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我叹金圣叹(散文)

精品 【流年】我叹金圣叹(散文)


作者:喻军 童生,754.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4发表时间:2024-03-26 10:05:41
摘要:刊于《鸭绿江》2023年8期


   吴中木渎五峰山下,有金圣叹的墓。
   前年深秋,和沪上诗人俞敏、中子等去木渎乡野寻其墓址,实际上很不好找。到了难以通行的逵径,只好下车探路,逢人便问,问了七八人,总算见到一处类似哨亭的木板房。板壁上有块“吴中区木渎镇森林防火办公室”的贴牌,上有“金圣叹墓至虎山咀”及“护林员某某”的手写字样。而距此哨前,还见一处挂有“越野车不得上山”告示牌的铁门。向里张望,一片萧然阒寂的野境,属人迹罕至之地。难道,这就是金圣叹的归葬之所?
   这里,我们先撇开金圣叹的墓地不谈。
   对于金圣叹(1608-1661),相信若非比较关注明清文学者,恐不太了知其人。他的家世背景几无记载,他自己生前也鲜有提及。我们只知道,他是苏州吴县人,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自称泐庵法师,别号鲲鹏散士。小时候家境尚可,有田亩若干,家仆丫环数人,至少是个小康之家。他从小爱读通俗文学,为此常遭父亲的训斥。十来岁时,“眷属凋丧”、父母双亡,家境遂急转直下,从此沦为社会底层。到了弱冠之年,他娶妻生子,却常为缺衣少食而愁眉不展,对发妻及四个儿女总抱愧疚之情。金圣叹起初也以陶渊明自居,取“绝意仕进”的姿态,还曾多次表示要做个有气节、有人格的明朝“遗民”,但在贫病交加、债务缠身、一家老小的生计没有着落的窘况下,其“反清复明”的立场早已摧折殆尽。胸中意气,文人肝血,竟化作“最能闻声感心,多有悲凉”的凄然自诉。现实的遭际,也几乎断送了他实现人生抱负的入世途径。他在51岁时因一桩“哭庙案”被处死,其家人的厄运,也并没有随着他的罹难而有所转圜,竟至生前受“连累”、死后受“连坐”的境地。妻儿被流放宁古塔,为死后的金圣叹继续赎罪,这是何等的不幸!
   如果这就是金圣叹的人生简史,恐无多少书写的必要,只能归位于明清改朝之际无数个不幸家庭中的一例。倘掉转视角打量明清的文史文学,又会惊讶地发现,金圣叹的一生,又是多么才气出拔,不同凡响。民国几位大家,都曾对其不吝擢赞:胡适说他是“大怪杰”;林语堂称之为“17世纪伟大的印象主义批评家”;周作人亦言“小说的批,第一自然要算金圣叹”。由于一桩“哭庙案”,他又戏剧性地成为清末革命党人口中的“抗清先烈”。
   金圣叹这个人,很难用三言两语说清,我们只能以他少年时代的文学爱好作为话题的开始。他从小天资颖悟,稍长颇为自负,十岁入私塾,虽也读“四书”《离骚》《史记》、佛典和道藏之类,却兴味索然,以为“《离骚》苦多生字,好之而不甚解……吟唱而已”;《史记》也不常读。当他接触到一些被正统派看作“诲淫诲盗”的《西厢记》《水浒传》时,竟一下子着了迷,以至于“无晨无夜不在怀抱”。12岁起,由于酷爱“水浒”,每有心得,便随手写上几行点评文字,谁曾想,这不起眼的开始,以后竟成了他的“名山事业”。
   金圣叹以杰出的文学评论家名世,他年轻时曾有一个评点“六才子书”(《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的计划。遗憾的是,一生醉心斯集、为之魂牵梦绕的“六才子书”,直到他被杀,也只完成了金批“水浒”“西厢”两部,其它仅剩零札、散篇。金圣叹曾言,他耗尽心力所写的书,一为“恸哭古人”;二为“留赠后人”“立德”和“扬才”是他著述的根本目的。他的标新领异、率性放诞的性情,和明末思想界所谓“王学末流”一路风格不谋而合,甚至在很多方面,他都神似“狂禅”派核心人物李卓吾。我以为,他的种种出格行为,完全可以视作明中叶以后才士们傲诞之习的延续。
  
