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坑娃的爹妈(随笔)
我们不得不否认,可怜天下父母心。所有的父母都恨不得把一颗心掏出来给子女,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过上最好的生活。可是,又有谁知道,天下多少父母都在挖一个大大的坑,带着娃义无反顾地往里面跳。
一
小区内有名女士,三十多岁,没有上班,专职带娃。她非常辛劳,为娃付出了太多。只是,她每天准时准点接送孩子,安排好孩子的一日三餐。然后呢,孩子做作业,她干什么呢?掏出手机刷抖音,音量还挺大,三室两厅百来平的房子里,都回荡着视频里的声音。
儿子提醒她:“妈,能不能不要玩手机了?都影响到我了。”
她回一句:“你做你的作业。我玩我的手机,有什么关系?”
孩子还想说什么,她立马吼起来:“快点给我专心做作业,别那么多废话。”
后来,老公看到了,提醒她一句。她意识到问题,每次再玩的时候把房门带一带,声音也调小了不少。只是,她从来没有停止玩手机的脚步。
儿子做完作业,她送给孩子一个大大的吻;遇到搞笑的视频时,也拉着儿子一起观看,一起哈哈大笑。那感觉,真是母慈子孝。
结果呢,你懂的。没过几年,孩子成绩一塌糊涂。
二
有位朋友,喜欢麻将。三天不麻将,浑身发痒。只要电话一响,她立刻飞奔而去。偏偏,约她打麻将的电话从没断过。因为她每约必到。
孩子尚小,丈夫在外面跑生活。她既痴迷麻将,又要接送孩子,怎么办?麻将馆里的老板娘服务非常到位,所有麻友的孩子统一接到麻将馆,还包饭。每次去接时,都是乌泱泱一大群。
接到麻将馆后,孩子还小,没什么作业,缠着正在打麻将的妈妈陪他玩。妈妈脱不开身,华丽地甩出一个手机:“走,去玩吧!”
看到手机,孩子两眼放光。于是,同龄的伙伴每人一个手机,坐在旁边的小凳上,低着头,驼着背,熟练地操作各种游戏,下载各种APP,水平都许多成人都好。
再后来,孩子放学后,扔下书包,直接从妈妈口袋里拿过手机,“乖巧”地坐在角落里,津津有味。
结果呢,你懂的。孩子成了彻头彻尾的手机迷。
三
一对父母,好不容易生了个娃,当然得呵护着,绝对不能让人欺负。
幼儿园时,儿子在学校被人抓破了脸,红红的。回到家,母亲很是生气,告诫儿子:“下次别人打你时,你好好打。人家打你一拳,你打人家两拳;人家扇你一个巴掌,你扇人家两个巴掌。有什么事,我兜着,医药费我来赔,你别怕。”
父亲亲自上阵示范,充当教练,陪着儿子当打手,使出巨形的巴掌假装甩向妈妈的脸。妈妈也配合默契,捂着脸“痛苦哀嚎”。
几天后,儿子跟小伙伴打架,打赢了。父母带着他,来到肯德基,好好地奖励了他一顿美食。孩子吃得满嘴流油,抹着嘴巴十分兴奋。
结果呢,你懂的。孩子成了远近闻名的打架王,所有同学都避开他,远离他。父母赔钱赔礼,次数堪称一绝。
四
她很忙,天天在工厂上班,坐在流水线上,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回到家,还要洗衣做饭,打扫卫生。
她确实劳累,经常累得坐在沙发上,一动也不想动。
孩子的作业,她当然没时间看一眼。何况,她没读过什么书,孩子的作业教不来。
数年里,面对孩子作业的问题,她最多是问一句:“宝贝,作业做完了吗?”孩子回答:“做完了,早做完了。”她选择相信。
老师反馈:“家长,你孩子的作业又没有完成!请家长多多监督。”
回到家,她发了火,狠狠地骂了几句孩子,希望孩子懂事。过后呢,还是选择忽略孩子的作业。
因为她始终认为:孩子的作业,当然是孩子自己的事。
结果呢,孩子习惯越来越差,不完成作业司空见惯。她见多不怪,也只能感叹:“我家孩子真不是读书的料。”
五
那位女同胞非常负责,天天陪伴孩子,坐在孩子身边,既不玩手机,也不干杂事。
女儿所有的作业,她都认真检查过去,并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
孩子吗?粗心了,作业做不来了,书写潦草了……她立刻板起脸,严肃地批评孩子,狠狠地教育孩子,直到孩子认错为止。孩子上个厕所,她也脱口而出:“懒人上磨屎尿多。”
女儿考试考砸了,她指着错误的地方横加指责:“这一题不是跟你讲过的吗?怎么还不会?”“这一题怎么能粗心呢,罚抄一百遍。”
哪怕女儿考了99分,全班第一名,她也在抱怨:“唉,要是不丢这一分,那就是满分,不是全班第一,而是全年级第一。”
女儿听了,只是无助地流着眼泪。
结果呢,孩子变得唯唯诺诺,老实乖巧,眼神呆滞,做任何事都缺乏自信,很努力,成绩却还是逐年下降,终于到了班级末流。
六
他们是爷爷奶奶,子女外出务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也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
作为爷爷奶奶,年过六旬,已经退休,有大把大把的时间。
他们事事包办,什么事都帮孙子做得好好的。一日三餐,碗端到桌子上;洗澡洗脚,衣服帮忙脱,脚帮忙搓;早晚的书包,必须背到校门口或家门口。
可以说,孩子从来没有洗过碗,没有拿起过扫把,没有背过一次书包。唯独需要孩子做的,就是作业。
老师布置点家务活,说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他们感叹:“这个老师,真是屁事多,还让孩子洗碗。孩子哪会啊?”老师要求拍视频,他们就捋起孩子的袖子,挤好洗洁精,放好水和抹布,让孩子装模作样地洗上15秒钟。注意,此处是秒,上交完成。
结果呢,这孩子成了最高级的低能儿,啥事都不会!
孩子的父母有没有责任?有,他们打着奔向美好的噱头,当起最大的甩手掌柜。况且,这样爷爷奶奶式的爹妈也不在少数。
七
曾有专家说:父母这个角色,才是最需要上岗“培训”的职业,可现实中是多少人还没有做好准备,就生了孩子,就为人父母。
孩子的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其中,子不教,父之过,最不可推卸责任的就是父母。我们爱孩子,正确爱,积极引导,收起手机,经常陪伴与鼓励,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给孩子最大的爱和最强的自信心。这样,孩子才会越来越好!
为了孩子,为了祖国的花朵,我们千万别当坑娃的爹妈。

作品结构清晰明了,语言流畅精炼,主题充满正能量。作品针砭时弊,能引起读者深刻思考。
佳作欣赏学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