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见闻】腹有诗书气自华(散文)

精品 【晓荷·见闻】腹有诗书气自华(散文) ——谨以此拙文送给诗书画烙家陈细送先生      


作者:狮子山中人 布衣,242.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3发表时间:2024-02-26 11:10:40
摘要:静下来的时候,我总在想,自从开始写一写小文以来,非常幸运。一路走过来,遇到的尽是像陈细送老师一样的良师益友,豪不藏私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地于我倾囊相授,受益多多。   今天小年,外面正在下着小雨,富有浪漫情感的文化人都讲“小雨怡情又怡性”。此时,我怀着感恩的心,把近阶段跟着陈细送老师学写七言格律诗的经过,一一整理起来,好时时可以温故而知新。这一个个文字片段,于陈老师还真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文虽短,足可以喻大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文虽短,足可以喻大也。——题记
   自从开始搬砖码字以来,总喜欢在小文前面,有感而发地附上三五句诗,作为题记。本意是想用个七言八句,来提升下文章品味,沾一沾古人的翰墨诗香气。有和我一样不懂诗词格律的人,看过之后,跟着一片叫好,说是好诗——应该是还上口,读起来感觉不错;不过,内行只要用眼睛扫描一下,就知道这些和诗还真是难以挂上号。
   我有自知之名,天赋本就不足,小学拼音连“b-p-m-o”四声就没有过关,加上方言特重,更不要讲“平平仄仄,仄仄平”这些韵律,一谈到这些,头都是大的,晕晕糊糊,搞不清东南西北了,你说这写的能叫诗吗?因此,我常在微圈里调侃自己,写上几句顺口溜,先声明“打酱油来了”。但是,等时间久了,看到微圈里老师们晒的、真正的、朗读起来,能带有韵律感的五言七律,还真是羡慕不已。渐渐觉得自己写的顺口溜不上档次,难登大雅之堂。
   其间,微圈里有诗书画烙家,陈细送老师分享美画佳作的同时,会附上随画应景所作的律诗。每每读来,能切切实实地感知到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品尝其诗优扬韵律的同时,沉进在他完美的人格中,诗如其人地深深吸引着我。于是,我就把自己写的,准备用在自己文章前面的,自我感觉良好的“诗儿”,请陈老师雅正。
   记得最开始是在写《狮山神岭谒于光》一文,我写了一首“景都两地共携手,斗山神岭寻于光。伯温撰写墓志铭,光绪青碑依旧在。于家湾里翻家谱,寻墓索宗还其源。金头银手今何在,留得忠魂浩气扬。”
   我说:“老师,我写的是顺口溜,请老师有空帮我雅正一下。”
   陈老师问:“你是要修成七律么?”
   我回道:“老师,我是不懂格律,看到老师写的诗,文雅、古韵、深奥、厚重就行。”
   我接着又说:“行,七律也行。”
   陈老师接着讲:“七言八句只能是七律,七律除本句外,全篇不可重字。三、四,五、六四句必须成联。”
   我说:“啊,老师有空帮我讲讲,律诗这方面的知识,好好学习一下。”
   后来,我自己又修改了下:
   “景都两地共携手,寻宗索谱还其源。伯温撰写墓志铭,光绪刻泪沾襟。斗山神岭寻怀远,于家后人叙其。碎头剁手报君恩,甲辰之年祭忠。”——题记。
   嘿嘿,我心里想,这样总还可以吧?
   过了一会儿,陈老师把他写的发了过来:
   “景市增编瓷业史,军窑探研谒于光。青碑墓志伯温撰,名将勋功日月长。家谱翻篇追旧事,金银复体谢明皇。狮山屹立英魂在,一座陶都半姓昌。”
   紧接着,陈老师又把第七句“屹立”两个字,换成了“神岭”二字。
   “景市增编瓷业史,军窑探研谒于光。青碑墓志伯温撰,名将勋功日月长。家谱翻篇追旧事,金银复体谢明皇。狮山神岭英魂在,一座陶都半姓昌。”
   陈老师问:“有用不?”
   我立刻回道:“老师,岂止有用,在学习,老师辛苦了!”
