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水墨丹青的阳山(散文)

精品 【丁香】水墨丹青的阳山(散文)


作者:柳絮依依 举人,4550.7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7发表时间:2024-02-27 22:01:11
摘要: 在阳山,“武为将军文化,文为韩愈文化”传为佳话。宦海沉浮,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祖籍河北昌黎,因上《论天旱人饥状》遭权臣陷害,被贬来阳山任县令,留给阳山县的千年文脉、经济、政绩等方面的成就流传至今。

一、阳山县韩愈文化公园
   时光荏苒,寒露过后,与增城区文艺工作者走进清远市阳山县,参加“韩愈令地 绿美阳山”文学书画摄影作品创作活动,在层林尽染的群山中,尽情欣赏阳山深秋的泼墨画卷,真是赏心悦目。
   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阳山县位于粤北,人文底蕴厚重,因秦时在境内建有阳山关,汉武帝破关平南越而置县,故名阳山。广东第一峰耸立于湘粤交界处,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改革开放后,南下大军来粤务工,春节和小长假往返于湘粤,只要进入清远境内,归心似箭的心觉得离故乡更近了。
   在阳山,“武为将军文化,文为韩愈文化”传为佳话。宦海沉浮,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祖籍河北昌黎,因上《论天旱人饥状》遭权臣陷害,被贬来阳山任县令,留给阳山县的千年文脉、经济、政绩等方面的成就流传至今。
   记得第一次来阳山县城,是八年前的春节期间。我们一家人从花城一路北上,游览了连江段的湟川三峡,夜宿在城里阳山宾馆。第一次欣赏韩愈曾经留下足迹的湟川三峡,那古老的戏台、一泻而下的飞瀑及韩愈在阳山创作的一首诗歌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中。据说韩愈夜晚曾留宿龙宫滩的龙宫寺,峡谷惊涛拍岸的声音震耳欲聋,他写下《宿龙宫滩》“浩浩复荡荡,滩声抑更扬。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梦觉灯生晕,霄残雨送凉。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思乡之情跃然纸上。后来,人们在离龙宫滩不远处修了“思乡亭”,以纪念韩愈。
   如今第二次走进阳山县城,随文艺工作者参观韩愈文化公园,聆听当地工作人员详细介绍韩愈在阳山的经历,思绪似乎穿越到唐朝,仿佛看到韩愈被贬后,历经千辛万苦,穿越崇山峻岭,来到阳山任县令的生动画面。
   建于2018年的韩愈文化公园集文化教育、健身休闲于一体,人们在韩愈文化公园重温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韩愈在阳山创作的诗文,了解韩愈来阳山的文化内涵和勤政爱民的历史画面,受益匪浅。
   韩愈从京城南下,跨长江,过洞庭,入岭南,从广州来到阳山。1200多年前的阳山远离京城,是古人眼中的荒僻之地。韩愈跨越1400多公里来到江流湍急、悬崖峭壁的阳山,发觉连江两岸荒草遍野,竹林丛生,只住着十多家小吏,听闻当地方言,犹如鸟鸣。为了克服语言不通的障碍,他就地用树枝写字,进行沟通,让他们交租纳税。他重农耕、行仁政、兴教育,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改变了粤北山区阳山的穷困面貌。
   韩愈在阳山广交朋友,提携青年。广州的区册从南海乘舟而来,韩愈与他坐于江边石矶,论道垂钓之时,心情放松起来。后区册回家看望父母之际,韩愈送别他时写下诉苦的名篇《送区册序》,现刻在韩愈文化公园绿树前,是韩愈在阳山创作的三十多篇诗文之一。现在广州的区庄就是区册当年居住的地方,越秀的区家祠是他当年授徒的故址。
