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作品赏析 >> 【齐鲁】温情,流淌在旧时光里的乡愁(散文)

编辑推荐 【齐鲁】温情,流淌在旧时光里的乡愁(散文) ——  ——读彭定新散文集《与故乡书》


作者:雷开艳晨曦 秀才,2113.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8发表时间:2024-02-22 08:06:56

初识彭定新先生的文字,是几年前看到他的文章《送祝米》。质朴的语言,远去的风俗,一下子打开了我有关送祝米的遥远回忆。
   那时我才刚上小学吧,幺姑生了小妹妹,父母挑了满满当当一挑礼,和等候在离幺姑家不远的池塘边上的雷氏亲戚们会合。一行人浩浩荡荡的给幺姑贺喜送礼去。姑爹是外省人,所以到了幺姑家,没有男方女方的代表,你一段我一段的互相说着客套话,而是变成了支客师与女方娘家人你来我往,一套一套的说着恭维客气话。女方这边是母亲出场。她与支客师你来我往的说了些啥我记不清,但那种热闹的场面,大家欢快的笑声,却给幼小的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及至多年后看到彭定新先生的这篇文章,看到文中的那段男方的恭维话,女方的谦虚活,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
   “男家:四路的亲戚过了细,礼物装得满满的,我今日只看娘屋的,免得一晚肉壅在饭碗里。”
   “女家:娘屋里住在茅草窝,出门就要爬山坡,只出高梁洋芋和苕果,送的东西不得一说。”
   “男家:高梁苕果是上等粮,月母子吃哒有营养,外孙儿长得聪明身体胖,将来考个状元郎。”
   “女家:只怪娘家太寒薄,砂糖也没称几多,毛衫没有买几件,鸡蛋没有攒几个,油果子没有炸几根,只怕还是个嗝家伙。”
   “男家:家家说的太谦虚,样样送的是全的,鸡蛋就有五百几,红糖就有几撮箕,还有糯米和猪蹄,月母子吃哒补身体。”
   这些质朴、押韵、通俗、风趣的语言让我忍俊不禁,其实这些话考验两方代表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想来当年的母亲与支客师说的话也大抵如此,否则客人们的笑声怎么那么响亮与开怀呢?
   所以文字真是个好东西,它能把一切久远的事情记录下来,即使我们的记忆力逐渐消退,但看到文字,那些消退的记忆会慢慢的重新找回来。
   彭定新先生的文字把我们带到他的故乡曾家湾,与他一起重温往事,那些渐渐远去的人与事及曾经的风俗习惯。
   我是70年代出生的,对他在文中所写的一些旧事物尚不陌生,而且,如今读来还饶有趣味。它们牵动我思想的某根神经,拨动我与故乡有关的一根琴弦,并从心里的某个地方悠悠奏响。
   阴米子、炒面、三月三,地米菜煮鸡蛋、宝塔糖、牛轭头、秧马、牛鼻桊、茆子、草葽子等等,每一样都能唤醒我干涸的思维
   它们先是一个个探头探脑地在我的脑海里出现,慢慢的越来越清晰,而后一股脑儿的全部鲜活的在我的脑海里跳跃、翻转。
   阴米子和炒面嚷嚷着比谁更香,鸡蛋与地米菜吵个没完,明明自己都能吃,为什么偏要两个一起煮?牛鼻桊与牛轭头争论着谁的作用更大?秧马带着它的主人,屏住呼吸偷听它们的辩论,主人咧着嘴笑。吃了宝塔糖的小孩子撅着屁股大喊,屁股里长虫了!草葽子和茆子像是还没睡醒,它们惺忪着睡眼慢腾腾地听着看着它们的吵闹,并不言语,它们不善于用语言表达,力量与结实是它们的武器。
   它们一个个本来是在文字里安静地待着,可许多的文字组合起来后,它们便变得不老实,闹腾腾的在我的记忆里翻江倒海。
   闹腾后,吹吹西沟干净清冽的自然风,品尝中华猕猴桃、宜昌橙、大叶茶、木姜子。随着季节更迭,欣赏宜昌的市花百合,到五峰后河去看红花玉兰,西陵峡赏腊梅。好不惬意。毫无疑问,作者在写这些的时候,一定是饱览了这些景色,品尝了那些美食,而后才有这些温情的文字,并向读者一一诉说。
   是的,温情。这是我读完整本书后给我最大的感动。如果说我读周凌云先生的文字,读出了他的安静,读元辰先生的文字,读出了他的调皮,黄荣久先生的文字,读出了他的理性,朱白丹先生的文字,读出了他的率性,刘艳老师的文字,读出了她的知性,吕孝春老师的文字,读出了他的冷静,那么,我读彭定新先生的文字,则读出了他的温情。所有的与故乡有关的,无论是人、旧事物,还是旧风俗,无论是落后的还是进步的,他的文字始终有一种温情在里面。温情的怀想,温情的看待,温情的展望。这是一种胸怀,一种睿智,一种我以深情待世界的坦荡。
