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既往】大杂院儿里忆“圣所”(散文)

精品 【东篱·既往】大杂院儿里忆“圣所”(散文)


作者:灌园痴叟 童生,719.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02发表时间:2024-02-02 06:13:47
摘要:大杂院儿虽早已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成为城市历史的一部分,但留在记忆中的影像却至今难以忘怀。还有,那与百姓人家吃喝拉撒紧密相连的“圣所”……


   提起那些年大杂院儿老百姓的日子,家家都免不了盘算“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若用大俗到家,土掉了渣儿的话,还有一句是万万不能丢的,这就是“吃喝拉撒睡”五个字儿。与上面的七件事儿,应该是对应着的。
   讲吃、论喝、聊睡,总还属得上小雅。拉、撒就不然了。尽管这个话题不那么受听,又不那么怡人,可在大杂院儿那久远的记忆里,却不能不提,与这两个字紧密相关,绝不可以或缺的那一处“圣所”,这就是院子里偏安一隅的公厕。
   儿少时期,我在哈尔滨老城的安字片儿大杂院儿长大,其后又历经了几十年轰轰烈烈的历史变革。可蓦然回首,却发现公厕的变迁,竟然可荣列举足轻重之位,而不可以小觑。
   哈尔滨是随中东铁路建成通车而崛起的一个移民城市。口音习俗不同,也让公厕的称谓一直不尽一致。老人们多年前叫“茅楼儿”的多,安字片儿素有“小掖县“之称,早年闯关东过来的山东掖县人不少。他们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叫法,把发“楼”字音的声母给去掉了,直接叫成了“茅ou”,都是第二声,还加了儿话,那莱州(掖县今称莱州)味儿的尾音儿一甩,听起来真挺悦耳。我家原来住的那个大院儿,是黄县人的天下,也就是现在的龙口人居多,叫法儿没有了这个装饰音,感觉就土了些。
   爸妈搬了一次家,还是没出安字片儿。可这个大杂院儿的人,对公厕的称谓却又高了一级,不叫茅楼儿,叫“便所”,或者“厕所”了。这个大院儿有一幢伪满留下来的二层小日本楼,住了二三十户人家,绝大多数都是老师。为人师表,文化层次自然非一般人可比。于是我们家也就入乡随俗沾了光,在称谓上也自然而然带上了三分文人雅气。
  
   二
   安字片儿的公厕到底是个啥模样?儿时,光腚娃娃的发小们常在一块儿疯跑。那天,一个最要好的小伙伴儿,让我猜一个谜语,当时我们都还没有上学,管猜谜也有一个特别的叫法,叫“破闷儿”,这也是胶东黄县的土话。
   “你能给我破个‘闷儿’吗?”他露出了狡黠的童稚。“行啊!可我要是破对了这个‘闷儿’,你给我点儿啥?”我紧盯着也提了条件。
   “我把俺姐给我做的风车给你玩儿!”他回答了我。可他那小脑袋瓜也不白给,接着就卯上一句——
   “你要是破不出来呢?是不是也得罚你点儿啥呀?”
   “我爸昨天把我舅舅从关里家邮过来的大花生豆炒了,可香了!我要是破不出来,就给你五个粒儿。”
   “你真是小垫儿挂罗圈儿,就给五个?”“不少啦,我爸统共才分给我十粒儿,都一半儿了!”“成交!”俩小巴掌一合拍了个响儿。他开始晃着小脑袋,像模像样地说起了他的“闷儿”来。
   “远看像个棚,近看像个庙,里边儿蹲个呲牙鬼,手里拿张大洋票!
   “你说这是一个什么地方?”