   移步换景,清代拓片“鸢飞鱼跃”映入眼帘,这是韩愈被贬为阳山县令后的自勉之作,刚正不阿的韩愈表达了自己要像鱼儿一样在水中游跃、像雄鹰一样展翅翱翔于蓝天的乐观豁达的心境。清代书法家临摹的四个字惟妙惟肖,描绘出了韩愈手迹气贯长虹的气势。韩愈为民请命,得罪权贵,被贬阳山,远离中原,他在落后荒芜的阳山没有气馁,在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阳山政绩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阳山人历代传颂,千古流芳。
   唐朝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81年7月),河北镇州发生地方军叛乱,副将军王庭凑杀了节度使田弘正,拥兵数万人,割据镇州,要挟朝廷封他为节度使。穆宗听闻消息,勃然大怒,韩愈主动请缨,前去诏安,并感恩皇上关怀其安危,深入虎穴,不费一兵一卒,激烈舌战王廷凑等群凶,说服其归顺朝廷。园中雕刻的韩愈面对叛军镇定自若的人物图生动形象,再现韩愈“深入敌营,舌战群凶”的历史画面,令我们敬佩不已。
   在韩愈文化公园见到韩愈创作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轻轻吟诵“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让我想起在北方陪读的日子。早春二月,北方的小草刚刚破土而出,一场小雨带来早春草色的朦胧之美。那时我闲暇时朗诵这首诗歌,期待春天的万物复苏。南下后的第二个春节,我第一次到了阳山连江河畔,在水墨丹青中欣赏阳山美景,发觉岭南的春天来得早,在山野看到竹外桃花三两枝、一树梨花千万朵,无比兴奋,感觉岭南的早春美景比北方的朦胧美来得热烈。那次湟川三峡之行,我初步知道韩愈被贬阳山的经历,期待再次游览阳山。八年过去后的深秋季节,再次踏上阳山这片神秘的土地,我欣喜之余,就是多了解韩愈在阳山泼墨挥洒和辛苦执政的点点滴滴。
   韩愈写于阳山的诗歌《梨花下赠刘师命》“洛阳城外清明节,百花寥落梨花发。今日相逢瘴海头,共惊烂漫开正月”,让我知道千年前的正月间阳山的梨花开了,而洛阳到了清明梨花才慢慢开放,这南北差异之大,怎不让韩愈思念故乡呢?
   韩愈写于阳山的另一首诗作《新竹》“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闷。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掩翠。出栏抽五六,当户罗三四。高标陵秋严,贞色夺春媚。稀生巧补林,并出疑争地。纵横咋依行,烂熳忽无次。风枝未飘吹,露粉先涵泪。何人可携玩?清景空瞪视”,描绘新竹拔节而出的详细经过。连江边竹林深深,与绿水青山相互辉映,是一幅幽静优雅的画卷。
   韩愈文化公园内竹林掩映,远见韩愈所写的《千岩表》《远览》,不由放慢脚步。倚栏而立,似乎聆听到韩愈千年前的吟诵,我把他的诗文拍摄下来。
   曲径通幽处,随文艺爱好者来到唐宋八大家的雕塑前,大家争相欣赏古代文人风采。时光流逝,我们不曾忘记语文课中老师的谆谆教诲,要学好古诗文,中华文明五千年,以韩愈为首的唐宋八大家是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阳山的工作人员介绍道,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三苏等五人是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唐宋八大家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先秦和汉朝的散文具有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的特点,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骈文这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骈文迁就句式,堆砌辞藻,影响内容表达,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后,骈文渐衰。
