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既往】温暖的冰(散文)

精品 【东篱·既往】温暖的冰(散文)


作者:韩格拉图 秀才,2832.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61发表时间:2024-02-06 08:19:07


   今年的哈尔滨,因为冰雪旅游热,火爆出圈,尤其冰雪大世界,人满为患。做为东北人,我无比骄傲和自豪。和在哈同学聊天,我聊表祝贺,他的微信名一直用的是“燃烧的雪”,我说,这名字寓意深远,如今已变成现实。我在哈尔滨生活学习四年,每年回老家也必须路过哈尔滨,我要回母校看看,有时,不为别的,只为和那幢古老的俄式教学楼见上一面。同事问我,“哈尔滨”三个字是什么意思,我支吾了半天,竟然说不清楚。同事嘲我,尴尬,我只好说,我爱的是哈尔滨这座城,并不只是这个名字。再说,现在叫尔滨了,那个“哈”字变成了冰城人爽朗的笑声。
   当然,叫尔滨纯属玩笑。冰雪相依,同属寒族。叫哈尔滨为雪城,没人会反对。但哈尔滨人大度,把“雪”字留给了更需要的雪乡、雪村。如果说,雪,是神的微笑,冰,就是神的眼眸。我更喜欢人们称哈尔滨为“冰城”,尤其盛夏看到这个词组,暑热顿消,它无愧于避暑胜地的称号。蜚声海内外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每一根琴弦,拉出的都是缕缕凉爽的风,风吹来的都是阵阵花香浓。
   有位诗人说,寒冷,让水站立起来。说的就是冰雕,也包括各式冰灯。我读大一的时候,哈尔滨的一些公园、街头就有冰雕和冰灯了。但国家那时百废待兴,人们的收入水平还低,外地来哈看冰灯的并不多,看冰灯的多数是本市的市民。
   一个夜晚,我和几个同学去了松花江边的斯大林公园看冰灯,冰灯不多,造型也相对单调,但也光彩夺目,熠熠生辉。记得还有一个小型的冰宫,我们没费什么周折就转了出来。遗憾的是,没带相机,也没有手机,没留下一张照片。人拥挤,棉衣下已经汗涔涔了,担心感冒,便匆匆返校了。冬天本来就黑得早,我们平时睡得也就比较早,另外,为响应节能省电号召,索性钻进被窝。有人说,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太消极了,我觉得,被窝也是梦想的温床,多少梦,不都是被窝里孵出来的吗?
   一路上,看见很多自制的小冰灯还在门前亮着,那么多雪人贪玩,忘了回家。我想起家乡村里,进入腊月,为哄孩子玩,在孩子软磨硬缠下,很多家长用家里水桶,倒入一些井水,做成冰灯。其中是个什么过程,我倒是疏忽了,也没关注过。反正,村里多了几分风雅。很多家院子围墙上,都放置着一个圆柱形或方块状的冰灯,冰灯里,蜡烛火焰微微摇曳,像一颗跳动的童心。仔细看,蜡烛在暗自流泪,四周的冰也忍不住泪流。
   但冰城的“冰”不只是写在脚下,也不只是用眼睛读读,还要拿在手里,用嘴去品。冰城有一道最美的风景——雾蒙蒙的天空,飘舞着雪花,仿佛羽毛,把行人身上的羽绒服越絮越厚。几个妙龄少女袅袅飘来,边谈笑边吃着奶油冰棍。与其叫吃,还不如叫啃形象些,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冰棍很硬气,像一根傲骨。最著名的马迭尔冰棍,Modern,摩登,时髦。是够时髦的,高举冰棍战严寒。现在路过哈尔滨时,我都会吃两根马迭尔冰棍,很庆幸,越来越多的奶油,没有叫我变得越来越油腻。
   其实,中国人都喜欢冰。如果留意,会发现,很多人的名字中,都带个“冰”字,男的因此添几分酷派,女的因此更显皎洁清美。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曾写过一本著名的散文集《寄小读者》,文集中充满了爱。“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取此笔名,象征自己晶莹透明清澈见底的品格。读她的纤柔散文和那些玲珑的小诗,就能感受到,她的心,是一块冰,一块热腾腾的冰。
  