   我翻了翻小眼儿,转了转脑筋——呲牙咧嘴,还蹲着,还拿了张纸……噢,我一拍小脑袋瓜,“啊,是茅楼儿!”话还没落地,他就瘪茄子了,“猜对了,猜对啦!”我高兴地跳着,他却不情愿地回家拿出来纸风车给了我。
   光腚娃娃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呵,他输了我也没让他亏着。还是把装在衣兜里,纸儿包纸儿裹的那十粒花生豆掏出来,分给了他五粒儿。这就是我们儿童时期脑子里安字片儿关于公厕的故事。
   具体一点儿说,当时的居民大杂院儿,缺了啥,也不能缺了它。地方再小,也少不了它的“卧儿”,那可是一处实实在在的“圣所”!一个大粪坑,坑上纵向架根梁,横着铺上几块蹲位板,上面再盖上个木板房,房子里正中加上道木板间壁一分为二,男女有别。两边的蹲位、面积,绝对均分平等,谁也不占谁的光。
  
   三
   早晨,来这里朝觐的信徒最多,这儿的“生意”最兴隆。一院子的男男女女们,差不多都得上这儿报到。都一个个排着,眼巴巴盼着里边的人,能早点儿出来。常有内急的跺着脚催,探头探脑地往里看,真有望眼欲穿,五内俱焚的那股劲儿。
   里边呢,蹲位之间连个隔板儿都没有,什么隐私,什么羞涩,这儿可没人惯着你。抽烟的吞云吐雾,便秘的龇牙咧嘴,打喷嚏的震耳欲聋,各种人前见不到的神态,这里却是聚了会,全了彩。反正就是五十步笑百步,自然大暴露,谁也不用笑话谁!
   夏天,这里的气味儿可是爆了表!个把月来清掏一次粪坑的环卫工人,一趟一趟地来回挑着粪汤子,沥沥拉拉,洒得大院儿里星星点点,才能倒进开不进院子,停在街上的拉粪大罐车,地上那啦啦下的残汤余味儿,顶着风还能臭上半里地,几天过去都还缱绻流连。
   冬天,这里更是别有洞天了。西北风卷着大雪花直接飘进来。上面钻脖冷,下边透体寒,可苦了屁股和大腿。低头再一看,粪坑里的屎尿直接就叠成了冰山,跟竹笋一样蹭蹭地,见天看长。
   这时候,热炕头儿上猫冬的农民,嗑瓜子儿,扯闲篇儿,歇得差不多了,也思量着进城了。他们三三两两,头戴狗皮帽子,破棉袄外面扎根麻绳或者老式的皮带防钻风。用套着棉手闷子的大手,在厕所前面的空地上,用炉灰围起来一个圈儿,把掏出来的粪水直接倒进圈子里。天冷粪热,臭气蒸腾,咋也得晾上几天,等着冻实成了,再返回来抡镐扬锹地刨成大块儿,装上马车。
   别看身子冻得鼻涕邋溊,嘶嘶哈哈,脸上却是抖着眉毛胡子上的冰碴儿,乐得嘻嘻哈哈。就跟唱乌苏里船歌,扬名天下的黑土地歌唱家郭颂,在歌里唱的那个样,“大鞭子一甩咔咔地响,一挂大车下了岗”,两匹大马撒着欢儿,喷着响鼻,牵引着大板儿车,碾轧着雪地吱吱嘎嘎,一路狂奔,志得意满地拉回屯子沤上肥了。“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那个年头化肥还是个稀罕物,人粪尿就成了蝎子粑粑独一份儿,最难得的,纯天然的,老有劲的好肥料啦!