   韩愈文化公园之行,让我仿佛回到学生时代,忆起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讲解唐宋八大家的一幕,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作品,代表着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学习传统文化,终生受益啊。
    
    二、贤令山的读书台和千岩表
   上午在鸟语花香的韩愈文化公园一游,下午寻觅贤令芳踪,就到了阳山县城附近的贤令山。此山不高,却风光秀丽,溪流潺潺,松涛阵阵,鸟鸣声声。
   韩愈把中原文化带到阳山,把中原先进的农业带到阳山,促进当地人知识开化和改变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方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他有爱在民,贤令山因他是个贤令而得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果真如此。
   相传,韩愈常来贤令山的读书台读书看文,此读书台为中国十大读书台之一。读书台位于贤令山的半山腰,山上树木遮天蔽日,唯有读书台宽敞明亮。读书台的远览亭,始建于北宋康定年(公元1040年),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之后屡有重修。亭子后的石壁上刻有韩愈的手迹,旁边的石洞被称为游息洞,神秘幽静的石洞浑然天成,藏于岩壁间,不易被发觉,洞里原有石床、石桌、石凳等,石洞冬暖夏凉,那时韩愈读书看文累了,就进洞歇息。洞壁有明清时咏韩愈诗刻数处,因光线阴暗不能细看。
   苍翠的贤令山半山腰绝壁下,有明清文贤达士雕刻的数十处摩崖石刻,用于缅怀在阳山从政14个多月的韩文公,据说这里是全国摩崖石刻最多地方。岩石沟壑间有一股细流缓缓流出,途径摩崖石刻处。沟壑与所建的亭子很近,只一步之遥。读书台又名“远览亭”,这里的“书台夜景”,是阳山的十景之一,清代石刻《远览》“所乐非吾独,人人共此情。往来三伏里,试酌一泓清”,就是韩愈在阳山创作的诗歌。文艺爱好者聚集在远览亭后面的石壁边,欣赏韩愈的手迹石刻《远览》。从古至今,来贤令山游览的人络绎不绝,都因韩愈曾在此读书留下墨宝而慕名前往的。
   韩愈留给后人的传世墨宝题刻,在全国仅存四件,其中三件为阳山独占。能在贤令山亲眼目睹其手迹石刻,是何其有幸!
   群山逶迤,松针铺地,从读书台下来,走几步路,下阶梯就到了石林千岩表。这里黛色的石头堆积如山,最上面的石头如雄鹰展翅,有人说那是飞来的石头,韩愈曾暗自要像雄鹰一样翱翔于天空,“鸢飞鱼跃”的“鸢”是来源于此吗?当地村民却因此山为金鸡山,称此石头为“金鸡”,唯有读书人把飞来的石头呼作“雄鹰”。
   在层层叠叠的千岩表穿行,看见韩愈创作的《千岩表》“万石之中,巍然雄尊。与岁寒君,心契无言”,从文字中可见他自比万千石峰,表达其志向高远、与岁寒三君子惺惺相惜的情怀。
   韩愈手书的千岩表,清代萧丙堃草书一笔“虎”,都吸引大家在石林拍摄。
   带领我们参观的本地工作人员说,明代理学大师湛若水曾来过阳山,八十岁的他去衡山祭祀,于1544年11月17日到了阳山江边,他没有下船。他从衡山乘船到临武,再从临武到连州,一路乘船到阳山,阳山县令等人欲拜访他,因其在船上就没有相见。作为增城的文学爱好者,听到明代大儒湛若水来过阳山,不觉心里一震,湛若水可是增城历史长河中最璀璨的星星之一。
   站在千岩表景点,听闻阳山还有韩公钓台,不由再次想起八年前游览湟川三峡钓鱼台的情景。蕴含千年文化内涵的阳山拥有广东第一钓鱼台、中国十大钓鱼台之一的钓鱼台,令人惊羡不已。
  
   三、杨柳堆烟的青莲镇
   青莲镇位于阳山县东部,古镇坐落在江边,岸边龙舟绿道杨柳依依,碧绿的江水在群山间蜿蜒流淌,具有喀斯特地貌的青莲镇可以与桂林媲美,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青莲山水甲桂林”,真不为过。
   每次来回于湘粤,上了青连高速路,就会欣赏连绵起伏的山岚。到了阳山境内,就会寻觅车窗外江水的踪影。近乡情更怯,因为青连高速路,清远和阳山在南下大军心中有着特殊意义。
