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见闻】西兴游记(散文)

精品 【晓荷·见闻】西兴游记(散文)


作者:阔以 布衣,418.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1发表时间:2024-03-01 20:20:23

甲辰正月,我二次重游萧山,于大年初五赶在夕阳下山之前,和几位友人开车到达萧山附近的西兴古镇,弥补了我去年与西兴失之交臂的遗憾。这里自古被誉为两浙门户、“浙东首地,宁绍台之襟喉”,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起点,浙东古运河发源地,如此众多的誉望所归,让我充满了好奇。
   西兴,原属杭州萧山县治之西,位于钱塘江南岸,浙东地区最西端,毗邻绍兴市。二十世纪末,因杭州跨江建设需要,西兴划归滨江区管辖。春秋时期,地名为固陵、西陵,因地势险要,越国相国范蠡在此筑城,用以抵御吴国入侵。越王勾践讨伐吴国失败,范蠡为避灭国之祸,向越王谏言并陪同勾践及其后宫妃子、近臣数百人,自愿入吴国为奴三年,越国得以韬光养晦。勾践三年后返回越国,于公元前473年,消灭吴国。西兴驿码头遗址,传说西施在此处整装,待诏入吴。钱镠是继越王勾践之后,历史上第二个气度雄远的越王。后梁末年,朱温册封钱镠为吴越王,定都杭州。钱镠嫌弃辖县西陵与剡溪中的“陵”、“剡”二字不吉利,将二地更名为西兴、嵊州。经吴越王妙笔一改,西兴应了“浙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
   由西兴发源的官河,开凿于东晋,这条浙江古运河从古西陵流经古萧山、越州、余姚、句章,经过古句章浃口即宁波镇海流入东海,全长250多公里,碧波浩淼汇聚成一条繁荣鼎盛的水上商道,南来北往的客商货物集中在西兴渡口周转,滋养着浙东成为浪桨风帆,千艘万舻,富庶之地,鱼米之乡。
   穿过古塘路停车场,我们步行走进马路对面的巷道,几排挺拔的香樟和水杉树依墙挺立。往前走十几步,官河映入我的眼帘,古镇内的河道长约千余米,水道宽八至十米,水面波澜不惊。白墙青瓦的房屋延绵不断,沿着笔直的河道,高低错落地矗立着。粉色的晚霞抹红了屋脊和屋后的红枫树,临河的白墙上,大自然鬼斧神工,写满了悠悠岁月与氤氲烟雨合作的水墨画,江南水乡的妙曼气息扑面而来。
   我低头看着脚下的石板路,每一块都一尺见宽,一米见长,岩石凿就,厚实坚硬。数百年前,明朝与清朝商人们的车马辎重,在这石板上繁忙往来,留下的碾痕依稀可辨。阔石板的街道上,鲜有游人。一位外来的摄影师,突兀成阔石板街道上醒目的风景,他的身体倚靠着河边石栏,如痴如醉。他手中的相机“咔嚓咔嚓”忙个不停,拍照的姿势或蹲或站,或趴或跪,旁若无人。我顺着石板路朝屋子桥方向走去,在清末民初的古建筑与仿旧修葺的房屋中,探寻着西兴往事。
   静谧萧瑟的老街,两岸的白墙青瓦,仿佛默默与我对视。西兴在清代鼎盛时期,官河路、西兴街上开办的过塘行即转运栈多达七十二家,也有记载称西兴过塘行应为七十二家半,沈阿瑞过塘行(黄鳝行)在应季时才开门营业,所以只能算半家。各家以老板名字为店名,负责专门种类的货物转运,收费童叟无欺,业务互不哄抢。
