿,这是他的逻辑。他看到了白和绿两种色彩的交织与变幻,感受到神奇,也许,这就是他在三种癌症的围攻下生命绝不妥协的精神力量吧,我无法用科学的方法写出色变的化学方程式。他把雪裹枯树的照片放大洗出,看画读诗,成为此冬的必修课。
   老来还有孕育的能力,非他莫属。我赞道。他说,我的28个字,比28块钱的礼物好。摄下冬影,不为艺术,而为生命。他告诉我保持生命力的秘诀——希望每个人在冬天里都有孕春的能耐。
   他有个观点,一半的生命是在冬天被冻死的。给自己取暖,或许就是不被冻死的原因。所以,相识春宽先生以后的20年里,我从不抱怨冬天,连一个腹诽不曾有过,因为消极的力量三分就足以摧毁一个人。
   和春宽先生交流,我曾在大雪过后一个上午看窗外马路的行道树,团团的,绒绒的,那些枯枝,被雪裹着,不再轻易晃动,生怕雪做的花被摇落一般,诗人说,“千树万树梨花开”,我想诗人一定想盼春了。小时候,吃一棒沾满白糖的糖葫芦,就像眼前树上的雪。春宽先生说,风景的价值可以让我们回到童年,再苦的童年都是快乐的。这是赏雪的意义啊。不必感叹雪压枝头,倔强几何;不必赞美傲冬凌寒,无惧冰冻。
   人生不都是春暖花开的好,把自己放在雪装饰的冬影里,试着把自己的日子过成画。
  
   三
   反而是晴朗的冬空很少鸟儿飞来,雪后,三五只鸟儿跳跃于雪树的枝杈上,抖落雪团也不惊。雪坠枝头,如花而绽,鸟儿轻啄,当作了可食之物,明知不可食,还要反复地啄。雪花喂不饱鸟儿,但鸟儿需要冬天的情调。我们观察到这样的画面,总要以功利性的目的来审视,突然觉得我的境界那么局促,连一只鸟也不如了。手机拍下,命名“雪花可充饥”。
   鸟啄啄雪,洗洗鸟喙。我润润笔,让思想感情不枯不竭。
   我为鸟儿啄雪之举找到了例证,也顿觉坦然。
   自从爱上“江山文学”,以笔衔字花,落花于屏上,敲出音符,构成文章,我与冬鸟何其相似!素白的文字,就是我笔下的花,就像枝头的雪,见日融化,可能在读者的眼中,一掠而过,但何妨呢,不必经典,不必长存,更不必永恒,只要存在于枝头一瞬,就是价值。朋友说,挣了多少稿费?开始觉得无颜回复,简直丢人。见过鸟啄雪花,好像找到了同路人。那种徜徉于文字之花的世界,岂是费用两个字可解?什么时间空间有过情调的事情都要问个价的?不是价钱,应该是价值。这是两个迥然不同的概念。价值观,是信念,一切有关情调的东西,都存在价值。鸟儿在被雪裹住的树杈上跳跃,是欢快,是纵情,是抓住了冬天难得的氛围,这样的瞬间,可能在鸟儿的记忆里,只有几秒,甚至不能计算,但带给观鸟人的意境,却是无法量化的。谁知道,我文章里的某句话,会在某个人的心中留下一丝好感和启发呢。
   突然想起余华的一个句子,检验一个人的标准,就是看他把时间用在了哪儿。检验一只鸟,是不是可人,标准就是看它冬天是待在窝里,还是把时间拿来跟大雪的树枝起舞。一个人把时间放在文学上,不管怎么无名无利,他一定是把时间看得很重,用来修行才有价值。
   哦,我也是一只在缀满雪花的树枝上跳舞的鸟。回顾生活,也有在野外啄食的快乐,啄下的每一喙,不一定都是金灿灿的米粒,但一直忙碌着。人啊,应该像一只雪枝上的鸟,除了果腹,还要一个情调。人的一生,能够说清楚那一次奋斗是有意义的,实在不易。
   茫茫雪原,除了感受其磅礴的力量,无际的广袤,我特别在意在茫茫中取景。
   冬天里的科尔沁草原,披上了硕大的银色斗篷,肃穆而干净的天地,成了一个温暖的童话,在我心里。这不是一个好的比喻,可能是因为我小时候没有接触多少童话,而移情于草原吧。我的手机找不到取景的焦点,总不能无目的摄下一个大概,我努力捕捉雪里的冬影。