   喜欢来清远游玩,因为境内有北江和连江。北江有段宽阔的水域与我老家湘西的大江相似,每次见到那江水景致,就会想起外婆家附近的犀牛湾,也许在游子的心灵深处有片净土就叫外婆家。连江水面青绿,与我爷爷奶奶家附近的河流颜色相近,这让我常梦回童年的时光。
   柳条在微风中舞动,天空云彩不断变换。走近青莲镇,见到岭南特色的龙舟文化广场,就会想起家乡的龙舟赛。当地工作人员介绍,坐拥“三江六岸”的青莲镇在汉代就有通津古码头,这里资源独特,曾经是水陆交通枢纽,享誉“粤北小佛山”的青莲镇历史底蕴深厚,商业运输业发达,水上商业曾经非常繁荣。如今,当地在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繁荣,希望青莲抓住机遇,再放异彩。
   青莲镇是连江、七拱河、青莲水三江汇集之地,青莲水域清澈明净,岸边古镇保留的古迹有古建筑、古街巷、古码头、古炮楼、古庙等。
   走在杨柳堆烟的青莲水岸边,见到榕树码头边的大榕树,不由踏上古码头的石级。空心的榕树根里面包裹着一块石碑,人们对“树吞碑”的奇观咋舌惊叹,因被榕树根遮掩,只能见到部分碑文。这是六个古码头之一的奇景,走在青石板的阶梯上,回想人们在码头担水的画面,那温馨的一幕存在游子的心底。
   杨柳拂堤,云来云往,沿水域漫步,就到了摆渡码头。以前用青石板修建的摆渡码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已用灰沙重砌。
   在柳荫下前行,一路可见码头仔、豆腐社码头、二码头、四方码头这些沧桑的古码头,时光易老,一梦千年,见证古镇商业繁荣的古码头成了我们眼中的文物。
   秀逸的杨柳随风摇摆,任意裁剪青莲水两岸的风景。舟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离开碧云烟柳的江边,沿着石级而上,我们到了古镇的尚书祠。古老的砖墙中镶嵌有三块尚书祠石碑,修建尚书祠的记事石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这三块明清古碑因日晒雨淋有的字迹模糊了。尚书祠供奉了阳山最杰出的历史人物何昌期、李玉珪尚书,两位尚书在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立下显赫战功。这阳山境内连江沿岸墟埠最大的祠庙,为青砖、黄色琉璃瓦、朱红大门,气势雄伟,工艺精妙,尚书祠门口的楹联为“尚书道德千秋显赫传世系,将军精神万代弘扬启后人”。祠庙里面为朱红的梁柱、金黄的檐角,整座祠庙沉淀着深厚的民俗文化。
   从尚书祠出来,我们走在古镇,看到古街两边一些商铺大门紧闭,一打听,才知古镇平常很安静,年轻人出去工作了,只有老人和孩子留守,过年时才会热闹起来。古老商铺低矮暗沉,商铺古旧的木门板、木窗条留有岁月的痕迹。

共 808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七千多字的文章,作者写得游刃有余,可见作者有深厚的文字功底。阳山的美,不仅仅是美妙的风景,还有韩愈文化、将军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等诸多元素聚集其中。文章有思想,有境界,有高度,有厚度,是一篇很不错的游记散文。文章百读不厌,全文紧扣主题,语言朴实,画面感很强,特别是对中国十大读书台之一,写的详实感人,读后感人肺腑,耐人寻味。好文欣赏,推荐阅读!【编辑 为文学打工】【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303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闰土        2024-02-27 22:14:23
  作者写出了韩愈文化,并挖掘的头头是道,写的深透,写出了高水平,全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道出了古文化。作者挖掘出了韩愈的草书等,令人敬佩。
回复1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4-02-28 06:16:01
  每次回老家,经过阳山就会欣赏沿途风景,到了阳山参加文学采风活动,不由自主拍摄那里的人文景观。谢谢闰土社长在百忙之中留评和鼓励!敬茶!
