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见闻】儿时农事二三(散文)

精品 【晓荷·见闻】儿时农事二三(散文)


作者:赵声仁 秀才,1906.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3发表时间:2024-03-14 13:45:51
摘要:谁能知道,拣红小豆、挑麦秸杆、制作颗粒剂,这几项我们儿时做的小事,竟与共和国的发展、粮食的丰收有直接关系。记录下来,免得乡愁留下遗憾。

这里的农事,不是指那些传统意义上的常规农事,而是我小时候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我们小孩子做的或参与做的几件小事。因为与土地、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所以权且叫做农事。这些农事,空前绝后,不记录下来,总觉得是个遗憾。
  
   一、拣红小豆
   这年冬天,格外地冷,学校的操场上,冻出了几条横竖交叉的裂缝,宽的地方,可以掉下一个玻璃球。上完课外活动,我就背起书包,急急地跑回家来。
   屋里也不暖和,北窗户被风吹得呼哒呼哒地响,就像拉风箱,要把冷风一下一下地抽进屋里。炕上放着家里平时吃饭的那张长方形的饭桌,桌上摆着一层红小豆。红小豆晶亮晶亮的,好像一枚枚剔透的玛瑙。有几粒不安份的,滚落在炕上。
   母亲和二嫂在屋里。她们斜着身子坐在炕沿上,边扒拉着小豆,边从里面挑拣着什么。地上,有一个大铁盆,里边,红晃晃地盛满了豆子,旁边,放着一个细长的布口袋。母亲和二嫂,时不时停下来,搓搓双手,再拣。
   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场景。过年炸油糕,蒸豆馍馍,也不过二三斤红小豆,泡了,烀了,拌上点红糖,就把年过了。眼下,哪来这么多红小豆?莫非,母亲有了什么额外收入?那也不能专门购买这么多小豆啊!小豆,不是家里的主食,而是家里有了足够的小麦、玉米、糯米、黄米面之后,调剂、改善生活才用到的。这对当时的我家来说,是奢侈品。
   正纳闷间,母亲说话了:“放学回来了,正好,咱们一块拣小豆!”
   “拣这个干什么?”我问。
   “上边要的,有大用项,说是出口!”母亲答。
   “是哪的小豆?”我问。
   “上边统一发的,你二嫂我们刚从队上领回来。”母亲答。
   “还用得着我?”我一摊双手说。说实在的,我最不愿意干这样细巧的活,虽不用多大力气,但要有足够的耐心。
   “按人头分下来的,一人每天二斤,人人有份!还有天数要求,要全家动手才能完成。”母亲说。
   “这小豆多么漂亮啊,还用再拣什么?”母亲过年蒸豆馍馍,除去把小石头、土块拣拣,里边没有其他东西可拣。
   母亲示意我来到桌前,从炕上把一个小簸箕递过来,指着里边的豆子,认真地说:“瘪的,变色的,发白的,特别小的,有虫眼的,都要挑出来。上交的时候,队里、公社,都派专人检查,要过几道关呢,一个差样的也不能有!”小簸箕里,已有浅浅的一层豆子,是母亲和二嫂已经拣出来的,确实深浅不一,大小不等,有的发瘪,有的有虫眼。
   出口的物资,要求这样严哪?外国人真是不好伺候。这样想着,我就上了炕,同母亲二嫂一起挑拣起红小红豆。
   “不白拣的,拣好一斤,上边给一分钱;拣出来的瘪的小的,经验收,也给咱们,留着咱们自己吃了。”母亲说。
   “这次,给咱家多少任务啊?”我问。
   “300多斤。先领来60斤,送去再领。要一个多月才能拣完。得好几块钱呢,还可以剩下四五斤豆子。”母亲脸上荡起一波笑意。
   母亲每天给家里五六口人做饭,还要伺候鸡鸭猪羊,每天忙得没有闲空。但看得出来,母亲还是以能接到这样的任务而感到高兴。
   礼拜天、每天放学后,我就帮着母亲拣小豆。正是冬闲季节,夜长日短,到了晚上,父亲、二哥,也都围在饭桌前拣小豆。30度的白炽灯泡,并不显亮。过去个把小时,两眼就干涩发酸,脖颈和双臂也有些麻木,我们就要伸伸胳膊,晃晃脑袋,缓解一下。特别是屋里到了夜间,更显得清冷,双手有时冻木,就要使劲搓几下,再拣。全家人忙乎了有小一个月。
   生产队的每家,都如此。
   为了几块钱?为了几斤豆子?我说不清楚。我能感觉到的,就是大人孩子,都兴致勃勃,都没有怨言。一家一家的,都按照要求,及时拣完交了上去。人们心里有个尺度,上级让做的,就是好事,就是对国家对百姓都有益的事。
   后来听说,这批小红豆,是出口日本,换取国家需要的铁路项目建设。那时,国家实在拿不出更好的东西出口,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号召全国农民做好这件事情的。
  
