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思】载着诗与远方(评论) ——郑玉彬诗集《莲的方式》研讨
载着诗与远方
----郑玉彬诗集《莲的方式》研讨
/妍冰
玉彬说:诗歌是自己和世界的一个和解,她把自己工作中的情绪在一个秘密花园进行一个交流,宣泄。同时在那里她也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尽情表达。
我在想,每个诗人心中都有一个秘密花园,只不过玉彬将它打造得更为完美,所以她的诗歌也更加丰满。
下面我仅从三个方面谈谈玉彬的诗:
一、视觉敏锐,题材广泛:
玉彬做为女性诗人,我觉得她的视野和观察力比男性诗人更细腻,更宽阔,更深刻。无论在她独步或者人在旅途,世上万物都自然纳入她的视线,收揽在她的心里,稍加沉淀,自然风光与旅途所思、所想、所见以及故乡情怀、社会现实,都被她纳入诗歌,成就了诗行。
另外,玉彬诗中还饱含真挚的亲情以及山水田园,还有她的人生感悟,有她对生活充满美好寄托。
因此她的视野敏锐,诗歌题材广泛。
如《旁观者》
做一观察者
抽离筋与肉
留两根骨一口气
来点风骨与柔情
让生活,继续
做水和云
在石屎森林中
看看人世看看
蚂蚁走过的路
二、真情实感
玉彬的诗歌展现她丰富的内心世界。诗歌是否打动人,要看是否真情实感、是否有自己的痛感,还有女性在职场理性与感性的交织、矛盾与挣扎,而这些恰恰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
这是玉彬诗歌的社会性。
如:《出发》
寻梦千里
不忘母亲的土地
不忘那颗让你撬动地球的心
又如:《临渊》
临渊的人
在夜里呆久了
仿佛自己也是黑夜
织网久了
身边处处布满了网
三、语言洗练
诗集《莲的方式》语言洗练,精准,诗行简洁,像被洗过一般,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而短短的诗歌,简洁的诗句,恰恰带给读者无边的想象,尽管每个人的想象都不尽相同,这更说明了诗歌的魅力。
“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玉彬诗也是如此。
如《地下》
有时候
地下也是一种保护
又如《梦,是一个人的酒》
无法说出的梦
是一个人举着的酒
希望诗人郑玉彬继续努力,静下心来,继续潜心写作。相信她会不辱使命,走出“小我”,走向“大我”,面向社会,载着诗与远方,更上一层楼!
24.2.25午后.正月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