  
   四
   那时候,哪还能太讲究什么环境卫生啊!哦,也不对,还真的是没断了有街道办事处下来查卫生的时候。为了应付,居民委也就是大面儿上划拉划拉,跟王婆画大眉似的扫一扫,再撒上些压气味,显干净,弄些消毒的白石灰面子就蒙混过关了。
   尽管大杂院儿里的室外厕所有千种不堪,万般不雅,可现在回想起来,好像也曾经留下了丝丝缕缕,难以割舍的思绪,还真有值得回忆和纪念的“亮点儿”。
   说起来,可能有点儿匪夷所思,也许更会让人笑掉大牙。就是在那只有两块板儿的蹲位上,我居然被唤醒了苦思三日,连饭菜都不觉其香的“灵感”!记得那一年,市里的大机关,到我们工厂总结一个集体的典型经验,临走,把文字材料执笔的活儿交给了我。文词、语句,我自觉都能拿得出手,可连送了三次,却是三次退返。把关的那个老曹就是不肯开绿灯放行。说我的素材丰富,文笔不错,就是高度上不去,经验没归纳总结出来。憋得我是茶不思,饭不想,满嘴起大泡。
   赶上还不太热的五六月间,那天我急着要去出大恭,就随手从一本儿可能是二哥拿回家的废杂志扯下来两页。那个年代,哪有现在这么讲究的手纸啊!不是废报纸,包装纸,就是旧杂志,基本就是得啥用啥。正是下午两点多,入厕的人少,外边也没有催的。我蹲在蹲位上,就看起了扯下来的这两页纸。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没想到,这两页纸歪打正着,正反面印的正是一篇集体典型经验。我细细地看,一段一段地思考、琢磨,突然觉得脑洞大开——哎呀,我明白了!原来,那篇材料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只有素材罗列,而没有浓缩的观点提炼。只写了别具一格的做法,却没能总结出具有自身特点,和能够给面儿上带来启发指导的经验。万万没想到,是裹浴着“圣所”的浓郁仙风,自己才茅塞顿开,才打开了一直阻塞的思路。实在不敢想象,后来写经验类机关应用文的启蒙灵感,竟是在这样一个“高雅”之所被唤醒的!我变换了原来的思路,重新谋篇布局,高屋建瓴,提纲挈领。那一个一个新立的标题,观点鲜明,言简意赅,只一遍就通过了。老曹有点儿疑惑了,摸着头问我,怎么这么快就上路儿了?是去哪儿求教高人指点了吧?屋里当时还有好几个人,我羞于启齿,就红着脸附在他耳边,还用手遮着,悄悄地告诉了他,高人是……他哈哈哈大笑起来。
  
   五
   可不能说大杂院儿厕所一无是处,那个年代,它可是一个难得的信息交流中心。邻里之间,家事国事天下事,在这个小小的逼仄空间,声声入耳,件件入脑,传得比大喇叭还快。可不像现在这么邻里咳嗽之声相闻,楼上楼下老死不相往来。隔壁韩叔那天来我家说,你家的小弟是不是有啥毛病了吧。可那时老妈光忙着干服装厂的外件儿养家糊口,也就没当回事儿。一段时间,我们都发现了小弟蹲厕所的时间越来越长,一块儿进去,总是出来最晚。老妈也有点儿不放心了,冲着我喊“快去看看哪,他是不是掉茅楼儿里啦!”我颠儿颠儿地跑去一看,哎呀,真有了情况!
   还不到十岁,却已经懂得不好意思了。每一天出大恭都得被刺激,被折磨,被疼痛一回,苦不堪言。终于,在老爸老妈的逼问下,他说出了这个隐秘。老爸老妈的土话叫“掉腚根”,医学术语就是脱肛,领他去医院检查,也没有什么特效的好办法,只说动外科手术,或许能够从根儿上解决。
   “啥?还要开刀?那可不行!”老妈第一个强烈反对。
   “这万一要是手术坏了,孩子一辈子不就体噔了!咱以前住的大院儿,就有过这样的事儿,说手术做好了,可也跟厕所嘎了亲家,走到哪儿,就得找到哪儿!”