   二、挑麦秸杆
   一根麦子,麦根以上,麦穗以下,都叫麦秸杆。麦秸杆,烧火做饭,是好柴禾,特别是烙饼,火候不软不硬,不可多得,烙出饼来,金黄油亮,外焦里嫩,酥软可口;麦秋之后,每家都在门口或院里垛上高高的一垛,压实,顶部盖上一块废旧席头或破塑料布,像个小型蒙古包,从垛的底部一天天抽着烧,可浇到秋后;把麦秸杆用碌碡压劈压软,和在泥里,醒上两三天,泥巴就有效地粘接在一起了,脱坯垒墙盖房搭炕抹墙,鸡窝羊圈小棚子,用项多多,是农家离不开的“建材”。
   但我们这里所说的麦秸杆,是专指麦穗以下、第一节以上那段麦秸。这段麦秸杆,修长挺直,洁白光亮,韧性较好,中间没有麦节。它是麦秸草帽的主要材料,也可做成其它好多生活用品和工艺饰品。
   先将麦秸杆用水浸泡几个小时,然后编成长长的片状的麦秸辫子,再用线绳按照帽顶、帽体、帽檐、帽缘的顺序连接起来,拴上两条汗带子,一顶漂亮的麦秸草帽,就成了。可遮阳,可挡雨。那时,年岁大些的叔叔大伯们,大都用苇子编制的尖顶的草帽防晒遮雨,而年轻人则大都戴顶麦秸草帽,秀气、精神。尤其姑娘家,戴上一顶草帽,两条小辫梳在后边,扛着锄头,走在田间小路上,天空瓦蓝如洗,两边麦浪滚滚,小辫一跳一跳,真真一道诱人的风景。
   它还可编成盛放食品的浅盘子,蒸馍馍的铁锅蒸笼,驱赶蚊蝇炎热的手摇扇子。基本工序都是先将麦秸编成小辫子,再根据不同需要设计编制。穷人家的孩子不仅仅是早当家,穷人家的孩子生活的技能技巧也掌握得早,掌握得多。在我们村,我们一般大的孩子,对诸如麦秸帽、麦秸扇子、小浅盘之类,大都胸有成竹,伸手就编。有时,光编麦秸辫子,就有三四十米长。
   将麦秸杆做成笔筒,做成饰品,甚而做成精美的工艺品,就是非专业的精巧的手艺人不能所为了。我家现在的书柜里,仍然保存着一个香烟盒大小的硬纸盒,外边包一层浅褐色的花纹纸,里边粘着一幅意向派作品:一个老人,站在一只小帆船里,岸上,几株艾草挺立。老人的头是一粒红豆,而其余材料,全是麦秸杆。这是三十年前,一个朋友送我的。至今颜色未变。
   这是令人感慨的。深秋播下小麦的种子,经过一整个寒冬的积蓄给养,来年春季返青拔节,到了炎炎夏日,收割小麦,香喷喷的馒头大饼饺子就进到了我们嘴里。这好像顺理成章。但谁又能深入地想想,这支撑小麦生长的麦秸,还浑身是宝,用途广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那么多的方便和美好。这是土地的功劳,是劳动人民的智慧。这是我们生命和生活的支点。
   许是麦秸杆具有这么广泛的艺术的用途,才给我们添补了一项拣麦秸杆的美好的回忆。
   应该是拣红小豆的第二年吧,在放麦秋假前的最后一个班会上,老师给我们布置任务,说学校已经统一和各生产队说好,各队的学生到本队拣麦秸杆。要大家利用十天的麦秋时间,拣麦秸杆,一人至少三斤,多者不限,保管好,开学交到学校。老师说,这是国家收购,有大的用项,每斤给我们补贴五毛钱。最后,又强调了一下麦秸杆的标准:一尺长,无污染,一般粗,二两一捆。
   那时的小麦,虽比现在高出很多,但也是高低粗细不等,颜色有别。我们就要专门挑拣。我带上剪子,带上线绳,有时来到生产队的打麦场上,有时直接来到麦地。挑选没有折断、没有缝隙、杆长且直的麦秸。够一把了,就捋齐,从第一节处剪断。我们都是几个小朋友结伴而去。一根一根地挑,一把一把地捋,一剪一剪地剪,一捆一捆地捆。麦穗捋好,拿到手里的时候,我觉得手中的麦秸,如同花颈,而四散的麦穗,如同一朵盛开的秋菊,放射着淡淡的麦香。每年捡麦穗、吃馒头的美好时光,也同时在脑海中闪现。
   地里丢下的麦穗,没有好的秸杆了。但遇到开圈的麦地,我们也不错过捡麦穗的机会。
   全班学生,都是超额完成了任务。开学的第一个班会,老师表扬我们,同时告诉我们,学校还要用硫磺统一熏白,上交。国家要用麦秸,做成饰品,出口东南亚,换取外汇。
   我的心中,油生一种自豪。我拣的麦秸,做成的菊花或梅花,或小船流水,将会到哪个外国小朋友手中呢?
  
