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见闻】票证年代(散文)

精品 【晓荷·见闻】票证年代(散文)


作者:淡文竹雅 秀才,1054.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9发表时间:2024-03-16 08:37:02
摘要:如今,经济全面发展,社会快节奏进步,各种商品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及大地满足了人们生活的需要。一个身份证,一部手机,一个微信平台,各种生活消费十分便捷,甚至送货上门,服务到家。实现了消费自由。人们不愁吃,不愁穿,有房、有车、有存款。尤其40、50年代出生的人经历了计划供应的时代,更觉得现今社会的美好。我们感恩时代,感恩党和国家,全面享受新时代的福祉,票证时代的拮据和困窘一去不复返了。

老伴很少去超市和菜市场,偶尔一次我们俩去解放门市场转转。解放门市场是齐齐哈尔市比较有名的市场,有各种服装、日用品批发,有菜市场。我们一进菜市场大门,迎面就是如小山般的各种新鲜水果,右手边一排摊床,卖各种熟食:熏鸡、猪头肉、猪手、鸡爪、鸡肝、鸡心、鸡胗等等,再往里走就是卖生猪肉的,一家挨着一家,猪前槽、猪后鞧、五花肉、排骨、大骨,摆放得整整齐齐的。一有人从摊床前走过,卖主便热情地说:“看看买点儿啥?都是新鲜的。”确实,都是新鲜的,整理干净的猪肉。转过身来市场中间就是卖各种新鲜蔬菜、精致的小咸菜、酱、腐乳等等,还有新鲜的活鱼、海鲜品。市场的左手边里面是卖牛羊肉的,甚至串好的肉串,拌好的牛肉片,切好的羊肉片等。然后就是各种面食:包子、馒头、花卷、馅饼、韭菜盒子、麻花、油条、各种烙饼。真是太诱人了!老伴不停地说:“真是物质极大地丰富了啊!要啥有啥啊!”看他感慨的样子,我忍不住笑着说:“开眼界了吧!想吃啥有啥,就怕你吃不过来啊!”我们俩一边观赏,一边调侃,心中满满的幸福感。
   一
   在我们年纪还小的时候,正处在经济不发达时期,也是计划经济时期。新中国刚刚建立不久,经济发展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国家在上个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特定经济时期实行票证供应制度。主要票证有粮票、肉票、食用油票、布票、煤票等,还有各种节令食品供应、物质供应都实行票证管理。
   我记得,当时我家有两个最重要的证件是:户口本、粮食供应本。户口本分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粮食供应本分也分红本和蓝本,红本指的是具有城镇户口的居民所持有的证件。户口本除了登记人口出生或注销人口死亡之外,还是发放各种票证的依据。在户口本的后面几页是个表格,上边会在格子里盖上一个长条的红色印章,里写上某年某月,某年度布票已发放,以及其它发放的票据都是这样登记的。
   粮食本按照家庭成员规定每月供应粮食数量,分为重体力劳动者每月31斤,轻体力或家庭妇女每月28斤,儿童每月18斤,食用油每人4两。其中,包括细粮:白面、大米也是按规定数额供应,供应量包括在定量之内。还可以在规定数量内兑换粮票。粮票包括地方粮票和全国粮票。凭粮票购买各种食品,比如饭店经营的包子、馒头、油条等等。猪肉每人每月半斤,白糖每人每月2两等等。包括黄豆、煤炭、肥皂、洗衣粉等都是凭票供应,春节特别发放各种年货的供应券。
   所以,那个年代户口本、粮食本是一家最金贵的证件。一家老小的生计全在这两个本上。
   二
   物质凭票供应,也不是拿着票就可以买到物品。根据货源情况不定时地供应物品。经常出现排大队购买,甚至排队也不可能卖到。
   这些物质,最能保证及时购买的就是粮食。记得当时县城有5家粮店,按照居民居住区域划定粮店位置,买粮比较方便。我家在第四粮店买粮。那时候,每家都有四五条面袋子,分别装白面、玉米面、大碴子、高粱米、大米等。买粮时,先到窗口排队按照自己想购买的品种、数量开票交款,然后拿着购粮凭证购买米或者面。各种粮食分类堆放,前面有一个特制的称,在一个平台上,有一个类似铁“撮子”的称,把粮食放到里面,称好,买粮人用双手撑开袋子的口,对准“撮子”的口,营业员用手一提,米或面就进到袋子里了。
   全国粮票是最金贵的,到省外出差办事必须带全国粮票,才能解决吃饭问题。平时人们都会攒一些全国粮票,以备外出之需。记得一年我爱人出差到外地,经由北京,他买了足有20斤挂面(当时县城没有卖挂面的),全是用平时省下来的全国粮票购买的。
   我家住在县城的南边,豆腐社在城北,买豆腐得起早到豆腐社排队。甚至天还没亮,就有人来排队。等到一开门,人们拥挤成一团,一双双手伸着喊着:有时候,没等挤到跟前,豆腐卖没了。就得下次再去排队购买。一到春节前,我必须去排队买豆腐,因为母亲要做油煎豆腐,那是除夕的一道菜。
   记得一年春节前,我拿着各种票证:鸡、鱼、猪下水或灯笼挂(猪心肝肺)票去排队购买,这些东西买全了也得几天时间。因为不在一个地方卖。一天我到第一副食品商店买白条鸡,排着长长的队伍,我看到好大的一堆冻鸡,心里想,不用着急,一定能买得到。终于排到我了,营业员给我一只鸡,我交了钱,他又拎起一只鸡,这时外边有一个人和他吵起来了,他吵了几句,又对着我说:“这是你的吗?”我怯怯地,没敢出声,只见他把那只小鸡扔给我,然后说多少钱,我赶紧把钱付给他。此刻,我心砰砰乱跳,像做贼似地,赶紧离开了柜台。回到家我高兴地对母亲说:“我多买了一只鸡。”心里有几分害怕还有几分庆幸。
