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一首文化意味丰富的本土地名歌谣(散文)

精品 【晓荷】一首文化意味丰富的本土地名歌谣(散文) ——《衢山路引歌》初略评述


作者:心梦王水 举人,3357.9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6发表时间:2024-02-07 14:11:34
摘要:《衢山路引歌》题目清楚明白,“路引歌”,是民间歌谣中的一个比较特殊的歌谣,其把衢山的地形、地貌、陆姓,村岙。寺院宫庙等等基本按由东向西顺序串联而成歌词,其目的是便于流传,便于记忆。所以《衢山路引歌》就是引领人们认知衢山行走的地名地理风情的歌谣。

接触《衢山路引歌》,是五六年之前的事,那时忙于杂务,也没细读,只是在撰写某些文章时作为论证做过一些引用。如今闲时,细细读来,感到这首歌谣很有历史的价值。于是在闲读之时,对此歌谣的相关情况作了一些了解和印证,记录于下。因为未作更深研究考证,故称作草述。
  
   一题目述说
  
   《衢山路引歌》题目清楚明白,“路引歌”,是民间歌谣中的一个比较特殊的歌谣,其把衢山的地形、地貌、陆姓,村岙。寺院宫庙等等基本按由东向西顺序串联而成歌词,其目的是便于流传,便于记忆。所以《衢山路引歌》就是引领人们认知衢山行走的地名地理风情的歌谣。
   衢山古名蓬莱仙岛。传说当年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火炉里锻炼了七七四十九天,当太上老君刚掀开的炉盖口,他就一跃而出,撞倒太上老君。太上老君手中的玉壶掉下天庭,落在东海大洋,化成了东海中的蓬壶、方壶、瀛壶等仙山佳境。这仙境东乡,就是衢山岛。
   《幼学琼林》中所说的“蓬莱弱水,惟飞仙可渡;方壶圆峤,乃仙子所居”,古书记载“蓬莱是海中之岛,海水洪涛所环、高峻、形如壶器,惟飞仙能到”,正是这海上仙岛衢山的真实写照。五六千年以前,衢山岛就有人类活动的印迹,衢山岛上的孙家山等遗址出土的文物就是明证。衢山岛上的先民开创了衢山的文明历史,丰厚了衢山的文化底蕴。从此衢山岛上人类生活的印迹就一直没有中断。商朝的玉器,秦朝的箭镞,汉朝的铜镜和卫青大将军的铜印,唐朝的陶钵,元朝的称权宋朝的陶碗等文物的出土,足可为证。而徐福求长生不老之药到过蓬莱,登临朐山;隋大业五年(609),大将陈稜率军出师流求(台湾故称),上衢山岛留驻,岛上建有陈将军灵庙是历史上最早的陈稜庙;鉴真大师第三次东渡,遇险后在衢山上岸,得到岛上渔民的救助和岛上僧人的帮助;而《大唐故程夫人墓誌銘並序》的出土,足见衢山历史悠久,文化深厚。
   衢山,唐时属明州鄮县蓬莱乡,宋、元时属昌国县蓬莱乡。旧称岣山,或朐山。地名典籍解释说,“岣山为南岳衡山主峰岣(嵝)山之称,借岣山名岛,意为‘蓬莱’的南岳”。朐山,以“岛状似古代车轭两边叉马颈的曲木”得名。明清时又称衢山,“该岛四周海洋开阔,可通巨轮,如通衢大道之意”。衢山港湾乃是历史上的南来北往的海上重要通道。
   尽管明清时期衢山岛操守了最为惨烈的海禁,达四百多年之久。但是衢山的优美环境和丰富资源还是吸引着人们悄悄等到居住。
   衢港是昔日大黄鱼的主渔场,那“无数渔船一港收,渔灯点点漾中流。九天星斗三更落,照遍珊瑚海上洲”的景象灿烂过一个时期。而如今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中北部,处长江、钱塘江入海口外缘,背靠沪、杭、甬经济区的衢山又是长三角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衢山镇作为港口资源大岛,按照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被确定为港口物流岛来布局发展,围绕这个战略地位,衢山镇正加快港口项目开发,以项目推进港口物流强镇建设,以项目带动一方致富,全面提升岛域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一个现代化的海上仙岛将会以崭新的面貌出现。
   衢山岛域总面积73.6平方公里,衢山本岛61.13平方公里,小衢岛1.87平方公里、黄泽岛2.6平方公里、鼠浪岛5.3平方公里……有上百个山村乡岙。那歌谣是怎么样把这衢山到的山村表述明了的呢?
  