   紧接着陈老师又写了一首诗过来:
   “狮山肃穆峙湖乡,云掩泪泉安骏良。怀远兰州悲命殒,魂归神岭作松苍。伯温亲写墓铭志,骁将功昭日月长。半座瓷都兴业史,军窑灵火肇于光。”
   看着陈老师写的这些这些诗,真是喜欢得很。不仅文字功底深厚,而且读起来韵律感十足,抑扬顿挫,郎朗上口。
   陈老师说:“我也写不好,学诗,技术上一堂课即可!要成为诗人就得凭功力,加灵感(诗性)了。”
   陈老师还说:“入平水韵的诗,读起来韵律感就强一些。”
   当时我就回道:“何时去拜访老师,学习一节课。我知道要写好诗,非一日之功,肚子里没墨水的厚度可不行。”
   接着我还说:“老师,我不行。一听到平仄,仄仄平,头就会犯晕。不过,还是很想学。”
   陈老师又说:“平仄不用记,平仄表是蒙人。”
   我说:“真的?那记啥?三四、五六对仗成联,不重字。”
   这时已经很晚了,我就说,老师您先休息,等您那天有空,再到您处一边喝茶,一边学习。
   就这样,在陈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心底深处一棵原本散漫的,写个七言八句时,只知道打酱油的手法,不拘格律的心态也在改变,慢慢地对平仄也感兴趣了。
   过了一段时间,我在写狮山中小——《【城乡记忆】安得狮山新校千万间》一文时,又写了一首七言八句:
   “昔从中馆到狮山,时光不惑十春晚。观音石下育桃李,鄱阳湖上出俊才。
   曾育雪松根茎茂,闻迁新址枝叶繁。寒舍旧祠何处寻,八村新校千万间。”
   发给陈老师讨教,陈老师当时就回道“韵律还是不合。晚上我来调。”
   多好的一个人,用“德艺双馨”四个字来送给陈细送老师,应该是实至名归。很可惜,老年大学办的书画班,本来陈老师一直在上课,因为身体等原因,今年下年就没有再去上课,这个书画班就没有再开了。
   陈老师讲:“每首诗都有固定韵脚,韵脚上的字必须押韵;韵脚即偶句第七字,第一句第七字可押可不押;非韵脚,第七字一定不得押韵。”
   后来,陈老师把这首诗调成了这样:
   “难忘乡村执教鞭,狮山中馆献华年。观音石下育桃李,蠡水滩前耕砚田。黉舍透风培雅士,寒窗漏月养儒贤。校园如画生员少,学步稚童城里迁。”
   接着陈老师又讲到:
   “1、韵脚上用韵字:年、田、贤、迁。非韵脚上不用韵字:李、士、少。首句可押韵亦可不押韵,本诗首句用鞭字押了韵。
   2、第一、二句可对对仗亦可不对,此未对。
   第三、四两句对仗成联,
   第五、六两句对仗成联。
   第七、八句可对仗亦可不对,此未对。
   3、单句仄收,偶句平收,平仄相间。如单句李(仄)、偶句田(平)。单句士(仄),偶句贤(平),单句少(仄),偶句迁(平)。”
   然后,他又把尾联改动了一下,“并非皓首诏人老,粉笔灰飞夙梦圆。”
   并且说:“结句不同,诗意以变。”
   是啊,陈老师才华横溢,精通韵律。直到现在,我还真通了一点点。
   接着陈老师还讲到:“一、三、五不任,二、四、六分明。即每一句一、三、五三个字不任平仄,二、四、六三个字必讲平仄。笫七字是韵脚,不在此列。”
   “一诗应押一韵,此诗有四种韵。”
   后来,陈老师还把我前面写的这首,进行了如下细致的点评(1—9):
   “昔从中馆到狮山√
   一|—
   一恍不惑十春秋X
   |—|
   狮子山下育桃李X
   ||一
   鄱阳湖上出俊良X
   一||
   曾植雪松根茎深X
   一一|
   闻迁新址枝叶茂X
   一||
   寒舍旧祠今安在X
   |一一
   八村新校千万间X
   一||”
   1、“一”代表平声,“|”代表仄声。
   2、每句第二、四、六字是讲平仄的,平仄相间。一、三、五字不任。
   3、第七字是韵字,一般押平声韵。即第一句第七字可平可仄,第三、五、七句笫七字必须仄声。第二、四、六、八句第七字必须平声,且在同一韵内。
   4、每句最后三字不可全平或全仄。|
   5、x是代表此句平仄(律)有问题
   6、每句三个符号必须交替,即:一|一,或|一|。出现一一|,或||一都是错的!
