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丹枫】一部风格奇特的入藏笔记(随笔)

编辑推荐 【丹枫】一部风格奇特的入藏笔记(随笔) ——----读陈渠珍《艽野尘梦》


作者:流汗的公牛 秀才,292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3发表时间:2024-03-25 09:33:56
摘要:原创首发

今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了陈渠珍的文言笔记《艽野尘梦》。
   刚拿到网寄书籍的那一刻,心里既欣喜又忐忑,首先书名的第一个竟然不认识。百度一下得知,该书名取自《诗经》“我征徂西,至于艽野”,艽野有“荒远”之意,还有一种植物叫“秦艽”,生长在海拔三千米以上的高原,于是,作者遂以“艽野”指代青藏高原。原来如此。
   据了解,《艽野尘梦》是民国时期的一部奇书,写于1936年,书中记载了清末民国之初藏地之事,也是一份当年西藏实况的珍贵史料。著名藏学家任乃强读后表示:“但觉其人奇、事奇、文奇,既奇且实,实而娓娓动人,一切为康藏诸游记最。”作者是民国一代“湘西王”陈渠珍。或许,许多人对他不太熟悉,他与熊希龄、沈从文并称“凤凰三杰”。曾长期担任湘西地方长官,经营湘西数十年,沈从文一度担任他的文书。他是亲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不同时期的“振奇之杰”。
   《艽野尘梦》全书十二章,6万余字。记录了陈渠珍从川入藏平叛抗英的一段人生经历,时间跨度从1909年至1912年,地域经过了大半个中国:成都、察木多、腊左、昌都、江达、工布、波密、鲁朗、青海无人区、通天河、柴达木、丹噶尔厅、兰州、西安。行程上万里路,人生经历跌荡起伏,见证了诸多历史事件,传奇色彩浓郁。全书从英国试图分裂西藏开始叙述,尔后清廷用兵从川入藏平叛抗英,再到辛亥革命引发的援藏军兵变,以及作者为了脱离乱局抽身藏地所经历的种种艰难困苦。其内容涉及宗教、军阀、战争、历险、爱情和地域风情,足以吸人眼球。同时,书中语言优美,文字精练,旁征博引,历史掌故信手拈来,行文中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娴熟的写作手法,读后让人收获良多,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之前,我曾读过张岱的《西湖梦寻》、沈复的《浮生六记》,感到他们的文笔都是极为上乘,堪称精品。据了解,1950年正值解放军进藏,鉴于陈渠珍《艽野尘梦》中所写的一百多年前的进藏路线和藏地风俗人情,贺龙遂将这本书送给进军西藏的18军首长作参考。
   通览全书,发现书中用典较多,仅此就能看出作者的博闻强识,学贯古今。如,“泛驾跅驰”,指狂放不羁之状。典出《汉书》记载的汉武帝的《求茂材异等诏》:“夫泛驾之马,跅驰之士,亦在御之而已。”意即再暴烈的马、再放荡的人才,关键在于如何使用。还有,“勿撄人心”,指不可扰乱人心。典出《庄子·在宥》:老聃曰“汝慎无撄人心......偾骄而不可系者,偾骄不可禁系。其唯人心乎!”再如,因约孟林君至郊外,班荆而坐,密询前进状况。“班荆而坐”,形容朋友畅叙交情。典出《左转·襄公二十六年》。楚国大夫伍举和蔡国大夫声子是好朋友,一次伍举犯事,逃到郑国,遇上了途径郑国的好友声子。两人把黄荆树条铺在地上当坐垫,一边吃东西,一边叙旧。在《入青海》一节,“我不及时击破之,一入黑夜,四面包围,则吾侪无噍类矣。”“噍类”,指能吃东西的动物,这里指活着的人。典出《宋史·岳飞传》。当年岳飞直捣黄龙府,而宋高宗和秦桧打算求和,一天下了十二道金牌圣旨命令岳飞撤兵。岳飞无奈,只得撤兵。百姓见岳飞撤兵,都跑来牵着岳飞的马痛苦地说“吾辈无噍类矣!”在《过通天河》一节,“‘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之语,不图子藏族女子中亦见之。”“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系三国典故,语出三国的曹洪。曹洪是曹操的堂弟,曹操起兵讨伐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情势危急,曹操对曹洪说:“吾死于此矣,贤弟可速去!”曹洪大吼:“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步行护送曹操逃出。此句正值陈渠珍与西原处于艰苦跋涉之际,“断食已两日矣,饿甚。所储干肉,仅余一小块。以其半分西原食之。西原坚不肯食。强之再,泣曰:‘我能耐饥,可数日不食。君不可一日不食。且万里从君,可无我,不可无君。君而殍,我安能逃死耶。’”,作者被西原的言行所感动之肺腑之言,催人泪下。在《遇蒙古喇嘛》一节,“不图中流一壶,复遇猎番。谓非有天幸耶。然非余侧隐之一念,恐亦不能获此意外之奇缘。铜山西崩,洛钟东应,感应之理,捷如影响,亦奇矣哉。”其中,”“中流一壶”,出自《鹖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壶:指瓠类,系之可以不沉。比喻珍贵难得。“铜山西崩,洛钟东应”,典出《世说新语·文学》:“殷荆州曾问远公:‘《易》以何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殷曰:‘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刘孝标注引《东方朔传》:“孝武皇帝时,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三日三夜不止。诏问太史待诏王朔,朔言恐有兵气。更问东方朔,朔曰:‘臣闻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以阴阳气类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钟先鸣。《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精之至也。其应在后五日内。’居三日,南郡太守上书言山崩,延袤二十余里。”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响。这些典故的运用,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文学素养之高深。说真的,如果不做功课,有些典故还真不知道出处,真是学无止境。