   二
   东北入冬后,伴随着气温下降,河面便开始结冰。孩提时代,由于我们没什么玩具,便自己创造玩具。河面刚刚结冰的时候,我和小伙伴就摸摸索索踏冰了。村前的小河,村中的水泡子,我们在冰面一步步向前挪。有时,冰刚刚能承受我们的体重,但双脚稍微一用力,冰面便有点炸裂,发出咔咔的声响,但我们没有停下脚步,直到发现前面的冰面在沉没塌陷,我们才扭头向岸上狂奔。冰塌后,发现水里藏了一颗太阳。
   天越来越冷,冰越来越厚,我们开始在上面打刺溜滑了。但多数人都穿着棉胶鞋,鞋底发滞,滑不远,不爽。于是,我们叫大人帮忙,做起了爬犁和冰板。有条件的,用铁管或角铁,焊一个铁爬犁,没条件的,找几块木头、找来铁锤和钉子,叮叮当当一阵,用粗铁丝镶嵌在底部,木爬犁就大功告成了。我喜欢玩划爬犁,双膝跪上面,手持铁签用力撑冰,形同水中撑篙,劲越大,爬犁滑得越远。冰给了我自由,我对自由的启蒙就是从冰上开始的。
   爬犁往往被我们当作运输工具,我们最常玩的是冰板。找来两块比鞋稍大的木板,在前面突起的部分斜钉上几个铁钉,那是冰板的“牙齿”,用来咬住冰,每只下面安装两根粗铁丝,再装上绑鞋的绳子,就是妥妥的冰板——冰上滑行的两块木板,两只缩写在脚下的木爬犁。
   我一直很羡慕别的小伙伴有一个心灵手巧的父亲,给孩子的这些冰上装备准备得一应俱全。而自己的父亲,算盘打得十里八村无敌,但做农活木匠活却笨手笨脚,每年菜园子都是姥爷帮着种的。我只好和哥哥门自己动手,做出来的冰板只能凑乎着滑。后来才意识到,父亲其实是不支持我们玩冰,因为不时有人摔伤。最有意思的是,两个滑冰板的人万一撞在一起,急中生智,两人只要把手拉在一起,转几个圈,就停稳了,任喊叫声跌倒在了冰上,滑出很远。
   那时,东北的冬天冷啊,怎样的冷,现代人已经无法想象了。零下三十度平平常常,岂止是刺骨的冷,是蚀骨的冷。大雪封门,滴水成冰。农谚讲“腊七腊八,冻掉下巴”,一点都不夸张。后来的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全球变暖,包括我的家乡,也常现暖冬。虽然舒适,但不窃喜。东北人学雷锋,不喊口号,为了这个地球,为了恢复正常气候,东北人民宁愿默默忍受漫长的严寒,也不愿南极冰川悄悄融化、消失。
   生活困顿之时,我们不失乐观。再苦的日子,我们也过得有滋有味。我家,有自己的冰雪小世界。园子里,淤积着白皑皑的雪,雪堆里埋着谜一样的年猪肉和猪下水。天太冷,窗户结满了冰花,一片白茫茫,看不出去。那就看窗户,每块玻璃都像天然木刻,刻满各种景物,树、芦苇、孔雀尾、各种小花,应有尽有。有人说冰花会消融,是海市蜃楼。但那刹那的美,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幅理想的蓝图。有些日子,屋里酸菜缸、水缸结了一层薄冰,老天爷想阻止我们吃菜喝水吗?看见母亲的手一次次冻得通红,我自告奋勇,挥起拳头,“砰砰”两声砸开冰,撸起袖子,把手伸进冰冷的酸菜缸里,拎出一颗肥硕的酸菜,递给母亲。再看水缸,一只葫芦瓢被冻住了,如搁浅的独木舟。我用力搬动,掀掉一块冰,水溢了出来。忽然想到砸冰洞捕鱼,可水缸边是压井,缸里只有喝不完的水,天天有“余”。再清贫的日子,有水喝,明天就会继续,生活就有希望。
   冬末春初,房檐上滴下的冰溜,宛若岩洞中的钟乳石,将老房子装饰成水晶宫。冰溜子诱人,有时,我们用棍子打断几根,咯嘣咯嘣就吃起来,这是我们的冰棍。因为雪水被房草过滤过,冰溜子光闪闪,亮晶晶。有时,冰溜子噼啪噼啪掉下,我们不害怕,反倒惊喜。知道那是顽皮的春姑娘,每年来的时候,她都先爬上房顶滑雪,滑累了,就攀着冰溜子跳到地上,她是舞蹈演员,但再轻盈,还是弄出了声响。
   后来生活条件好了,不分季节,我家那里,也很容易买到冰棍了,很冰的冰棍,老味道。我们那里流行做一件趣事——吃冰棍,治拉肚子,理论依据是“以毒攻毒”。我试过,吃过冰棍后,肚子痛真地慢慢好转了。因为我也在吃黄连素,所以,我无法为民间所谓的偏方举证。哈哈。
  
