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送外卖(微小说)
在王勇的印象里,在他临时打工的短短一个来月里,这已经是第四次给隆盛小区的这个叫田飞送外卖了。
隆盛小区是县里档次很好的小区,县域黄金地段,豪华的装饰与配套设施,大面积的户型,宽宽的楼间距,严密的小区管理……都令其他小区的业主望尘莫及。由于眼镜盒产业是县里的龙头产业,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世界许多国家,因此,从事眼镜盒产业的经营者们便赚得盆满钵满,而隆盛小区,据说是大部分眼镜盒厂家的厂长、经理们的聚集之地。当然,眼镜盒产业在造就一批腰缠万贯的富豪的同时,由于这种产业的散户经营的特点,也让许多劳动力差的老弱病残们有了一条增收的渠道。比如,王勇病弱的母亲就是靠从眼镜盒厂领活,在家缝制镜盒布袋,多多少少赚取点收入,减缓了他和弟弟上学带来的经济压力。
所有的外卖小哥们都愿意接隆盛小区的单子。一是他们的订单大都很大,可以提得更高的利润;再就是他们从不对购买的商品百般挑剔,往往接了就走,从不耽误事。即使有一两次托单的情况,他们也不会太计较,因为作为企业老板和经理,他们往往具有比常人更高的素质。
就拿这个八单元502家商主名为田飞的来说吧,虽说是富二代,但却没有一点儿盛气凌人的样子,一副笑脸相迎,很客气。不用说,他的父亲一定是商场老手,而他就是受了父亲八面玲珑的情商。每一次他家的门口总是放一大的垃圾袋,里面装满从煎饼、果子、豆浆之类的外卖早餐,到五花八门的午餐外卖食品。这些外卖食品,很少有空盒的,大多吃一半剩一半,甚至扔掉一大半的。他每次都客气地让他帮忙带下去扔到垃圾桶里,当然,交易是当面给他打个五星好评。要知道,为了多挣一点大学学费,五星好评啊对王勇来说也是很需要的!更何况,他本来就是靠服务挣钱的,捎带脚为顾客服务,对他来说本就算不了什么。
可令他尴尬的是,打他第一次给这个田飞送外卖,他就隐约感到似曾相识。他觉得他好像是他的高中同年级同学,虽说算不上认识,但在学校人来人往的中肯定见过若干次恍惚面的。再说他送外卖,有意将头盔面罩遮得很严,所以尽管自己的大名早早就光荣地出现在学校门口的电子屏上,但对方绝对不可能想到把那个高材生的名字与一位外卖派送员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尽管今天是第四次去他家送外卖,他也不会担心他会认出自己这样一位穷酸的同级同学的。
正当他的电摩风驰电掣般赶往目的地的时候,忽然,电话响了,他紧急刹车车,拿出手机一看,竟然是商主田飞打来的。他不仅疑惑,离派送结束时间还差十几分钟呢,而且现在只有他这么一个订单,距离也就一公里了,马上就能赶过去了,这个在商家的手机上应该看得清清楚楚的,这种情况难道还要催单?
他迷惑地接通电话,对方的声音还是那么客气:“我说哥们,我要的外卖不需要了。”好像怕他闹出误会,对方进一步解释道:“昨天我已经被大学录取了,就在刚才突然接到父母的的电话,约好了亲戚们给我庆祝一下。父母业务忙,也是临时决定的,酒店已经定好了,所以麻烦你一下,给我把订的外卖随手处理掉吧。”
王勇愣了,不知道应该怎样应对这种事件。真的像客户要求的那样把这一大盒色味俱全的饭点扔掉,浪费不说,岂不是太大的罪过?可如果依规给他送去放在他的门口,其结果这件外卖也必然会被扔掉的,说不定还会因为违背顾客意愿而给自己一个差评!怎么办?
“这个批次录取,估计也就是个专科大学,有什么可庆贺的?人比人,气死人,人家一个专科学校,就要阖家庆祝一番,搞得那么隆重。可我的父亲还要顶着烈日在外地打工,母亲大病初愈后不能再从事繁重的劳动,又为了凑齐他上大学的费用而舍不得休息,每天还要在家为眼镜盒厂加工眼镜盒布袋,而每加工一个,仅仅有二分钱的收益。”王勇想。
记得他那天回到家,他在手机上向母亲展示一下他送的外卖的品样,母亲简直羡慕得要死,他决定不妨就把这盒别人不要的“垃圾”带回家去,让母亲解解馋,这也许就是她做加工一天的劳作都换不来的一顿佳肴。
其实早在一个月前,他就已经被一所全国知名的985重点大学录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