   一株蹲踞在雪原上的黄榆树,我曾看到过数次,格外关注。她在代钦塔拉的腹地,成为我的路标,而且也有人把她视作路标,尤其是在一片风雪中,她独立的意义就更备受我关注了。
   黝黑而苍劲的树干,发出黑色的光,这是雪地里最亮眼的颜色,不冷了,如果把她打入冷色调里,显然不合适。这种读感,一下子就颠覆了传统的色系理论。成为风景,不必一定要鲜艳,完全是特质决定的。总有人会发现她,不必担心它是另类。
   一排脚印,印在雪地上,直奔这棵黄榆树而去。我仿佛看到风雪中的那个人,蹒跚地,踉跄地,但也足够坚毅。白雪落满了树枝,开着灿烂的花,在半高出,飘动着一袭红绸布,猎猎如旗,飘逸斗雪,这是蒙人特有的祈愿方式,在无论怎么严寒的状态,人的意念和憧憬都不能被抹杀。这是几乎和宗教行为有着同等价值的一次朝圣,这个人在冬天里,一定有着一个好的打算,打算多蓄养几头牛羊,他是去告诉那棵黄榆树保佑他,这种宗教式的选择,完全有道理,黄榆树在雪野里被称为“草原圣树”,那袭红布,就是他的飘动的图腾。我很惋惜,没有在第一时间摄下他徒步跋涉雪野的镜头。
   那就读读他在雪原上留下的足迹吧。
   深深地刻进雪里的足迹,摇摇晃晃,再怎么艰难,再怎么彷徨,他总是一路向前,这也是缠绵的诗句。我仿佛听到了吱呀吱呀的踏雪声,声音不嘈杂,声声平仄。或深或浅,那是起伏的韵律,是一部为生活而踏出的交响曲。
   火热的东西总是在严寒里诞生。我在摄下这幅画的同时,为之配上了一首诗——
   那些可能在次日就被/融化的脚印/是点亮的冰灯/尽管那个点亮冰灯的人/没有出现在我的视野/却瞬间燃烧了我的瞳孔……
   别说雪里的冬影不够缤纷,唯此季可留下风骨的味道。
   风骨是风景的灵魂,不肤浅。
   如果你的相册里,没有几幅雪里冬影,相册是残缺的,也没有什么看头。
  
   2024年1月22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0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用一颗心,去捕捉看似没有风景的冬影,摄下那些稍纵即逝、过时即溶的镜头,才是高手。”朋友画展一派“白雪风光”,是在冬影里找到创作灵感,有着人文的思想和情感。齐白石一幅冬雪水墨题为“一白高天下”,体现了画家的哲学思想,在冬雪里捕捉到了超越冬雪本身的美,寒冬在他的笔下是柔软的,在他的心中是飘逸的。怀才老师是作家,用独特的眼光做相机摄下雪里冬日影像,用灵气的文字做画笔描绘雪里诗意画意。冬日雪后去科尔沁草原,看窗外雪花飞舞,想到朋友的牵挂,于是和雪絮语,一幅“冬语”图,身心是暖的,雪也是暖的。与朋友“春宽”“踏冬”,看到雪裹枯树,摄下打印成照片,老师作诗,朋友题写在照片上,一幅“冬生”图,冬天里生命的蓬勃顽强,仿佛看到了春。朋友90高龄,三种癌症,早已看淡生死,而他保持生命力的秘诀——希望每个人在冬天里都有孕春的能耐。人生不都是春暖花开的好,把自己放在雪装饰的冬影里,试着把自己的日子过成画。“雪花可充饥”,雪后,三五只鸟儿跳跃于雪树的枝杈上,雪坠枝头,如花而绽,鸟儿轻啄,当作了可食之物,明知不可食,还要反复地啄。雪花喂不饱鸟儿,但鸟儿需要冬天的情调。就像怀才老师,爱上“江山文学”,以笔衔字花,落花于屏上,敲出音符,构成文章,与冬鸟何其相似!素白的文字,就是我笔下的花,就像枝头的雪,见日融化,可能在读者的眼中,一掠而过,但何妨呢,不必经典,不必长存,更不必永恒,只要存在于枝头一瞬,就是价值。无论怎么严寒的状态,人的意念和憧憬都不能被抹杀。听,踏雪声一路向前,那是为生活而踏出的交响曲。