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荞地里打人啦(散文)

编辑推荐 【东篱】荞地里打人啦(散文)


作者:红花草 秀才,2479.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98发表时间:2024-03-22 07:36:26


   我们这里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是关于荞地里父亲打儿子的传说。
   话说从前某山区的一个农民有个儿子,长大后应征入伍到外地,两年后回家看望父母。父母看到长得结实了许多的孩子回家,心里自然很是高兴。第二天,父亲到荞地里除草垄沟,干得汗流浃背,儿子打着太阳伞也紧随在荞地里转悠。他一边叽叽喳喳与父亲说着外面的见闻,一边这个摸摸那个嗅嗅,显得对周围一切很是新鲜,很是稀奇。两年没见儿子,父亲一边干活,一边与他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可见儿子说的是土不土洋不洋的蹩脚普通话,阴阳怪气的,越听越别扭,心里膈应,不想再搭理。心想出门两年,说话连腔调都变了,好像是外地来的客人,感觉陌生。这还是我儿子、是咱村里的人吗?儿子倒是越说越兴奋,说到高兴处还手舞足蹈,也不留意父亲的表情。
   说着说着,儿子扯了一株正开花的荞,拿到父亲面前,仍然用蹩脚普通话问父亲:“尊敬的父亲大人,请问这红茎茎,绿叶叶的植物是啥东东?”父亲白了他一眼,心疼地看着他手上拿着生长旺盛的那株荞,心里有气不回答,腹诽:“你吃着荞麦长大,从小在荞地里打滚玩耍还干活,今天居然问红茎茎绿叶叶的植物是啥东东,是故意气我还是假装不认识,竟然变质这么厉害!”儿子见父亲不作声,更走近到父亲跟前,继续撒娇般地问“父亲,这红茎茎绿叶叶,到底是什么东东嘛?”
   父亲听着儿子的说话声越发刺耳,心里那个火一下子蹭了上来,脚一跺,眼一瞪,顺手拿着身旁准备回家挑柴的扁担,举起就要打:“来来来,老子用扁担告诉你这是什么东东,不争气的小兔崽子!”儿子见势不妙甩了太阳伞拔腿便跑。边跑边大喊,非常流利地直接喊出了儿时平时说的腔调:“妈耶,爸爸打人啦,在荞地里、荞地里会打死人,妈耶,爸爸要打我!”父亲用扁担在地下猛跺:“小子,你这下知道是荞了,会说人话啦!出门三天,连天天吃的荞装作不认识!下次怕是连你爸妈都不敢认了!你给老子站住,看我不好好教训你。我再听到你说那些怪腔怪调,撕破你的嘴,不说你现在还没出息,就是将来出息了,飞高了,跑远了,你也是这山疙瘩的种,是老子的儿子,你的根在这里!”
  
   二
   故事听起来是个笑话,但这笑话的背后蕴含的深层道理,大家是聪明人,我不说也知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做官几十载,八十多岁了回乡落根,乡音也不曾改。其实,乡音难改,乡土难离,是很多漂泊在外之人有过的最深体会。
   我儿时家的隔壁有一异姓叔叔,叫治国,我们叫他“国叔”。他父母去世早,跟着哥嫂长大。十八岁参军到部队,后来立功提了干,转业后一直在兰州工作,好几年才回家一次。
   有一年,他回家看望他哥嫂。我们这些孩子像看稀奇一样,一窝蜂地跑去堵在他家门边,像把门的小将军,内一层外一层,你推推他挤挤,拥来拥去。主要原因是听说他带来了好大一包糖,那是外地的糖,比本地的糖果肯定好吃。国叔拿来糖问这是哪个,那是谁家的孩子,摸摸这个的手,拍拍那个的肩,也不嫌我们身上的灰尘泥土,很是随和。我们每人分到了三四颗糖,才被旁边的大人“轰”开。他口悬若河,谈笑风生,我发现他说话和我们说话无异,不是说的外地话,也不是普通话,容易听懂。我很喜欢听他说话,不过有些纳闷,不是说长期喝了外地的水,说话会变成外地的口音吗,他的口音怎么没变?兰州在哪里我不知道,有些怀疑兰州的水和我们这里是不是一样的味道。
   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没有架子,没有官谱。不像某某在外面出差几天,回家就怪腔怪调,瞧这个不顺眼,听那个说话土。有一天,我们还看见国叔挽起裤腿挽起衣袖,到地里给他哥哥割红薯藤挖红薯挑红薯。大伯看他露出来的白皙光滑的皮肤,说:“治国,你不怕晒黑?几年没干农活,手上会起茧打血泡的。”他说:“这有啥呀,黑,是本色;生茧子打泡,是劳动者的骄傲,我是吃苦长大的,这是小菜一碟。”
   我婶见状也开玩笑说:“治国,你出门这些年,居然还认识这青茎茎绿叶叶的红薯藤啊,还会拿镰刀拿锄头,真不简单!”国叔也不生气,说:“嫂子真会开玩笑,我从小就与它们滚打在一起,哪能忘记?”
   大伯竖起大拇指说:“嗯,你不是白话里的那个红茎茎绿叶叶的回乡军人,他是军人的败类,你长了军人的志气,也长了乡亲的志气,好!”
   大伯是生产队长,平时总喜欢教育人。他转背对我们这些孩子说“你们都要向治国叔叔学习,长大要有出息,出息了不可忘本忘根。”
   我们都能听懂一些,有几人低声说:“我才不当那个回家连荞都不认识的人!”
   婶又问国叔:“你在兰州也说我们这里的话吗,他们听得懂不?”他说:“那不行,为了交流,要随乡入俗,开始很不适应,渐渐地也就会说那里的话了。”
   “那你在外那么多年,怎么还会说家乡话,不曾忘记?”婶刨根究底地问。他笑说:“那哪能忘?乡音土话是根深蒂固融入骨髓的,它们一直在我的血液里,永远也忘不了。”
  
