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既往】舂米(散文)

精品 【东篱·既往】舂米(散文)


作者:红花草 秀才,2479.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8发表时间:2024-03-05 08:24:36


   我在十岁前,没看到当地是没有打米机的,所吃的大米并不是从机器里脱壳出来,而是人力脱壳。也是祖宗们在千百年的无数次实践中发明了一些工具,不断进行改良,就传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想想,我是何等幸运,竟然亲自参与实践,经历了原始的稻谷脱壳法,吃到了苦的味道,也见到了现在的精良优质大米,尝到了甜的幸福。
   我的印象中,我家最初的大米要么是用石头磨子压破稻谷,要么是用碾子碾碎稻谷,要么是在石头臼里将稻谷舂破。舂,是的,就是舂,这个字,太像春天的“春”,可它不是,笔画有一点点区别,得睁大眼睛仔细瞧。在这里,它是个动词,我猜应该是古代人造字时有所指,意思是将春天的日子分开,一天当几天用才行。要勤劳播种,才能有秋天的收获。这个舂,是用杵或者捣臼等工具捣碎或者压碎谷物或者坚硬的食物。稻谷舂成大米后,要用筛子筛,用簸箕簸,用风车车等等还有一系列操作,将米和壳和糠分离,最后得到能食用的大米。这样得来的大米,往往是碎米多,整米少。此时用“粒粒皆辛苦”真是恰当不过。
   那时的我,吃饭不小心掉了一粒两粒,常常会被父母教育一番:“这粮食是你自己舂米辛苦得来的,不可浪费。”因此,我赶紧捡起来放嘴里。现在,我还保持着这个习惯,如果将几粒饭撒在桌上,马上用手捡或者用筷子夹进嘴里。放碗时,碗里的最后几粒饭我是必扒干净,一定“光碗”。
  
   二
   舂米的石臼,我们土话叫“碓坑”。自我有记忆开始,就常跟着哥哥在碓坑里舂米。碓坑不是很大,最多只容得下十来斤稻谷。舂一次米,在不来客的情况下,我家最多吃三天左右。家里是隔三差五的舂,风雨无阻,因此我的记忆非常深刻。
   碓坑就在我家大门的右前方一个简易棚里。这是个专门舂米的棚,不大,几个平方而已,土砖砌,茅草盖。茅草每年都会换一次。这也是我太爷爷这辈下来的人公用的一个碓坑。我爸爸弟兄堂弟五个,有时还有别人家的碓坑坏了到我们这里来舂米。这个碓坑往往是歇人不歇碓坑,你去他来,平常很是热闹。
   不得不佩服前辈们的智慧,舂米的石臼坑,居然用了现代人才能解释明白的数学和物理知识。我想,他们那个年代,还不知道什么是数学物理,也不知道它们之间什么关系吧。好像古代科举也只考文章诗词之类。老辈人却能将此正确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可见劳动人民的伟大。实践出真知,一点也不假。
   舂米的碓,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石臼,是用较大较硬的沙质石头凿成,呈圆锥形,中间凿空,容器内侧凿有旋转螺纹路,它是埋在地底下的。石头圆锥的口面与地面持平,或者略高于地面。另一部分是用木质较硬的树段做成,这个树段呈7字形最好,九十度的弯恰好做成杵。如果没有呈九十度弯的树,也要专门做一个。杵是要正好落进碓坑里捣碎稻谷的,它比较重,为了延长杵的使用寿命,杵的尖端用铁皮包裹。较长的一段木做碓的腰身。碓的1/3处有一个横着的杠,作为平衡木,尾端稍扁,便是脚踏的地方。脚踏的这头,地势稍低。脚踩下地,杵就昂头;脚松,杵就顺势落到石臼里,将石臼里的谷粒或者其他粮食作物的表皮打破。这个是利用了物理学的杠杆原理,尽管老一辈人说不出个子丑寅卯,但他们运用起来却得心应手。
  