怀才老师行走在素白的文字之间,纵情自在——快乐“冬行”;徜徉于文字之花的世界,生命价值——开出“冬花”。老师视角之独特,思想之深邃,意象之丰富,文字之诗意,无与伦比,大赞老师才情。拜读怀才老师大作,满满正能量,冬日礼赞,生命之歌,老师的雪里冬影谁不爱呢?敬请各位文友赏读,感谢老师投稿东篱。【东篱编辑:欣然花开】【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122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1-22 03:09:05
  “用一颗心,去捕捉看似没有风景的冬影,摄下那些稍纵即逝、过时即溶的镜头,才是高手。”怀才老师雪里生命礼赞,无论怎么严寒的状态,人的意念和憧憬都不能被抹煞。老师行走在素白的文字之间,徜徉于文艺之花的世界,纵情自在,是老师内心的独白。身处冬日严寒,也要开一朵素白之花,大赞老师才情,满满正能量,这样的冬里雪影,我爱了!遥握问好怀才大哥,日日安好,天天快乐!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22 08:22:51
  谢谢欣然老师的精彩编辑,谢谢美评。今年的冬天,走了几个地方,对冬雪之下的风景有了一些特别的认知,几个画面,让我有了思考,而且从官画展说起,完全是把曾经的一些东西勾连起来,有了较深的思考,特别是审美,我在这门课程上,并不很深入,但突然觉得很有用,有了一些实际的感悟。沈从文在一篇文章里称“冬景”,完全是融入的状态,我称“冬影”,都是一掠而过的样子,不过,我必须留住影子。在一种背景里思考人生格外有意思,起码我们不是麻木的,思想有了崭新的路径,走进去就是一片明朗的天地。遥握,问候冬祺,期待欣然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2 楼        文友:代启权        2024-01-22 09:19:24
  人的生命有于一年四季,当人进入老年,再看冬天的雪影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呢?文中怀才老师给出精深解读,一篇好的文学作品是有灵性的,这篇文章如其说是对冬雪的解读,倒不如说这是对人生的咏叹,对生命的礼赞!个人拙见,与怀才老师探讨,共勉之!
   品读学习分享怀才老师对吟唱生命的美好文章,向怀才老师问好,向怀才老师学习,望怀才老师多多保重身体,远握,祝吉祥安康,甚念,顺颂!
感谢丰富多彩的生活,感谢美好的大自然,感谢在心中珍藏!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22 09:28:25
  谢谢代老师的精彩解读,谢谢美评和推介。当我在工作岗位,当我身体很健康,我没有冬季。一旦改变了,冬季似乎就成了一个特别的关注。所以,对冬季,对雪,就有了一种特别的理解,从寒冷中求温暖,得温度,是多少人的事,只是不去言表而已。生命,需要呵护,其中审美也是对生命的最美敬重。这篇文章,我想表达我的审美观,尽管我学美学获得的是支离破碎的一些东西,但在雪景面前,那些美感都齐聚起来,我很欣慰。人生,必须咏叹,不能诅咒。我们到这个世界,大概就是三万多天吧,如果把世界看成是撒气的地方,我们的世界就破碎了。所以,四时风光皆好,就看我们的审美态度是不是端正了。遥握,冷空气也南下,到了武汉吧,代老师注意加衣保暖。期待代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丰!