   二内容析说
  
   《衢山路引歌.》共1582字(不包括标点),由七言226句文句组成。据地名办主任王建富说,这首民谣可能是舟山历史上最长的民谣(歌谣全曲附后)。这首歌谣,以引路为线索,实则是介绍了衢山的地理形势与乡土人情等。其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路引歌以十二月花名或时令特征为歌谣分段连接形式,如“正月梅花开过年,田涂建造关圣殿”“二月兰花盆里青,后门相对乍前门”,是典型的民谣形式。
   每月的内容根据地名情况没有文句多少的制约,像正月、二月、三月都是四句写毕,而四月,就有二十多句了,是根据有关乡村的特点,据各地人事地物的不同,各月有多寡之分,不死拘老套。,显得自由灵活。
   路引歌谱出衢山个乡村山岙之地名。歌谣从衢山本岛东边的田涂写起,顺势颠倒鼠浪岛,而后以螺旋行进的层次,最后写到观音山作结。如开头写了“四个月”,用了252个字里就写到田涂、落桥溪、鼠浪、乍前门、大竹管套、小竹管套、胡琴岙、高厂登、樟套、南山、乍浦门、乍门、凉帽山、长弄堂、龙潭、大龙潭、小龙潭、黄泥坎、马足等二十来个地名,这些地名至今基本流行。对这些地名之间的方位表达也很清楚,起到了引路的目的。这样在这首歌谣中把劝善的上百个地名都有序地罗列出来,突出了路引的作用。
   当然歌谣中不单单只是简单的路名的连缀,更重要的还写出了各乡村的特点及相关的传说。写樟套的,“鲁氏门宗”,说明这一带多姓鲁,卤水之田,说明这一带的水田是咸地,种好稻说明稻谷丰收。把樟套的姓氏、地田、丰收情景清楚点名。而写凉帽山,用“小小”,写长弄堂,用乌阴阴,写出了各自的形态和情景。而龙潭一是指出通龙宫的传说,二是指出求雨的作用。通观整首民谣,对同地方的不同特点,都能轻巧点明,可见作者对那些乡村的熟知程度。比如写“沙领茭中一沙龙,潜藏海底善修真,大风大浪发警报,长鸣之声多听到。”那民间传说融入地名解说之中,生动而具体。又比如后面写到西长沙:“西长沙内沙色好,绍兴橹蛋船勤跑。南来北往驶不停,运往上海建筑用。”以“绍兴橹蛋船勤跑”把当时运沙繁忙的景象写出来,而“运往上海建筑用”,则写出了沙泥的去向和作用。整首歌谣中这样的情景随处可见。
   凡各乡村山岙的寺殿宫庙之类跟宗教有关的都明确记录,如前面写的“四个月”中就写到田涂关圣殿、樟套韦陀殿、乍浦门法华庵、乍门龙王宫,马足山腰宫殿等,征收歌谣记下的寺殿宫庙三十来个。所以从这首民谣我们可以了解衢山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各乡岙敬祭的神灵情况,悉数获知那时衢山的庙宇庵寺宫殿情况。对于衢山最重大的挂花园东岳宫,也就写的特别详尽,因为这是这是衢山朱公之首,衢山人的很多重大事情都城在这个地方汇聚的。所以歌谣中对东岳宫的描写很是详细写“龙门潮水白悠悠,大塘盘进桂花园。泰山青府东狱宫,建造雄伟地宽宏。大门敞开正面过,门外有一八角河。河水浊清时不定,清言阴犯在此刑。财力人力足用够,两边建造阁厢房。楼西塑造十殿王,牛头马面立两旁,石板明堂青隐隐,万年戏台对中门”,从哪些此据可略知当时挂花东岳宫的壮观之景。
