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古道竹海(散文)

精品 【流年】古道竹海(散文)


作者:虞臣 布衣,475.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4发表时间:2024-02-16 13:13:57

黄公望有没到过剡溪?至少路过。
   透过车窗望见“勤劳”路牌,似灵光一闪,随即有两句古诗闯进记忆:“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转而有些怀疑方位不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所写天姥山,在绍兴而非富阳,其间相距二百里,莫非巧合而已。富阳作家盛忠民说,此剡溪非那剡溪,虽然同名,但相去甚远。这是上官乡境内的剡溪村。安徽吉安也有叫剡溪村的。地随水而名,古时有剡城,剡县,相当于如今的新昌、嵊州境内。那上官乡的剡溪村是否与水有关?当然,上官到富春江有一段溪流就叫剡溪。
   坐在汽车后座,一双脚忽而蜷缩着行路,忽而下车放松一阵子。过龙门镇往东,一下子有进山的感觉。车轮下,是一条柏油路,循着山势蜿蜒起伏,前方拐个弯消失了,通向不知处。过往车辆极少,很难相信这是一条省道,307省道,两端连着两条国道呢。路面不太宽阔,却很平整很干净,没有一点破损之处。几只草狗在马路边打闹。一群麻鸭走过来,顿了会儿,晃着身子慢悠悠穿过马路,扑进路边池塘。一只山羊拴在池塘边慢条斯理啃着嫩草,它对来往汽车的喇叭声早习以为常,一边咀嚼,一边好奇地看着冲进池塘戏水的鸭子。只有山里依然能见到原汁原味的乡村风貌,真不想让风驰的汽车袭扰了这份恬淡。
   上官乡是个小乡,面积小,基本人口还不到八千。常熟多次合并的行政村,动辄五六千人。富阳县成了区,在撤乡建镇的浪潮中,居然保持着乡的建制,其周围镇、乡并存的格局,也算得上稀罕。上官是个复姓,作地名,与姓氏无干,乃为尚馆之误传,透着古意,有历史厚重感。龙门镇入耳响响亮亮,周围的湖源乡、常绿镇、大源镇,名字虽土却不俗,不像有些地方胡乱起名,把老祖宗给丢了。
   盛忠民带着我们穿行在老村。山村格局与平原地方大不一样,都是沿着省道两侧,与大路离得不远,呈带状展开,整体随路起伏而起伏,随路蜿蜒而蜿蜒。大盛村依稀保存着几十年前的样貌,宅与宅呈阶梯式错落,通道、胡同逼仄,大部分地方过不了汽车,最窄处仅容两人错身而过。如果没有向导,很容易迷路。迷路不急,往高处走,必有出口,出口便是大马路。
   跨过马路,沿一条村道前行。一边是山坡,一边是民房。山坡跟房子贴得很近,似乎能从阳台伸手摘到野果,听到栎树间野蜂绕飞的嗡嗡声。坡上长最多的是竹子,稀稀落落,不是很高很茂,也不是很直,一顺儿向着低处倾斜、弯曲。山脚有几间一人高的土房,很有些年代感了,夯土墙风雕雨琢,墙面凹凹凸凸,露出里面的筋骨——每隔四十厘米左右平铺一层砾石,都是拳头大小的不规则形,却又竖排得很整齐,两端结结实实嵌入夯土,看得出建造者当初的心血。土墙与茅草是绝配,但上面盖的不是茅草。青色小瓦,以青砖出檐;橘色平瓦,以竹椽根部出檐。那么些年头,盖顶的材料换了一茬又一茬,泥打的墙却依然挺立着。稠厚的青苔从墙脚根爬上来,由深而浅渐次过渡,不经意处留下岁月痕迹。土房没有窗户,门开在另一侧隐秘处,想必里边存放硬柴、竹子什么的,或拴着山羊,或空关着。空也不空,蜘蛛网的经纬中,编织着往日岁月,祖上留下的气息。
