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暗香文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暗香】过大年(散文)

精品 【暗香】过大年(散文)


作者:李正亭 布衣,460.9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8发表时间:2024-02-02 14:51:17

日子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又一个大年跚跚而至。
   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置办年货的行人和身边陆陆续续回家的老乡们,身在异乡回不去的我,禁不住就突然想起了儿时在家过大年的情景来。
   儿时的乡下,多数家庭都比较穷。虽然生活异常艰辛,但大家对于过年还是非常重视,家家户户都会根据实际情况早早地积极准备。
   因为在我们乡下老家,一直就有进了腊月便是年的说法。腊月一到,每个人都需要小心翼翼,谨言慎行。要知道,损坏东西可是不吉利的,不小心弄坏了要及时买个新的。要过年了,跟谁都不兴吵架,乱生气的,以免影响心情坏了风水。至于腊八喝腊八粥,腌腊八蒜等等很多事情也都有讲究和说法的,毕竟是乡下,许许多多的地方风俗都是祖辈传下来,谁也说不清道不明来龙去脉,所以只知道大过年的心里高兴家里平安事事顺心就好。
   而其实,真正感受到年的忙禄是从腊二十六开始的。“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有条件的,喊来左邻右舍几个帮忙的,磨刀霍霍,摁头的摁头,拉腿的拉腿,先把猪杀了。再烧热水烫了毛刮得干干净净,然后开膛扒出下水,收拾利索。喊一声:“割年肉啰……”于是,村子里没条件或不养猪的便陆续出来,你一块,我一块,不一会功夫,便会卖了差不多。剩下猪头、下水,主人自会炒上几盘,拿出自酿的酒,让帮忙的痛痛快快吃喝一顿。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算是让人真正闻到了年的味道。
   因此,二十七不敢怠慢。早早起来,三五成群,都开始愰着赶年集,备年货了。吃的喝的用的,都要分门别类买上一些。特别是亲戚多的,热的凉的,荤的素的更要费一翻心思。说是赶早集,有时一逛就是一整天,那种匆忙中的精打细算,简直要把日子拧出水来。
   腊月二十八更是闲不住。俗话说:“腊月二十八,把面发。”农村乡下,腊月二十八都会蒸馍馍,蒸枣花。哪一家面发得好,蒸出馍馍白白胖胖,便预示来年发发发,自然也有面没发好的,蒸出的馍馍干瘪塌陷不好看的。正窝肚子气没处发呢,这时,若孩子贼头贼脑看见了不知轻重说一声,大人便气不打一处来,操起扫把就打。边打边埋怨:“都怪你这个鳖孙大年瞎咧咧,看看老天气得把馍馍都捏扁了。”吓得孩子兔子般一遛烟地跑。等叫来婶子大娘帮忙把面“搬过来“(修正),又蒸出像模像样的馍馍来,才敢小心翼翼地偷偷回来。
   待到腊月二十九,每家每户都开始了大扫除。厅堂院子,角角落落,都必须打扫得干干净净;桌子椅子等等诸多东西,不但要拿湿毛巾细细擦上一遍,更要摆放得规规据据,整整齐齐。反正家里的所有所有,该扔的扔了,该换的换了。一阵又一阵地忙禄之后,里里外外像换了新装一般,让人看了心情好生舒畅,愉悦非常。
   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会早早地起来写对联帖门神。家里有会写的,买来几张红纸,笔墨,小桌子往院子里一放,拿个凳子坐稳了。之后小心翼翼地把红纸铺展开了裁剪妥当,略一思索,笔酣墨饱,刷刷刷,字走龙蛇。上联是:辞旧岁事泰辉煌吉光普照,下联是:迎新春人财两旺喜气盈门。横批:喜迎新春。总有不会写的,买来红纸拿着好烟求帮忙,写字人难得露上一手,一个个笑脸相迎,来者不拒。不识字的光棍老梁爱热闹,每年都嚷嚷:“俺是个困难户,来点小照顾。”写字人便给他写了幅:“我是困难户,天天想媳妇。”上批“老天照顾”。老梁又叫:“两幅,两幅!”于是又写幅:“一年一年又一年,年年结婚没有咱。”上批:“再等一年”。大伙哄堂大笑,老梁看不懂,一边跟着笑一边乐呵呵地拿着找人帖对联。一时间,院子里人围观的,叫好的,帮忙打下手的,热闹非凡。