   对衢山各地重大店商的记录,是衢山当时行商现状的难得资料。当时的衢山东部的乍门、中部沙塘和西边的岛斗是衢山主要经济聚集之地,所以商店主要以这几个地方为主。个药酒吧这三个地方的商业点写出来。“乍门商店不多大,夏同顺算第一家”,因为动向偏向于山岙,所以商业相对比较薄弱。写沙塘则是“德大商店货物盛,老板就是陈子亭”。特出沙塘德大的货物丰盛,商业情态自然比乍门看好。而“鹤朝天岛斗岙,居中建座财神殿,商场中心做生意”“几家大店靠路边,德大春记新茂记”,指出岛斗是“商场中心”,大店数家,言岛斗街到洞开。岛斗港口是大黄鱼的重要港口,自然就作了精炼的介绍“清明节尽立夏临,渔场渔船闹纷纷。各处渔船多到来,同一目标黄鱼捞;请问渔获量多少,每船满载难知情。”把大黄鱼汛景象通俗展现。
   精炼记录了衢山的名人达人的行迹。歌谣中写到乍浦门法华庵出家修行的方家两姐妹,那是衢山历史的一段奇事。据说再请同治年间,乍浦门的方家女儿方彩云,少时父母就许配给了岛斗毛家。后毛家之人患了重病,随冲喜成婚,然毛家之人因总沉疴重症二身亡,便出嫁岛斗莲花庵,因受一些浪荡之人骚扰,中有毛家峪方家出资在乍浦门建造庵堂,她的妹妹陪她一起出家修静。因是自己出资不是化缘而建造的庵堂,就名为“勿化庵”,固早就有“清静安宁勿化庵,出家修行两姐妹”之民谣,后改名为法华庵。现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歌谣还提到了衢山晚清的两位秀才,皇坟基的唐穆卿和棺材坑的乐声和,他们都为当地民众出来尽心。提到了塘岙的程觉民,那是衢山民事的调停人,衢山的总柱首,给人们作了很多好事,他捐资造路,成为程翁六十寿路,那路碑是沙孟海题写的。文章还提到了岛斗的毛禹洲,就是岱山历史上第一位留学生毛起,称他“读书高”,娶法国娇妻。同时还提到了沙塘德大商店老板陈子亭,是当时衢山商界的名人,还有黄皇坟基的张先生等等。虽然有些只有一句两句,但是却把起主要情状展现出来。
   《衢山路引歌》内容丰富,还有很多的内容体现,这里不一一析说。而歌谣中始终不忘劝导人们行善。在前面词句和内容中都有蕴含,写人物中,对品行优良的名人作了赞评,而最后写到观音山,直接进行劝善言说,“佛光普照度众生,还得自己有善行。奉劝世人多积德,今生修因果来生。”随时一首路引歌谣,却依然有着强烈的思想教育意味。其历史资料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这样内容丰富,不忘劝善的歌谣,是谁写的呢?
  
