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人间观戏(散文)

精品 【流年】人间观戏(散文)


作者:丑石 秀才,2318.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4发表时间:2024-02-07 05:48:07

我混迹在拥挤的人群中,努力踮起脚尖,也不能看见戏台子上的一举一动。母亲牵着我的手,生怕我走丢。耳边时而传来一阵哄堂大笑,时而传出紧紧慢慢的鼓点。
   一场大戏在上演,母亲说是《摸羊圈》。所以我对戏曲的了解自《摸羊圈》开始。对戏曲的记忆来自若干年前的某一天:葛庙大集,母亲捏着一毛钱一张的戏票,按着我的头(试图让我矮下身来,看戏园子的人才不要票)走进了一处简陋的空旷地带。树上,墙上,自行车的后座上,全是人,黑压压的人。我个子小,只能抬起头看见白亮亮的天,或者,目光挤过人缝,偶尔看见戏台子上掠过的衣袂。
   《摸羊圈》的情节简单。朱春登替叔叔从军。婶娘宋氏为了霸占长房家产,着意内侄宋成谋占朱春登之妻,假意陪伴朱从军,并在路上暗下毒手。宋氏遂逼朱妻改嫁内侄,朱妻不从,受尽折磨,后宋氏又将朱妻婆媳二人,赶到山里放羊,并逼迫她们,所有的羊下了羔羊才能返家。自此,婆媳二人餐风露宿,婆婆哭瞎了双眼(那些羊全是公羊,朱妻为安慰婆婆,未告诉其真相),每每希翼摸向圆滚滚的羊腹,每每失望而恸哭。结局是美好的,侥幸逃脱一命的朱春登,立功封侯而归,杀死宋成;朱春登因从军时怀揣一只破碗留存府上,朱妻婆媳讨饭时失手将破碗打碎,从而夫妻相认,母子重逢。
   简单却离奇的情节,往往会成为乡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在这些被赋予阴险狡诈、痛苦伤悲的章节中,每个人似乎都有一条通往对人间黑白自我认知的道路。在乡人简单的思维中,正义与邪恶就是判断的基本法则,美好与丑陋就是单纯的乡土伦理。他们以此为警示或榜样,告诫自己,也教育自己的子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月上中天,属于孩童的时间开始。我们随意找到一个合适的地点,在村东的土戏子台上,扮演属于自己的角色。女孩穿上母亲或姐姐宽大的衣衫,就当甩起了水袖;男孩手执一根小飞蓬的草秆,马鞭扬起,哒哒的马蹄声响在童年深处。厮杀或冲锋陷阵,在面对敌人刀枪时面无惧色,深情或悲悲切切,试图用一颗少年心体悟人间冷暖。大人们也省得操心,他们最善于借机说事,将戏曲里的情节添油加醋,讲给孩子们听。
   无疑,戏曲对乡村有着巨大的影响,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进乡村生活。
   首先是孝道。窘迫的乡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处于贫寒之下,乡人们面对的是连绵的黄土,黄土里能生长庄稼,但长不出更多的期望,他们不得不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以求桑榆之年能有一个安妥的依靠。《墙头记》是讲述孝道的经典,大怪、二怪分别是两个代表冷酷与虚伪的人物,他们受制于各自的妻子,在父亲行将老去时选择了相互推诿,而把自己的亲生父亲置于寒风中的墙头之上。乡村需要拯救,更需要拯救的是亲人邻里之间的冷漠和冷淡,这时代表民间法理的一方——父亲的旧好王银匠适时出现,以当年张木匠曾经私藏银两为诱饵,上演了一出争爹大戏。结局有些残忍,张木匠死后,戏台上象征墙头的桌子倒地,将不孝子、悍妇一起压在墙头之下,落幕的唢呐响起,观戏者纷纷起身,身心得到了巨大满足。