   这一带民房,大都为二层小楼。山里的房子,宅基特别高,山里有的是石头,就地取材或人工开采的块石,工匠依材搭配巧妙穿插层层码放,把整栋房子抬高,避免山洪的破坏。外露面相对平整,长满青苔、蕨类、小草,缝缝隙隙都收藏着光阴,基石成了整个儿一块。侧向起步的石阶,有十来级,依稀有绿痕。
   盛忠民是大盛村人,跟村里人熟稔,一边走一边招呼,把我们带到一个开阔地方。
   朝路敞门的一家,是竹匠铺。地上放着一截截按规格断下的毛竹,剖开削平竹节的竹片,薄薄的竹篾。鼻息翕动间,淡淡的新竹及竹衣香味飘来。老竹匠头自顾低头忙活,嘴里跟我们聊上了。竹匠,也称篾匠。老人七十左右,精干利索,干瘦的双手粗粝而灵巧,在为一只即将完工的竹筛收口。我们以前用的竹器大多来自浙江,本地篾匠少,手工基本仿浙江。竹筛是每户必备的农具、日用品,筛面呈网格状,密布四角形小方格孔。用作筛米,筛选种子,也可作晾晒工具。并非所有竹子适合制作精细竹器,也非越老越好,嫩了硬度不够,老了韧劲不足,三年竹正好。一根竹子,能用的仅中间部分。竹篾分三层,篾青最佳,二青稍差,篾黄最差,只配制作最粗糙的篮筐。
   老竹匠手里是一只正宗的篾青竹筛,篾条一样粗细,筛孔一样大小,收口圆整,结实而精美。筛面已经完工,收口是最后一道工序,内外两层削磨光滑的竹筐夹着编物,以藤皮收编。这只竹筛要价三百元,老人说一口价,不算砍竹、破篾,光编织就一天。一点都不贵,依我看尚不够工钱,材料倒贴。藤皮是灰白色塑料,不是天然藤,美中不足。几年下来,其它地方好端端的,藤皮首先老化了。老人叹气,哪里去弄天然藤皮啊!我寻思,这山上未必没有,只是费时费力。同伴听我有买的意思,竭力怂恿。儿时的筛子,不时晒点南瓜籽、葵花籽、腌菜、酱面糕,竹筛似乎从没空着的时候,被赤豆、黑豆、蚕豆占据着,摆在条桌上。腊月廿四做汤团包馄饨,馄饨一顺儿一圈圈排在筛里。买回去嘛用?当艺术品挂在墙上?
   竹篮、筲箕、笸箩、竹匾、竹椅,应有尽有,墙角还竖着卷起的竹席。老人给我一张名片,名片上打着微信二维码,说以后想买可网购,依然这价,稍微加几元快递费。
   浦兄在对面元书纸作坊招呼我。那户的位置得天独厚,门前一条小溪流过,潺潺有声,这家处于最下游,不影响别家用水。溪对岸,是堆放场,有霉烂发酵的陈竹,有刚砍回来的新竹,当年竹的纤维最适宜。靠溪有一口窑,窑口敞开着。窑边还有几口错落的石灰池,以草包盖着。移步换景,忠民约略介绍宣纸制作过程,选伐,发酵,曝晒,蒸煮,燎皮,漂白……得三年,还是准备工作。
   这就进作坊了。暗洞洞的屋子,按造纸流程规划空间和通道,一间间巧妙相连。大大的敞口缸,粗犷简陋的木制工具,昏暗的身影,给人时光的错觉。一台轰轰作响的小功率柴油机,带动打浆机工作,有一点现代感。制纸的是一对父女,父亲配胶,女儿捞纸。女子弯腰于池边,将加框的长方竹帘浸入浆液,轻轻一荡,提起,再荡再提三五回合,端出竹帘,沥去水,用滚筒压一下,从竹帘上揭下一张已成型的纸,贴到焙纸墙。墙有加热功能,这一面墙贴满,那一面墙上的纸半干定型,一张张依次揭下来,摊平,叠放。整个过程轻手轻脚。以前教科书上有造纸知识,所配插图就是捞纸画面,亲眼目睹却是第一次。简直是魔术,仿佛纸是现成的,藏在水里,只待专门工具捞起来,永远捞不完。
   这就是宣纸成品了?差不多吧,忠民说,还需压、晒、裁。“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严格说,这不是宣纸,应该叫元书纸,又叫竹宣,很多人弄混了,将错就错。那么繁琐?难怪造纸列四大发明之首,宣纸更是纸中极品。忠民耳濡目染,比我们懂得多多,说纯手工宣好几十道繁杂的工艺,任何一道出错影响纸品。工艺流程差不多,每家配方独特,秘不示人。
