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做布鞋的日子(一)(散文)

精品 【东篱】做布鞋的日子(一)(散文)


作者:同淑君同淑君 秀才,168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4发表时间:2024-03-20 05:27:20
摘要:要抹袼褙,先准备一盆烧熟的面糊糊,再找几块木板。如果没有木板,有人就将门扇缷下来也行,或者找有平坦光滑的青石板。我们家的院子里,就有一块光滑平整的方形捶布青石,也可以用来抹袼褙。

◎做布鞋的时代
   现在说起布鞋,许多人会想到北京老布鞋。店面好像开了不少,实际上穿的人并不是很多。其实,在改革开放之前,基本上还是传统的农耕社会,绝大多数人脚上穿的都是布鞋。
   布鞋,是纯手工制作,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对做制作者针线活的水平要求很高。
   在那个年代,要做的针线活很多,有的简单一些,如缝缝补补,纺线等。有的难度就一些,如经布、织布、裁剪衣服缝衣服。难度最大的,要数做布鞋、绣花等。
   在农村,判断谁家的媳妇是否做能一手漂亮的针线活,只要看看他们家人脚上穿的布鞋,就能知晓个大概。贤慧能干的媳妇,做的鞋子大小合脚,结实耐穿。勤俭持家的主妇,衣柜里总是藏着十几双、甚至几十双崭新的布鞋,平均到每个家庭成员身上,也有五六双,甚至更多。劳作之余,女人总是在埋头做针线活。在针线活里,能积攒、能提前做的就是布鞋。因为做布鞋工序多,周期长。在通常情况下,没有一年半载,布鞋是做不出来的。
  
   ◎做布鞋的传言
   我大学毕业那一年,在一个镇中学工作。那一年,不知什么原因,周围几个村子有三、四个孕妇,都因为胎盘前置的问题,最后都死于产后大出血。听闻惨剧,觉得百思不得其解,这些人生孩子,为什么不去医院呢?胎盘前置,在当时的医院,做剖腹产手术,才十块钱的费用。而这些家庭,也许就是为了省下这笔钱,选择在家生孩子,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真是不可思议!
   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摇头叹息,为逝者痛心。是因为贫穷,还是心存侥幸?是因为愚昧,还是疏忽大意?当事人的想法,没有办法知道。也有人说,今年天年不好。人们传说,这几位媳妇,太勤快了,太贤惠了。听说在怀孕的期间,她们为家人做了许多布鞋,估计四五年都穿不完。也有人说,给家人不能攒太多的布鞋,这样不吉利……
   无论如何,这些传言并不会影响女人做布鞋、攒布鞋,鞋子总是要穿的。那个年代,没有几个人买鞋穿,除非你在外面有正式工作。可是,在外面有正式工作的,一个村子也是极少数人。
  
   ◎抹袼褙
   做布鞋的第一步,就是收集各种破旧布片。衣服穿破了,拆成一片一片的,洗干净放着。床单被褥破了,也洗干净收起来。等到旧布片收集的差不多了,农闲时节,选春季或夏季晴好天气,开始抹袼褙。
   要抹袼褙,先准备一盆烧熟的面糊糊,再找几块木板。如果没有木板,有人就将门扇缷下来也行,或者找有平坦光滑的青石板。我们家的院子里,就有一块光滑平整的方形捶布青石,也可以用来抹袼褙。
   将面糊放在大盆子中,兑一些水,把布片放在里面揉搓,浆洗均匀,尽量拧掉多余的水分,然后在木板上开始抹。
   袼褙第一层,尽量使用大一点的布片,拼凑成正方形或者长方形。铺好一层,接着拼凑第二层。第二层可以使用比较小的布片来拼接。接着第三层、第四层。最上面一层,也尽量用大一点的布片。一般的袼褙,有三四层布就可以了。
   抹好一张袼褙,就把它放在太阳下暴晒。接着做第二张、第三张……
   抹一次袼褙,最少三五张,多的时候也可能有十多张。全部完工后,等着晒干。
   晒干的袼褙,不能折叠,平放着,或者卷起来,可以存放一段时间。
  