   仁义与深情,两个词似乎关联着人类最基本的同情心,也像两个紧密的扣结,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引向纵深。这里面的代表当属《卷席筒》,一句“小苍娃我离了登封小县”,将很多人的眼泪引流出来。异父异母,原本毫无关系的两个人,就这样成为兄弟,嫂娘比母,在中原土地上也不是没有来历,《小包公》里的叔嫂关系和《卷席筒》里的叔嫂关系大致相同,他们在生活的基础上建立起不同于血缘的信任和情义。这时的小苍娃母亲是非正义的一方,企图害死丈夫曹林,嫁祸于曹长子之妻张氏,并贿赂县官,将张氏屈打成招。整个剧目下来,以小苍娃代嫂入狱、押解路上的苍凉呼告为重头戏,可谓声声泣血,句句含泪,绝望之中隐忍着一种悲愤。名为《火焰驹》的秦腔,也讲述了一个深情之人,贩马人胯下一匹枣红马将全戏引向高潮,知恩必报,义士、义马奔赴千里边关,一缕燃烧的火焰不灭,奠基了乡村秩序的基础。
   说起旧时的爱情,总难免脱离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成说,到了婚龄的男女,几乎只能听命于父母安排,将自己的爱情之舟、命运之舟放逐于时间的河流。那么因爱情而叛逆,就成了乡间戏曲的绝对命题之一。这其间《梁祝》与《西厢记》等剧目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梁祝为爱情而死,逃脱不了命运的枷锁,那么就香消玉损,你和我,从此化为深情相依的蝴蝶翩飞于世间,这时的时间冷酷,绝望,爱情成为一座孤绝的坟墓。而《西厢记》近乎爱情的启蒙,普救寺,原本就有普度众生之意,这时要度一段一见钟情的情缘,红娘是丘比特的化身,抑或以月老的另一副面孔出现在爱情的沟壑之间,架桥铺路,借用月光下的一张木梯成全了自由之爱。
   戏曲有戏曲的进化之路,也有着属于自身属性的真实或虚构,《西厢记》据说来自唐朝诗人元稹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莺莺传》(原题《传奇》)。元稹出生在河内县清化镇的赵后村,和邻村一个叫崔小迎的姑娘,青梅竹马,元稹八岁时父亲去世,崔家更把他当亲人对待,后两人私定终身。《莺莺传》中,十里长亭相送,莺莺再也没能等回来她的张生;同样,青梅竹马的崔姑娘也没能等到她的另一半。张生金榜题名,另娶他人,不久之后,莺莺也嫁人了,“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不过是作者始乱终弃的借口,也难怪鲁迅评说“文过饰非,遂堕恶趣”。但无论怎样,流传下来的剧本还是完成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深情叙述。
   更有痴情者,她们几乎有着相同的身份,出没于烟花柳巷之内,委身于王侯富贾之侧。她们在沉陷中等待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以期将自己赎回到朴素的烟火日常。杜十娘站在瓜洲古渡的渡船上,一夜寒雪阻塞了归乡之路。乡,何处才是家乡?路,何处才是归途?李甲,这个背信弃义的虚伪之徒,在孙富的花言巧语之下终于露出一副小文人的丑态,以千金将曾经爱恋的女子卖于他人。千金?呵呵!杜十娘在笑,笑这所谓的海誓山盟,笑这匆匆流淌的彻骨之水,散尽百宝,将一个华丽凄凉的背影留给世人,留给唏嘘的人间。也有善始善终者,《绣襦记》中的李亚仙,用贴身的绣襦将所爱之人怀抱,忍辱负重,终至修成正果;《玉堂春》里的苏三,一句凛冽的唱腔惊动南来北往的行人,她要申诉自己的种种冤屈,她要砸碎身上的枷锁,突破命运的重重封锁,重返王景隆的身畔。
   戏曲若依类别划分,大略可分为道德戏、公案戏(也叫清官戏)、帝王戏、风尘戏和才子佳人戏等。这是我的划分,也是戏曲流变的约定俗成;或许还有其他归类方式,我并没有做更为深入的探究。我对戏曲的迷恋与写作,完全来自一个不期然的念头。
   农历三月十八日的镇街,熙熙攘攘。按照本地风俗,这天是后土娘娘诞辰,四邻八乡,或有担经者,或有赶香火的人,更有农闲时节的乡人,纷纷赶来。庙宇不大,就在老供销社原址上,香烟袅袅,祈福敬拜的人往来不绝。但戏台子就搭在我家店铺门口,锣鼓丝弦,一些老年人就搬着马扎、或让年轻人用电动车送来听戏。生意是做不成了,观戏者堵得水泄不通,剧团的高音喇叭声振寰宇,鸭雀噤声。我想,我是不是可以以此为引线、借由戏曲进入乡土精神内部、进入另一纬度的时空?