   三
   是啊,乡音是融入骨髓的,是永远也忘不了的,因为根在这里,一旦触碰到这个根须,无数记忆就会瞬间涌出。
   世上的人千千万,人心各是各。八十年代流行的歌曲《我的中国心》,很多的人就喜欢里面的歌词,也包括我。这歌唱到大家的心坎里了,“……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往大道理讲,无论何时何地,中国人作为华夏子孙应当有爱国的情怀;往小道理讲,一个人无论飞了多远,当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故土。爱家乡爱故土爱国不止是在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在行动上。短时间内连乡音都敢忘的人,能说他不想忘本忘恩?不爱家乡的人能指望他会爱国?
   在我国,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和口音,这些方言许多都代表着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乡音难改,故土难离”这句话传达了一种深爱自己的家乡、坚守家乡文化传统、珍视归属感的情感。乡音,是连接故土的纽带;故土,是远方的游子斩不断的根。乡音,也时刻提醒自己的出处,是来自哪里。故土,有值得牵挂的亲人,有难分难离的深情。尽管现在社会发展到全球化的程度,提倡说统一的语言,哪里都可以重新安家,但对故土的情感对故土的眷念,无论在什么朝代都不会失去生命力,乡音故土的保质期是永世万代。
   荞地里,父亲打儿子的后续故事,读者自己去揣摩吧。国叔给我们乡里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前天还有人说起呢。他现在已经回归故里,养几只鸡,种些菜,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故土的热爱。
   一方水土,有一方的口音。口音,是打开乡愁的钥匙,丢了钥匙,总让人觉得被拔了根一样。还是荞地里说“荞话”好。
  