   男主人脱去围身、工装,带我们堂屋稍坐。一条长条桌占据屋内大半地方,放些样品,备有笔墨伺候来客。浦兄是内行,看着,摸着,摩挲着,连声夸赞。颜色有深浅,纸质有软硬,纸张有厚薄,纸边毛茸茸的。生宣熟宣不懂,五尺宣六尺宣能猜。刚才女子做的大概五尺宣,一庹长,半人高。小作坊空间小,池小,帘小,以丈论的大宣纸做不出来。
   黄公望平时作画用什么画纸?安徽宣城一带用画纸最有名,或者是最早的产地,故而得名宣纸。上好的宣纸以青檀皮和稻草为原料,严格说,苏浙一带制作的不是宣纸,“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靠进士”,应该叫元书纸,因为以竹子为主材,所以又叫竹宣,外人搞不明白,将错就错至今。不较真名称的严谨,用途完全一样。黄公望大半辈子踪迹在苏浙沪,离宣城倒是不远,舍近求远不是毫无可能,就地取材更合乎常理。黄公望只是一介落魄道士,其时没有专业画家,没有画院,没有职称,但凭个人天资、喜好,哪里想到留下传世之作,更别说挑剔画材。他的浅绛山水,便以俯首可得的虞山赭石为颜料。
   此行重要目的地万春山的万春岭,往山里走的路基本都是断头路,回头走国道绕过去,还是上山抄近道?浦兄委实可爱,挑战只会激发他斗志。二话不说,一脚油门往山上冲。山道窄,路面仅容一车过,爬坡连急弯。回望,山下村落掩映,东边远处,有两座山峰突兀在烟岚间,大概就是几十公里外与萧山交界的双峰尖了。富阳有两支山脉,江北天目山,江南龙门山,双峰尖与万春岭都属于龙门山。山山脉脉,沿着富春江,形态、走向千变万化。山与水的绝妙组合,成就了富春江万世风华,桐庐到富阳这一段尤甚,黄公望的《山居图》多半以此为素材。
   万春岭下的山村深入山野深处,就像一根楔子钉入山岙。楔子的尖端是古人踩出来的古道,距今数百年。有路穿过村子通往山上,却不寻常,是一条古驿道。古道格局依旧,沿着一条从山里下来的溪流,忽而转到左边,忽而转到右边。沟壁用块石磊就,有些石块塌落在溪沟里。沟底成阶梯状,隔一段一道挡水坎,一塘存水。几只麻鸭在沟里觅食,被我等脚步声惊起,蹒跚着,从长满青苔的乱石滚落,嘎嘎唤几声。石阶下到水面,溪边秆稞叶垂挂到水面。农妇蹲在条石洗濯,一手淘米,一手轻轻拢住身边四五岁的女孩。女孩扶着她后背,打量我们的眼神游弋而惶惑。这是村上最靠前的一户人家,本地人一年中难得上几回山,更鲜见外人。他们的祖先,见过道上的繁华,或许也曾在此有过营生。南来北往的过客,踏着一路风尘,从山那边过来,借他家茶棚歇歇脚,就着大碗茶啃几口干粮,补充一下体力;或者在一个日头西斜的冬日,算计着黄昏前来不及过门前这道山,便在这里住下了。店家或许见过黄公望,记得南腔北调过客中一口吴侬软语样貌高古的瘦老头。
   山里人家没有围墙,与山野没有隔阂。开门出来便是菜园,菜园边随便栽几棵果树。樱桃刚挂果,青绿中透出微红。征得农妇同意,挑了最红的几颗,一咬,太酸涩了,还不能吃。农妇说,过一月再来,很甜的。我们嘻嘻哈哈应着,邀请的未必虚情假意,应诺的心知肚明,这次别过,下回遥遥无期。
   古驿道早废弃了,道上印记慢慢被时光带走。走到山脚拐角,有一座石桥横跨在溪沟上,如今桥被废弃,桥面长满野草。为了方便运送毛竹,村里在老桥边架了几块斜向的水泥板,把急弯改平缓了。石桥就是两块花岗岩条石,不怎么长不怎么宽,却很厚。侧面刻“报恩桥”三字,字体严重剥啄,依稀可见轮廓,无落款时间。桥底下,有山上滚落的乱石,山溪已把它们打磨成卵石。乱石间,隔年枯黄的草茎里伸出新的藤叶。桥边一块平地,平地上一方高出三二十厘米的地方堆着毛竹。忠民说,这里原来有一个驿亭,驿道每隔十里有歇脚的地方。亭没了,石垒的台基还在,说明亭子被毁时间不长。如果它有名字,是不是随桥取名“报恩亭”?