   三
   屈指一算,来上海三十年了。我爱说,光阴荏苒,弹指一挥间。文友爱说,时间太瘦,指缝太宽。从这两句话上看,时间冷冰冰,太无情,稍纵即逝,手有很大责任。难怪我的双手皲裂甚至被菜刀切伤了,贴上创可贴还要坚持做事,一日不停,它在赎过啊。
   上海每一年都有一个不一样的南方之冬,永恒的是不落的绿叶,潺潺流淌的江河。偶遇一场雪实在太难。冰雪是水的前世,少雪的城市,冰更可贵。申城室内滑冰场越来越多。在离我家一公里的体育中心,经常举办国家级世界级的室内滑冰以及花滑比赛,每次看直播或新闻,我惊叹于镜头里运动员们曼妙的身姿、优异的成绩,也想好好看看如镜的冰面。那是高科技的冰面,光洁如玉。但辽阔不比北国之冬的大地,整个是一望无垠的大冰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上海每个冬天都会结冰。冬雨后结冰,就要忙坏了环卫工人,有些冰面要铺上防滑草垫。尽管如此,一到这时候,医院里骨科就关不上门,摔骨折的行人尤其老人急剧增多。此处不能省略一个字,必须要强烈谴责的是,那些不讲文明的人,将洗头水、洗碗水等脏水随意泼在马路上,降温结冰,引发多起交通事故和意外。
   上海的这个深冬曾出现过两次寒潮,第一次是上年十二月中旬后,四十年一遇,连续一周冰点以下,郊区夜晚甚至达到零下八九度。第二次出现在今年“一九”到“四九”期间,寒冷不输上次。一日,上午出去办事,看见前面地上一片银星闪耀,那是已被人踩碎的薄冰。童心发作,我忍不住用脚一踏,结果,一滑,打了个惊世骇俗的趔趄,血液上涌,封闭一冬的毛孔全部张开。晚上回家,饭后总要先捋捋晚报,晚报是公司统一给员工征订的。福利大小不论,里面有“福”,要珍惜。旧事重演,有一条新闻,一个骑电瓶车的妇女,因冰车轮打滑摔倒,叫了多声才睁开眼睛,她被摔昏了。热心市民拨打了120,送她去医院。
   上海的小孩很少见到雪,见到的冰也不多。低温,让小区喷泉池里的水结冰了。我看到,有几个家长,带着孩子,孩子手里带着小锤和铁铲,来到了喷泉的半圆形台阶上,兴奋地开始砸冰。乒乒乓乓,冰屑四溅。冰被他们陆续砸成了一块又一块。像把一块大玻璃,故意打碎。孩子的快乐,很大一部分,来自破坏。孩子们离开之后,我也打算离开,忽然看见小区那只著名的灰色的流浪猫来了,它喵喵两声,叫得我腿脚发软。它找到一块被孩子砸出水的地方,立马俯身饮起水来,伸出的舌头啪啪打着水面。它渴极了!这么冰冷的水,它的小胃行吗?我想。有一两分钟,它喝饱了,用舌头舔舔嘴唇,用幽怨的眼神看了看我,轻轻走了。
   看着碎冰,忽然想到了可燃冰,冰能燃烧?查了下,可燃冰是天然气和水在高温低压的条件下所形成的晶体物质,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其外观和冰比较相似并且遇见火可以燃烧。不产生有害气体,燃烧值非常高,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新型能源。我国已经成功开采这项能源,说明我国的勘探开发科技能力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此,我感到欢欣鼓舞。
   写到这里,还要提提今冬最火的哈尔滨。记者采访一位“南方小土豆”:“冷吗?”“不冷,哈尔滨人太热情了!”他想都没想,脱口而出。为了提振哈尔滨旅游,为了振兴龙江经济,每一个冰城人都拿出最大的诚意,豁出去了,燃起冬天里的一把火。地下有可燃冰,地上有燃烧的冰城。于是,我又提议同学,将微信名改成“燃烧的冰”,他回复我一张大笑的笑脸,这笑脸,足以覆盖我整个冬天。
   现代人讲究生活质量。冰箱可做冰块,夏日降暑必备。各地都有制冰公司,常见超市门口有车在卸大块冰砖。冰做成冰袋,更是常见,运动员用来止痛,物流业用来保鲜,等等,用处多多。冰,摸上去都是凉的,但回忆起来,它带给我的都是温暖。
  