   二
   这样的性情,往往与世俗社会的处世法则相背离。比如金圣叹自称“以吾之才,入学如取芥耳”,这让占据学术话语权的学究们十分不自在,想必会痛加呵斥:“哪里来的狂徒?”“你算老几?”。尤其在对待读书人视为人生头等大事的科举应试一事上,金圣叹行为怪异,根本不拿“功名”当回事,甚至还在考场上搞恶作剧,实属千百年科场中之另类,试举一例:某年科举的出题为“吾四十而不动心”,且看金圣叹是如何答卷的:他竟在试卷上连写了39个“动心”,考官问其由,金圣叹说:“孟子曰四十不动心,则三十九岁之前必动心矣”。如此“解读”,纯属侮辱考官的智商,一气之下,只好将他除名,即革除“博士子弟员”资格。类似的事在金圣叹身上还发生过几次,十分搞笑,其结果必然是一再地“名落孙山”。
   可每每读到这些情节时,我却笑不出来,觉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故先剔除其中含有的滑稽成分,而只想作稍稍深入的品读:金圣叹去考场,似乎不是为了金榜题名,而像是专来捣蛋的。难道他就这么无厘头?从表面上看,这是他对科举应试持鄙视态度的一种表露,但也没人在他背后顶一把枪非逼你进考场啊?何必非得亲临现场来这么一出呢?况且这么做是冒着极大风险的,扣你一顶“无端滋事、扰乱考场”的帽子一点也不冤枉,把你投进牢狱也有十足的理由。其次,这么率性妄为,还意味着你与清廷的不合作姿态,别人若有这想法,大都藏着掖着,哪敢明目张胆地“狂飙”?你倒好,敢来如此正经的场合公开“宣示”,就不怕因此惹祸、再累及家人吗?其实吧,我以为金圣叹的滋事,还是和他自身的软肋有关。什么“软肋”?如前文所提及,他从小就读不进“四书五经”这些正经书;也不以“时文”见长,这在以朱批“四书”为出题范围的考场上很是吃亏。所以金圣叹常抱一股怨气,对八股制义、一篇文章定终身的取士方式自然有所愤激,但又缺乏隐忍的功夫,不知“治怒、治惧都是变化气质的实际工夫。克己是泯其小我……遽忘其怒便是克己”(钱穆语)的道理。金圣叹身处社会底层,遭逢种种不待见,自恃才高,却不为时人所识,于是油然滋生一副嘲世的面目。他的目空一切、鄙视正统、行为乖张,拿他自己的话说皆属“愁闷之来,如何可遣?要惟有放眼自负,白眼看人,庶可聊慰”。(《杜诗解》)。具体表现为与时风的格格不入:“盖金圣叹愤世嫉俗,然遇理所不可之事,则亦慷慨激昂,不计利害,直前蹈之,似非全无心肝者。以此而得杀身之祸,亦可哀矣”(邱苇瑷《菽缘赘谈》),可谓一针见血地道破金圣叹人生命运的悲剧密码。
   果然,从考场上的“险路”,再到刑场上的“末路”,很快便上演了一出贯穿生死的悲剧,主角:金圣叹;配角:朱国治、倪用宾等,还有相当多的群众演员;故事背景:哭庙案。为了能够捋顺故事的来龙去脉,这里须简要介绍一下“哭庙案”的案情:
   吴县新任知县、酷吏任维初到任后,侵吞常平仓粮三千余担且酷刑催逼赋税,还杖毙一人。县内读书人无不愤慨,“即三尺童子皆怀不平”(《哭庙记略》)。他们联名向江南巡抚朱国治举报,金圣叹为此专门写了《十弗见》,且参与撰写哭庙时的告文。正当书生们愤愤不平之际,顺治皇帝驾崩,举国服丧,这些读书人以为时机已到,在一个名叫倪用宾的书生带领下,沿途聚众千余人群往哭庙。他们先到文庙鸣钟击鼓,再到官府跪进谒帖,一心要告倒任维初。事情坏就坏在巡抚朱国治身上,他不问青红皂白,当即下令镇压。先是逮捕11人,第二批再捕20人,在第三批逮捕名单里,才出现了金圣叹。朱国治一心“护犊子”,并不如实上奏,而是连夜窜改证供,以“兵饷甚急,多征粮米,以备不虞”为借口,给这批读书人扣上“纠聚群党”“要打知县”“摇动人心倡乱,殊于国法”,特别是“罪大恶极”“震惊先帝之灵”“目无朝廷”等莫须有的罪名上呈,且建议朝廷“不分首从,立决处斩,妻子奴仆家资财物,当地入官”。其实按当时的大势来看,当时的清廷,初定天下,尚立足未稳,但在江南一带如扬州、江阴、嘉定、吴江等地曾受到过顽强的抵抗、付出过血的代价,对此当然记忆犹新。可别小看了吴侬软语的苏州,明清更迭之际,当地民气之刚烈,文人之气节,真堪慷慨悲歌。殉国者有之,缟素哭先帝(崇祯)者有之,暗中组织反清复明者有之,出家当和尚或坚不出仕者亦有之。清廷正欲挫一挫江南的民气和士人的骨气,朱国治所奏,不正合上意吗?遂立即准奏,下令严惩“哭庙案”主犯。
   金圣叹虽说参与了“哭庙”,但只是赶了个“晚集”,所以前两次才没抓着他,第三次再抓他纯属“扫尾充数”和“无端塞责”,也说明他根本不是什么主犯。但在那种血雨腥风、宁可错杀一片也不放走一个的死亡“风口”,是不容、也不听你的“辩驳”的。金圣叹纵有满腹的文采,不过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在野文人和病躯,怎逃得过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悲惨命运和罗织罪名的大网?可怜他一介寒士,一位天才,却到死都不明白“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的俗理;还那么“眼力不济”,没看出一路鼓动自己出山的倪用宾的用意,不过是想借自己的名气壮壮哭庙的行色而已,还以为真把你当个“人物”?你金圣叹如果闭关著述,认识到你的生命价值正在于“六才子书”,何至于稀里糊涂地被当成“哭庙案”的主犯而处以极刑?
   有关他的轶事传闻,历来都有不少记载。《清稗类钞·讥讽》记曰:“金人瑞以哭庙案被诛。当弃市日,作家书,付狱卒寄妻子。狱卒疑有谤语,呈之官。官开缄视之,则见其上书曰:字付大儿看,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吾吴(无)遗恨矣。”这官员中招后,苦笑着说:“金先生死且侮人。”以“大儿”戏之,是金圣叹料定家书必先被拆审之故也。至于“盐菜、黄豆”,临死前还如此看重这样的琐事,明眼人一看便知不可当真,却也实实在在地透出一种玩世不恭的黑色幽默来。
   到了行刑日(顺治十六年立秋,一手制造了“冤假错案”的朱国治亲自监斩),金圣叹把一双儿女梨儿、莲子(小名)叫到跟前,说“哭有何用,咱们来对个对子吧”,于是,金圣叹吟出上联:“莲(怜)子心中苦”。此时儿女泣不成声,无心续此下联,金圣叹说:那好吧,我替你们对下联:“梨(离)儿腹内酸”。短短十个字,浸透了他对儿女的不舍,却以这样出人意料的方式表达出来。片刻之后,刀光一闪,人头落地,可金氏幽默居然还能穿越生死:刽子手发现,从他的耳朵里掉出两个小纸团。打开一看,一张写着“好”,另一张写着“疼”,刽子手虽然杀人无数,但遇到这号刑犯,竟也忍俊不禁。
   这便是民间传说为金圣叹定格的形象,虽不全然是虚构的产物,却也间接反映出民间对于金圣叹所抱有的惋惜和同情之意,但我们尚不能据此认为以上的故事就是史实。倒是金圣叹赴死前写的三首绝命诗,我以为可信度是不言而喻的,完全可以反映他命终前的真实心态,照录如下,其一为《绝命诗》:“鼠肝虫臂久萧疏,只惜胸前几本书。虽喜唐诗略分解,庄骚马杜待何如?”其二为《与儿子雍》:“与汝为亲妙在疏,如形随影只于书。今朝疏到无疏地,无著天亲果晏如。”其三为《临别又口号遍谢弥天大人谬知我者》:“东西南北海天疏,万里来寻圣叹书。圣叹只留书种在,累君青眼看何如?”三首诗韵脚一致,风格侔同,无疑为临刑前所作的组诗。
   在金圣叹被杀十年后,苏州曾有这样的民谣流传:“天呀天,圣叹杀头真是冤。仅见圣叹国治(朱国治)杀,他年国治定被国贼歼(指吴三桂)”。吴地老百姓以为,朱国治后来被吴三桂所杀,乃其冤杀金圣叹的报应。金圣叹的被杀,不过是无数次杀戮中的一例,但他作为文人,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因参与组织反新朝苛政而罹难的独一例。
  