   三、做颗粒剂
   做颗粒剂,是每年暑假及其以后半个月的事。这时,田里的玉米已经长成一米左右高了,属于青少年时期,正是撺个头长身体的关键时候。
   这时,一种叫做玉米粘虫的害虫,就偷偷地躲进玉米叶片的中心,吞食玉米叶子。我看到这种虫子,心里总是犯怵,身上不由起一层鸡皮疙瘩。它们呈黄褐色或灰褐色,身下一溜忽隐忽现的小爪,身上一层细软若飞的茸毛,爬动起来,一屈一伸,故作沉着没事一般。但吃起玉米叶子来,却发出快速而隐藏的嚓嚓声,啃噬人心一般。轻者,它们把翠绿的叶子啃成孔洞,重者,则可吃光叶片,造成大面积减产。如不及时消灭它们,等玉米长了棒子,它们还会啃噬玉米胡子,并觊觎没有长成的娇嫩的玉米粒。
   颗粒剂,是一种农药,是专门防治这种玉米粘虫的合成药剂。这种药剂,由六六粉和一种有微孔的高粱米粒大的颗粒混合而成。光用六六粉,沾了露水,会糊在玉米叶子中心,侵蚀叶子,影响治虫效果;或下雨了,被雨水直接冲走,不发生药效。而拌上颗粒,六六粉会浸入微孔里,既不会糊住,也不会被全部冲走。就可以长一点时间留在玉米中心,让那些无赖的玉米粘虫充分“享受”一下六六粉的滋味,尝尝六六粉的厉害。
   我们小学生,就担当了寻找、筛制颗粒、按比例搅拌六六粉、往玉米叶中心投放颗粒剂这一艰巨任务。这是学农,这是助农。农家的孩子,注定要和庄稼心生关系。
   这里,最埋汰、最费力气、也让我最有成就感的,是寻找、筛制颗粒。因为颗粒的要求是严格的:雨水不能冲化,高粱米粒大小,每个颗粒,要有若干微孔,单位重量相对小。
   专家给出的途径,是从煤渣里筛制。品质好的煤,烧出的煤渣,做出颗粒更好。
   一时,“洛阳纸贵”,各家各户的煤渣成了紧俏货。全校一二百名学生走家串户,推着小车,拎着铲子,拿着袋子,搜集煤渣。堂屋的大灶,院子里的冷灶,生产队馇猪食的排灶,用过的白薯炕的底灶等,凡是可能烧煤的灶膛,我们都一遍遍地来过。大坑边,肥堆里,垃圾场,盖房的工地上,凡是可能倾倒煤渣的地方,我们也都三番五次地翻找。那时的农村,以烧柴为主,煤渣本就不多,加之时值夏日,用煤更少。我们把全村的地皮都搜刮了几遍,搞得大汗直抹,小脸漆黑,最后也没有找到足够的煤渣。
   我突然想起了我大舅,他在市里的一个工厂上班,那个工厂有好几个锅炉,昼夜烧好煤。我家盖房子时,大舅曾给我们拉来过两大马车。就招呼几个伴,借辆排子车,找到我舅,说明原委。大舅听说是防治病虫,一下子给我们弄了几麻袋,将排子车装满了。大舅也是农民出身,他的血液里,流淌着父辈的汗水。
   就开始筛选颗粒。一块块地砸碎,一筛筛地甄选,大块的再砸,再筛。一袋子下来,我的口眼鼻耳,都黑了,我的袖口裤腿,也早飞满了烟尘,和汗搅和在一起,粘在身上,头发,更是浮了一层灰黑的煤渣面子。但想到明天就可以将这些颗粒拌上六六粉,放到每株玉米的叶子中心,让那些虫子不知不觉地喝下颗粒剂渗出的六六粉,进而无奈地死去,我心里就兴奋,就荣耀,就把劳累甩到了空中。
   六六粉和颗粒的比例,是在生产队长的指导下配备的。背上一个布包,包里装着颗粒剂,在太阳还没有出来的时候,我就同几个伙伴,来到了玉米地。夏日的清晨,是凉爽的,空气是温润的,玉米地里,不断地散发出清新甜润的味道。我们沿着玉米垄,从背包里抓出一撮颗粒剂,小心地送进玉米苗的中心处。一撮撮地抓,一株一株地送。六六粉是呛人的,是烧手的。两三垄下来,我的手就明显有烧灼的痛感,鼻子也被呛得不住打喷嚏。但想到那些被粘虫啃噬的玉米叶子上的孔洞,想到粘虫屙的撒在玉米叶上的黑粪球,想到它们在啃噬玉米叶子时那趾高气昂的样子,我的脚步反倒加快了!