共 44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让我想起飞翔唱的“冬天里的一把火”,我便觉得,东北的冬天的温暖的。“温暖的冰”,这个题目很惊艳,能够从冰雪世界去寻找温暖,本身就是诗意的。有好“冰火两重天”之说,我觉得冰是温度也不低于火。一个微信名“燃烧的雪”,足够诗意,加上去掉“哈”字,来一个“尔滨”,把笑声藏住,等人去揭开笑意,特别有味道。无论满足如何变,冰城是哈尔滨的本质。这个本质是用各式的冰灯打造的。曾经的冰灯展,还很简朴,依然在演绎着冰城的美。那时,哈尔滨人,各家都自制冰灯,各式各样,让行路的人感受到冰的温暖。寒冬吃冰棍,绝对又是一道风景,摩登有谁可超越哈尔滨!爱冰的人,把“冰”字镶在自己的名字里,冰心就是如此,可见爱之深,冰之温。东北是冰雪世界,滑冰是东北人冬季里喜欢的项目,自制冰车,在冰上来一番“热滑”,不要怪父亲手拙,自带温度。在东北,一切都被冰雕饰了,连家中的酸菜缸也是冰封着酸甜。屋檐结下的冰溜子,还有药用价值,真是想不到。据说,东北也有“炸冰溜子”一道菜,《闯关东》连续剧说的让人吃惊。作者在上海工作生活,三十几年离开了东北,总把上海当东北,可能是作者一生都难以改变的感情,上海也有冰雪世界,遇到寒流,温度下降,冰封的道路就上演了戏剧,孩子们更喜欢喷泉结冰,新奇的冰雪世界,总会把人整出一团火。燃烧的冰,燃烧着的是哈尔滨人的激情,即使是远离东北的东北人,一定为之自豪。温暖,是照片冰雪文章的主题,作者善于把握,从冰雪中捧出一团团的温暖,让人看了浑身热了起来。文章写得富有诗意,题目四个字,就是最好的四言诗。作者善于调动关于冰雪的知识,用“温暖”加工,把感情烧得火热,冰雪在作者的世界,永远不融。每一个冰雪镜头,都是精粹的,显示出作者高难度的捕捉能力。作者文笔细腻,能够从夹缝中抠出精彩,从细微处找到精义,显示了作者一贯的朴素多趣的文风。文章成分展示了作者选材组材的能力,很好地体现了散文的特点。文章充满着时代气息,表达出对哈尔滨新生活的心底赞美之情。文章的句子带着温暖,极易走进读者的眼中心中,这种互动的美,说明作者创作时始终把自己摆在读者的行阵里,这就使文章显出温暖的风格。全篇看,给冰雪之城释名,回顾曾经的冰雪生活,到在上海寻找冰雪的留影,组材的逻辑性很强,又铺开适度,首尾呼应,结构完美。力荐力作,赏读暖心,如果还不过瘾,那就飞到哈尔滨。【东篱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207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2-06 08:26:00
  这是一篇闪着冰天雪地洁光的朴素散文,也是一次诗意的表达。在冰雪世界捕捉温暖,这是一个自然之趣,也是深刻的生活话题。最近看了一则抖音,说英国人到了东北哈尔滨看看中国人为何突然痴迷尔滨的风光,他马上懂得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处冰雪有尔滨的温暖。我觉得,韩老师以特别的眼光抓住了这些温暖,历史的,现在的,交融一体,意义深刻。暖,是从骨子里透出的,这种暖是冰清玉洁的,韩老师表达的主题非常深刻,写出了冰天雪地人的灵魂。遥握,问候创作快乐,谨祝春节幸福。
怀才抱器
回复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2-06 10:53:09
  谢谢老师精彩的解读!我觉得,自己的冬天故事不止这些,年代久远了,感觉都淡忘了,所以,我很佩服那些传记作者,怎么连年月日都写得那么清楚,自己甘拜下风。其实,雪和冰很难分得清楚,事实是,有些冰并非来自雪水。感觉这次哈尔滨“大火”,人们竟然忘记提起它叫冰城。上海这个地方,素来与冰雪无缘,可能是地理位置的问题。但冰每年都见,尽管见得不多,还是勾起我的一些回忆。要过年了,老师该好好休息下了。辛苦老师了,留下这么好的编按,让我学习。感谢鼓励和鞭策!顺祝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2-06 10:34:29