   苦难见人心。该书通过极其艰难的历险,历经磨难,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既有喇嘛,也有当地的藏民,其中,不乏为作者提供帮助的善良人士。百人百性,千人千面。当然他也记述了人性自私一面。在《成都至察木多》一节,“出发时,原拟多带食品,因林修梅力言不可,致途次食不甘味,至以为苦。至是,始有物可市。共购猪一头,鱿鱼数斤,切碎,豆豉炒之,分盛两桶,载之以行。修梅犹啧有烦言,余等亦不之顾。然以后每餐,修梅则较他人抢食为多,其馋酸真可鄙也。”由此可见,林修梅这个人不可共事,“真可鄙也”。在《昌都至江达》一节,“自打箭炉出发时,规定每班预备病兵乘马一匹。入类乌齐后,天寒地冻,乘马稍久,则两足僵冻,痛不可忍,故乘马者,初出发须步行数里,乃乘马;乘一小时,又须下马步行。惟狡黠士兵,恒饰为病重,不能行走,冀获马乘。一上马,虽奇冷亦不肯下,防其他病兵争去也。则自朝至暮乘骑,两足冷极而肿,愈不能下马矣。如是三数日后,足肿溃烂不能行矣。病亦弄假成真矣。途次无医药,又不能休息,因此身死者,比比皆是。亦可悯矣。”从中不仅看到了人性自私的一面,也印证了“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话,装病的狡黠士兵真是“可悯矣”。在《过通天河》一节,“有刘某,年五十余,湖南籍,任江达军粮府书记,仓猝追随返川,亦附余行。时冰雪凛冽日甚,士兵绝食两日,四出行猎,皆空手回。饥甚,无可为计,乃密议欲杀余随身藏娃,以延残喘。托刘一言。余曰:‘杀一人以救众人,我何恤焉。只是藏娃肉尽骨立,烹之难分一杯羹,徒伤同伴,奚益于死。’乃止”。为了生存,士兵们竟然密谋杀同伴藏娃,真是人心叵测,幸亏被陈渠珍及时制止,悲剧才没有发生。
   文中也描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像,康藏的僧俗饮食“皆以糌粑为食,佐以酥茶,富者间食肉脯,以麦粉制为面食者甚少也。”藏民的衣着打扮、居住环境等,不一而足。还提及藏人的天葬、火葬和水葬。“下焉者投尸水滨,任鱼鳌食之,为水葬。故藏人无食鱼者。”书中记述的奇特景观,像“山中皆千年古树,大树十围,高数十丈,直矗霄汉,荫蔽不见天日。此道偶有番商往来,然负重而行,必须六日始能通过。三日宿山上,三日宿谷底。山上无数尺平地可栖止,故番商恒傍大树根,凿穴隐身,以避风雨。久之,穴宽八九尺,深五六尺,人可挺卧其中矣。然凿穴如此之巨,尤未占全树之半。此真大而无所可用者也。”读后,令人眼界大开。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很大篇幅记述了行军历险和战争,生存环境之恶劣,是常人所体会不到的。如“手足僵冻,战栗呻吟,其痛苦诚非语言所能形容也”“至山巅,则空中狂飙怒号,卷雪飞腾,寒风砭肌骨,人马气结不能呼吸,遽昏倒”,这样的描写比比皆是,读后感叹作者入藏经历真是九死一生,千辛万苦,此书可以说是死里逃生于绝地者的追记。
   《艽野尘梦》一书叙述的是一段难忘的真实故事,浏览此书会让你走进那个非常的时代、非常的场景、非常的人物、非常的经历,还有见证那可歌可泣的爱情,值得一读。
  
   2024-03-24

共 32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读后感,也是一片对《艽野尘梦》一书的详细解读。作者对此书是如何得来的,名字的解读,之后介绍了此书的作者,以及对作者及此书的赞誉“书中语言优美,文字精练,旁征博引,历史掌故信手拈来,行文中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娴熟的写作手法,读后让人收获良多,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正因为作者“历史掌故信手拈来,”所以,作者介绍此书的时候,对重点典故进行了详细解读,尤其是“鉴于陈渠珍《艽野尘梦》中所写的一百多年前的进藏路线和藏地风俗人情,贺龙遂将这本书送给进军西藏的18军首长作参考。”由此可见,此书不管在哪方面,都有其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文章语言精炼,叙述娓娓道来,虽然引用典故读起来费劲,但引人喜读,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推荐欣赏。【编辑:安子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子川        2024-03-25 09:35:22
  感谢作者赐稿丹枫,问好作者,期待更多精彩!
回复1 楼        文友:流汗的公牛        2024-03-25 10:20:41
  多谢老师点评,鼓励!春安!
2 楼        文友:流汗的公牛        2024-03-25 10:21:02
  多谢编辑老师辛苦组版,问候,春安!
是非成败转头空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