   三
   我们那个时代的孩子,从学着走路,就开始做事,哪像现在的孩子都是公主少爷般的待遇。比如,小孩从能坐时吃饭就是亲力亲为,父母忙得脚打后脑勺,哪怕天一半地一半,狗和鸡跟着转,也没空给喂饭。人都有求生的本能,拿不稳勺子的娃娃自会用手直接抓来往嘴里塞,不会看到吃的摆面前让自己挨饿。又比如,会迈开小腿帮父母屁颠屁颠地拿针线盒、找做鞋的布头、拿扳手等小物件。例如,会帮着洗碗扫地,哪怕洗不干净扫不利落,也会好好表现,力求得到父母表扬。一双手拿着火钳像个能者夹草夹小柴棍往灶内添火,跟着父母跑菜园子里识草扯草摘菜,等等。
   家里没米了,父母去干活之前,便将舂米的活交给哥哥。爸妈为了让我从小得到锻炼,大堆的奉承话浇在我身上,灌得我醉熏熏,哥哥也站在爸妈的立场上,哄骗说舂米就像玩跷跷板,特有味道,最好玩。爱玩爱听奉承话的我,就这样,很自觉地“上当”了。且还要把弟弟一同带走管好。听了好话,就像喝了蜜,心里那个美!因此我跟着哥哥干活特卖力,不用哥哥吩咐,抢着做。我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像是小英雄一样,能为家庭分担做贡献了。
   哥哥,是个很负责任的哥哥,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会把我和弟弟照顾得相当好。妈妈经常逢人就夸,说把我和弟弟交给哥哥看管,他们很放心。其实哥哥比我也只大三岁,可他总有点少年老成之感,像个大人,在我和弟弟面前很有威严,我们从来就不敢造次。舂米时,将弟弟放在可以限制他自由的小椅子上,在舂米棚的角落里看着我们干活。
   我和哥哥两人加起来的体重还没有碓重,合力舂米,每踏一下都必须使出很大很大的力才能将杵头勉强翘起来。妈妈为了我们减轻脚下的力量,在碓杵的那头给套了根绳。我们手脚并用,脚踩的同时,手拉绳子,让杵昂头,脚手同时松开,杵就顺势落在碓坑里,捶打稻谷。
   我们舂一下,碓中间的平衡木就“嘎吱”一下,杵便“捅”一下,进了碓坑。“嘎吱”——“捅”,“嘎吱”——“捅”,像鼓点的敲击声,干净利落,没有拖泥带水之感。也像音乐的节奏,不紧不慢,不高不低,有和谐的韵律。也许就是这原始的美声激活了从小就爱唱歌的细胞,以致我到现在都还喜欢唱跑调的歌。舂米的声音有个性有特色,可谓是声声入耳。弟弟两手胡乱拍打着椅子,显得格外兴奋,看得“咯咯咯”直笑,恨不得亲身参与。大概舂十来下,停一小会儿,哥哥趴在碓坑边伸手将臼里的谷粒翻过来。这时,我可以休息几分钟,然后继续。如此这般,直到所有的谷粒全部舂碎压破。十来斤稻谷,我和哥哥是歇歇停停,半天才能完成。
   二人合力舂米,讲究的是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块儿使。我和哥哥经常在一起舂米,那种契合度练就得相当不错。合舂米时,两人要同时出左脚,或者同时出右脚。如果是两人相近的右脚和左脚同时用力,会腿碰腿,脚压脚。如果是中间的两腿不动,同时都用外面的脚用力踩,会出现各使各的力,没有做到完全统一,将力道分散,使了力却差了效果。这也叫“别腿”,是合作者的禁忌。我和哥只操作了几下,就发现了这个“奥秘”。
   其实,在许多合作的事情上,都会出现“别腿”的情况,长此下去要么效率低下,要么很快玩完。最近我学写格律诗,常有群里的老师说“换韵,挤韵,撞韵”等之类的话,我会不自觉的联想到和哥哥一块儿舂米时撞腿碰脚的情景。看来,生活当中的许多事情都能无形中牵扯到一块儿,让人产生联想,起码是引起思考,生活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
  