   举例说明。
   他写人:“如果不懂事的孩子叫她孙哑巴,她立马就会变脸,有时一巴掌扇过来,打的小孩子哇哇直哭。”
   “幺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挣到八个工分,像满工十分靠拢。他什么事都做,什么活都干,年年出满勤,没有人心疼,也没有人怜惜,好像他天生就是为农活而生,为农活而长。”
   “她把鸡蛋、茶装入一个大陶钵里,另一个大瓷碗反扣着,用一条香香的丝巾把两个薄碗缠绕起来,放进花背篓里。她特地换了一件小花袄,背起花背篓,向两斗坵那边的李家屋场走去。”
   他写景:《曾家湾轶事》中,“家乡总是在自己的潜意识里那么清晰可感地纠缠,像一棵百年老树,既根深蒂固,又枝繁叶茂。”
   在《祖母的巴扇》里,“夏天的夜晚是寂静的,童年的夏天充满幻想。我们仰望星空,满天的星星数也数不清,有的星星不动,有的星星走动。我们一直盯着走动的星星看,它和不动的星星撞架吗?但总是看不见撞在一起。”“月亮躲进山那边去了,山渐渐起了雾,露珠也上了凉床,我们也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
   读着这些文字,隐隐约约,一种伤感从心底升起,随之而来的,是心里的湿与暖,它们温柔但有力地撞击我们的胸怀。
   抱鸡母,任务猪,的确良,三月三抽茅毡,挖泥鳅……又如先前一般,在我的脑海里急速地转动。它们或跑着,或跳着,或闹着,嚷着,哭着,笑着。一个个争先恐后要与我争论、诉说。
   我按捺住它们。把那只不听话的抱鸡母捉回去,硬塞进鸡窝,把鸡笼门关上一大半,不让它飞出来。看帮忙的大伯叔叔们把那头“准保够了称的猪”从猪栏里拉出来,绑在兜杆子上。和姐姐到后山上抽茅毡,天黑了还没回家,急得母亲与大妈到处寻找,喊声传得老远。“艳子,英子,你们两丫头跑哪儿去了?”大人们忙着整秧田,小孩子们则忙着在秧沟里挖泥鳅,手上、脸上、衣服上全部是泥巴,大人们难得不责怪我们,看到泥鳅滑溜溜的从我们手中溜跑,还会哈哈大笑。第一次穿上的确良衬衣,我把村子跑了个遍。
   那些久远的往事啊,被作者的文字撩拨的清晰无比。忽而嘴角含笑,忽而眉头暗锁,一声唏嘘。那个年代留给我们太多的记忆。虽然与作者,与我,感受、经历、记忆的深浅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它们都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了不灭的痕迹。即使如今的孩子们已感陌生,但又有什么关系呢?文字记录给懂它的人看,文字也给不懂的人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
   读一个作家的文字,感悟着他的感悟,领会着他的所想,同样也知晓他的喜好。
   彭定新先生对植物学一定有很浓的兴趣,并且所懂颇多。读他的有关植物方面的散文,我的这种感觉尤甚。前面提到的《中华猕猴桃的宜昌情结》、《探究宜昌橙》、《宜昌大叶茶》、《红花玉兰》、《云裳仙子》、《西陵蜡梅》等给我普及了一番与宜昌有关的植物方面的知识。其实,这其中的有些文章之前已看过,那时读后给我留下了一种印象,这是一个植物学方面的专家。作为一个宜昌人,懂得与宜昌有关的植物学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宜昌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城市,本土经济植物、本土文化都是提升城市形象与发展本土经济的重要方面。我们需要这样的文化学者。
   大凡写作者,都离不开故乡这个话题。彭定新先生亦是如此。小时候,我们都有故乡,可长大后,故乡并不一定存在。曾家湾就是一个如今只存在于作者的记忆中,现实已不复存在的地方了。这是一个只有十六户人家的小村庄。“十六户人家就像一个石榴隔,彼此之间离不得,来往密切,亲如一家。”我非常喜欢这句话。它的语言平淡无奇,但它背后所隐藏的亲情与那种邻里关系是我喜欢的。无论有无血缘,处久了就有情了。我相信,一个地方有什么样的民风,出什么样的人才。我想彭定新先生的温情与从小生活在曾家湾这样的环境是有关的。
