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恒】儿时的年味儿(散文)

精品 【宁静·恒】儿时的年味儿(散文)


作者:想飞的企鹅 举人,4624.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9发表时间:2024-01-31 01:18:44

我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
   我记事儿时候,我国的经济还很落后,尤其在农村,大部分人家都穷得“叮当乱响”,虽说也有一些相对还不错的人家,那也是隔三差五就要过几天捉襟见肘的日子的。别看那会儿穷,可到了过年的时候,却特别、特别有“年味儿”。
   那时候常听老人们这样说起:“不管穷富,过年了嘛,总该有点儿过年的味道才行。”所以,“过年”应该是我儿时记忆里最最开心的一件事儿了。对于有些人说过年时能穿新衣服都是后话了,至少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没有这个环节,即便有,那也算不上我儿时的时光了。我只记得,过年的时候,不但能“噼里啪啦”地放几天鞭炮,还能吃上几顿平时吃不上的好吃的。
   虽说那会儿装进概念里的好吃的都很简单,但是在那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年代里,对于孩子们来说,能够换换口味儿也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有句老话儿说得好:“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话应该是春节到来之前最有“年味儿”的一句话了。也正如这句老话儿所说,那种浓烈得似乎可以“勾魂儿”的过年的味道,还真就是从腊八节这天开始的。
   别看那时候做腊八粥的食材简单,可是,每样食材都是要精心准备的。因为那个年代不像现在,随时都能去市场里购买各种所需,那会儿,有的食材必需要在秋天的时候就准备好。
   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家里做个腊八粥都特别有仪式感。
   我们这里有个不成文的说法——腊八粥必须在太阳出来之前做好,只有这样,等到来年的时候,家里才会“捧”回来个“五谷丰登”“蒸蒸日上”“红红火火”。我是从来不把大人们的那种祈盼放在心上的。我只知道,只要吃完腊八粥,也就意味着朝思暮想的“春节”进入倒计时阶段了。
   腊八节这天,还没等到天亮呢,那种过年的味道便随着腊八粥的香味儿,悠悠荡荡地飘扬在村子上空了。毫不夸张地说,那种浓浓郁郁的“年”的味道,似乎是在刹那间蓬勃起来的。
   我家吃的腊八粥都是妈妈起大早做好的。至于她起多大的早我不太清楚,只是清晰地记得,只要到了腊月初八这天,当我睁开眼的那一刻,脑头起肯定就摆着一大盆做好的腊八粥了。香喷喷的、冒着热气的腊八粥会“催促”着我赶紧穿衣服。
   我穿好衣服后,脸也顾不得洗,直接擓上一大碗黏黏糊糊的腊八粥,用筷子在里面可着劲儿地扒拉大枣吃。
   吃腊八粥里的枣儿是有技巧的。首先,从热腾腾的粥里寻出一颗大枣后,千万不能直接放进嘴里嚼,要用筷子轻轻托起、摇晃着脑袋吹两下、再撅着嘴吸溜一大口凉气,然后才可以慢慢摆在齿尖儿上。
   刚放进嘴里的大枣就像小孩子一样“淘气”,实在是不老实,有点儿烫,必须用舌头左右搅动几下才能嚼。
   您别看我说得挺热闹,其实,每次吃的时候,舌头总会随着大枣里热气炸开时的“噗嗤”声烫一下。
   被烫了的舌头在嘴里一伸一伸的,发出一连串的“嚯嚯……”声。稍加缓和后,才能慢慢地嚼、仔仔细细地品。现在回想起来,把大枣细嚼慢咽下去的感觉特好,仅一颗入口,就好像把人世间所有的甜,一下子就吞进肚子里了。
   美美地装了一肚子的“甜”之后,我便开始掰着手指头计算,还差多少天到年三十儿。那种扒拉手指头过日子的感觉,绝对是一种难得的、纯纯粹粹的幸福。
   当一家老小坐在一起吃完一顿“腊八粥”之后,大人们便开始重复那句“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春节的气氛也就随之盎然了。
   腊八节是过完了,可是离过年还需等上一段日子。等待的日子里,整天扒拉手指头计算是绝对不行的,要熟练地掌握“口诀”才行。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把过年的口诀熟记于心了。
   背口诀,我是相当虔诚的,总会拿右手去扒拉左手的手指头,目光也会随着手指弯下去,再慢慢抬起来……如此反复的同时,嘴里还要有节奏地念叨: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儿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擀皮儿,初一、初二吃好的儿(der)。
   在我的念叨声里,腊月二十三到了。
   腊月二十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年儿”。对于老百姓来说,这可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日子,因为“灶王爷”这天就要回天庭做“述职报告”了。他到天庭之后,要把人间所有的大事小情一一向“玉皇大帝”汇报一番。所以,腊月二十三这天,再怎么穷也要买几颗“糖瓜”给“灶王爷”抹抹甜嘴儿,不但如此,这天还需早早地吃晚饭,以免他回天庭时路上黑。
   “灶王爷”的神位就供奉在锅台“脖子”上,是在一张红纸上写一副对联,上联写,上天言好事;下联写,回宫降吉祥;横批,一家之主。条件好一点儿的人家,“灶王爷”是从供销社里“请”回来的,上下联和横批都一样,只是多了两个人像——“灶王爷”“灶王奶奶”。
   我家送“灶王爷”回天庭这件事儿,都是父亲独自操作完成的,像我这样的“闲杂人等”是不能参与其中的。
   吃完晚饭,收拾停当后,父亲仔细洗过手,走到“灶王爷”的神位前,双手抱拳,弓着腰说:“您吃好了吗?”当然没人回他的问话。父亲顿了顿,接着说,“您要是吃好了,就趁着天亮早点儿回去吧,走晚了路上黑。”说完,用糖瓜在“灶王爷”的嘴上抹几下,没有图片的,就在红纸上蹭几下,再把他的“神像”从灶台“脖子”上轻轻取下来,捧在手里,拿上提前预备好的“黄钱儿”走到院子,点燃,嘴里念叨着,“麻烦您老回到天上多说几句好话儿,保佑我家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反复念叨几遍后,燃尽的纸灰便随着西风飘入空中,这也就算“灶王爷”正式踏上回天庭的路了。
   至于“灶王爷”回去之后言不言好事儿,谁都不知道,我只知道给他抹完嘴儿的糖瓜很甜。
   送走了“灶王爷”之后,家里就可以踏踏实实扫房子了,要不然把他给呛着了,那还了得?倘若他上天之后说几句不中听的话,一年不就白供啦!
