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爆竹声中的新年(随笔) ——有感过年的爆竹声
进了腊月门,当听到有零星的爆竹声,听到孩子的嬉闹声,就感觉到年要来了。大街上、小区里游戏的孩子摔小摔炮的“啪啪”响声,点燃各种小鞭炮的“噼啪”声一响起来,我就知道快要过年了。
初夕夜的爆竹声,烟花冲天的响声,震天响。看着天空绽放出的绚丽花朵,听着响彻天宇的爆竹烟花的巨响声,寒夜被这份热闹、热烈点燃了。这一夜人们的心都是充满的,充满幸福、温暖、期待,期待明年会更好。
过去的一年是无比艰难的一年,人们熬过了三年疫情,希望生活有大的起色。没有,各行各业都无比艰难,中国这辆高速运行的列车开始慢下来,人们还不适应这陡然变慢的节奏。世界格局在变,中国经济在转型,淘汰过去落后的低端制造业,向更高端产业进发。那些过去从事低端制造业人群的生活受到冲击,从事低端制造业的企业发展受到冲击。人们焦虑,迷茫。过去一年的世界又是这样不太平,俄乌战争、中东冲突、中美金融贸易战,中国人民正在经受内外考验。中国人民又展现出他们隐忍、坚持、坚强、不屈的品格。
每逢过年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的传统,这一年尤其集中,是释放,是期许。
初二早晨的爆竹声,也是响成一片。初二早晨送走回家过年的先人,去祖宗墓地燃放爆竹,各家争相燃放,爆竹声响彻云天,向祖先告慰,向祖先承诺……
中国人以他们特有的方式过年,走过了一年又一年,坚定中国文化自信,走中国道路是中华复兴的出路。今天的中国正引领世界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正月初八了,“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响成一片,应该是开业的商家燃放的爆竹声,从响成一片的爆竹声听来,今天开业的商家有很多,中国人做事很有讲究。“八”,寓意发的意思,不管发不发的了,初心是要发的,放挂鞭炮,驱除以往的不顺,从此时开始又要出发。三年疫情让中国乃至世界经济遭受重创,人们几年来隐忍坚持,不是麻木,是在蓄势!2024年,中国的龙年,龙是中国精神的象征,是中国人心中的神物,是龙就要腾飞,人们心中都在蓄势,助力中华腾飞,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着。
中国燃放烟花爆竹是春节庆祝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燃放的原因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意义。
一、传统祈福习俗:数百年来,过年燃放鞭炮已成为传统习俗。燃放鞭炮的主要目的是辞旧迎新,祈愿即将到来的一年风调雨顺、家庭平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这是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热切期盼。
二、驱赶年兽的传说:据民间传说,过年燃放鞭炮是为了赶走一种叫“年”的怪兽。据说这种怪兽会在除夕夜子时,准时出现,伤害家畜、家禽和人类,因此人们燃放鞭炮的声音来赶走这种怪兽,确保家庭平安。这一传说是中国过年放鞭炮习俗的起源之一。
三、增添年味: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放鞭炮,增加春节的节日氛围,使得年味儿更加浓厚。燃放鞭炮带来的响声,也象征着对新年的重视和欢庆。
四、美好祝愿的象征:燃放鞭炮也寄托着辞旧迎新和祈求美好的祝愿。每逢除夕夜和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刻,人们开始放鞭炮。这不仅象征着驱逐旧年的不如意,也意味着迎接新一年的希望和挑战。燃放鞭炮同时也象征迎接财神的到来,让财神带来财富和幸福,祈祷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庭平安。
在中国,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不仅仅是简单的庆祝活动,更是一种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希望。这一传统在代代相传中,成为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的一部分,延续至今。
中国人燃放烟花爆竹的情怀可以追溯到古代,燃放烟花爆竹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习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当时人们燃烧一种名为“炮仗”的草本植物,以驱逐邪灵、祛除瘟疫和祈求平安。
随着时间的推移,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逐渐发展并流传至今。在春节期间人们会燃放烟花爆竹以庆祝新年的到来,祈求来年平安吉祥和繁荣。此外在其他重要场合,如婚礼、开业庆典、元宵节等,人们也会燃放烟花爆竹以增添喜庆气氛。
然而近年来,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由于空气污染和安全隐患等问题,一些地区已经开始限制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尽管如此,中国人燃放烟花爆竹的情怀仍然深深植根于内心,人们在适当的时间和场合仍然会延续这一传统习俗。
正所谓“鞭炮声声送旧岁”,在中国,燃放鞭炮、烟花是用来驱走旧年的煞气,迎接新年的好运。对于国人而言,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习俗,代表着喜庆与吉祥。
今年过年爆竹烟花的燃放是近几年来最盛的一年,从年前的稀稀拉拉的声响开始,到年三十晚上的响彻云霄,初二早晨的震天撼地。初九了,还有爆竹零星的“噼啪”声,过年的爆竹声让年味更浓,让年更像年了!今年冲天的爆竹声如号角吹响,似战鼓擂动,让中国人更自信了!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