   ◎做鞋底
   等到有空的时候,就拿出袼褙,找出鞋样子,比划着,把它剪成鞋底、鞋面的样子。如果是鞋底,得厚一点。将剪成鞋底样子的两张袼褙,固定在一起,绲上白边;另外两张,也缝在一起,在一面包上白布带绲边;如此四层、两两组合的鞋底样袼褙,就可以做成一只鞋底了。鞋底的中间,还可以垫一点剪鞋面鞋底时剩下的边角料,以增加鞋底中间的厚度。
   绲边和包鞋底的白布,都要按面料的斜纹裁剪,这样才可以拉拽,绲边才有弹性,绲出的鞋底边才平整、熨帖,看着也美观。绲边布条接口的地方,一般放在鞋底靠里面的弯曲处,看起来不明显的地方。
   这样的鞋底,还是半成品。鞋底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纳鞋底。
  
   ◎穿针引线
   纳鞋底需要细绳子。
   将纺好的七八股棉线,经过合成,扭搓到一起,做成细绳子,专门用来纳鞋底的。
   细绳子比普通的缝衣线粗,但是针孔的大小是固定的,也就是说,细绳子不能直接穿过针孔。所以,在纳鞋底之前,如何剖开细绳的线头,将细绳和缝衣线连接在一起,穿过针孔。穿针引线,可真是一个技术活:首先将绳子一头散开,大约一寸多长,然后把散开的细线掐断几根。注意掐断的细线,有长有短,让细绳的线头变的更细。之后,将缝衣线拽下一段,三五寸就行,对折,分别与细绳两条分股线头搓在一起,再将细绳与穿针线扭搓,合成,一个穿引细绳的线头就做好了。最后,把缝衣线细的一头从针孔穿过去,就可以纳鞋底了。
   纳鞋底,做穿针引线的过程,说起来很复杂,其实做起来很快,熟练的人,三下五除二,不用半分钟就做好了。
  