   安史之乱是一个坐标,这时的戏曲已见雏形。少年时期的陆羽,唐天宝二年来到了湖北天门,加入戏班,有过学习并演出的经历。《陆文学自传》载:“困倦所役,舍主者而去,卷衣诣伶党,著《谑谈》三篇,以身为伶正,弄木人、假官、藏珠之战。”也即是“陆参军”的来历,而“参军”一词,是唐宋时期所流行的一种表演形式,主要由参军和苍鹘两个角色作滑稽对话或动作,引人发笑,有时用以讽刺朝政或社会现象。到了“陆参军”,剧团的组织形式已经和后来的流动班社大致相同,一个家庭班,一个靠她吃饭的角儿刘采春,既投靠官府演出,也自行营业。
   到了北宋崇宁、大观时期,随着汴京瓦舍的出现,各种伎艺开始自动聚集在一起,向市民观众常年卖艺、表演,有小说、讲史、小唱、诸宫调、合生、武生、杂技,以及各种傀儡戏、影戏、说笑话、舞蹈滑稽表演等诸多形式。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讨取生活,也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将戏曲的演进向前推进了一步。《东京梦华录》说,汴京瓦舍“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可见当时已经具备了广大观众的基础。接着就是宋元杂剧的繁盛时期,以北杂剧为主,质朴,自然,开创了一个后世戏曲无可比拟的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杂剧作者诸如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人,使北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
   我乘着文字的翅膀在时空中穿行,关汉卿正在构思与民女窦娥有关的章节,他站起坐下,亦不能平复心中压抑的怒火,随着窦娥即将喊冤赴死,六月大雪纷纷飘洒,那染血的白菱,大旱三年的誓愿,将剧情推向高潮。《西厢记》中的张生,无奈与心爱之人离别于长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一路回望与吟哦,所谓爱情不过是彼此深深的坚守。白朴原为白居易后人,其代表作《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取材于白居易长诗《长恨歌》,一曲霓裳羽衣曲,讲述的是一代帝王梦碎马嵬驿的千古奇情……这样的阅读对我来说无疑是自由的,充满想象空间,元杂剧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辅相成,且对人世满怀悲悯。
   南戏的形成有着地理上特有的标识,宋末兴起于温州等地,也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之称,萌芽于民间歌谣、小曲,曾受诸宫调和北杂剧的影响。与北杂剧有着剧本结构、扮演角色、演唱形式和音乐曲风上的不同;相同的是彼此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在戏剧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从白朴和关汉卿等一些北方杂剧作者的行迹上来看,也对南戏产生了较大影响。而昆曲从延承上来看,虽诞生于苏州昆山一带,但起源于浙江海盐腔、余姚腔,与发端江西的弋阳腔遥相呼应,构成了同属南戏系统的明代四大声腔。
   我在起伏动荡的历史册页中寻找,就像撑着一只单薄的独木舟楫漂浮在声音的海洋,而这近乎幻术般的声音来自于很多地方。我不能一一去寻找它们的发源诞生之地,但肯定知道无论哪一种声腔都和彼地的乡风民俗有莫大关系。利用闲暇之余看戏,几乎在很长一段时期之内成为习惯,真实或虚构,篡改或整编,一场大戏仍然留存着旧时痕迹,就像一座座声音的遗址,可以透过其抑扬顿挫的唱腔,感触那些远去的场景,以及曾经触动过千万人心弦的旋律。
   去苏州昆曲博物馆,偌大的一座庭院,很多展厅里空空如也,一个看守的保安在墙角深睡,一位管理员大姐告诉我,对面展厅值得看一看,我则全然随心,墙壁上悬挂的脸谱,词牌,以及昆曲的历史及渊源,一个个看下来心静似水。透过一扇巨大的镂空的屏风,杜丽娘在屏幕里哀哀怨怨地唱,一株老梅伸出长长的枝干指向牡丹亭所在的地方。似真似梦,如幻如影,爱情与等待,别离与相聚,朝代变迁与人事更迭,不知几百年前的汤显祖作何感想?在因为《论辅臣科臣疏》而被贬后,又因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最后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愤而弃官归乡。而此时,恰是《牡丹亭》付刻之时,既然仕途险恶,那么不妨沉醉于戏剧及诗词创作,遂成“临川四梦”。
