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齐鲁】天柱山拾梦(散文)

编辑推荐 【齐鲁】天柱山拾梦(散文)


作者:周游四海 童生,684.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1发表时间:2024-03-17 08:15:16

癸卯年的暑期,带来了四季轮回的酷热。盛夏晴朗墨绿色的天际,一弯残月悬挂西边,东方还未完全破晓,便趁着凉爽,我们驱车赶往江西铅山县天柱山乡。
   顾名思义,天柱山自然是偏僻的山区,三伏天去正是时候。天越来越亮,离家也越来越远,想到就要实现首次山区避暑,心里一阵激荡。思绪也随着车轮飞转,飞向那心驰已久的地方。
   春绿秋黄,时光匆匆,天柱山曾来过二次,前后不过几个小时。一次随“县鹅湖文学写作班”组织天柱山采风活动;二次陪同文友送书到天柱山乡中小学,都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虽然时间不长,我却感受颇深。曾写过《天柱山采风》和《重访天柱山》游记。这次经乡政府供职的朋友引荐,租住一家靠山临水的农家小洋楼,想不到房屋内外十分干净整洁,稍加收拾就能入住。
   喜欢这里空气清新,其次是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我沿着房屋外走过,发现当地村民喜爱在房前屋后栽种慈竹。这大概与它的这种自我约束的品性有关,住户不会担心它会像楠竹那样,冷不丁从堂屋、厨房的地底钻出。此竹四季苍翠欲滴,充满生机,让人看来充满希望和憧憬。人们愿意选择与它为邻,即使在屋基边没有慈竹,屋主也会从有慈竹的人家那里讨要母竹种植在屋外,陪伴他们度过一年春夏秋冬。
   我想,人们在房前屋后栽种竹子,起先是为了挡风遮面,避暑纳凉,间接地培植了风景,美化了环境。只不过这原生态的美好,原生态的清静,原生态的雅致,被文人雅士移情寄怀升华为品格情操和志趣襟怀,也算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吧!北宋苏轼就有这样的诗句:“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诗句表达了苏轼对竹子的喜爱和竹文化的影响力。
   时值大暑,却清凉惬意,远距离望去,山里的清晨和黄昏的景色不同。山里气候无常,刚刚还是阳光普照,一会乌云带来阵雨,一时雾气蒸腾,山风吹拂倍感凉爽。远眺,一河两岸流水潺潺,蜿蜒漫过浅滩,穿越突兀的河床石奔腾而下。林边是高达百米的悬崖,雄险毓秀,珍奇清幽,让人以为到了仙苑天宫。
   不知何时,阳光又悄然降临。树林深处,烟光迷蒙,杉影依稀,宛若一幅天然水墨相连的画卷展现眼前。河边矗立一把微斜巨型茶壶,在香樟葱茏中时隐时现,寓意着高泉村就是茶乡。远远近近,细心看去,山辉水映,民居炊烟,乡村美景,沐浴着金黄色的落日余晖,黄昏的清纯景致,晚霞的形状和色彩每天不同,更不用说站在不同季节里观赏了。
   高泉村是天柱山乡政府所在地,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则崇岗翼抱,远则层峦后拥,西邻东毗,迎山带水,烟云缭绕,气象雄伟,地势绝佳,气势恢弘。这里,沥青油路铺设到各自然村,乡村道路四通八达。乡容村貌卫生整洁,小型公园、宽敞的公路旁实现了绿化、亮化工程。茶纸广场古朴壮观,每月逢六,一月三次,周边各村民众和商家都会从四面八方来到场内摆摊,商品展销琳琅满目,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赶圩,也是山乡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山区村民热情好客,民风质朴,天然纯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乡茶厂一位制茶师,姓邓名先勇,经弟弟介绍认识,他看起来年近不惑,却有十多年的制茶经历,加上勤奋好学,机制茶和手工制茶皆精。当晚,特地邀请我们去上坊他家喝茶,拿出珍藏不舍得吃的手工茶招待。在喝茶聊天时说起他认识汪彩萍老师和黄一亮老师,当知道我的姓名,兴奋地说他早就看过我的文章,印象很深。兴致勃勃说他虽以制茶为业,但是爱好文学,闲暇时喜欢阅读,并在江山文学网看到我的文章,因是网名而今才对上了号。
   相见恨晚高兴之余,提到他们邓氏族谱,谱中有一篇“传记”是民国时期河口名士郭廷英为老师邓砚勤写的。我一听这人名很熟,请他拿出来看。心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位作者却是我家的一位亲戚,因无子嗣,年代久远,河口、陈坊亦没有他的蛛丝马迹。今年八十多岁的表姐曾说:“姨夫这人个性较强!譬如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学做篾匠的他因生意清淡,便将随身多年的一支派克笔出卖,买者还价仅出五角钱,他一气之下,当时就用铁锤将笔砸了个稀烂。”这段话至今还记忆犹新。邓先勇属邓砚勤先生的孙辈,便请他暇时将传记从族谱中整理出来发我。
   砚勤先生传
   先生名振邦,字彦卿,砚勤其别号也。世居上坊村,民三十四年夏,余任职陈坊区,因公至其地,拜谒先生故里。庐舍栉比傍山之麓,小溪流村前,竹影波光,人置画图中,灵秀所钟,产知书达理之士宜矣。
   先生数代务农,至尊翁乃业商,设肆篁碧村中街,先生幼颖慧,孜孜力学,弱冠即游泮水,复加勤勉,冀掇巍科以显亲扬名,旋科举废,学校兴,欲召笈他乡再图深造,值时势多难,白发在堂,未克如愿,遂设帐授徙,谋升斗而仰事俯蓄,其教法一扫泥古不化之注入式,而施以适合时代之教法,尤其字音之教正,讲解之详明,际清未民初其有此前进法如先生者诚属难能也。不数年,声誉播传,各方争聘,河口人士亦慕名而重金延聘。历念余年,杏坛安坐桃李遍狮江。
   廷英添列门墙,绛帐春风时劳向往,惟半生鹿鹿世业,毫无空负栽值,尝闻先生曰:读书所得知识贵用之,以济世利人,范文正公有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非此义乎,济苍生扶世运,非敢自望。然毕生理首于句读,实非素原,故于课读之余,精研岐黄术,盖所以利人,耳常起沉疴织介不取。迄今乡曲里巷犹称诵不置焉。先生生子三:长名启霸,年仅而立乃卒;次名启创,学名壬林,毕业于黄埔军校,历任连营长,后转入浙江警官学校,长警政二十年,浙东西五各县几遍足迹,宦游所经政绩斐然;三名英绠,耕读自守,克绍家声;生女二:长适程,次适郑,诸系名门此亦。苍苍者所以报先生也,今春邓氏重修宗谱,族人议将先生言行笔于书藉,昭后起而励来,兹嘱英绠弟请传于余,余愧乏椽笔安敢承命,请之再三,义不容辞爰不揣譾陋谨书,概畧亦报耳提面命之恩,于万一耳。
   受业郭廷英拜撰于铅城
   邓砚勤先生曾是郭廷英的私塾老师,在一个偶然的时机,他为老师撰写了一篇“传记”。时隔八十年的漫长岁月,读来仍然让人触目且十分感慨!
   山乡地灵人杰,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此期间,弟弟开车陪我重访篁碧,兑现了十年前随县鹅湖写作班采风《亲近篁碧》一句话:“亲近篁碧,我一定会再来”的诺言,撰稿并发表《重访畲乡篁碧》游记散文。
   这次避暑山乡,打破了常规,“熟悉的地方无风景”,看惯城市的喧嚣,蓦然回首,才发现原来宁静的山村更有一种美,那是一种淡雅的美,清新的美,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天柱山拾梦,拾起畲族叠石村“围屋”的雕梁画栋,(客家人)内有几十户人家,三十六扇门、七十二扇窗和横陈“叠石”巧夺天工的遗存带来的神话传说;拾起浆源村走独木桥、过跳石,品尝农家饭及与杨碧源文友共同撰写传奇(小说)《连史姻缘》;拾起高泉村逶迤的青山绿水,熟悉纯朴的村民,置身天然氧吧的乐趣和一份清凉、一份留念萦绕心底,恍若梦境。
  

