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五十五岁的空翻梦想(随笔)
附近的小公园纳入新的建设规划,未来的一两年要建成一所三甲医院。
对周边的居民而言,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好事情。但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这个公园是我练习空翻的乐园,就像百草园是鲁迅先生的乐园一样。
公园坐落在地铁站的一侧,是没有人管理的野公园,里面树木丛生,杂草旺盛,四处一望,满目苍凉,和景致优雅、令人心旷神怡的公园相去甚远。
正因为如此,这个公园,尤其是各个角落,几乎没有人来。
对一个喜爱空翻的人来说,像我,总是在找寻适合自己的练功地点。
大学时期,我找到的是农民的打麦场,既平整,又可以用麦秸练习新动作,我就是在麦秸垛和草堆上,自学的各种空翻。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之后,我也是骑着自行车,在县城周边四处转悠,发现了一个废弃工厂,里面有大片的草地,那里也成了我多年的练功场。
这些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多数时间段,基本没有人。
空翻是适合一个人练习的运动,人多的地方不适合练习新动作,除非有特别的表现欲。
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地点的变迁,练习空翻慢慢变成了一种奢望。
从三十五岁到四十五岁,近十年的时间,我几乎没有练习过空翻。
但对于空翻的热爱,是刻在骨子里的,隐藏在心中的空翻火种,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熄灭,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又逐渐熊熊燃烧起来。
终于,我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渴望,买了一个空翻垫子,在老家的小院重新练习空翻。
很多动作都忘记了,都是一点一滴重新拾起来的。
2000年初,我偶然走进这个公园,发现了这个僻静的所在。当时疫情肆虐,足不出户,憋在家里实在难受,索性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戴上口罩,在附近走一走转一转。
漫无目的闲庭信步的时候,仿佛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忽然发现自己每天经过的地方,眼皮底下,居然还有这么一个公园。
四下无人,场地空旷,泥土松软,太适合练习空翻了。
我禁不住小试牛刀,稍微热身做准备活动,练习了几个踺子后手翻。
练习空翻,最大的障碍,就是克服心理恐惧。你昨天完成的非常好的动作,今天如果有点犹豫,就很有可能不敢翻,硬着头皮去翻,心里打怯的情况下,也容易出危险。
某种程度上,空翻非常锻炼人的意志和心理素质。
练习空翻,最初是需要有保护条件的,在硬地上自学是没有可能学会的。这个保护条件,可以是一个海绵垫子,也可以是松软的草堆和麦秸垛。
发现了附近这个天造地设的公园之后,我便经常过来练习空翻。
寒来暑往,日月流转,不知不觉间,在这个公园已经练习了四年。
四年间,练习地点也几经变化,最初我是在公园的一片洼地练习,为了创造适当的保护条件,我从斜坡上拔了好多草,平铺在地面上,就像草做的地毯,练习起来就大胆了很多。
洼地旁边有棵大树,也被派上用场,我的蹬墙后空翻,应该是蹬树后空翻,就是在这里练成的。
第一次练习蹬树后空翻时,还是很有几分害怕的。虽然我在老家的小院里,在垫子上练成了蹬墙后空翻,但平铺在地下的草保护作用实在有限,铺的厚了,又跳不起来。
身边没有人指导,没有人保护,正午十分,头顶是火辣辣的太阳,我助跑蹬了几次树,还是不敢做动作,不甘心地转身离开,走到半路又返回,我还是抑制不住想尝试一下的渴望。
我反复告诫自己,只要大胆仰头,敢于做动作,就没有真正的危险。危险来自于胆怯和犹豫,而练习空翻的过程中,来不得半点犹豫。
深呼吸了几次,大喊了两声,我冲上前去,感觉没怎么用力,蹬树后一仰头,就这样轻飘飘翻了过去。蹬树后空翻完成了。
以后,每隔几天我就会练习一次蹬树后空翻,每一次都要有一番心理波动,心跳加速,但每次都能克服心理的恐惧。
练习空翻不能盲目,尤其是一个人练习的时候,没有把握的动作,不要轻易地去尝试。
练习空翻也容易出偏差,某个动作,昨天你完成的非常好,今天忽然不顺当,有毛病,再纠正起来就特别的难。
我先后有不少动作出了毛病,后手翻练着练着,都能顺利下实地了,忽然歪斜的厉害,然后就几乎不敢翻了。
动作出偏差的那几天万分着急,觉也睡不好,到哪里都想着空翻。可想翻又不敢翻,硬着头皮翻一次,错误又加重了,还不如不翻。
正在上火的时候,我在周围捡到了一个废弃的沙发垫,如获至宝。
就在这个小的沙发垫上,我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后手翻,练习空翻又重新步入正规。
清明前后,我发现在常去的洼地里,有烧过纸钱的痕迹。
怪不得这里平时没有人来,还坑坑洼洼的,原来是坟地。
于是,我重新物色新的练功地点。
公园足够大,角落足够多,很快我又找到了一个地方,周边都是茂密的松树,有块十几米的场地。
在附近,还发现了一个废弃的弹簧床垫。
我把床垫拉过去,再把之前的沙发床垫挪过来,以及两块捡来的小的方形海绵,一个海绵枕头,摆好了铺在地上,妥妥的练功场。
地方虽好,也有不便利的地方。夏天,野草滋长,走进来要穿过厚厚的野草丛,七八月份,里面很闷热,蚊子很多,一片一片地嗡嗡飞起,停下休息的时候,手要不断挥舞去驱赶蚊子。饶是如此,每次练习结束,都要带着十几个蚊子叮的包回去。
足够隐蔽,没有人,还有练功垫,这些已经足够了。
练习了这么多年,会的动作其实不多,就那么几个,练的还不到位。
不少朋友对我说,50多岁的年龄,不适合做这种剧烈运动了,最好练练太极拳,或走路跑步。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戏曲演员多长寿,尤其是武生演员,一生练功不辍,受益终生。有的六七十还能在台上空翻,七八十还能舞刀弄枪。这也间接证明了,有规律的剧烈运动,对人类健康是有益的,日本医疗专家也做过这方面的研究。
这个公园要建成医院了,很好。
至于空翻,还是要继续下去,五十五岁的年龄,还可以再翻许多年。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