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家乡磨豆腐(散文)

精品 【流年】家乡磨豆腐(散文)


作者:郭辉 白丁,68.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59发表时间:2024-02-05 19:32:17

时间老人迈着蹒跚的脚步,走着走着,又到年关,家乡徐徐拉开了磨豆腐的帷幕。
   豆腐,是乡村一道普通而又最能诱惑味蕾的家常菜。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家乡人总守着简朴的乡村,怀着顺其自然的豁达心态,随遇而安过朴素的生活,顺境也罢,逆境也好;富贵也罢,贫穷也好,沿袭祖辈传下来的习俗,磨豆腐过新年。
   夜色深沉,鸡啼头遍,主人便起床,点亮油灯,揭开瓦缸盖,用竹筒量十几斤黄澄澄、沉甸甸、圆滚滚的黄豆,挑到水井淘洗。此时,人们陆陆续续挑豆而来,开心打着招呼。井台人影幢幢,水桶乒乒乓乓的打水声,淘洗黄豆的沙沙声,问对方磨多少斤豆啦,外出打工的儿女何时回家啦,是否带了女朋友男朋友回家啦,一片喧哗。清洗干净的黄豆,半水半豆浸泡在水桶里,挑到石磨前排队。
   天刚朦朦亮,几台石磨,咿咿呀呀转动起来了。
   磨盘,搁在屋檐下,顶上斜搭着茅坪,防雨防旺。磨盘,圆形,麻石雕琢而成,茁朴,沉重,公母两块,上公下母,圆心开一个圆孔。母盘固定在磨台上,圆孔装一戳圆形转轴,顶入公盘之孔,组成一体。公盘侧边有块木柄,木柄连着一条约一米半长的推杆,推杆另一端系着吊绳,悬挂在屋檐上。
   磨豆浆是一件配合默契的巧活。男人凝心聚力,一前一后推动推杆,公盘匀速转动,发出咿咿呀呀之声,如哼着一首欢乐的韵律。年轻的姑娘、媳妇,专心致志站在磨台旁,纤纤酥手抓住一把长柄饭勺,灵巧舀着黄豆,一勺勺准确无误地送进公盘上的进物小孔,而不碰到转动的推杆。黄豆经碾磨,细腻嫰滑的豆浆源源不断从磨缝溢出,汇聚在母盘的圆槽,缓缓从槽嘴流出,落入水桶。
   搓豆浆,是苦力,累活,男人当仁不让。干净的院子里,搁着一只矮腰阔口瓦缸,缸口横着一块搓板,豆浆倒入白色的纱袋,贴着搓板。男人卷起衣袖,弯着背,腰间紧绷着腰带,左手攥紧袋口,右手五指用力抓、压、捏,挤出乳白色的豆浆,汩汨流入瓦缸,豆渣隔在袋里。男人累得气喘吁吁,热汗淋漓,父子兄弟,轮流上阵。女人站在旁边,拿着毛巾,为男人擦汗。
   乡村能工巧匠多。二公六十出头,满脸褐色老人斑,一双鼓凸的眼睛,是卤水点豆腐的佼佼者,压成的豆饼,翻煎不烂,不出水,嫩、滑、白、实、鲜,声名远扬。一技在手,吃遍四邻八舍。年关人们磨豆腐,总邀请他去点,每镬给两三元工本费。虽然收入不高,但二公乐此不倦,拿着一把镬铲、一瓶卤水,乐颠颠地走家窜户。术业有专攻,不服不行。村里有家大户,几个儿子,五大三粗,心高气傲,不服任何人,视二公的绝活是雕虫小技,不屑一顾,家里办喜事磨豆腐,买了盐水,自己点,点成一团团冰球,又苦又硬,唯有纡尊降贵请二公去重做。
   煮豆浆是柴火土灶,砖头砌成的灶台,高八十公分左右,搁着一只硕大的黑色铁镬。灶台靠墙砌一条烟囱,向上穿出屋顶,炊烟从烟囱涌出,用火旺烟少的干柴作燃料。烧火是女人义不容辞的事,心细如发,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灶膛火旺,不生烟,不飘灰。
   二公说豆腐点得好,煮豆浆是关键,讲究火候,欠火候或过了火候,就会出现缺陷。因此,为人点豆腐时,不怕辛苦,从煮豆浆开始亲力亲为。二公将雪白的豆浆,倒入铁镬,慢慢加温,用一把长柄镬铲轻轻搅拌,均匀受热,防止焦底。豆浆在镬中沸腾了,热烈歌颂着丰收的喜悦,熟透了,奉献大地馥郁的芬芳,清除泡沫,变成沁人心脾的玉液琼浆。
   此时,乡村的天空,寥廓、深邃,冬阳躲在灰色的云层背后,淡淡的阳光,毫无温度,但含着隐隐约约的金黄,写意地抹在田野、房屋、山岭、树林、河流上,如一幅意境深远的水墨画。豆浆散发出的缕缕清香,冲出一家家厨房,恣肆弥漫,穿过一丛丛浓密的凤尾竹,袅袅娜娜,自由氤氲,笼罩整条村庄。小孩们激情燃烧,欢呼雀跃,是一年之中最幸福的时光,可以尽情地饮豆浆、食豆脑、食腐皮、豆饼,过瘾,解馋。一群群喜鹊,扑凌凌,绕着婆娑的绿冠,起起落落,吱吱啁啾。牛,猪,狗,鹅,似乎知道人要过年了,助庆地发出一阵阵开心的嘶鸣。
   “起镬咧!”二公爽朗地高喊一声,抡起水瓢,利落将滚烫的豆浆舀进干净的瓦缸。
   孩子们闻声蜂拥而入,眼睛熠熠生辉,纷纷捧起瓷碗,一溜儿摆在台面上。二公给每只瓷碗盛满豆浆,笑着说:“心急食不了热豆浆,别烫伤舌头。”孩子们不以为然,鼓腮凸眼,对着碗里热气袅袅的豆浆,不断吹气,一会儿,表面析出一层淡黄色的豆皮,用筷子挑起来,不怕滚烫,塞进嘴里,挑三四次,温度降低析不出豆皮了,添些糖,喝豆浆,驱寒解渴,浑身舒服。
   二公等豆浆降到一定温度,揭起一块又厚又大的豆腐皮,交给主人孝敬老人。沉静地端坐在瓦缸旁,左手抓着卤水瓶,右手拿一把木柄镬铲,滴几滴卤水,轻轻转动镬铲,豆浆缓缓旋转,如此反复,转着转着,雪白的豆浆,神奇出现了点点雪花,初时淡淡几片,接着漫天飞舞,最后铺天盖地。
   点卤完成,用簸箕盖住缸口,过一段时间,豆浆嬗变成凝脂凝膏的豆腐脑。嘴馋的孩子们,又捧碗急急围上来,食豆脑。二公利落地摆开一块块方方正正的木板木格,一板一格,木格分成四小格,一小格垫一块纱布,装入豆腐脑,包裹,成型,盖上木板,用石头压去水分,得到四四方方的豆腐饼,可煎,可炸。
   无鸡不成宴,鸡是团年饭的主角,豆腐是金牌配角。除夕团年饭上,家家五花腩炒豆饼,蒜苗炒豆饼,煎焗豆饼,炸豆腐,一碟碟,人人大快朵颐,狼吞虎咽,洋溢着团圆欢乐的氛围。

