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暗香文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暗香】雪中芭蕉(散文)

精品 【暗香】雪中芭蕉(散文)


作者:蔡福 白丁,31.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5发表时间:2024-03-14 09:04:50


   一
   今年的寒冬,感觉特别阴冷,小寒过后,蚀骨缠绵的寒冷气流如精灵般在南昌城内徘徊。年关将至,一场大雪也不期而至,从昨日清晨起,至今日晌午已过,仍在一直下个不停,鹅毛大雪,不见其一分一秒的消停,纷纷扬扬,没完没了,不知何时有个完?
   我伫立在四楼窗前,见天地一体,头顶三尺如银色锅盖,没有一丝缝隙,难见一线天色,严严实实,使人窒息。远处,大大小小的房屋建筑,被厚厚的白雪覆盖,只露出高高低低的屋顶,像是白色的岛屿漂浮在天际。近处,树木的枝条挂满了累累雪珠,将树身压得弯腰屈背,东倒西歪。一阵风吹过,树枝轻轻颤动,发出沙哑声响。大自然与所欲为,粗暴地大手一挥,将整个世界笼罩于白茫茫的混沌之中。
   在这素白的世界中,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和寂廖。忽然,一幅奇特的景象,映入我的眼帘,小区公园的一角,一株两米多高的芭蕉,用其硕大的蕉叶撑起厚厚的白雪,半露着身子,其青翠鲜绿的色彩,为这寂静肃穆的世界增添了一丝生动。
   挤在墙角背阳处的芭蕉,平常视而不见,却在茫茫白雪中被映衬而出。漠色苍茫中的一抹翠绿,如若大漠中一块绿洲,温润了我郁闷的心,遭受连日来的阴冷和大雪缠绕的心绪,得以些许慰藉。我突然想起王维的“雪中芭蕉图”,记得那年在清华美院学习时,老师讲中国绘画史,特别提及“雪中芭蕉图”是中国绘画史里争论很多的一幅画。王维在《袁安卧雪图》中,描绘了皑皑大雪中直立着一株翠绿的芭蕉这一景象。适宜生长在南方热带的芭蕉,却以翠绿之姿立于北方寒地。画论者对此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指摘的,如《渔洋诗话》说他:“只取远神,不拘细节。”《梦溪笔谈》中,沈括借张彦远的话说他:“王维画物,不问四时,桃杏蓉莲,同画一景。”
   替王维辩护的人似乎更多,宋朝朱翌的《猗觉寮杂记》说:“右丞不误,岭外如曲江,冬大雪,芭蕉自若,红蕉方开花,知前辈不苟。”明朝的王肯堂在《郁冈斋笔尘》特举两例,为王维辩护,一是梁朝诗人徐璃的诗,“拔残心于孤翠,植晚玩于冬余。枝横风而色碎,叶渍雪而旁孤。”二是松江陆文裕宿建阳公馆时:“闽中大雪,四山皓白,而芭蕉一株,横映粉墙,盛开红花,名美人蕉,乃知冒着雪花,盖实境也。”证明雪中芭蕉的景象确乎存在。
   虽然陆文裕亲眼所见建阳雪中芭蕉,但明朝的谢肇制和清朝的俞正燮仍为否定,谢肇制认为:“如右丞雪中芭蕉,虽闽广有之,然右丞关中极雪之地,岂容有此耶。”即便闽广能见到雪中芭蕉,但关中极雪之地容不了雪中芭蕉。谢肇制还说:“作画如作诗文,少不检点,便有纰漏……”
   雪中芭蕉,给后人留下了多少谈资和蠡测,有人说是瑕疵,有人赞为绘画史上的千古绝唱。
   孰是?孰非?
  