   四
   当然,大人舂米就快多了,他们力气大,很轻松,往往一个人几十分钟就搞定。下雨天,我爸爸会亲自舂米,我们在旁边看着就好。爸爸舂米的时候手上拿了一根较长的叉棍。一只脚踏下去杵,碓立马昂头,同时棍在石臼里戳一下,让石臼里的谷粒顺势翻个儿破碎。我看着爸爸轻松的操作,手和脚配合得天衣无缝,痴痴地想着我什么时候才能像爸爸那样可以独立完成舂米的事?没想到的是,一眨眼的工夫我竟然也快老了,时间去哪了,我竟然不知!
   舂米完,妈妈还得将米从糠壳里给提出来,这个叫“整米”。整米最关键、也是最后的一步是筛米。我妈妈筛米的技术堪称一流。舂米时,无论怎样用心,总有一些狡猾的谷粒躲猫猫,每次都能成功地躲过劫难,不让碓杵碰到。如此,它也就多活了些时日。如果非要粒粒到位,已经成了米的便会与谷一道舂成粉,就成了米糠,成了猪的口粮。筛米,是用较稀的大筛,将里面的谷粒提出来。我很喜欢看妈妈筛米,手平端着筛子,筛子里装了1/3的米,左手右手一个推一个拉,顺着一个方向将筛子推活,让筛子里的米往一个方向跑动起来,幅度不是很大,但力道要均匀。那些谷粒,开始是稀稀散散到处都是,渐渐地,顺着一个方向往中间靠拢,最后堆成一个小堆,妈妈用手抓出来,又继续,如此反复,最后将谷粒完全提出来。
   我看着妈妈的一番操作,愈发觉得吃饭真的不容易,思量着我得为家里多做事,减轻父母的负担。
   现在都过上了好日子,百多斤稻谷分分钟就可以变成十粒五双的精致大米,不用簸,不用筛,不用车,省时省工省力。舂米的时光已经远去,且一去不复返,但舂米的声音,时常在耳边回响,经常有一个声音提醒着我“粒粒皆辛苦”!
   是的,粒粒皆辛苦,我一直不曾忘,也不敢忘。
   忘记告诉读者一件事,我门口的大爷还是很挑剔,喜欢吃舂的米,为什么?可能是那份古老的情怀使然吧。
  