   这就上山了。起初比较平缓,往里走坡度变大。这是两山之间的谷底,路上铺满枯黄的竹叶。放眼山坡,坡地也满是竹叶。这条地势最低的山路也是山洪的通道,竹叶下的砂石路干干净净,没有一丁点泥土,有凸出地面的块石,轮廓磨尽。奇怪的是,路上横放着竹杠,隔一两米一档,一直往山上延伸开去。干嘛用?运输毛竹。毛竹从山上下来,拖着竹根,大部分身子在地上滑行,有了竹杠更滑溜,更省力,且不伤表皮。竹杠成色不一样,可见不是同一年摆上。毛竹砍伐的最佳时间当在冬春,时下见不到宏大的采伐场面。忠民说,建筑脚手架改用钢材后,毛竹不值钱了,尚不够支付人工。他家也有百十亩山地,任毛竹自生自灭,最多挖一点竹笋,晒一点笋干。
   山上是竹海,竹子的世界,一色挺拔高耸的毛竹,没一棵杂树。新竹老竹模样差不多,就颜色判定年龄,色泽深的年轻。竹笋丰收期已过,留下的窜到三四米高了,下部笋壳脱落,顶部伸出细嫩枝叶,不知该叫竹笋还是叫竹子。竹也有先来后到,似乎排着队,有的迫不及待,有的慢悠悠,深藏地底下的迟迟不肯露脸。山道上,散落着几支竹笋,是山民无意遗落还是有意丢弃的?忠民看一眼说,这笋竹节长,老了,不好吃。我们觉得可以,不比市场上出售的差。毛竹笋又名黄笋,是春天的馈赠,我们那里统称为湖州笋,大概湖州是产地,湖州成了毛竹笋的标签。开春竹笋火气重,有些齁。农家发明的“腌笃鲜”降解火气,隔年腌制肋条的香,新鲜蹄髈的鲜,黄笋的纤维素氨基酸,小火慢煨的一锅酽汤中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口感美妙绝伦。
   为了时鲜的享受更弥久,山民都自制笋干,每家场院上,架起竹席或草苫,嫩笋从中间剖开,扁扁的,似不规则扇形摊开,表面白乎乎的盐霜,散发着浓烈的笋香。笋干是好东西,贮藏得当,吃一两年没问题。
   沿古道往上走,周边愈发清幽。据说到顶还需走半小时,山那边还有山,到桐庐地界有大半天脚程。当年黄公望来往其间,一袭粗布衣衫,身背斗笠或油纸伞,行囊中必有文房四宝。晚年脚力不挤,水路出行更方便,租一条客船,闲坐客舱,豆腐干佐黄酒,顺带观望两岸风景。可曾有过囊中羞涩,以书画抵船资?如是,非船主识货,而是恻隐之心。类似的故事不少,落魄文人一幅字一张画,传到后代价值连城,在那个时候,或许抵不上一棵菜一碗粥。
   满山的竹,连结山下民生千丝万缕,篾匠的竹器,作坊的宣纸,富春江上的竹排,农家乐饭店以笋为食材变换花样的菜肴。还有,上官乡“球拍之乡”的大名。
   下山途中,又过“报恩桥”。取名报恩的桥各地都有,上海召稼楼古镇的特别有名,两个不同版本彰显人性的迥别。两块石板也能称桥,大或小不是全部因素。遗憾的是,桥头没有碑刻,桥身未加保护。
   报恩桥藏着的故事,与黄公望当年的足迹一样,沉寂于古道竹海间。

共 541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好一篇雅美的江南游记,可与古人的游记媲美。江南盛产竹子,竹子装扮了江南秀美的山水,滋养了当地勤劳且技艺高超的山民。他们用竹子制作生产、生活用具,制造出文人雅士离不开的纸张,竹子把俗与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时光虽说已经到了二十一世纪,剡溪的深山中还依然保持着流传下来的古朴,崎岖的山路,简陋的茅草房,朴实的山民,从上古代流传下来的谋生手艺,还有至今依然是人们口中美食的竹笋,组成了一幅江南水乡的优美画卷。绚丽旖旎的风光自古以来就让文人们流连忘返,甚至在此终老一生。好山好水,被作者精炼出好文,流年力荐阅读。【编辑:秀针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219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秀针河        2024-02-16 13:23:10
  读虞臣老师的游记散文真是一种享受,读起来恰如身临其境,比身临其境还要透彻,身临其境只能观看眼前的景物,读老师的文章以景忆古,以古论今,情景交融,让人受益匪浅。好文,值得认真阅读品味。祝老师正月快乐!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2-21 08:16:11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