   而除夕,却是“月穷岁尽”“辞旧迎新”的日子。这一天可不许嘻嘻哈啥,胡说乱讲。早上,大人小孩都换上新装,洗刷完毕,大人再重新把手洗干净了,才恭恭敬敬上香敬天。一年的忙忙禄禄,一年的苦乐喜悲,如今都在这闪亮的烟火中消失殆尽,在神灵面前,所有的委屈和不幸都变得祥和与安宁:他们许下一个愿心,默默祷告,一切都有定数。天知地知我知,希望明年什么事都顺顺利利,一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当然,上坟烧纸,缅怀先祖更是不可少的大事。纸钱供品,鞭炮都必需提前准备好。待到下午日落之前,家里所有人都要去。特别是大人,跪在坟前,看着昔日的亲人如今成了一抷黄土,阳阴两隔。思念,悲伤总不由人。一桩桩往事历历在目,让人禁不住泪如雨下!过年了,告慰先人,警示儿孙:百善孝为先。人无论走到哪里混得好坏,都要饮水思源,切切不可数典忘祖。
   等烧完纸敬祖完毕,回到家就该准备年夜饭了。荤的素的,满满的一桌丰盛的菜肴,亲人们围在一起边吃边聊。偶有街坊四邻串门的,扯的话题更是扯不完。喝酒划拳的,猜火柴、酒盖有没有的。还有喝多了说掏心窝子话的……让人看了即心酸又忍俊不禁。那时的乡村没有电视、手机,小孩子们吃饱了都在为自己的电灯、电池作准备。远处,零零星星的“冲天炮”不时传来,仿佛在为期待的人们呐喊助威。慢慢地,不知不觉竟渐斩挨过了午夜。突然,随着一声鞭炮声划破夜空,刹那间,暴风雨一般,万山齐鸣。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震耳欲聋。“过年了,过大年啰!”小孩子们电灯亮起,欢呼雀跃奔跑着抢炮去了。一时间,个个乡村灯火辉煌,一明一暗,犹若神密的天堂一般,让人忍不住心驰神往。
   总有不小心的,刚出门就被大人提前放的伴门棍(地方风俗)给摔了狗啃泥!疼不疼?别问了,顾不了那么多了,一骨碌趴起来继续跑!记得村里有个叫金昌的小子跑得最欢,光顾着捡炮棉祆着火了就不知道。大冷天背着个大火球疯狗般狂窜。大伙后面看见了,大声喊:“着火了,着火了!”金昌一惊,猛然觉出后背火辣辣疼。顿时㤺作一团,只听“扯拉”,一声,什么扣子不扣子,直接把新棉袄在身上生生硬扯了。大伙哈哈大笑,一边帮着灭火一边催他快快回家换衣服。
   就这样嘻嘻哈哈一直闹到天亮。孩子们等吃完饺子领了压岁钱,便一个个去外面炫耀自己的收获与成绩:大炮小炮雷子,一个接一个地放。大人们无心理会,而是忙着出来到长辈那去拜年。免不了的是,相互见面,一阵子的寒喧与客套。大家相互说着拜年的话,再结伴去看村里自发的大年表演———你看那耍狮子的,骑竹马划旱船的,逗笑话的(现在的相声),说大鼓的,唱皮影戏的……一个接着一个,真是让人目不遐给,留恋忘返。那时的乡村,人都穷,道具都是大伙凑的,演员也是三里五村的,看的演的都不要钱。所以,家家户户过起年来、一样的有滋有味,幸福美满。
   还有初二的姑爷节,初三的“小年朝”以及初四的迎灶神等等,真是想起来有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尽的乐趣。只不过后来为了生计,多数年轻人离乡背井去了远方。而如今,时过境迁,物是人非。那些回去回不去的游子也许都再也找不昔日年的感觉了。但每逢过年,他们回家的愿望一样迫切与热烈,因为每个人,踏上故土见到亲人的那一刻,浓浓年味便会扑面而来,仿佛一年在外的漂泊与劳累,都在亲人温馨的笑容里瞬间融化……
   过大年了!千里迢迢,年仿佛是对万千游子回家的深情召唤;跋山涉水,年就成了家里的一个最最让人魂人牵梦绕的温謦港湾……
  
   2024.1.30匆。
  

共 28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年一度的春节临近,过大年的氛围越来越浓。家乡的风俗,进入腊月就算进入年,当年乡村虽然穷,但过年的准备却紧锣密鼓。尤其是进入腊月二十六以后,天天都有过年的必备事儿,“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腊月二十七赶集备年货、“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九大扫除、腊月三十贴对联……浓浓年味便会扑面而来。文章娓娓道来,回忆家乡的年味,浓浓的乡土气息。感谢投稿暗香社团,祝创作愉快,佳作连连!推荐文友欣赏!【编辑:风中求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209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正亭        2024-02-02 20:01:52
  感谢编辑精彩按语,辛苦。问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