   对他而言,曾家湾永远不会消失,因为这里有太多亲情的延续与质朴乡情的怀念。祖母的巴扇、糖罐,父亲的扁担,母亲的梿枷、麻蓝、姨妈的凝清茶、施世界的世界,乔爷的背篓,许菊花的两斗坵……他们与它们,都与曾家湾紧密相融,不可分。他的每篇文章,都是他对故乡说的情话。
   他所写的事物有年代感,但他的语言却非老旧。冯汉斌先生在前言中提出“彭氏写作法”,说他的散文风格,用两个关键词概括,一个定,一个新,定中出新,新里更定。我很认同这个观点,我在读这本文集之前,读过他的十多篇文章,给我的印象是,善于写植物方面的散文,写他那个年代的事物、风俗。语言质朴,有劲道。当我读完这本文集之后,对他的语言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即使所写是一件旧事物,他也能从旧的东西中提炼出新的色彩。
   比如他写《草葽子》。“草葽子是历史记忆的结绳。那个年代的记忆永远难以磨灭,打一个结绳,把心拴住,就永远把故乡与生命连为一体了。”“成熟的叶子形状像一只海螺,把海螺串起来,一提一提的悬挂在挑梁上,呼唤一年一度的收获季节。”写《茆子》,“随着肉被一小块一小块割走,茆子的生命也一步一步走向终结。”
   读他的文章,像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过去,聊将来,聊家长里短,聊世间万物。时间就这样悄然流淌。我们在这样的旧时光里,温情地打捞他的乡愁,顺带也把我们自己的乡愁怀想一番。

共 36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浓浓的情感,浓浓的乡愁,这是文章的内涵,也是作者的深深感悟。从读着的角度,可以深窥作者对于家乡的深情厚谊,她在作家彭定新的文章里读懂了家乡的思念,读懂了乡愁的滋味儿。在深有感悟的同时,也想起自己的家乡,从中能够体会到作家的疾苦与忧愁,更是对家乡无比的怀念。文章里引用的几句话,非常具有代表性,比如:他写《草葽子》。“草葽子是历史记忆的结绳。那个年代的记忆永远难以磨灭,打一个结绳,把心拴住,就永远把故乡与生命连为一体了。”“成熟的叶子形状像一只海螺,把海螺串起来,一提一提的悬挂在挑梁上,呼唤一年一度的收获季节。”这是透彻在骨子里的记忆,曾经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看似小事情,都会深刻在脑海里,随着时间的流走,却越来越深,流露在笔尖,触动着脑海里的神经。那些对于家乡的思念,不会因为时间的久远而淡忘,却是在时时刻刻地加深,时常浮现在脑海。文章情景交融,情感真挚,把作家彭定新老师的乡愁,从他的字里行间加以诠释,让我们一同感受到了远离故乡的浓浓忧愁。好文章推荐阅读!感谢老师赐稿,问好敬茶!【编辑:成敏】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成敏        2024-02-22 08:10:16
  浓浓的一篇乡愁,充满了作家对故乡的眷恋,在读这篇文章后,让人对老师立升钦佩,非常喜欢老师的文章。
回复1 楼        文友:雷开艳晨曦        2024-02-22 11:00:22
  辛苦老师编发。很喜欢!天又下雪了,这应该是今春最后一场雪了吧?遥祝吉祥安康!
2 楼        文友:成敏        2024-02-22 08:10:57
  一篇非常不错的佳作暖文,感谢老师赐稿,问好遥握,祝您创作愉快!
3 楼        文友:秦雨阳        2024-02-22 10:32:38
  一篇有温度的好散文,把一篇文集用文字的魅力谱成曲儿,流向读者心田。通篇乡愁乡情,浓郁醉人。文字是好东西,能把旧事趣事二次唤醒,深深打动人心。一篇散文能触动乡情,是一种胸怀和境界。老师文笔真棒!点赞。
文学是讲实话道实情的学问,用最美文字表达心声。
回复3 楼        文友:雷开艳晨曦        2024-02-22 11:01:57
  感谢老师阅读留评。解读一篇文章,读一本书,用心用情自有感悟。安康吉祥!
4 楼        文友:土木禾刀        2024-02-22 15:21:22
  成熟而稳健的语言,朴实而自然的文风。非常喜欢老师的文章。
回复4 楼        文友:雷开艳晨曦        2024-02-22 17:32:44
  感谢老师留言鼓励!向你学习!遥祝龙年吉祥!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