3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1-22 10:04:57
  “爱上雪里冬影”,多么诗意的题目,犹似淡淡的水墨画,惊鸿一瞥的美丽,哪怕瞬间消逝,也在脑海中成为永恒。作者随友人赏齐白石先生的画,《一白高天下》,此画名非同凡响,营造出不俗的意境,画面感喷薄而出,震撼心灵。作者由画再联想到雪中的景,雪缀枝头,美到窒息。鸟儿啄雪,雪可充饥,多么美妙,多么诗意。作者又想到在江山创作,文字凝于屏幕,轻敲键盘,音符绽放,多像雪缀枝头,情韵无限。作者的朋友三种癌症集于一身,九十高龄,仍活得自在,他在生命的寒冬孕育着耐春的能力,令人敬仰。雪里冬影,是写实,也是虚实结合,是意象,也是一种精神品质的影射。非常曼妙的文字,构思奇特,遣词生韵,文笔灵动,富有哲思,启人遐想。盛赞才情,问候怀才老师创作辛苦,冬祺安康!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22 10:12:23
  谢谢罗老师的精彩点评,谢谢你的绣心雅词。“爱上雪里冬影”,对我来说,真不容易,从前没有起落时,我是疏忽了冬雪冬影的。沈从文在云南爱上“冬景”,我琢磨,那是一种生活常态,冬影就是惊鸿一瞥,一闪而过,就像目前处于大寒,再住12天,就是立春,转瞬即逝,所以要爱春的启幕时。一白高天下,当初所见,觉得“高”字用法神奇,其实未读到境界,这次悟雪,想起,又有了新的认识。江山写作,无人喝彩,只有一道雪影飘过,必须悟出如此的境界,才释然。我的那个忘年交给了我莫大的精神鼓舞,他也有悲观时,但我发现他是带着一种矫情,人生允许矫情。雪里冬影,是写实,也是虚实结合,是意象,也是一种精神品质的影射。非常曼妙的文字,构思奇特,遣词生韵,文笔灵动,富有哲思,启人遐想。盛赞才寒冬是为了春天而存在,否则春的意义就减淡了。遥握,问候罗老师冬祺,期待假期里有佳作频出。谨祝编创快乐!
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1-22 10:43:30
  雪天里的冬影,在老师的笔下,仍然精彩纷呈,满满正能量。我也遇到过类似情况,有人问我写这写那的,挣多少钱了。嘿嘿,无需解释,自己开心就好。拜读老师的佳作,学习点赞,祝老师健康快乐每一天!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22 10:52:19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同感。冰雪之中有能量,我们总是以寒冷看冬天,其实,就疏忽了冬天里的温暖了。审美,对于生活,可能不能发生什么改变,但可以左右我们的情绪,写文章,挣不了钱,但文章的意义对于一个人的气质养成,有着无法用钱估量的意义。别人不懂得,并未影响我们执笔。遥握,问候冬祺,期待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5 楼        文友:枫桦        2024-01-22 11:04:37
  草原雪景也是盛况空前的,虽然没有看到过,却可以想象的。去草原,冬天也是一大盛景,当然,老师去哪里都是一派风光,写作者的眼中,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这篇文章便是有非同寻常的读感,抓住转瞬即逝的东西,就抓住了风景的精髓所在,这一点,是要向老师学习的!拜读好文,遥握冬祺!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22 11:16:59
  谢谢枫桦老师的温暖留墨。我常常想,东北冬天的意义是什么,一定有一种特别的温度藏在冰雪世界里。只是我们很难去找冰雪的温暖,在经历了人生的苦难之后,冰雪仿佛就是来慰藉我们的,不温暖吗?有时候,看似一件平常事,却激发了一些想法,勾起了很多故事,所以我先从欣赏两次画展说起吧,印象特别深,画展上的冰雪从来不融化,只有我们眼界里的冰雪稍纵即逝。遥握,问候冬祺,期待枫桦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1-22 11:11:52
  我也曾爱好摄影,后来没坚持住,到哪里就用手机随便拍拍了。我觉得,留下影子最重要,是以后的谈资和回忆。老师喜爱冬影,朋友的画展、春宽先生和老师合作的摄影配诗歌、鸟啄雪、科尔沁草原的黄榆树和脚印等等,这些意象,烘托出美文幽深的的诗意和内涵。那个鸟啄雪和为江山写文联系,不好驾驭,非老师难能做到,佩服至极。一篇充满想象力和正能量的文字,如编按中说,是一篇恢弘的“冬日礼赞,生命之歌”。拜读学习,祝冬日愉快,万事如意!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22 11:22:48