  用文学来复述生活,思考生活,这是文学的魅力,生活因此而变得精彩。我觉得,人生必须要精彩的回忆,帮助我们前行。韩老师很好地把握了文学和生活的关系,给我们很多启迪和感悟。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2-06 10:56:44
  老师说得真好,真深刻!我感觉,现在写文章,有点好像补写日记,把以前大大咧咧的日子都重新理理,找出一些值得回忆的东西。文章粗陋,谢谢老师的鼓励,我必须努力,否则,会被队伍落下。祝龙年吉祥,编创快乐!
3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2-06 10:58:55
  哈尔滨的温暖和诚意,全国人民都看到了,赞美家乡,讴歌幸福生活的好文。韩老师善于捕捉温暖,那些关于冰雪的温暖的故事缓缓流出,全身都暖和起来了,今天我们这也下了春天的第一场雪,就像老师的这篇文章,清新灵动,让这个春日更加美好!问好韩老师,新春愉快,阖家幸福!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2-06 13:44:51
  谢谢老师的美评!我出生在冰雪覆盖的小村庄,对冰雪有着先天的热爱,只是这些年远离,有些生疏,但并没忘记。遗憾的是我回老家探望的时候绝大多数都是夏季或秋季,所以,只能在回忆中抚摸冰雪了。谢谢老师鼓励,祝春节好,写作丰!
4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4-02-06 12:05:11
  这篇文章的主题新颖别致,别开生面,给人一种惊艳之感。冰本是冷的,韩老师却写出了融融的暖意,彰显了韩老师超凡的文字驾驭能力。韩老师善于从生活中捕捉风景,比如冰城、冰灯、冰雕、冰花、滑冰、冰棍、冰溜、结冰的水缸等,在韩老师的妙笔下,每一幅画面都是那样唯美而生动,温暖而感人。非常佩服韩老师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组织材料的能力,细微之处见功夫。文章写的非常精彩!拜读学习,大赞特赞!问好韩老师,遥祝幸福快乐!万事顺意!
回复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2-06 13:55:03
  谢谢老师精彩的解读!其实,和大家一样,每到冬天的时候,我都想写点雪、冰之类的,但几乎每年也写不出像样的文字。上海这地方,缺雪少冰,所以,人就少了直观感受。今天总算掉了几片雪花,拍照都照不出,这场雪就轰轰烈烈结束了,还给我激动得够呛。这篇文章全靠回忆,有些粗陋。谢谢老师的鼓励和美誉,祝春暖,笔丰!
5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4-02-06 12:48:55
  从哈尔滨的冰写到上海的冰,又从生活中的冰联想到名字的冰,冰在韩先生的笔下无处不在,又那么的鲜活。我觉得这里“燃烧的冰”可能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海底下的油层,另一层是给予冰更多的含意,包括热情与情感。
回复5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2-06 14:00:09
  其实,我对上海的冷认识还不够深入,对冰雪的解读还实在是太肤浅。燃烧的冰,本想好好发挥下,进行一番联想和解读,可惜,事后看,自己的文字并不理想。谢谢老师的关注和鼓励。春节快乐,身体健康,龙年吉祥!
6 楼        文友:岚亮        2024-02-06 13:28:52
  我曾经两次到过哈尔滨,冬天喝啤酒,吃大铁锅。我甚至怀疑,哈尔滨原名应该叫哈尔冰,由于嫌冷,才改过滨。今年的的哈城,火出天际了。拜读大作,大赞!
