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火】灯火(散文)

精品 【柳岸·火】灯火(散文)


作者:土木禾刀 布衣,344.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64发表时间:2024-03-16 21:59:43

石头姓石。这乳名是他爷爷给起的,意思就是身子和生命,都如青石一般坚硬,任凭风吹雨打,依然无灾无病。其实石头小时候是个病秧子,秋后的狗尾巴草一般,又黄又瘦。动不动就会感冒发烧,呼噜呼噜喘着气,不停地咳嗽。每到此时,石头父亲就会跑到赤脚医生那里,拿几片“安乃近”给石头吃。赤脚医生姓侯,长得细高精瘦,在县城那边上过培训班,很有些经验。他拿着听诊器,在石头肺部按来按去,摇摇头说:“炎症还不轻,打几针青霉素吧。”石头父亲就有些为难,说:“家里就两三块钱,赶明还得买点洋油,买点盐。”回到家中,和石头爷爷商量。石头爷爷就使了个偏方,切了两片生姜,让孙子睡觉时含在口中,将肺里的咳喘往下压一压。倒也管用,只是那生姜的麻辣,让石头很不适应,呲牙咧嘴的。
   那时候点灯都是用洋油,用煤油。将油倒进一个高脚的玻璃壶中,用棉线编成的灯芯,通过铁制的灯口引到洋油中进去。划根洋火点燃,洋油就会顺着灯芯吸上来,燃烧出花生米大小的火苗。昏昏黄黄,并不怎么明亮。借着昏黄的灯光,石头娘坐在土炕上纺线,小纺车旋转着,嗡嗡嗡响。长长的丝线从棉条中牵引出来,然后再将丝线,缠绕到枣木车成的锭杆上。这丝线可以用来织老粗布,也可以搓成绳子,用来纳鞋底,绱鞋帮。搓成的棉绳,除了自家纳鞋底绱鞋帮,剩下的就拿到集市上,换那么三两毛零钱。
   石头的父亲将一捆柳条抱进堂屋里,借着摇曳的灯光,坐在小马扎上编着柳条筐。柔软的枝条,在他粗糙的手指间左弯右弯,一个椭圆形的结实的筐子就渐渐成形。编这东西很费功夫,累得腰酸腿疼的,拿到集市上也卖不了几个钱。可编总比不编要好,多几个钱就可以买一包洋火,称二斤咸盐。或者给石头买几个拼音本,买一个铅笔盒什么的。
   石头白天除了读书,就是帮生产队放放羊,放放猪;或者割一篮青草,送到生产队的牛棚里,换那么三五个工分。作业没时间写,就要挤到晚上来。趴在炕沿上,借着模糊的洋油灯的光,铅笔尖摩擦作业本沙沙沙沙响。房子是低矮的土坯房,墙壁和屋顶都被烟火熏得黑暗,让洋油灯小小的火焰,显得越发暗淡。一盏羊油灯,两间土坯房,三个忙碌的身影。石头小时候的日子,就是照着那昏黄的灯光走过来的,就是借着那摇曳的火苗走过来的。昏昏暗暗,磕磕绊绊。
   可石头的心里,并不像自家的洋油灯那般昏暗。他的心里是有火苗的,是有火焰的。而点亮他火焰的,就是那年冬天看了一场电影。那时候演电影,都是在大街上。两根竹竿之间,悬一块四方形的白布。两盘胶片慢慢旋转,一束光线穿过镜头射在白布上。于是那空空的上面就有了水,就有了山,就有了飞机轰鸣,大炮隆隆。石头觉得这是一件十分神奇的事情,尤其是那一台汽油发电机,嗡嗡嗡一响,那电线上连接的玻璃泡就会明亮。亮得整个院子里都跟白天一样;亮得整条大街,都跟洒满月光一样。石头想,要是哪天自家的屋梁上,也吊上这么一个玻璃灯泡,那自各写字就亮堂多了,母亲纺线纳鞋底也就亮堂多了。
   不过这亮堂堂的希望,也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直到石头十七八岁,点亮小村的还是一盏盏的洋油灯。一到黄昏,你家的木格窗亮了,他家的木格窗亮了。一点点豆大的荧荧的光,一处处矮矮的窄窄的土坯平房。母亲坐在灶台前烧火,木头风箱呼哒呼哒响,灶膛里的棉柴越烧越旺,越烧越亮。亮亮地照耀着母亲一年比一年多皱的脸庞,一年比一年苍老的脸庞;也照耀着石头一年比一年红润,一年比一年葱郁的脸庞。
   这呼呼燃烧的柴火,就是整个小村里最温暖、最热烈的东西了。它让小米饭芳香,让棒子面窝窝金黄。它让土炕温暖,让冬天里的小屋也像春天一样。那时候虽说穷,可有了柴火和洋油灯,那些日子也就过得不那么寒冷,不那么黑黑洞洞。