   扫房子就没啥特别的了,无非就是尘土飞扬。不过,扫房子这天,妈妈在打扫炕的时候,我喜欢钻进卷起来的炕席里。等到她把炕面子清理干净后,说:“放。”的时候,我会翻滚着身子把席桶打开。
   我喜欢翻滚到最后的那种感觉。伴随着席子全部打开的一刹那,眼前瞬间明亮了,真带劲。
   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了,接下来就要准备过年时要吃的大菜——豆腐。
   那时候的豆腐都是自己家做。我家做豆腐用的豆子,必须经过妈妈精挑细选之后才行,需颗颗饱满,不能有一点儿杂质。
   到了腊月二十五这天,天还没亮呢,爸爸就把泡好的豆子挑到磨坊去了。
   做豆腐时不用我帮着干太多的活儿,最多就是烧烧火,剩下的就是等着吃一口热热乎乎的“小葱拌豆腐”了。
   那会儿的“小葱拌豆腐”,绝对是人间的一大美食,现在的人是根本吃不上那么好的豆腐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只要回想起小时候吃的“小葱拌豆腐”的味道,依然会口齿生香,就为这,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散文《小葱拌豆腐》呢。
   过年总不能光吃豆腐呀,总该有点儿肉来打打牙祭,要不然太素。腊月二十六这天,供销社会按照定量卖肉,每个人的定量很少,大概也就半斤左右,或者再多一点儿,我说不太清楚,总之很少。
   肉,买回来后不能吃,需等到年三十儿才可以吃,并且只能吃一点点,因为还要留下一部分用来招待亲戚呢。不过,吃不上肉也没关系,妈妈会在买肉的时候买几挂“浏阳鞭”,回来后拆开,给我和哥哥平均分了。
   拿到炮仗后,我会开心地念叨:“丫头爱花,小子爱炮,老太太爱裹脚,老头子爱毡帽。……”
   在没完没了的念叨声和炮仗的“噼啪”声中,腊月二十七到了。
   过年的口诀倒是背得滚瓜烂熟了,可到了腊月二十七这天,家里根本不会宰公鸡,还要留着它打鸣呢。不过,这天也是有事情可做的,我会跟着妈妈一起把年画贴在墙上,之后再贴春联。年画和春联都贴好后,年味儿也变得更浓了,就等着发面蒸馒头。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这句话可能就是为了找韵口,过年蒸的馒头,要等到腊月三十儿早上才发面呢。实际上,这两天什么也不用干,就是呆呆地等着过年。
   两天的时间很快,一眨眼就到了年三十儿。
   年三十儿这天,姑姑也会给我买几挂小鞭儿。这回好了,再加上腊月二十六没放完的炮仗,小口袋装得鼓鼓的,终于可以“撒开欢儿”地放了。
   “噼噼啪啪”放了一天的炮,人也玩儿累了,晚饭时间也到了。吃晚饭时,“上天言好事”的一家之主“回宫降吉祥”了,再把家里的“老祖宗”请回来,一大家子人欢聚一堂,推杯换盏。酒足饭饱后,就等着“守岁除夕”。可能是我睡得太早了,从来没见过“夕”长啥样,也就没有过大刀阔斧地和它决斗的经历。
   当我迷迷糊糊醒来时,大年初一的日头已经老高老高了,需赶紧起来,跑着穿过弥漫着炮仗味儿的街道,去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
   在我的儿时的记忆里,给爷爷奶奶磕完头,才算是过了一个完完整整的、一个年味儿十足的年。
   年是过完了,味儿却迟迟不散。

共 35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儿时的过年,如同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始终根植在作者的记忆深处。每当快到过年时,总会让这些从前的往事慢慢浮于作者脑海,并从心底回味那些“儿时的年味儿”。作者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虽然当时我国的经济还很落后,但是依然挡不住对于过年的期盼,而且过年也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在文章中,作者详细讲述了刚记事儿时候,从腊八节到大年初一这段时间,家里为过年精心准备的所有一切,重点突出了“年味儿”的文章主题。无论是制作腊八粥,还是“小年儿”送“灶王爷”,以及一直到年三十儿的放鞭炮和“守岁除夕”,都将过年的味道描述得精彩淋漓,也对映了文题。这篇散文语言朴实,行文流畅,虽然以叙述儿时过年为主,但巧妙地将“过年”和“味道”有机地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浸透中国传统文化和过年习俗的欢愉氛围。尤其在文末,作者在回忆之余,抒发内心真挚情感,通过一句“年是过完了,味儿却迟迟不散。”揭示出文章的主旨。本文详略分泾,立意鲜明,作者紧紧围绕“年味儿”的主线抒发情感,字里行间凝聚了对于往事的深深回忆,读后也让读者不由得想起自己童年过年时的情景,并且跟随作者的描述细细回味那些难以忘怀的儿时“年味儿”。欣赏作者的回忆性散文,感谢赐稿,诚邀文友品读佳作!【编辑:蓝天之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201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蓝天之下        2024-01-31 01:22:15