回复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2-06 14:04:57
  哈哈,老师这个联想好。现在全球变暖趋势依然存在,我都怀疑,冰城这个美称不知还能保留多久。今年特火,出乎意料,我蹭了点热度。谢谢老师关注和鼓励,问好,春节愉快!
7 楼        文友:简柔        2024-02-06 15:04:07
  用冰解读哈尔滨,让人领略冰城的部分风采。冰,看似冷,其实有一颗滚烫的冰心,给人间带来了多少欢乐。冰,匍匐在时光的深处,增添年少之趣,擦亮青春,丰富清苦的日子。上海的冰,金尊玉贵,让人期待,有欢喜,有阵痛。韩老师的文,就象冰过的酸菜,冷静里别有滋味。
回复7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2-06 16:34:29
  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我这个文的写作初衷,还是上海的冷和冰启发了我。现在感觉离冰雪远了些,就从回忆里找了些东西,放在文里。哈尔滨,因为火热出圈,我就顺便蹭蹭热度,当然,和我四年的哈尔滨生活有关。谢谢美誉和鼓励,春节快乐,写作快乐!
8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2-06 16:29:15
  读韩格老师的冰文,心中却涌动着融融的暖意,以冷烘托暖,这种写法相当高妙,启人共鸣!作者回忆童年时代各种玩冰的故事,有刚破冰时侥幸逃生的惊险,有与小伙伴们尽情滑冰的痛快,有对父亲不擅长做滑冰器械的无奈,后来才得知,作者父亲是担心孩子玩冰不安全。作者童年时吃冰玩冰融入冰雪大世界的万般惬意,表达得很是细腻有趣。作者又想到在申城很少见冰,冰上运动会现场是人工制作而成,不能与真冰同日而语。如今哈尔滨这座冰城是燃烧的冰,哈尔滨人的热情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燃烧着冬的严寒,为广大游客捧出赤诚之心。冰雪世界在作者的眼里如诗如画,曼妙多姿。唯美的散文,那么多细小琐碎的镜头,如珠串联,熠熠生辉。作者描写与感悟自然贴合,浑然一体,读来意味隽永。盛赞文笔,问候韩格老师,创安心怡!
回复8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2-06 19:33:18
  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小时候玩冰,真是无知者无畏,结冰就敢往上走。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玩。爬犁、冰板,这些土造的东西,给我童年带来无尽的欢乐。在哈尔滨生活四年,那时的冰灯、冰雕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人们的生活刚刚有起色,旅游还是个奢侈的名词。现在好了,哈尔滨这次出圈,也是偶然中的必然,那就是,得益于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写这文时,最初没想到哈尔滨,等落笔的时候我想到了,那就蹭蹭热度,也算为我的第二故乡做做宣传。文章有点匆忙,稍显粗陋,感谢老师的鼓励和美誉,顺祝春节愉快,阖家幸福!
9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02-06 17:12:20
  没去过哈尔滨,但听过冰城的冰雕、冰灯、冰雪是一道奇特的诗一样风景,令人向往。就因为风景独特,吸引无数中外游客,冰城火了。作者在冰雪世界里,捕捉到温情,欣赏到痴迷的风光。文笔细腻,结构完美,一气呵成。好文拜读学习,问好韩老师,祝新年快乐!
回复9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2-06 19:39:41
  哈尔滨还是有点异域风情,俄式的遗迹比较鲜明。它的冰雪、冰雕、冰灯还是值得一看,灯、光影、冰、雪、人工智能结合,还是颇为壮观的。不过,我这些年也没时间光顾。看我的文,热度不足,欢迎老师去哈尔滨。谢谢美誉和鼓励,祝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10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2-06 21:17:03
  玩冰的花样,居然有这么多,我是长见识了。冰的风景,吃的用的玩的,还有那些玩具,很是迷人,纯洁的冰自然就有温度,给人暖意。老师的文章有很强的技巧性,有深度也有广度,佩服佩服!让人受益匪浅。美文,点赞学习,祝福老师!
回复10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2-07 07:53:00
  老师从小生活在南方,冰雪相对少见,所以,儿时的玩具肯定和北方孩子有别。我们那儿,生活比较清苦,也就只力所能及地创造条件玩玩冰雪,但冰上运动,确实给我带来了许多欢乐。文章无技巧,只是回忆一番。谢谢老师的鼓励和美誉,祝春节愉快,写作丰收!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