   寻医淘药,访老问少,爸妈的想法,但凡有一丁点儿可能,也不能去医院做那个没把握的手术,而且去住了院,孩子的功课也得给耽误了。
   是初秋的一个下午,我放学比平时早,一进小院儿,见晾衣服的铁丝上,垂下来一个青绿色,圆乎乎的东西。细一端详,是一只乌龟,被细线绳系着尾巴倒吊着,离地面咋也得有一米多高。不好!家里的那只大狸猫,平日这个时候,正应该蜷着身子在窗台上晒太阳懒洋洋睡觉,可这会儿却精神得像被打了鸡血似的“猫”视眈眈了。可能是乌龟的腥气,唤醒了它的味蕾,赶走了瞌睡虫。它一个劲儿地在下面打转转,两只猫眼闪出绿光,仰头死盯着头上面那个圆圆的,诱猫的不速之客。
   还没等我拉开房门,猛听身后“嗷儿”地一声惨叫,急回身,就见大狸猫不知怎么竟悬了起来,伸出头来的乌龟,正死死咬住了猫的上嘴唇!龟猫之间的战争,当然是狸猫馋嘴在先,挑战在前了。它跳着扑龟,以为可以嘴到擒来,却没想反被咬住了。身子悬了空,再有本事,也无计可施了。
   “好你个大王八,还反了你啦!”我急得拿起倚在院门边的扫帚去抽,给狸猫助阵,可没想到它瞬间又掉下来了,只是上嘴唇冒出了血,被活生生咬出了一个足有两毫米见方的豁口儿。咬下来的那块儿小肉肉,不用说肯定是给乌龟打了牙祭,改善了生活。可怜的大狸猫,三瓣嘴儿又成了豁牙子,没解馋反被破了相。才知道这个家伙不好惹,疼得不是好声地叫着蹿开了。听到动静的老妈也赶了出来,我才知道,老爸淘登来这个大乌龟,原来是要给小弟治病的偏方作药引子用的。
   “都说偏方治大病,你爸同事说,用一个鳖脖子的新鲜血当药,抹在那个地方,几次就能见效。”乌龟、甲鱼,王八,还有鳖,这几个称谓是不是同一个东东,我到现在也没掰扯明白。可老爸老妈却一直坚信,鳖就是王八,卖鱼的管它叫甲鱼,说的是文词儿,高抬了它。不过这家伙确实挺厉害,平时一遇危险,几乎都是把头和脚立马缩回甲壳下面。估摸着危险排除了,脖子才有可能伸出来,瞪着俩亮晶晶的黑豆眼儿看世界。再遭遇对手,往往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下口就咬,而且一咬就咬死,绝不会断然松口。大狸猫就是吃了这个亏,才只能自认倒霉,找地方将养琢磨整容去了。
   自行车进了院子,老爸下班回来了,敞开大嗓门儿就喊老妈。
   “快把菜刀和菜板子拿出来,我得杀鳖了!别忘了拿个碗接血。”
   老爸小心翼翼地解开了挂乌龟的线绳,把它恭恭敬敬地放在菜板子上。可这个狡猾的家伙把头尾四脚又都缩进去坚壁了,就用它那个又丑又硬的圆壳壳面对着你。不是躲着不露头嘛,老爸也自有他的办法。
   “四子,给我拿根筷子!”
   老爸左手用筷子头儿,对准乌龟头的部位往里捅,右手把刀扬了起来。受了刺激的乌龟,探出头猛一口就咬住了筷子。说时迟,那时快,趁它伸脖子下口咬这一刹那,老爸手起刀落,“咔嚓”一声,呜呼哀哉!这个老谋深算的家伙,连头带脖子一下子就身首异处了。新鲜的乌龟血,汨汨地滴落在碗里。小弟恰好这个时候也放学回来了,老爸一手端碗,一手拉着小弟,趁热打铁,高兴地进里屋给儿子涂血抹药治病去了。
   多年以后我才明白,其实这算不上什么大病,中医称是中气下泄导致的,可能与营养跟不上,抵抗力下降有关。唉,穷家养一帮臭小子,那个困难的日子,老爸老妈能让我们一日三餐吃上喝上没断了顿儿,就已经得烧高香了。偏偏屋漏还遭了连阴雨,赶上了连续三年自然灾害,雪上加霜,哪有营养可补!亏欠得太多,还没发育起来的小身板儿出点子毛病,也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了。不知是龟脖子血那个偏方的功劳,还是和以后的注意调养有关,反正小弟的这个病,后来真的彻底痊愈了。
  
   六
   八十年代,我们家原来的那个大杂院儿被拆迁了,院子里的那一处“圣所”,自然也风光不再,寿终正寝地关张了,彻底搬进了大院儿人的记忆博物馆。老邻老居们,随改革开放的大潮,都住进了楼房,家家户户都开天辟地头一回享有了一米见方的室内厕所。但美中不足,却还是那种离不开蹲着的蹲便。
   随着老爸老妈年龄愈来愈大,膝盖不给力,蹲下起来,也越来越困难,我们弟兄就给换了一个抽水马桶,能够坐着了。可由于受下水管口位置所限,马桶的位置只能偏在一边,弄得如厕,仍然有点儿憋憋屈屈。可老爸老妈却知足地合不拢嘴,“赶上好时候了,旧社会的财主家,也没有这么享受啊!”