共 343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舂米》这篇散文,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面貌。作者通过对舂米这一日常劳作的细致描绘,不仅传递了对乡土的眷恋之情,更引发了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思考。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让我们通过这篇散文,找回那份对自然的敬畏、对劳动的尊重,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一起走进《舂米》的世界,感受那份宁静与纯粹。散文《舂米》以作者的童年为背景,细腻描绘了乡下舂米的场景和乐趣。在作者的记忆中,舂米是乡村生活的一部分,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技巧的工作。作者通过亲自参与舂米的过程,学会了珍惜粮食,培养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文章中,作者详细描述了舂米的步骤,从使用打米机脱壳,到用筛子筛米,每个细节都充满了乡土气息和生活的真实感。这些经历不仅让作者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艰辛,也让他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和成果的珍贵。此外,作者还通过舂米的经历,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这种怀念和感慨,不仅是对个人成长历程的回顾,也是对乡村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的传承和尊重。总的来说,散文《舂米》以舂米为线索,通过作者的童年视角,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劳动的价值。这篇文章不仅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更是一篇充满情感和哲理的文学作品,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很好的散文,读来令人受益匪浅,值得推荐品读。【东篱编辑:滴善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306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3-05 08:34:48
  舂米这篇散文,以作者小时候舂米的经历,生动地描绘了乡下童年的乐趣。通过手动打米机脱壳,用筛子细心筛米,不仅锻炼了耐心,更培养了从小节约粮食的好习惯。文章情感真挚,回忆满满,展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深深眷恋与怀念。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3-05 11:50:21
  老师编辑非常精彩,令文增色添彩不少,感恩老师!祝老师春祺
2 楼        文友:岚亮        2024-03-05 10:05:24
  舂米,我们这边捣米,器具是石臼,米筛。石臼分两种,用手捣的,叫捣臼,用脚捣的,叫踏碓。稻谷捣脱壳了,再用米筛筛下米粒。这活我看过,但没有亲自干过,据说挺讲究技巧的,锤子用力过猛不行,太轻了也不行。红花这篇散文,让人倍感亲切,回忆温暖。
回复2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3-05 11:51:52
  舂米,捣米,都是差不多的,老师看来也很熟悉,感谢老师的支持和鼓励,祝老师春祺!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3-05 10:25:03
  我没舂过米,但在电视里看过,觉得那真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老师这篇文,写得行云流水,很放松,很自然,无雕琢,无疑是对那段生活极其熟悉。写熟悉的,看来是为文千古不变的定律。感悟结合得天衣无缝,通俗且深刻。越写越好,精彩的散文,佳作一篇,大赞!拜读学习了,祝生活快乐,春暖花开!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3-05 20:32:13
  谢谢韩老师鼓励,我的生活圈子窄,没什么好的内容可以写,就回忆一下过去来练笔也很好的。问候老师,祝老师工作愉快,开心每一天!
4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3-05 10:58:42
  红花草老师的此文,写得有声有色,特别是舂米场景和步骤的描写,很细腻很有趣,也能看出舂米的技术含量。农村的各项活计都不容易,农人们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很不错。作者文笔清新,生活气息浓郁,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对旧时光的不舍和怀念。情真意切的文字,很精彩,大赞,问候红花草,创作愉快,春安大吉!
回复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3-05 20:35:01
  谢谢罗老师鼓励,反正是多练笔才是硬道理,我就拿自己熟悉的过去来写了,感恩;傲视,祝老师工作愉快!
5 楼        文友:黄金山        2024-03-05 11:11:17
  如今没有人舂米了,都是机械化的加工,不过舂的米真的好吃,真的很香,那时生活虽然苦一点,但是吃的粮食很放心。不想如今的毒素多多!可惜那只是过去了。文章引人回忆,很有情思!富有生活的好文才是真的好文,不会有虚假的光环!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3-05 20:38:07
  谢谢老师鼓励,祝老师春祺,开心每一天!
6 楼        文友:简柔        2024-03-05 11:41:56
  红花老师此文描写非常细致,描写了从舂米的工具到自己的参与,以及父母的参与,让人了解到舂米的过程和工具。那个年代孩子懂事早,早早参与劳动,父母的教育功不可没。叙述朴实,描写真切,真情满满。
回复6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3-05 20:42:28
  谢谢简柔老师的支持和鼓励,祝福老师。
7 楼        文友:野山梅        2024-03-05 12:25:14
  读这样的文章才真的很有味道,题材好,没有矫揉造作,写得流畅自然,很朴实,我们喜欢!祝福作者在艰苦的劳动生活中,多多写文章开心!
回复7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3-05 20:43:16
  谢谢老师,祝老师春祺顺安!
8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4-03-05 13:15:43
  红花草老师这篇文章写的非常生动,也非常细腻,把舂米的器具和场景描写的淋漓尽致,仿佛身临其境。舂米,没舂过,读老师的文,才了解了这个老物件,古人真是智慧。红花草老师很小就参与劳动,令人赞叹!任何经历,都是人生宝贵的财富。文章写的很精彩!拜读学习,大赞!问好红花草老师,遥祝春琪!吉祥如意!
回复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3-05 20:46:43
  谢谢如菊老师百忙之中还来给我留言,很是感动,祝老师工作愉快!
9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3-05 14:41:06
  舂米,我没经历过,但打碓筛米我见过。那时看大人打碓,我总忍不住要踩几脚,看见大人筛米,我总想动几下米筛。今天拜读草儿姐的美文勾起了我很多美好的回忆。文章写得细腻,散发着乡土气息,生活气息,同时也让人懂得生活的不易与生活的乐趣。好文,湘莉拜读学习点赞!遥握问候,谨祝春祺!
回复9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3-05 20:48:32
  谢谢湘莉老师点评留言,你比我小,肯定没经历过舂米的事情。祝老师工作顺利!
10 楼        文友:郑德友        2024-03-05 15:39:11
  只听说过这个古老的脱米方式,或是从影视剧中看到过一两个片段。真正熟悉其细节操作,是在拜读红花老师的文章后,才有了真正的了解。老师在继续这场艰苦劳动的同时,也记述了个人的成长和淳朴的乡情。一篇生活底蕴丰富的佳作!拜读学习!祝春祺,平安!
回复10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3-05 20:49:13
  谢谢郑老师鼓励和支持,祝福老师!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