   我成家以后,家里开始养猪。但是吃肉还是凭票去买,因为养成的猪必须卖给县食品公司,不允许个人杀猪卖肉。一年,我家养的猪长到有四百多斤,我爱人说:“这回咱们自己杀猪卖肉,不但自己可以吃到猪肉,还可以多卖些钱。”他便请来杀猪的师傅,还让几个朋友帮忙,借来一架手推车,拿着一杆称和一把刀,就提心吊胆地走街串巷卖猪肉。猪肉卖得差不多了,突然发现了工商人员,便抄小路匆匆回到家里,生怕被抓住没收猪肉还得罚款。忙乱之中把秤砣弄丢了,那杆秤就一直放在仓房里,再也不能使用了。
   我的单位正好和肉食品商店斜对过,我的队友春云(知青朋友)在肉食商店做收款员。每次去买肉,我都会先交款,然后到柜台前,高高地举起票子(我个子比较高)对着营业员喊着,他会很快接过票子称肉,减少排队时间。肉食商店不定时卖肉松和高温肉,这种肉是有豆的猪肉高温烧制而成的,不用肉票。但是一般人买不到。我就拿一个饭盒放在春云那里,等到来货了,她替我买好,我再过去取回来。“走后门”可能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吧?
   肉票的使用从1960年开始,到1992年结束,整整实行了32年。
   三
   衣食住行,吃饱穿暖,是人们生活的最基本的需要。从1953年开始,到1983年12月,实行棉布、棉花凭票供应整整30年。布票以省为单位根据人口数量按年发放,发放标准大都是每人每年16尺。
   计划经济时期,县城只有两三家百货商店,每个商店有一个布匹组,经营各种布匹和棉花。我70年代初参加工作,正好在百货商店布匹组做营业员。那时候,物资供应短缺,凭布票也不可能及时买到适用的布。当时经营品种有黑色、蓝色华达呢,各种花布、红、黄、白细布,还有毛华达呢(不收布票)。
   畅销的品种是黑色、蓝色华达呢,做裤子、上衣用,这个品种的布匹不是经常有货,总是隔一段时间,才能进来货。等货到了,就会有人传出消息,早早地商店门口就堆满了人。八点钟准时开门,人们蜂拥而入,把柜台挤得水泄不通。我们几个营业员,各有分工,有开票的,有扯布的,一直把几千米的布匹卖完为止,有时候扯布累得膀子生疼。卖完这些布,就整理小票,整理布头,布头不收布票。当时,我买来好多布头给女儿做衣服,省掉许多布票。当时的华达呢六角七分五一尺,花斜纹布六角四分五一尺,白花旗(做被里用)三角八分五一尺。棉花一元零一分一斤。
   如果有人家里有结婚的,布票不够用,就得平时节省一些,向亲友借一些,才能把应该做的衣服、被子做好。那个时候,棉布是主打品种,所以,显得特别紧缺。
   后来,有了的确良和人造棉布,数量不多,人们也是拥挤着疯抢。至于毛华达呢,价格高,大约10元左右一米,购买的人非常少,一年也卖不出几匹。
   四
   早在60年代中期,父亲单位发放特供券,是一块线绨被面。母亲去第一百货商店选了一个特别漂亮的线绨被面,是鸭蛋青色的底,带黄色、粉红色小花,特表雅致、洋气。母亲把这床被面包裹好放在箱子的最底层,一直放到我结婚,给我做了嫁妆。那个年代,能买到这样精美的被面真是太难得,太珍贵了。
   日用品凭票供应的有肥皂、洗衣粉等,稀缺商品凭票供应的有手表、缝纫机、自行车等。我结婚时买的手表,后来买的蝴蝶牌缝纫机,永久牌自行车都是用票购买的。这类的票证不是统一发放,因为稀缺,一年也只能有几次进货的机会,所以这些票证由县里发到商业局,商业局再根据商店规模,分到各个商店,然后由商店经理确定发给谁。托亲戚,找熟人,才能弄到购买券。所以,那时候结婚需要“三大件”也是很不容易买到的。
   不使用票证购买的紧缺物品还有蔬菜。当时有蔬菜公司、蔬菜商店,专门经营蔬菜水果,后来成立了果品公司,水果也有了专门经营的部门。买菜也得“走后门。”我上班路过一个蔬菜商店,店外搭一个大棚子卖菜。营业员都熟悉,基本都是我们这批下乡知青回来工作的。我买菜时,看见一个熟悉的营业员,就高喊:“大平,给我称二斤韭菜。”大平便接过我的钱,很快一捆韭菜送到我的手里。等到她去买布时,她告诉我买几尺布,我这面给她开票,等她交款回来,布已经扯好了,给她扔过去。
   由于物资短缺,供给不足,在商业系统出现了一种怪现象。“近水楼台”“开后门”非常严重。经营什么就沾什么光。当时人们编了一个顺口溜:“住粮店的吃得胖,住煤建的烧热炕,百货商店穿得浪。”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物质供应逐渐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这种现象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如今,经济全面发展,社会快节奏进步,各种商品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及大地满足了人们生活的需要。一个身份证,一部手机,一个微信平台,各种生活消费十分便捷,甚至送货上门,服务到家。实现了消费自由。人们不愁吃,不愁穿,有房、有车、有存款。尤其40、50年代出生的人经历了计划供应的时代,更觉得现今社会的美好。我们感恩时代,感恩党和国家,全面享受新时代的福祉,票证时代的拮据和困窘一去不复返了。
   2023.3.15.
  