  欣赏拜读想飞的企鹅老师的回忆性散文,感谢老师投稿支持宁静社团征文。祝福老师文思泉涌,佳作继续在宁静社团精彩呈现!
2 楼        文友:蓝天之下        2024-01-31 01:29:50
  又到快要过年之时,品读老师的这篇散文,也让读者对于过年的“年味儿”更加期盼。感谢老师细述儿时过年的味道,也希望继续和读者分享如今过年时更加丰富的“年味儿”。希望老师继续投稿支持宁静征文,宁静社团有您更加精彩!
回复2 楼        文友:想飞的企鹅        2024-01-31 08:34:22
  谢老师雅评鼓励。企鹅当不负老师所愿,尽量写出自己的水平。
3 楼        文友:想飞的企鹅        2024-01-31 08:32:18
  谢谢蓝天老师精彩编按,遥祝老师吉祥安康。
告诉你多少次了,1+1=3,怎么还成天2、2、2的?能不能长点儿心?
4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4-01-31 08:47:08
  拜读老师新作,文章果然年味儿十足!不管是喝腊八粥,做豆腐,送灶王爷,放鞭炮,吃年夜饭等,都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我们那个年代的人都经历过。文章语言风趣,流畅,京腔儿、京味儿浓厚,娓娓道来,欣赏学习。马上快过年了,预祝老师春节快乐,过年好!
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又悄无声息地化了……
回复4 楼        文友:想飞的企鹅        2024-01-31 09:04:01
  谢谢雪飘飘老师留评鼓励,顺祝老师新年吉祥,文思如泉。
5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1-31 09:32:35
  年味十足的一篇散文,当然了这是小时候的年,是生活困难下的过年,一句话:苦中有乐的年。回忆点点滴滴的年味,儿时的幸福感洋溢字里行间。散文紧扣主题,鲜明而精致地道出过年的滋味。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回复5 楼        文友:想飞的企鹅        2024-01-31 09:48:21
  谢谢小猪她爸老师美评。我总是觉得,生活水平提高了,咋就找不到儿时的那种感觉了呢。有时候我在想,是我老啦?还是我跟不上时代脚步了?最终没有一个固定答案,只能把儿时那种感觉记录下来,日后慢慢寻求答案。奈何笔力不够,没能把那种感觉和盘托出。
6 楼        文友:开心的秋蝉        2024-01-31 10:07:33
  从企鹅社长的作品里,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年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
回复6 楼        文友:想飞的企鹅        2024-01-31 10:45:04
  谢谢秋蝉老师来访留墨,遥祝老师新春快乐,过个年味十足的新年。
7 楼        文友:草原白杨        2024-01-31 10:18:27
  拜读佳作,倍感亲切,仿佛又回到了儿时。
   十年前我也写过同题散文,但你的题目比我多了个儿化音,显得更亲切,向你学习。
回复7 楼        文友:想飞的企鹅        2024-01-31 10:48:08
  写,谢谢草原白杨老师驻足雅正。我们北京人说话喜欢用儿化音,所以文章里也就用到了。空了拜读老师有关年味的佳作,看看我们的风俗有何不同。
8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2-01 09:07:10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回复8 楼        文友:想飞的企鹅        2024-02-01 10:24:47
  感谢社团支持
9 楼        文友:菁茵        2024-02-25 23:22:02
  虽不是一地儿,年的习俗大抵相同。同为七0后,有许多相同的记忆,那时的生活虽然不富足,但年味儿那么浓。画面感很强,行文一气呵成,品童趣品年味,收获满满的喜悦。
心若草木,向阳而生~~
回复9 楼        文友:想飞的企鹅        2024-02-25 23:41:04
  感谢菁茵老师来访,企鹅开心哟i。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