   我边走边思忖着,脚下依次走过的位置,应是清末的傅汝盐过塘行、张德茂过塘行、俞任元过塘行、沈遵道过塘行、来金花饭店、来天盛过塘行、富万盛过塘行、徐国佩过塘行……,数到这,就到了屋子桥。我抬头看了看前方,这条不长的老街道上,清朝鼎盛时期商户如云,过塘行鳞次栉比达七十余家,数字不虚。彼时西兴的盛况,渐渐从我脑海中浮现。这里承担着浙东古运河与钱塘江之间的货物与人员转运,绸缎、茶叶、烟草、药材、棉花、日用百货、猪牛羊、生禽腊鲞黄鳝等畅销品,由挑夫、牛车夫、船夫挑着上船与下船,有的送至杭州及周边市场上销售,有的运转至钱塘江上发往全国各地。商贾大佬们坐着轿子押着货,盯着货物上了船,方安心在大城隍庙边上的陈宝和酒店或张宝饭店、来金花饭店吃个饭。因轮船公司业务繁忙未排上队或押货到达时间晚了,货物需次日搭乘大华轮船、大公轮船的,且把货存入过塘行,就近在来福兴宿夜店或蔡远记宿夜店、王学记宿夜店入住。关系好的商贾大佬,晚上会相约一起听戏、打牌,顺便撮合撮合彼此的生意。挑夫、牛车夫、船夫们,忙完了一天的力气活,多在利根打铁铺歇脚,好将不停不休工作而导致经常损坏的铁配件,交给铁铺回炉修补。他们成群结队蹲在一块抽会烟,消会乏,拿出口袋里揣着的花生米或茴香豆,喝上几口自家酿制的黄酒,说着些粗话与荤话。心情好时,他们会去杨阿狗豆腐店或朱长兴豆腐店,要上几块香豆干或霉豆腐,拌上酱油和辣椒,一边将蒸豆腐热热乎乎吃下肚,一边等着相熟的过塘行老板派第二天的工。
   “诺,李老师俩口子还没跟上来。”友人刘老师在身后唤道,将我从无边遐想拉回现实。我回头一看,果然我们已甩出李老师他们老远。
   “你们快回来,坐在这里歇歇脚,很不错呢。”李老师的妻子坐在一把五彩大遮阳伞下,朝我们招着手。
   刘老师快走几步赶上我,她笑着拉着我往回走。我们走近彩色遮阳伞,才发现这是一个油炸摊子,油锅前立着一块红底黄字的纸板,上书“小时候的味道—老街油墩儿”。我想起来,路过小摊子时,我正用脚步丈量着过塘行的旧址位置,以至忽略了油墩儿的存在。
   胖胖的李老师手中捏着好几个纸袋,热情地迎上来递给我们。纸袋里装着刚炸好的萝卜丝油墩儿,一口咬下去烫得人唇舌发烧,油墩儿外焦里嫩香酥脆口,烫归烫,我忍不住又咬上第二口。
   “好吃!”我和刘老师异口同声赞道。刘老师取了两把摊子边上的空凳子,递了一把给我,我们和李老师的妻子一起,坐在街边吃着油墩儿。
   闲不住的李老师一边吃,一边站在油锅前看老板忙活。摊主是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太太,正麻利地下锅炸着油墩,不爱说话儿。她的旁边坐着一位中年男子,架着眼镜,留着板寸头,抬头招呼着客人,且不耽误他的手将油锅边铁丝架子上的油墩儿装入纸袋,递给付过款的客人。
   “你们是哪里人?”中年男子边干活边问李老师。
   “我是衢州的。”李老师答。
   “过年来杭州旅游的?”中年男子问。
   “嗯,陪朋友过来玩,”李老师边回答边回头笑嘻嘻看了看我,他接着扭头问中年男子:“西兴古镇不大嘛,街上也没啥子人。”
   “嗯,来这里游玩的人,不多。”中年男子答。
   “这么好的地方,没怎么开发,可惜了。你是这里人?”李老师问。
   “我家就住在这。”中年男子指了指身后的平房。
   顺着中年男子的手指,我们都回头看向他身后的房子。“啊,这栋好像是很多年前的老房子,”我起身往房门前凑了凑,木门边挂着一块金色铭牌,上面写着文保单位:大运河—俞任元过塘行。“啊,你这房子是俞任元过塘行?”我兴奋地叫出声来。我记得我们一行人路过这栋房子时,因摊子前面支了一把五彩大伞,这伞的左边又另支了一把更大的白色帆布伞,我还特意绕过了摊子往前走,没想到,差点错过“真神”。
   “嗯,是的,”中年男子指了指身边的老人,自豪地说道:“这房子是我丈母娘家的。”
   “我们能进去看看吗?”我忍不住提出请求。
   “没事啊,可以的,你们进去看看吧。”中年男子大方说道。