  

共 387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这篇散文,写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作者和老伴偶尔进了一回大超市和菜市场,面对眼前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堆积如山的各种蔬菜、肉类,不禁感慨万千。转而作者运用倒叙的手法,追忆了在经济困难时期,物资匮乏年代,为了公平,为了使每个老百姓都能享受得到生活必需品,国家不得不对各类生活必需品实行的票证管理。当然,在那个特定时代,作者亲身经历过了,并历述当时在票证管理时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这也是在特定情况下,无论如何也难避免的。比如“走后门”,优亲厚友等。作者感恩时代和当下,正能量满满。作者文风朴实,语言平和,叙述真实自然,读后,那种生活状态如在眼前。一篇很好的叙事散文,感谢老师赐稿晓荷,期待老师的更多精彩。力荐共赏!【晓荷编辑:一路顺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323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路顺风        2024-03-16 08:44:55
  老师如实地再现了当时使用各种票证的真实情形,又使读者对那段特殊年代的生活状态有所了解。很有说服力,问好老师,祝春安!
回复1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03-19 08:38:30
  谢谢编辑老师辛苦编辑!谢谢!
2 楼        文友:何叶        2024-03-24 22:51:52
  恭喜精品!姐晓荷有你更精彩!
何叶
回复2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03-28 11:44:26
  谢谢社长厚爱!谢谢社长的举荐!
3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3-24 23:36:04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水成泛……
回复3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03-28 11:44:51
  谢谢小雨老师的支持鼓励!
4 楼        文友:一路顺风        2024-03-25 06:08:31
  祝贺老师的文获得精品!
回复4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03-28 11:45:32
  谢谢一路顺风老师的鼓励!谢谢!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