2 楼        文友:闰土        2024-02-27 22:20:56
  呀!近八千字的文章,作者一气呵成,实属不易,其精神感人。作者也发挥的好,特别是第三更是写出了高水平。这篇游记,总体来说相当好,有深度、有独特的见解,读后如品一杯美酒,回味无穷。
回复2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4-02-28 06:18:39
  写这篇拙作,闭关在家花了几天时间,当时是为了不让收集的素材别浪费了。两次去阳山,很喜欢那里的如画风景和历史文化。谢谢闰土社长再次留评!
3 楼        文友:闰土        2024-02-27 22:23:39
  为文学打工,辛苦了,近八千字的文章,别说写编按,就通读一遍也需要些时间,并且编按写的好,言简意赅,抓住了重点,写出了水平。
回复3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4-02-28 06:21:21
  谢谢为文学打工老师辛苦编辑!谢谢闰土社长辛苦留评!
4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4-02-28 06:13:35
  谢谢为文学打工老师精彩的编者按!敬茶!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灿烂,天自安排。
5 楼        文友:段引丽        2024-02-28 10:00:21
  老师好,您把游记写活了,不由人跟您游览了一圈韩愈文化,您写出了真情实感,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好文拜读,收获不小.
回复5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4-02-28 10:16:20
  或许每次回老家经过阳山吧,对那里的山水有特殊的情感,就写下了拙作。谢谢段引丽老师在百忙之中留评和鼓励!敬茶!
6 楼        文友:段引丽        2024-02-28 10:02:23
  老师编辑的好,我也学着编文,有事向老师请教.
回复6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4-02-28 10:17:20
  编辑文章能提高写作水平,谢谢为文学打工老师辛苦编辑!谢谢段引丽老师再次留评!
7 楼        文友:张若俞        2024-02-28 13:25:22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正应了刘禹锡这句话。阳山之所以青史留名,就是因为大文豪韩愈在此作过父母官。清代石刻《远览》“所乐非吾独,人人共此情。往来三伏里,试酌一泓清”,就是韩愈在阳山创作的诗歌。另外,作者还陈述了《千岩表》——“万石之中,巍然雄尊。与岁寒君,心契无言”。以及追思敬仰何李二位尚书的尚书祠,还有门口的楹联“尚书道德千秋显赫传世系,将军精神万代弘扬启后人”。人文景苑,发古幽思,我辈瞻拜,荣幸之至!
8 楼        文友:张若俞        2024-02-28 13:27:56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正应了刘禹锡这句话。阳山之所以青史留名,就是因为大文豪韩愈在此作过父母官。清代石刻《远览》“所乐非吾独,人人共此情。往来三伏里,试酌一泓清”,就是韩愈在阳山创作的诗歌。另外,作者还陈述了《千岩表》——“万石之中,巍然雄尊。与岁寒君,心契无言”。以及追思敬仰何李二位尚书的尚书祠,还有门口的楹联“尚书道德千秋显赫传世系,将军精神万代弘扬启后人”。人文景苑,发古幽思,我辈瞻拜,荣幸之至!
回复8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4-02-28 14:06:47
  离开读书的时光已是好多年,生活琐碎让人忘了课文中的文人墨客。当我第一次来到阳山,很惊异于在此听闻有关韩愈的故事,第二次来到阳山采风,就恨不得把这里的人文景观都拍摄下来。谢谢张若俞老师在百忙之中留评和鼓励!敬茶!
9 楼        文友:张若俞        2024-02-28 13:34:35
  文化根植于土壤,生生不息;人文编织着历史,代代赓续。谢谢为文学打工老师的精美编按。
回复9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4-02-28 14:07:16
  谢谢为文学打工老师辛苦编辑!谢谢张若俞老师再次留评!
10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4-02-29 16:11:57
  感谢依依老师一如既往地支持丁香。文章写意深厚,行文流畅,推荐审精!创作辛苦,敬茶问好!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回复10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24-02-29 17:33:31
  支持丁香是应该的,刚好儿子在家,我才能用电脑复制粘贴投稿。谢谢晚秋枫叶总编在百忙之中留评和鼓励!敬茶!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