   得到房主人应诺后,我们方才站起身来,提步登上门前三级石台阶。房子的木门很大,足有四米宽,四块木门板只打开了左边第一块,我们迈过石头门槛,从只能容一个半人的窄门进去。古宅第一进是一个横长形房间,进门就见墙,即像一个过道,亦像一堵迎避墙。房间空着,只在最右边靠墙处安放了一个供奉台。左边可见一个房门,房门紧挨着第一进的横长形房间,中间有一条两人宽的过道。
   “左边的这间房,过去是工人房。”中年男子放下手上的活,跟在后面解释道。
   我们怕打扰了主人,只站在工人房门口看了一眼,里面是一间长方形的屋子,不宽,但很长,住上好几个人是可以的。我们跟着中年男子,往中间的过道走去,一拐进去,又进入了一个十分宽敞的屋子。奇怪的是这屋子四四方方,三面是木墙,顶上是木梁柱和青瓦房顶,正面则毫无遮挡,仿佛是缺少了一整面墙,让这房子看上去像现代的玻璃房或露台房。从这间屋子完全敞开处再往里走,是一个宽阔的露天大院子,这应是二进院,院子顶里面又是一排住宅,因住宅里住着老人,老人的房门虚掩着,我们在院子中间停下了脚步。从屋子里走到偌大的院子里,地面铺的都是和街道上一样的阔石板,厚实坚硬,不像家宅。院子四周有竹有花,抬头看看白墙青瓦,仿佛置身于一个四合院的天井,黄昏的夕阳在屋檐上泛出霞光,美好的情绪在我们的脸上荡漾。
   “这房子是清朝的建筑,原来占地有2亩那么大,现在只剩下这些了,”中年男子说:“诺,这间敞开的大屋子,视线无挡,八面来风,将来我们想把它改造成喝茶打牌的地方,一定很惬意。”
   我们看着中年男子清澈的眼睛闪着幸福的光芒,都笑着不停地点头。这栋保存完好的清末民初老宅院,房屋面朝西南,属于前店后宅式的传统古院落。实地参观老宅,让我近距离感受到西兴过塘行原汁原味的风貌。我们走过的过道、工人房、敞开式露台房、大院子,就是过塘行的生产场地,昔日工人将货物运至露台房和院子里存放。发货上船时,四米宽的木门全部打开,工人将货物搬出宅子大门,即到了门外的码头。过塘行老板一家就住在院子第二进的顶里头,生意24小时随叫随到不耽误功夫。古宅住家的大门则另开在古塘路的马路边,住宅门前又是一个偌大的院子,修着篱笆围栏,里面种着果树、花草和蔬菜。过塘行的主人亦农亦商,亦静亦动,在官河畔做生意、过日子两不耽搁,充满了浙江人的智慧。
   走出俞任元过塘行,我们一行人意犹未尽,沿着中年男子手指的方向,朝城隍庙遗址旁古西兴最大的码头走去。官河尽头石桥上蹲着两只石狮,一只张着狮嘴,一只严缄狮口。石狮面朝着河道,数百年来见证着西兴的兴衰。码头入水处有七级石阶,宽达数十米,可以想见作为交通要塞的它,曾经显赫的模样。这座石桥从水面往上看,像是一座桥。走到桥上才发现,实则是岸,桥栏杆的后面,早已夷为一块平整的街道。只有城隍庙遗址残留的几根石柱,永兴闸遗址围起来下沉式的石闸池与石闸阀,石苔上厚重的气息,透露出过去的模样。当年浙江古运河与钱塘江不通船,西兴渡口永兴闸负责调节古运河水位,助力船上货物一年四季不分昼夜由此地转运钱塘江。二十世纪初,因陆路交通日益发达,过塘行走向衰落,直至退出历史舞台。
   如今,西兴古镇保留的清末民初建筑不过10余栋,能原样保存下来的俞任元过塘行等8栋,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镇原住民还会在城隍庙遗址前的古井中取水喝,街上的剃头铺、豆腐店、茶馆照旧开着。寻常百姓家,家家门前挂着长条形的西兴红灯笼,写证着西兴千年商埠灯笼之乡的时代记忆。在我眼里,这个看上去平平无奇的小镇,没有商业气息,只有文人风骨和历史上交通要塞的铮铮铁骨。苏东坡为它写下脍炙人口的“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苏大文豪一眼看穿千年,几笔写尽西兴。李白、杜甫、白居易、贺知章、陆游等数十位文人,从西兴踏上探寻浙东山水之旅,留下数百篇千古绝唱。