共 28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天柱山的风景奇崛瑰丽,被古往今来众多的文人墨客歌颂。“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曾产生过在此安家的念头。作者以一次山区避暑,带读者领略了天柱山独特而奇秀的自然风光。这里,虽是三伏,却凉爽宜人。居处慈竹苍翠,山里晴雨无常,远近的风景更是各有不同。乡政府所在地的高泉村,更是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地理位置优越,淳厚质朴的民风与现代化建设的崭新乡容乡貌,融汇于一处,使这里浓厚的山乡传统文化得到升级与完善。作者文笔精炼,用词文雅,景致描摹自然。期间穿插的传记与人文传承,增加了文章的厚度,渲染了文化底蕴,使这次避暑变得更有意义。文章有历史有当下,有缅怀有展望,更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一片热爱,值得一读。推荐赏阅!【编辑:紫玉清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玉清凉        2024-03-17 08:36:49
  第三次与天柱山有约,依然如同初见。祝老师文健笔丰!
紫玉清凉
回复1 楼        文友:周游四海        2024-03-17 16:16:54
  感谢您辛苦编辑和精美按语及鼓励!问候,远握!
2 楼        文友:土木禾刀        2024-03-17 14:41:56
  寄情山水,暂别红尘,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更何况有文章和好友相伴,那体验就更不一般了。文章叙事,描写,抒情相结合,不错的作品。
回复2 楼        文友:周游四海        2024-03-17 16:23:02
  谢谢您到访留言小文及美评!问候春安!
3 楼        文友:成敏        2024-03-17 16:20:06
  非常好的一篇佳作,有意义有深度的好文!点赞推荐阅读!感谢老师赐稿,问好遥握!
回复3 楼        文友:周游四海        2024-03-17 16:30:31
  多谢成老师到访关注鼓励和高评!敬茶,祝如意安康!
4 楼        文友:韦寒        2024-03-18 00:18:50
  文章细腻传神,读后如身临其境,拜读问好。
人至贱则无敌!
回复4 楼        文友:周游四海        2024-03-18 14:35:34
  多谢先生到访和美评!问好,遥握!
5 楼        文友:老树听风        2024-03-18 09:49:56
  拜读美文,天柱山的风景和人文都是一种别样的美,作者留此美文,真是不虚此行。点赞问好!
回复5 楼        文友:周游四海        2024-03-18 14:42:30
  感谢先生到访关注和鼓励及美评!敬茶,问好!
6 楼        文友:秦雨阳        2024-03-18 10:40:03
  作者三顾天柱山,美已入心,文绽放光彩。天柱山一幅水墨连环画,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赶圩,传统的文化活动。一篇游记,避暑养性,传扬文化,功德高尚。拾梦,拾起雕梁画栋;拾起独木桥、跳石;拾起山青水绿;拾起纯朴的民风。不虚此行。文笔精炼,情景交融,字里行间文化底韵深厚。点赞!
文学是讲实话道实情的学问,用最美文字表达心声。
回复6 楼        文友:周游四海        2024-03-18 14:52:50
  感谢秦老师到访留言小文和鼓励以及高评!祝您吉祥安康!
7 楼        文友:万重山        2024-03-20 21:40:00
  作者通过描写天柱山的美丽风景,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佳作欣赏学习点赞。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