   这是汤显祖的命运,同样也是很多戏曲剧作家的命运。落第归来的李十三,在渭北乡村的一个小小书馆里写下“十大本”,包括《春秋配》《白玉钿》《火焰驹》等八部本戏和两部折子戏,后因嘉庆为加强统治罢演地方戏,陕西的许多皮影戏曲艺人遭到镇压,李十三就在逃跑的过程中疲惫而死。“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说的是清代剧作家洪昇,《长生殿》成,一时轰动京邑。康熙二十八年,却因在孝懿温诚仁皇后佟佳氏大丧期间于寓所演出,被言者所劾,革去国子监学生籍,一时株连达五十人左右。洪昇也在自南京返回途中失足落水。还有“南洪北孔”的孔尚任,《桃花扇》脱稿后,于康熙三十九年三月被以“疑案”的罪名罢官,这从他的《放歌赠刘雨峰》诗句“命薄忽遭文字憎,缄口金人受谤诽”中可以推测,这次莫须有的罢官理由可能与《桃花扇》有关。
   戏曲最初的诞生原本与劳作相关,先祖们在狩猎与劳动的过程中,创造出狩猎舞与战争舞,而后进入农耕时代,与农事祭奠、神灵祭祀产生了莫大关系,春秋战国时期,出自《楚辞·招魂》的“二八齐容,作郑舞些”,描述的便是当时祭祀的场景。接着是漫长的发展与形成期,角抵戏,参军戏,从庙会到瓦舍,进而过渡到以宋杂剧与金院本为代表的戏曲初步成熟阶段。但除了娱乐讽谏的功能几乎从未改变,反映现实生活、真实民生的特征从未改变,并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力量,演员与舞台,表演形式与剧作家,以沉默对抗无形的压迫,以戏谑或深情开掘了历史的另一条河流。
   声音的河流浩浩荡荡,我在真实或虚拟的光影中捕捉那些温良与狡诈、欢乐与悲情的面孔,也在一条声音的河流中起起伏伏,伴随着高亢或压抑,凄婉或欢聚的鼓乐丝弦,寻找古典的遗迹。
   童年的场景不再,有关母亲的记忆也越来越远,“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人间观戏,悲欣交集中,或许一个人在世间所有的轨迹与执念,只不过是为了追寻曾经的自己。

共 518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散文《人间观戏》,可以说是中国戏曲的一部发端与演变史。千百年来,在广袤的中国农村,在乡人简单的思维中,正义与邪恶就是判断的基本法则,美好与丑陋就是单纯的乡土伦理。他们以此为警示或榜样,告诫自己,也教育自己的子女。在这么一个过程中,无疑,戏曲对乡村有着巨大的影响,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进乡村生活。中国戏曲的内容里,有孝道,有仁义深情,也有爱情。而作者之所以对戏曲迷恋与写作,完全来自一个不期然的念头,并借由戏曲进入乡土精神内部,进入另一纬度的时空,细致探寻中国戏曲的发端和发展,包括从安史之乱时期戏曲已见雏形,到北宋崇宁、大观时期,宋元杂剧繁盛;从南戏的形成和兴起,到汤显祖的“临川四梦”问世;从清代剧作家洪昇的《长生殿》再到孔尚任的《桃花扇》等等。作品探寻中国戏曲最初源于生产劳动,并梳理出戏曲之所以久盛不衰的深层次原因,那就是它“娱乐讽谏的功能几乎从未改变,反映现实生活、真实民生的特征从未改变,并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力量,演员与舞台,表演形式与剧作家,以沉默对抗无形的压迫,以戏谑或深情开掘了历史的另一条河流。”其实,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间观戏,悲欣交集,一个人在世间所有的轨迹与执念,只不过是为了追寻曾经的自己。”作品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将中国戏曲的发展演变置于宏大的历史叙事中,并从中挖掘出了戏曲对个体生命、对社会人生的文化意义,从而使作品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一篇洋洋洒洒、纵横捭阖的散文作品,流年倾力推荐共赏。【编辑:思绪飞扬淡墨痕】【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207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24-02-07 05:52:03
  丑石老师对中国戏曲情有独钟,更对戏曲有着深入的研究。看这篇《人间观戏》,即可将数千年的中国戏曲一网打尽,真好!
思绪飞扬淡墨痕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2-07 20:01:22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