   三作者随说
  
   《衢山镇非物质文化普查成果汇编》说:“衢山观音山建寺院后,又一位当家和尚师傅,人称白发师傅,他非常了解衢山的一山一水、村村岙岙、寺院、宫庙、为使衢山人民和外来的香客更了解衢山村村岙岙面貌情况,便编写了此”衢山路引歌”。
   可见《衢山路引歌》的编撰者是观音山洪因寺的住持广达禅师。
   广达禅师是衢山田厂人。少而读书,曾经参加过科举考试,可是屡试不第,于是就落发为僧,后为洪因寺的住持。据传1165年,荷兰海盗侵扰普陀山,烧毁寺院,抢掠庙产,寺中有一僧人捧一尊汉白玉观音像乘船外逃,第二天黎明,船飘流到衢山观音山下,那僧人以为是菩萨指点,就捧观音像上山于于海拔175米的南面山腰上间茅棚供奉,这是观音山作为宗教圣地的起始,也就是这洪因寺(或称下院)结庐供佛的缘起。清同治10年(1871年),把原茅棚改建成青砖白墙的寺院。清末民国初年,广达师傅为住持时,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拓展,占地1700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倚山坐西朝东,建立一座殿房,建筑面积1452平方米。大殿面阔29米,进深12米。全系木质结构,单檐硬山顶。明间抬梁结构,用九桁,三架梁上用两月梁承托脊垂柱,脊垂柱底饰吊蓝;左右次间、梢间和尽间穿斗结构;左右梢、尽间铺楼板;楼梯设在尽间后面。是明清建筑的风味。此寺保存最完整,为岱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达法师,俗姓陈,昌字辈。少而读书,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第。那年,因没能赶上去宁波参加科举考试的船,又一次科考榜上无名,29岁的他心中感触万千,有种看透人生的想法,便抛下家室和9岁的孩子,独自来到普陀山,在鹤鸣庵落发为僧,法号广达。
   广达法师壮年时就须发皆白,本地人都称“白发师父”。广达法师在本地很有声誉,他文才渊博,跟比他笑了近30岁的衢山秀才乐声和很是要好。乐声和为他写的堂联是:“蓬莱峥嵘藏古刹,海山锦绣出高僧。”这溢美之意宛然可见。作为本地人,他遍游衢山,对衢山的地理形势和各个山岙的地名以及庙宇庵寺等相关情况也很熟悉,为方便当地和外地人的找路,就撰写了《衢山路引歌》(现在记载的是有人记忆下来的,有所改动的)。
   《衢山路引歌》撰写的时间应该在1928年下半年到1937年之间。这是因为诗写道“人文荟萃文化好,毛家禹洲读书高,留学法国娶娇妻,金发碧眼人称奇。”这“毛家禹洲”就是岱山的第一位留学生毛起。1928年6月,毛起母亲逝世,在法国刚刚取得硕士学位的毛起返乡守孝。深爱毛起的毛起法语私人教师戴梅松坚定跟着毛起来到了衢山。自然不可能1928年之前写的。而抗战期间,衢山是当时特定的一个封闭的区域,王少冰主持了这个特定时期。而诗中没有一点提及这方面。也看不出当时的战争印迹。所以不可能是1937年以后写的。
  
   四传修略说
  
   《衢山镇非物质文化普查成果汇编》指出:“由于从所周知的原因,无法找到原作品,倒是在台湾的张梦觉根据自己的回忆修改成此文,流传于衢山。”据此可见现在的这个版本是经过了张梦觉的整理修改而成。
   张梦觉,这是他的号,名张家同,字宏彧。1922年5月9日生于衢山岛斗岙,其家在皇坟基。曾担任过王少冰抗日自卫队中队长。解放前夕去了台湾。他在路引歌“后记”中说:“吾年二九离乡,未行前,向无所知,有此之人及路引文作之说。待吾年六八,时为一九八九年,第一次探亲归来,相青告我,并背诵与听,始悉有此路引一事,听后虽感其构思新颖,不失佳作。”
   可见衢山路引歌是他回乡时故乡的朋友林相青告诉他,并背诵给他听。可见林相青对家乡的怀念之情,五十多年前的歌谣还是能够背诵出来。

共 808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衢山古名蓬莱仙岛,虽地不广,资源少,但人民淳朴敦厚,环境优美,相传为仙人及有道之士修真之所在。根据衢山的地形、地貌、路形,以此编写衢山的路引歌。蓬莱仙岛在中国古代可是举世闻名,许多帝王都想派人去那里寻得仙丹,更有许多神话般的传奇色彩。歌谣独特的是将地名连串了起来,最特别的是歌谣弘扬的地方文化,让人楷模。文章娓娓道来,给我们解析了歌谣里边宏伟的文化特色。老师旁征博引,细细道来,让我们更清晰的了解了当地的文化气息。尤其读了老师最后附上的歌谣,更让文章充满了形象。非常不错的一篇文章,文章情感充沛,描写细致细腻,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214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2-07 14:12:20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水成泛……
回复1 楼        文友:心梦王水        2024-02-07 20:04:12
  谢谢陌小雨君,在年底这么紧凑锁时刻,还这么辛苦地编辑,评语很到位。谢谢。预祝新春快乐,龙年吉祥,心想事成!
2 楼        文友:何叶        2024-02-15 23:31:05
  恭喜精品!心梦老师加油!
何叶
3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2-16 00:04:01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水成泛……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