   千禧年的春风又吹绿了松花江两岸,老爸老妈三搬其家。这一回,终于搬出了安字片儿,乔迁到顾乡公园江畔之滨的河柏花园新居了。叫了大半辈子厕所的称谓,又水涨船高,身价看涨,升上了一个更高的新台阶,有了一个最时髦,与时代同步的叫法儿——洗手间。
   为了给已届八旬的老爸老妈,营造一个更适于老人使用的洗手间,我和爱人从道外太古街建材一条街,挨家挨门地寻。足足大半天,几乎转到了头儿,才遇到了一个能与新居洗手间长度匹配的那种小规格浴盆。至此,兼有拉撒、盥洗、淋浴、洗浴多功能,综合于一体的洗手间,这三个字儿,才真的是名符其实了!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瞥一斑可见全豹,安字片儿大杂院儿那曾几何时的“圣所”——公厕的变迁,见证了我们这座城市新时代的崛起,老百姓新生活新品质的提升。尽管留给人们的记忆已渐行渐远,但却一直提醒着人们感恩知足,激励着人们为我们的家园创造着更加美好的明天。
  
   2024年1月31日首发江山文学
  

共 580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茅楼儿,圣所……一连串的名字,也都是特色文化,听听这些词,看看那些故事,让我们回到曾经的岁月。柴米油盐酱醋茶,吃喝拉撒睡,圣所也在其中,不可小觑。其中“茅楼儿”还是属于“外来”文化,山东人对东北的贡献,不仅是增员,还有着语言的影响。至于厕所便所,渐渐地带上了文雅的味儿。《人世间》连续剧就是在安子片发生的事,那里最平民化,听听那“破闷儿”便知。儿童打赌,赢输都不亏,且管茅楼儿“风光”,井然有序,莫嫌简陋啊。春夏秋冬,早晚白天,茅楼儿都有小故事,最精彩的是“粪当家”。作者蹲厕所,也有故事,几页杂志废纸,居然让作者的稿子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真的应了欧阳修公的读书“三上”经验了。那时蹲厕所,还看出点眉目来,作者的弟弟就有微恙,放在今天倒不是什么大事,那时可把弟弟折腾得不轻,爸妈也跟着寻医问药,也好,还是那只王八治好了病。大杂院,也因杀鳖,有了不落俗套的故事。八十年代拆迁,圣所也完成了它的民俗人物,寿终正寝,而且爸妈也告别的安子片,搬迁到河柏花园。父母年老,有了高档次的洗手间,土炕换卫浴。寻常百姓的生活改变,最能看出时代变迁的影子。作者写大杂院的厕所故事,表现出的中国从几近原始的落后状态到新生活的艰难历程,看似觉得好笑,其实,笑中含泪,是带着幽默的微笑,更值得我们深思。这个题材,应该说足够新颖的,但真的不好驾驭,往往容易写俗,俗中求雅,这是作者创作的原则,处理得细节恰到好处。这篇散文,可以说是乡土语言的典范,在轻松的叙述里,藏着人生的乐观和智慧,启迪我们怎样去看待生活,如何感受幸福。简单地告诉我们,从茅楼儿到洗手间,无法完成真正的幸福教育,只有还原曾经的细节,才让人发现我们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文章截取了一个生活侧面,而且是不大为人关注的方面,深入挖掘,写出了生活的本真和底蕴。其中的文化色彩十分浓厚,显示了作者对民俗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210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2-02 06:50:58
  一个特别的题材,带起了大杂院的曾经岁月记忆。入笔奇崛,下笔汪洋。语言幽默,家常与理儿结合,表现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的尘世记忆。感谢投稿东篱,希望精彩纷呈,知老师在美东,网络不爽,还几次试投,可见深爱文学和东篱,很感动。遥握,问候冬暖,谨祝春节快乐。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斯潜        2024-02-02 07:26:36