   天色渐暗,我和友人们坐在西兴最大渡口的石阶上,吟唱着白居易《答微之泊西陵驿见寄》,“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知在台边望不见,暮潮空送渡轮回。”官河之畔,静静泊着一条应景的乌篷船,在历史的长河里,小小的乌篷船出现在西兴渡口,颇有几分诙谐。小镇上,无数个西兴手工红灯笼渐次亮起,我和友人们忘记了时间,留连忘返,沉醉在这春天到来的喜悦里。

共 45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江浙水乡,旖旎风光中点缀着无数优美古朴的小镇,西兴就是其中之一。作者开篇凝练的概叙了西兴的地理位置,被称为“浙东首地,宁绍台之襟喉”。然后讲叙它的历史归属以及悠久的历史往事。越王勾践、范蠡西施、吴王钱镠都曾经和它有过不解之缘。接下来侧重描写了明清时期官河畔的七十二家半塘行。作者深情的联想中仿佛梦回当初,塘行生意鼎盛,石板街道人语喧哗,商贾往来,童叟无欺。紧接着将笔墨拉进现实,认真细致的踏访观摩了俞任元过塘行。对保留完好的塘行建筑风格、陈设布局和生活方式给以细致入微的刻画。最后将目光停留在城隍庙遗址旁古西兴最大的码头边,看着现在和过去之间巨大的变化,抚今追昔,不胜感慨。自然而然想起苏轼、李白、杜甫、白居易、贺知章、陆游等文化名人对西兴的赞美、留恋。小镇的美好不仅是地理位置、建筑特色和风景的美好,更重要的是承载的历史文化的厚重。曾经的商业繁盛,许多文人的踏足,都为西兴留下永恒的精神财富。写游记,切忌走马观花似的平淡,难得写出情趣、韵味。作者的这篇西兴游记,融古今于一炉,情趣与厚重并举,实为精彩佳作,力荐共赏。【晓荷编辑:萧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309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萧垦        2024-03-01 20:22:01
  问好阔以老师,学习欣赏精美散文,创作愉快,生活愉快!
2 楼        文友:阔以        2024-03-01 21:34:19
  感谢萧垦老师的精彩编按!多向优秀睿智的您学习!敬茶!
智慧到彼岸
3 楼        文友:何叶        2024-03-10 23:41:34
  恭喜精品!姐真棒!
何叶
回复3 楼        文友:阔以        2024-03-11 06:23:18
  感谢社长留评鼓励!敬茶!
4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3-11 00:01:55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水成泛……
回复4 楼        文友:阔以        2024-03-11 06:23:54
  谢谢小雨老师留评支持!敬茶!
5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03-18 19:21:21
  拜读老师佳作,欣赏学习。
回复5 楼        文友:阔以        2024-03-18 20:52:55
  感谢老师留评!敬茶!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