  韩老师的点评总是深刻的,谢谢美评。其实,一般的摄影,在今天,也只有自己留着存档的意义了,没有谁拿出来当作品来欣赏的,有时候我只是看看摄影的时间,记起有些事。但冬影,我必须留存几张在手机的图库里,时常告诉自己,不要忘记寒冷。那几段故事,只有放在文章里,才觉得好像留住了,我非常喜欢,也是给我力量的东西。鸟啄雪,开始觉得无聊,其实,想想鸟在冬日里,还有这般情调,于是就觉得鸟应该有着一种精神。我特别喜欢读韩老师的散文,你笔下的风景,事件,包括表述,都和生活勾连在一起,那么细腻,让我喜欢在你的散文里品咂,咂摸出一种难得的味道。遥握,问候冬祺,期待韩老师的散文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7 楼        文友:郑德友        2024-01-22 11:30:07
  本来是自然地速杀的季节,不仅。万物凋零,一袭雪原覆盖之下,全然盖住了生命的灵动。但在老师那里,却挖出了不凡的意境。冬日的倩影和韵味。非一般人能够捕捉,只有在老师这里,冬天才有了如此大雅之趣,在绚烂的文字里。齐画家的”一白高天下”有了新解;与九旬老友有了踏冬之说,内蒙古的黄榆树,在雪原上成了草原的圣树。惊叹老师对别样风景的禅悟。敬祝万事如意,冬日安康!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22 11:35:11
  谢谢郑老师的美评。那些画面和故事,因为冬天,都袭来,我觉得特别有意义,所以不肯放弃,冬影,可以审美,是别致的审美。有的人的生命,可能处于冬天的时长多些,必须看到温暖的氤氲,否则,冬天是会肃杀一切的。并非我们衣食无忧,衣食之外呢,很多无法预料的,并非像解决衣食那样相对简单些,必须面对,所以从冬雪里找到美好的冬影,抱住就不会融化。遥握,问候冬祺。看到你的木匠手艺,真是羡慕,还有一点,似乎找到了知音。尽管不敢相比,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喜欢在生活中创作自己的作品。谨祝编创快乐。
8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1-22 14:04:29
  一幅画,一棵树都成了怀才老师笔下最亮丽最温暖最哲学的风景。我在拜读此文,窗外正飘着鹅毛般的雪,我读两行字,伸头看一下窗外,文字和窗外景神奇会合了,我感觉到了这些文字超越了文学以外的幸福快乐的体验。好文,大赞!遥握问候怀才老师,谨祝冬暖安好!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22 15:42:49
  吉安下雪了?天下高,同此寰球,天公撒粉。谢谢湘莉老师入境入情的美评。从无景中赏景,不是虚学,是一直意境,看到山寺无景中的风景,有获得感。试试?一年好景君须记,冬影最美啊。遥握,期待你的佳作,问候冬暖,谨祝编创快乐。
9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4-01-22 14:24:03
  这是一篇很有深度的大美之作。怀才老师以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厚的美学知识和文化底蕴,为我们带来一幅幅动人心魄又蕴含丰富哲思和生活智慧的雪里的冬影。构思之奇巧,思想之深邃,解读之精妙,文笔之曼妙,令人叹为观止!读完老师这篇大美之作,我也爱上了雪里的冬影。拜读学习,大赞特赞!问好怀才老师,遥祝幸福快乐!吉祥如意!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22 15:45:11
  谢谢如菊老师的美评。提起美学,当初学习时,以为最没用的就是美学,哪知如今赏景和生活必须美学,可惜那时学习不精,皮毛而已,很多东西,年轻时没有学好,老来弥补是不能深入的。就像如菊老师在温哥华发现苏州园林一样,那是要有中华文化审美的,向你学习。遥握,问候冬暖,期待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10 楼        文友:简柔        2024-01-22 15:49:14
  心态好,有情趣的人,看严寒的冬也是良辰美景。风景入了怀才老师的眼,不仅诗意翩跹,更是灵气照人。一幅“踏冬图”,配上怀才诗,雅到巅峰,诗意一冬。慧心抚摸过的“鸟啄雪图”,嵌入如蝶般的想象,注入人生故事,这幅图就呈现出独特的风采和价值。文字诗意洒脱,意境清幽。怀才老师的文章是一朵朵各具风姿的花,美了流光,缤纷眼眸。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1-22 15:54:35
  谢谢简柔老师的美评。踏冬,是我的忘年交春宽的杰作,在家憋闷得慌,趁着不甚寒冷,去看雪半掩的山。我们在一起坐下品茶,就讲这些跟生活沾点边却有远离生活的事,他说“春宽”嘛,春天的宽度就不是一般的了。他不属于老庄,但完全是随心所欲,老了,能想到什么就来什么,这是一直生命状态,我很佩服他,所以很多文章就拿他说事。遥握,厦门没有下雪吧,注意保暖,期待你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