  大杂院里的“圣所”,文题新颖,奇特,一个不雅之处,冠以高雅的名字,妙在引人思考,引人入胜。从茅楼到洗手间的变化,写出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选材角度独特,成功。痴叟兄弟是运用方言的典范,学习了。祝春节快乐!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2-02 07:39:45
  圣所,厕所,不甚大雅之所,但确有大雅之事。我也是喜欢蹲踞之时,把手中的那一页有文字的纸看了一遍又一遍,后来我想,如果老师要求背诵的东西,能不能撕下来,就放在那个时间段背诵,可能效果很好,不过说不定把书撕下了。现在用超市购来的卷卫生纸,没有一个字,有点苍白了,看来有些东西必须怀旧。
怀才抱器
4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4-02-02 11:13:15
  感谢怀才老师的精彩编按和过誉。自己频出新作,篇篇锦绣,还热编拙文儿,非常感激。文中的故事虽已日渐久远,但愈老愈觉得记忆犹新。年轻一代看觉得不可思议,或一笑了之。而过来人却会感恩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终于告别了那些曾经,终于过上了新时代的新生活。谢谢老师誉赞了。
5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4-02-02 11:22:02
  斯潜老大姐,米寿不停歇。很感动如此年高还阅读拙文,给我鼓励!就是觉得过誉了。那个年代的日子,老大姐肯定非常熟悉,但我们虽然步履蹒跚,但还是走过来了。想一想当年,今天的生活不知道好了多少倍。相信明天会更美好,愿老大姐健康长寿,和我们共迎未来。
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2-02 13:38:10
  写大杂院,这个“杂”字写不好就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老师聪慧,把笔墨集中在厕所上。我一遍看一边感慨,老师对东北方言真是熟悉,信手拈来。那个“小垫儿”我都几十年没听见了,真亲切。才情横溢,非常接地气的文字,拜读学习了,祝新年愉快,万事如意!
带着影子散步。
7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02-02 15:39:43
  第一次见到写厕所的文章,写得活灵活现,汪洋恣肆。尤其语言描写和情境描写十分地精彩。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语言幽默,情节生动,文学功底深厚,好文章,拜读学习,问候老师,遥握,祝冬祺!
8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4-02-02 19:07:25
  韩格老师,也是因思亲,想起了老爸老妈当年第一次用上了室内的坐便,那种激动的感觉,才有了写这篇感恩文字的欲望。而一发不可收拾的是,那些沉淀了几十年的往事,也全都从记忆中鲜活地浮现出来。因为也都是和过日子紧紧连着的家长里短,语言表达上也就比较自然地流露出来了。谢谢老师给我的评点。
9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4-02-02 19:21:44
  吴孟友老师,小年快乐。动笔之前,也想过写这种带有臭气的文字,是不是有伤大雅?但转念又一想,任何事情都是双面的。人可以在嘴巴上恶其不雅,但没有人能抵御身体需要的时候对其需的渴望。它毕竟是伴随着我们一路走过来的。这一路的人生之旅,更能够体现出我们这个国家近几十年崛起发展的足迹。于是也就有了对这一题材的表述。身边过去的那些往事其实更精彩,可惜自己笔力欠工,虽尽力,也只能望文留憾了。谢谢吴老师,顺致冬安春早。
10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4-02-02 21:59:00
  没想到,老师竟通过厕所在不同时期的名称和变化来表现新旧时代的发展变化,以小见大,语言幽默风趣,挖掘深入,题材新颖,角度独特,佩服老师慧眼哲思。问老师安。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