   7、韵:你诗中“山”与”间”两字押韵,其余秋、良茂都不押韵。再者第三,五、七三句句末字必须是仄声。
   8、对仗:
   三、四两句,五、六两句必须对仗成两幅对联。第一、二两句,七、八两句可对可不对。
   9、全诗不可重字。
   我反复研读陈老师的这些点评,结合陈老师平时所讲的知识点,终于悟出了一点点格律诗的门道。随后,就对陈老师前面一首诗,学着陈老师点评我的模样,班门弄斧起来:
   “难忘乡村执教鞭,bian(可平可仄)
   |—|
   狮山中馆献华年。Nian(押)
   —|—
   观音石下育桃李,li(x)(3-4对仗)
   —|—
   蠡水滩前耕砚田。Lian(押)(3-4仗)
   |—|
   黉舍透风培雅士,shi(x)(5-6对仗)
   |—|
   寒窗漏月养儒贤。Xian(押)(5-6仗)
   —|—
   校园如画生员少,shao(x)
   —|—
   学步稚童城里迁。Qian(押)
   |—|”
   然后心怀忐忑地问:“老师,是这样吧?”
   陈老师很快的就回道:“完全正确!”
   陈老师这掷地有声的四个字,可是满满的鼓励。接着陈老师又发来了平仄的运用知识:“一、二句相对,二、三句相拈。三、四句相对,四、五句相拈。五、六句相对,六、七句相拈。七、八句相对。”
   于我,这可算是跟着陈老师学习七言格律诗的完美收官。不过,写格律诗不是一日之功,古人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还真是不假;写诗还要像陈老师所说的,反复推敲,要具有“诗性”和灵感。
   静下来的时候,我总在想,自从开始写一写小文以来,非常幸运。一路走过来,遇到的尽是像陈细送老师一样的良师益友,豪不藏私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地于我倾囊相授,受益多多。
   今天小年,外面正在下着小雨,富有浪漫情感的文化人都讲“小雨怡情又怡性”。此时,我怀着感恩的心,把近阶段跟着陈细送老师学写七言格律诗的经过,一一整理起来,好时时可以温故而知新。这一个个文字片段,于陈老师还真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文虽短,足可以喻大也。
  
  

共 366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的这篇散文,开诚布公地讲述了自己请教陈细送先生学写古体诗的经过。读后,令人觉得舒服。在对知识的学习上,“不耻下问”是一种格局,更是一种谦虚的求学态度,这就难能可贵。作者不耻下问,老师不吝赐教。在一来一往的切磋中,作者有了收获。在学问上,追逐老师,追逐先贤,必有长进。这篇文章的可取之处,就是作者的坦诚和谦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古体诗确实不易学好,书法家田蕴章先生曾说:“写古体诗,就如同走钢丝绳”。其实,写古体诗,不熟悉对仗和韵律,就连“顺口溜”也算不上。这就需要方方面面的潜心苦学和钻研,我们相信,只要作者这方面下足了功夫,并且不断琢磨,“功夫不负有心人”,作者一定会在古体诗的写作上有所突破,终将会成为一个的诗人的。文章语言平和,如拉家常,作者这种坦诚相待态度就能打动人。一篇很有启迪意义的佳作。力荐共赏。【晓荷编辑:一路顺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304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路顺风        2024-02-26 11:16:29
  老师创作辛苦,问好,祝春安!
2 楼        文友:何叶        2024-03-05 23:14:05
  恭喜精品。老师真棒!
何叶
3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3-07 20:04:16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水成泛……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