共 46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红豆的挑选是为了出口到日本换取对中国的铁路坚设援助。将红豆中瘪的,变色的,发白的,特别小的,有虫眼的挑选出来,剩下好的重新交还回去,有少许工钱补助,挑选下来的红豆归各家食用。麦秸秆不仅可以当作很好的燃料,常见的是可以编制成草帽、盛面食的盘垫,同时还可以制成各种精美的工艺饰品。而挑麦秸秆同样是一项换取外汇的任务。为了学校安排的这项任务,作为学生的我们充分发挥各自的劳动热情,出色圆满的完成,得到老师的表扬。为了防治玉米芯中的害虫制作颗粒剂,可谓费尽了心思。混合六六粉的颗粒剂得具有空心吸附作用,为了寻找这种颗粒,作者花费代价去很远的市里大舅上班的工厂才找到烧完的煤渣。运回来后要反复过筛才得到合适的颗粒,混合上六六粉以后将这些颗粒剂一粒粒放进玉米芯里。虽然劳动很辛苦,药剂很刺鼻呛人,可是为了杀死那些令人讨厌的害虫还是非常有意义。老师分享的这些特定时间里的劳动故事很有价值,许多往事再也无法重现,可是在当时的环境中却是非常重要的生产劳动,不应该被遗忘。力荐欣赏散文佳作,感谢老师精彩分享。【晓荷编辑:萧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316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萧垦        2024-03-14 13:48:22
  通过这些独特的劳动故事,可以让我们了解社会前进的每个脚印,繁荣来之不易,进步来之不易,值得所有人珍惜。
2 楼        文友:何叶        2024-03-16 20:14:02
  恭喜精品!赵老师真棒!
何叶
3 楼        文友:萧垦        2024-03-17 07:59:01
  祝贺赵老师佳作加精,问好,点赞,继续加油!
4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3-17 21:52:00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水成泛……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