   读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石头的身子就健壮多了。那时兴开放,兴改革。土地是自各的,猪呀羊的也随便你养。不像在生产队上,一家五六口子,只给半亩自留地。猪喂得多了也批评你,羊喂得多了也批评你。现在,石头一家承包着十几亩地。只要有力气,只要不惜力气,种麦子,仓里一片金黄;种棒子,仓里一片金黄。金黄的棒子拿来喂猪喂牛,饲喂家中那七八只山羊。金黄的麦子拉到磨坊里,磨成雪白的面粉,和成柔软的面团。擀面条,蒸馍馍,烙油饼。厨房里柴火红红,热气腾腾。白面馍馍的香味,飘散到小院里,飘散到田野中。吃窝窝头的日子,终于熬过去了。石头的父亲也舍得,在洋油灯上加一个玻璃罩,让灯芯上的火苗燃得更大些,烧得更亮些。在以前,为了节省灯油,石头的父亲是舍不得这么做的。加了玻璃罩的洋油灯,使小屋中更加明亮,也使石头家的日子更加明亮。母亲不再整夜忙着纺线、织布、搓绳子。父亲也有闲时间坐下来,坐在八仙桌旁喝茶,听戏匣子里的刘兰芳说《岳飞传》,说《杨家将》。
   石头在学校,也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脖子上系着火红的红领巾,先当学习委员,后来又当了班长。举行入队仪式那天阳光灿烂,一大朵一大朵的白云,点缀在蔚蓝的天空上。激昂的国歌声中,红红的国旗高高升起,火一样飘扬在浩荡的春风里。少先队的队旗,也是火红的,上面有金色的星星、金色的火炬。那火炬真的就像一把火,将石头年少的心热热地点燃了。他将手高高举起,深深敬礼,久久凝视鲜艳的队旗。那时候校园的操场上,白杨树吐出了嫩绿的叶子,墙根的鸢尾花一朵一朵开放,恰如展翅欲飞的小鸟一样。
   读高一的时候,石头又加入了共青团。共青团的旗帜也是鲜红的,烈烈燃烧的火焰一样。那颗金色的星星,则像灿烂明丽的阳光,温暖且明亮。那时石头的母亲做饭,已不再一手拿烧火棍,一手拉风箱;而是把铁锅架在炭炉子上,炒菜,熬小米饭,蒸馍馍。这样就省下许多力气,省下许多工夫。冬闲时光,石头的父亲喜欢坐在火炉旁,佐着花生米喝几盅小酒,或者佐着猪头肉。炉火旺旺,红红黄黄的火苗呼呼燃烧,将屋里的空气烧得暖暖洋洋。石头家的日子也像这炉火一样,是暖融融的,是火红红的。原先低矮的土房也已经拆掉,盖起了五间结实宽敞的红砖房。玻璃门,玻璃窗,雪白雪白的墙。亮亮堂堂,就像洒满了金黄的阳光。
   唯一感到遗憾的就是,那时候村里还没用上火电。夜晚照明,是在蓄电池上按一个不大的玻璃灯泡。这灯泡就像一个个小小的太阳,比洋油灯明亮,比红蜡烛明亮。
   早年石头去县城里读书,骑的是自行车,走的是沙土路。四十里地骑下来,额头上汗气腾腾,屁股和两腿都有些酸痛。待到石头去外地的城市工作时,那一条条土路就铺上柏油了,就变得又宽又直的。四个轱辘的公交车,一直开到村东头。
   城市的生活,和乡下是不同的。路宽楼高,车多人多,五星红旗也比乡下多得多。在老家,只有村委会大院里飘扬着一面。春风里翩翩,秋风里翩翩;细雨中红艳,白雪中红艳。而在城市,五星红旗你到处都能看见。这个公司里一杆,那个公司里一杆;这个学校里一面,那个学校里一面。你喜欢在办公桌上,摆一面红旗;我喜欢在小汽车里,摆一面红旗。这大大小小的红旗,就像大大小小的火焰,在蓝天下热热燃烧着,在白云下热热燃烧着,也在石头的心里热热燃烧着。尤其在入党那一天,面对鲜红的党旗,他紧紧握起拳头,心是红色的,脸也是红色的。整个人就如一团火焰,热烈燃烧着。
   他打电话,把入党的消息告诉父亲;父亲也打电话,把老家的变化告诉他。父亲说,老家用上火电了,买电视机了,买电冰箱了。又说,现在耕地都用拖拉机,收麦都用收割机,节省工夫,也节省力气。石头说,下一次休假,我一定回老家。
   石头回老家的时候,恰逢麦收。初夏的阳光热辣滚烫,平坦的柏油路边是粗壮的葱绿的白杨,是一大片一大片麦穗的金黄。西南季风吹过来,麦穗波涛一般荡漾,荡漾。麦叶摩擦的沙沙声,就像泥土和风说着悄悄话。一台红色的收割机,在麦田间轰隆隆响。麦秆粉碎,麦糠飞扬,金色的饱满的麦粒流进车斗里,哗啦啦哗啦啦响。这麦田就像厚实的热情的阳光,那台收割机的红颜色,就像燃烧的火苗一样。整个六月的田野,都在麦秆的碎裂声中,哔哔啵啵燃烧着。