共 21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豆腐,是乡村一道普通而又最能诱惑味蕾的家常菜。沿袭祖辈传下来的习俗,家乡人习惯于磨豆腐过新年。磨豆浆、搓豆浆、卤水点豆腐、煮豆浆、压豆腐饼,一整套工艺下来,豆腐、豆浆的缕缕清香,恣肆弥漫,袅袅娜娜,自由氤氲,笼罩了整个村庄。孩子们可以尽情地饮豆浆、食豆脑、食腐皮、豆饼,过瘾又解馋。除夕团年饭上,家家户户五花腩炒豆饼、蒜苗炒豆饼、煎焗豆饼、炸豆腐,一碟碟,人人大快朵颐,狼吞虎咽,洋溢着团圆欢乐的氛围。作品从过年时家乡人磨豆腐的这一习俗切入,细致展示了磨豆腐的艰辛过程,也展现了农家因磨豆腐带来的种种欢乐、幸福与满足,通篇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纵观整篇作品,主题集中,描摹细腻,语言晓畅,将家乡人顺其自然的豁达心态,随遇而安过朴素生活的淳朴生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好文,流年推荐共赏。【编辑:思绪飞扬淡墨痕】【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211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24-02-05 19:36:23
  一篇充满烟火气息的生动文字,将家乡过年的风俗展现得活灵活现、如在眼前。好一幅田园迎年图卷,拜读学习了。
思绪飞扬淡墨痕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2-14 05:57:05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