   二
   目睹茫茫雪域中独树一帜的翠绿芭蕉,遥想一千三百年前的王维,似乎心有所悟。如我身处江南,雪中芭蕉,并非难见之事。而袁安时处洛阳“关中极雪之地”,芭蕉可能难以“自若”,雪蕉难以同调成曲,似乎不无道理。但如若仅从地理上看雪中芭蕉,未免有违王维初衷。
   王维为何付之以饱满笔墨,意欲何为?
   其实,王维心里明镜一般,他在《山水论》中,开篇即曰:“凡画山水,意在笔先。”王维是以画明志。王维是开启文人画之鼻祖,文人画,多以抒发个人“性灵”,有意回避社会现实。苏东坡评价王维的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画中,诠释了他人生的理想和期盼。王维诗画,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的深刻表达。
   王维是伟大的诗人、画家、音乐家,他心里澎湃着热烈而浓厚的情感。诗以言志,他的山水田园诗,意境高远,清淡宁静。他的边塞诗,意气风发,豪迈雄浑。他的赠友人诗,情感深沉真挚。伟大诗人的情感,激烈如波涛汹涌,又细腻似涓涓泉流,铺天盖地的苍茫白雪,又怎能压抑他胸中激越的情怀!
   作为盛唐时期的全能型才子,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仕途不顺,一生最高官阶为尚书右丞。他的一生,从花马游街到隐于终南,命运无可避免地让人长叹。假《袁安卧雪图》,抒胸中之意气,是其人生感悟,超脱自我。
   现实中,学富五车,并非做官能得心应手,如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知识渊博的人经商,不一定成功。也许有时知识越多,脑子里条条框框越多,反倒束缚了手足。
   我不由地想起一位老同事,他毕业于我国最高学府,积极上进,能力超强,一度意气风发,但最终不敌人事,在角逐中挫败后,终日郁郁寡欢,染疾上身,不幸早早离世。
   有人说,当芭蕉被置于无边的大雪之中,仍有坚强的翠绿之姿,象征着心灵突破周遭喧闹环境的樊笼,精神得以升华。王维宦海浮沉,半官半隐,去世前,上《责躬荐弟表》,请求削去自己全部官职,放归田园。王维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态度,似乎与雪中芭蕉有某种契合。
   也有人认为王维信奉佛学,有“诗佛”之称。如钱钟书先生认为雪中芭蕉蕴含的禅理犹如海底尘、腊月或火中莲,暗示稀有或不可思议。复旦教授陈允吉认为雪中芭蕉体现出对现实生活否定的阴冷而消沉的宗教观念。
   后人对雪中芭蕉的理解,都离不开自己的生活经验,人人眼中各各不同,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了解艺术作品,自然应遵从作者的生活阅历和心路历程。王维笔下的雪中芭蕉,是王维生活中柴米油盐、辛酸苦辣衍生的,是其心中想要的。
   我眼前看到的雪中芭蕉,是真实的,那苍茫雪域中的一抹翠绿,如同我的喜爱一样真实!
   我并不很钟情白雪,却在意翠绿的芭蕉。在遮天蔽地的雪日里,一抹绿色是何等之必要!白雪的高洁也不过是狂花凋落,过眼烟云,它以洁体对大地的覆盖,也不过是一时的掩饰,在阳光到来之时,必将遣入泥土。而那绿色,是生命,是希望,无论春夏秋冬,无惧严寒酷暑,总是欣欣向荣,沁人心脾……
   望着眼前的芭蕉,我突然想起上中学时,教数学的赵老师上课时,常带着一块三角尺,那三角尺,我至今记忆犹新,锃亮的草绿色,很像我眼前的芭蕉茎。赵老师常教导我们说,做几何题尤其是涉及三角形的题型时,背上背个三角尺,就不会忘记基本原理。
   这形象的说法,其实可以借用到生活中。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解题过程,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很多难题,不如意者十有八九,人生有太多的不确定,没有人敢说一生不会遇上糟心事、遗憾事,当忧郁烦闷的心绪来袭,心中那抹绿色,才是保有生命的真谛。
   雪花仍在面前飞舞,茫茫雪域中的一抹翠绿,如苍茫大漠中的一方绿洲,是慰藉,是希冀,是心底暗处的一束亮光。
   遥望眼前的雪中芭蕉,我竟有如是观感和期待。

共 26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从冬日的寒冷与阴沉让人压抑,衬托一株雪中芭蕉给人的眼前一亮,继而联想到王维的“雪中芭蕉图”。对王维的“雪中芭蕉图”,古来争论很多,褒贬不一,作者列举了多个评论,但似乎更倾向于“褒”的方面。文章进一步讨论了王维的诗与画,尤其是苏东坡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最后结合生活,抒发了感慨。文章文笔流畅,娓娓道来,触景生情。感谢投稿暗香,祝创作愉快!佳作推荐欣赏!【编辑:风中求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318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4-03-14 09:14:07
  感谢投稿暗香社团,祝创作愉快,佳作连连,期待更多精彩!
2 楼        文友:蔡福        2024-03-14 21:07:54
  非常感谢求静老师编按!老师辛苦了。谨祝老师编创快乐!
3 楼        文友:易辞        2024-03-30 22:34:43
  最近繁忙,前来品读老师好文,问好老师!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4 楼        文友:蔡福        2024-03-31 20:42:18
  易辞老师好!感谢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和鼓励!遥祝老师工作顺利,编创快乐!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