   老家的大街上,一根一根高高的水泥电杆,一根一根粗粗的铜芯电缆。低矮的简陋的土房全都看不见了,一座一座全是白灰抹缝的红砖房,起脊挂瓦,钢筋过梁。老家的天井里,两棵石榴树红艳艳地开着,就像两树燃烧的火。石头放下行李,弯下腰去嗅着石榴花的香气。母亲从堂屋里迎出来,脸色红润润的,比以前胖了。石头走进屋子里,按一下墙上的开关,房梁上的日光灯啪地亮了。亮得像日光一样,白得像日光一样。电视里的青衣,咿咿呀呀唱。桌子上的台扇旋转,吹出一阵一阵的清爽。石头走进厨房,帮着母亲洗菜切菜。他发现白色的墙壁上,安装了黄漆的天然气管道。灶台上,蓝色的火苗突突燃烧,砂锅里炖的菜发出香熟的味道。在石头眼里,这蓝色的火苗也是红色的,也是火热的。他想起了多年以前灶膛里的柴火,炉膛里的炭火;想起了那盏绿色玻璃的洋油灯,小小的火苗摇曳且朦胧。
   第二天石头早早起来,到村东的河岸上,帮着父亲收小麦。那时太阳刚刚升起,路边的蜀葵红艳艳地开放。一轮又大又红的太阳,照在柏油路上,照在红砖房上,照在村委会那面鲜艳的红旗上。这红色的火,升起在清晨,燃烧在东方。

共 36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以《灯火》为线索,讲述了一位农村孩子成长的故事。石头是个贫穷人家的孩子,小时候,感冒发烧,父亲连买药钱都舍不得花,用偏方治好了他的病。省下来的买药钱用来买煤油,因为那时候农村还没有电灯,照明只能靠着煤油灯。石头的作业也是在煤油灯下完成,灯虽然昏暗,可石头心里却有一团火,他心中充满希望,他渴望家里能够用上亮堂堂的灯泡;勤劳母亲烧得的灶火,喂饱了石头的肚子,也温暖了寒冷的日子;日子在发展中变得越来越好,家里的洋油灯也有了足够的煤油,变得越来越亮,石头也在逐渐长大,他当上了班干部,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加入了共青团,家里的日子用上了炭炉子,做饭和居住环境有了很大改变,日子就像火炉子一样红红火火;石头后来又到了城市工作,成立的条件比农村好得多,石头还加入了共产党,他打电话给父亲,父亲也诉说着村里的巨大变化,勾起石头的乡思;于是,石头怀着迫切的心情回到了老家,回到了那个火永不熄灭的地方……散文语言优美,明线暗线分明,主题鲜明,人物形象鲜活血肉,情节生动,故事感人,贴近生活,引人共鸣!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318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4-03-16 22:00:26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春天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4-03-16 22:00:56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你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2 楼        文友:土木禾刀        2024-03-17 09:33:31
  多谢老师编辑。
3 楼        文友:老百        2024-03-16 22:12:10
  欢迎土木禾刀先生参加【柳岸.火】征文,本文以灯火为线索,主题鲜明,故事叙述娓娓道来,欣赏拜读,积极推荐!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回复3 楼        文友:土木禾刀        2024-03-17 09:34:08
  谢谢老师的欣赏。
4 楼        文友:老百        2024-03-18 08:06:12
   佳作欣赏推荐,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回复4 楼        文友:土木禾刀        2024-03-18 08:27:19
  多谢社长推荐。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