   作于2024年3月12日,2024年3月20日首发江山文学
  

共 196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做布鞋,是曾经女人,特别是农村女人必须要学的一门技术。做布鞋的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在同淑君老师的文章里还可以重温一下记忆。那个时代判断哪家的媳妇是否能干贤惠,只要看看家里人穿的鞋便知。勤俭持家的女人,衣柜里总是藏有不少的鞋,家里人的鞋都是提前准备好n双。不过,也有个传言,说预备的鞋太多是不吉利的,将女人生孩子难产的“前置胎盘”与“多预备鞋”关联在一起,有点不可思议。做鞋的工序比较繁杂,作者写得比较详细,首先用破旧布片抹裕褙,用面糊糊,一层一层地铺,晒干,然后用鞋样子比划,鞋底厚度根据自己需要而定,如何搓纳鞋底的绳子,如何穿针引线,作者也做了一一的介绍。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回忆性文章,作者是个能干的女子,这个传统手艺恐怕会失传了,现在做些都是机械化了。文章以分段式进行,层次分明,结构自然流畅,做鞋子的过程写得有条不紊,将人工做鞋的辛劳跃然纸上。感谢老师投稿东篱,希望精彩继续,祝福老师!【东篱编辑:红花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327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3-20 05:34:34
  这种传统做鞋的手艺恐怕要失传了哟,现在都是机器在做,随时都可以买。老师的文章让人重温一下记忆,如何做鞋的过程写得好,问候老师,祝老师开心快乐每一天!
回复1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03-20 09:07:44
  非常感谢您的精心编辑!正如评语里所说的,这个传统手艺恐怕会失传了,现在做些都是机械化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的手工技术渐渐地消失了,但是那个年代的人和事,却深深的印在头脑中,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漫长的过程。问好编辑!开心快乐!
2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3-20 07:28:20
  我也学过做布鞋,还给出嫁的女子纳过几双鞋底,鞋底鞋帮如何做,还能记起一些,太费时费力了。我孩子几岁时候的鞋子帽子都是我自己做或者用绒线毛线勾的,嘿嘿,我咋就没想到写篇文章呢。谢谢老师,激发我的回忆,好文章,值得分享,祝福老师!
回复2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03-20 09:12:06
  太能干了!如果用我们老家的话说,您就是一位“巧媳妇”。可惜我不太会,只是看人家做,看的多了,工艺都知道,有点像“纸上谈兵”。但是其中的人和事,却是难以忘记,因为她们都是我熟悉的人,喜欢的人。
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3-20 15:33:12
  读着老师的文,很亲切,我就是穿着我外婆做的布鞋长大的。虽然爸妈会给我买鞋,有时还给我买小皮鞋,但我还是喜欢穿外婆给我做的鞋,因为上面绣了花啊!看来老师要写系列文了。期待!为老师好文点赞!遥握问候,谨祝精彩纷呈!
回复3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03-20 18:17:58
  是的,穿家里做的布鞋,很舒服。那时给小孩子做的布鞋,有绣花、有贴花,样子挺好看的。我小时候喜欢姐姐给我做的暗红色灯芯绒布鞋,很特别。今日是春分,遥祝您春天快乐!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3-20 17:47:05
  布鞋,是中华的大手艺,从古草绳裹脚,到让脚在它的空间自由活动,真的不如意,感谢人们这么精心制作布鞋,使这门古老的记忆传下来,且发扬光大了。淑君老师的文章,一下子就把人带入曾经的时代,一股暖流,随着眼睛袭来。读感唯美。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03-20 18:24:37
  非常感谢怀才老师的关注与鼓励!确实如此,这是一种传统手工制作的技术。真要感谢那些曾经为我们制作鞋子的人们,她们的在这繁琐的制作工序中,付出了时间和精力,更是付出了对家人浓厚的爱心和关怀。问候老师!春分快乐!
5 楼        文友:诚本真        2024-03-20 17:51:48
  我是穿着妈妈纳的千层底长大的。最懂的那种温暖,老师把做鞋的经历写得如此细致,让人倍感温馨,又一次重温过去的岁月。欣赏美文,问候老师
回复5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03-20 18:27:03
  感谢诚本真文友的关注与鼓励!是的,这种手工制作的布鞋,也叫做千层底鞋,这个名称很形象,能看出布鞋的费时费力。问好文!春分快乐!
6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03-20 18:36:15
  下面是小老乡李宁博士的跟评:
   李:跟着同老师学方言~ge褙。
   同:是的,恐怕这样的方言要消失了。
   李:是的,感觉不过百年就消失了。
   李:是挺梦幻的,我有时候在想,搞个百年生活馆,让大家时不时看看,反思下生活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该多好,现在好像有这个馆了,但还不多。
   同:工业化、智能化的发展太快了,有时候感觉小时候的生活像一场梦,现在的孩子,也许都不相信我们那个年代过着那样的生活。
   我们这一代,小时候生活在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耕时代,而现在却进入了智能时代、AI时代,经历了太大的变化,想起这些,就觉的不可思议。将来社会怎样变化,也许无法预测,也许还有更惊人的科学与发明,也许生活方式还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7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03-20 18:39:10
  文友何孟周先生说:“我上大学还带了一双布鞋。白布包边,我们那里叫验鞋。”何先生是陕西大荔人,大荔的风俗习惯跟我们老家合阳大同小异,估计做布鞋的工序差不多。
   “至于何先生说的“验鞋”,不知道是不是“敛鞋”,将鞋底包边收拾好呢?这只是我的想法,未必就对。
   其实,那个年代农村孩子都穿布鞋。我上大学时没有带手工布鞋,闺蜜斌阁送我一双买的塑料底布面,我姐让我送她一双手工布鞋。到学校后不久,我姐就给我买了皮鞋。
8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03-20 18:51:08
  大学室友贺飙说:“我小时候看见有人纳鞋底,把针往头上刮一下,然后再接着纳。我很好奇,缝扣子的时候也往头上刮一下,结果把头皮划破了。那个疼至今想起来都唆牙。”
   其实,纳鞋底时,因为手心会出汗,纳鞋底的时候针就很难穿透鞋底。人们将针在头发上磨蹭一下,针头上有了头油,变的光滑了,就容易穿透鞋底,也更容易拔出来。就像汽车发动机,需要机油润滑,才能顺利的运转。这也是人们长期纳鞋底的经验。
9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3-21 19:09:10
  这篇散文深情地回顾了布鞋在农耕社会的历史地位,以及它在现代社会的变迁。作者细腻地描绘了布鞋的制作过程,体现了对传统手工艺的敬畏和怀念。同时,通过布鞋这一物品,展现了农村妇女勤劳、节俭、贤惠的美好品质。散文中的场景和情感深深打动了我,让我对布鞋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在当今社会,布鞋虽然不再是主流,但它所承载的文化和情感仍然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作者把做鞋子的过程写的很细致,看了你的文章掌握做鞋的工艺。好文章值得品读,祝同淑君老师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9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03-21 19:34:54
  非常感谢滴善斋文友的关注和鼓励!是的,布鞋渐渐地退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但这其中所承载的技艺和亲情却让人难以忘记。懂得了过去生活的不易。更应该珍惜现在生活的便利,珍惜眼下科技带给人们的好处。问候文友,遥祝你生活愉快!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