共 26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乡音,是连接故土的纽带;故土,是远方的游子斩不断的根。在老师的家乡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是关于荞地里父亲打儿子的传说。山区的一个农民有个儿子,长大后应征入伍到外地,两年后回家看望父母。不但乡音已忘,连长在地里的荞麦也不认识了,还拔了一棵荞麦苗追问父亲是什么。父亲气不过拿起扁担举起就要打儿子,儿子吓得把家乡话也想起来了,大声喊着爸爸在乔麦地里打人了。父亲跺脚直骂,不管你飞多高,跑多远,你也是这山疙瘩的种,是老子的儿子,你的根在这里!民间的故事充满趣味,带给人快乐,让人印象深刻,背后揭示了一个人人皆知的道理:乡音难改,乡土难离,特别是很多漂泊在外之人有过的最深体会。老师隔壁的国叔,父母去世早,跟着哥嫂长大。十八岁参军到部队,后来立功提了干,转业后一直在兰州工作,好几年才回家一次。对待乡亲热情,一口家乡话,没有架子,没有官谱,还到地里割红薯藤挖红薯挑红薯,在家乡人的眼里,国叔不忘本,有出息,人人称赞。最后引申到爱家乡才会爱祖国,非常赞同老师的观点,一曲《我的中国心》升华文章主题。老师感慨乡音是融入骨髓的,是永远也忘不了的,因为根在这里,一旦触碰到这个根须,无数记忆就会瞬间涌出。国叔现在回归故里,养几只鸡,种些菜,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故土的热爱。小题材展现大主题:人不能忘根。故乡是人的起点,叶落归根是每个中国人对故土的牵绊。在中国,数不清的方言就是每个人的乡音,无论身在何处,难忘的乡音便是每个人的乡土情节。文章以故事引出主题,结合身边的事例,层层铺进,抒发人不能忘根,乡情不能忘,乡音不能改的情感,结尾一曲《我的中国心》升华文章主题。无论何时何地,中国人作为华夏子孙应当有爱国的情怀;往小道理讲,一个人无论飞了多远,当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故土。文章叙事、描写、抒情于一体,一气呵成,文辞朴实无华,情感充沛真挚,读来特别能产生共鸣。遥握问好花草老师,生活有趣有盼,天天快乐!【东篱编辑:欣然花开】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3-22 07:46:31
  荞麦地里打人喽,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要求,特别有趣的故事,民间故事总是能让人开怀大笑,看完我的眼泪都笑出来了,笑容背后,又育人于无形,让人深思。花草老师一定是个快言快语的快乐女子,跟老师相处一定很快乐。好文拜读学习了,遥握问好花草老师:生活幸福,创作大丰!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3-22 08:29:22
  老师编辑辛苦,谢谢老师百忙之中抽空编辑拙文,编辑很美,令文增色添彩不少。感恩遇见,祝老师工作愉快!
2 楼        文友:江山编辑部        2024-03-22 08:12:40
  该作品不符合此次【江山•根与魂】主题征文要求,改为非征文体裁。
江山编辑部
回复2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3-22 08:30:23
  谢谢编辑部老师,我再琢磨下一篇怎样写吧,祝咱江山越办越好!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4-03-22 11:08:01
  很好的散文,很好的故事!如今没有农户种乔子了,地里也没有打人的现象了,因为都爱打工,没有人愿意种地!写文章费时间,但是要写出这样好的文章更要费力的,赞扬革命精神,多多写来,我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3-22 16:58:57
  谢谢黄老师鼓励和支持,您知道的,我这水平,嘿嘿,上不了台面,还望老师多多帮助哦,感恩遇见,祝福健康每一天!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3-22 11:29:26
  觉得那个荞地里打儿子的故事不会遥远,儿子还当兵呢。不过,不说家乡话,值得挨揍。家乡话,我一种本,是乡愁的外在表现,“治国”叔就很好,落叶归根,且家乡的营生都会干,没有架子。我觉得,回到老家,说话的强调必须是原色的,否则难受。草根在乡村,总不能弄成细枝嫩叶的。文章写得很朴实。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3-22 17:02:59
  文中的故事,我是从小就听大人说起,我们那里是家喻户晓,常常一些人还动不动就开玩笑。到底是谁我也不知道具体的人。谢谢老师辛苦润笔,感恩遇见,祝老师健康每一天!
5 楼        文友:野山梅        2024-03-22 12:04:57
  感动作者的精神,写这么好的文章起码要博士水平。故事寓意深远,像这样的儿子打死就可以,忘本太多!我在农村很忙活,没得时间写文了。祝福作者多多的写,把江山写红!
回复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3-22 17:05:21
  老师太抬举我了,江山还要靠许多像老师一样的文学达人来支撑,我在江山当小草都还不够格呢,我还得努力学习,向你们学习。感谢老师一如既往的支持,感恩遇见,问候老师!
6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4-03-22 12:19:19
  红花草老师这篇文章写的生动有趣,又蕴含着生活的智慧。乡音最美,乡情最亲,这是亘古不变的情怀。拜读学习,给老师点赞,问好红花草老师,遥祝春琪!吉祥如意!
回复6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3-22 19:37:15
  谢谢如菊老师鼓励,老师说的话总是给人温暖的感觉,让人感动。问候老师,祝老师工作愉快!
7 楼        文友:诚本真        2024-03-22 13:55:50
  花草老师文章喜剧色彩浓厚,充满乡土气息,接地气,符合大众口味,语言很有特色,人物性格突出鲜明,好文,大赞????
回复7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3-22 19:38:43
  谢谢本真老师鼓励,我见识短,没什么题材可以写,就写这些熟悉的练笔。再次感谢老师,祝老师工作愉快!
8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3-22 14:01:55
  荞麦,我们这里打哑谜,红根绿叶开白(bo)花,猜猜是啥。我以前写过有关口音的,确实有些人出门几天说的洋不洋土不土,不过就我身边的的人甭管在哪里工作,回来都会说家乡话。家乡话也是文化载体,有些话,用普通话一说就变了味道。祝老师开心快乐!
回复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3-22 19:41:00
  是的,家乡话用普通话一说,有的就真变了味儿,本地人会嘲笑会讥笑。感谢老师的支持和鼓励,祝老师工作愉快!
9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3-22 14:09:26
  老师的文,构思和思路很清楚,笑话+国叔+小结(升华主题),这对于一个作者来讲,难能可贵。知道怎么走路,就一定会抵达目标。文的主题积极,人不管怎样发达,不能忘本。讨厌某些人,写了几篇烂文,就屁股插葱,装起大尾巴狼。乡土气息浓郁的美文,点赞!拜读学习,祝老师春忙快乐!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9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3-22 19:42:59
  是的,人不可忘本。谢谢老师的鼓励和支持,祝福老师!
10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3-22 14:28:15
  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农民父子间的情感冲突与和解,儿子的普通话与父亲的方言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彼此之间的隔阂与理解。文章以荞地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地方特色和乡村情感,让人读来倍感亲切。希望我们能更多地关注乡村,传承乡村文化,让亲情更紧密。写的真好,拜读学习了,祝红花草老师生活愉快,创作丰收!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10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3-22 19:44:15
  谢谢滴善斋老师鼓励和支持,祝老师健康快乐每一天!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