   三
   那么,对于身为明清杰出的文学家、批评家的金圣叹,在专业范畴又该取何视角、作何评价呢?
   明中叶以前,中国小说理论还远远滞后于创作。李卓吾评点“水浒”乃为先声,随后冯梦龙、凌濛初、王世贞、钟惺、李渔等均有这方面的建树。倘论对小说创作理论进行了全面探索、独特阐发并推至成熟境地的,公认得从金圣叹这儿算起。这就是虽有人数落金圣叹的种种不是,却无法否定其乃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领域的一座高峰的缘由。郑振铎先生曾言:“金氏的威力真可谓伟大无匹了”。他的“腰斩水浒”(止于聚义)、“腰斩西厢”(止于惊梦),堪称文学批评史上石破天惊的壮举。当然对此举历来褒贬不一,鲁迅即斥为“昏庸之举”;胡适的看法则较“立体”,一方面他认为缺乏“科学依据”,但同时指出:“圣叹生在流贼遍天下的时代,眼见张献忠、李自成一班强盗流毒全国,故他觉得强盗是不能提倡的,是应该口诛笔伐的”。继而认为“他删去《水浒》的后半部,正是因为他最爱《水浒》,所以不忍见《水浒》受‘狗尾续貂’的耻辱”。我以为这个看法还是如盐入水、化理入情的。坦率讲“诏安”以后的水浒,确实读之“很不给力”,想必不能入金圣叹的法眼。愚以为七十回以前,英雄们个个呼之欲出,气宇不凡;七十回以后,竟齐刷刷如砍瓜切菜,横遭不测。能活下来的,出走的出走,出家的出家,伤残的伤残,自杀的自杀,折煞了多少干云的豪气、勃然的英气?惟余碎了一地的、英雄末路般的“窝囊气”。所以七十回金评本一出,三百年间,读者圈几乎不知还有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浒传》。若说金圣叹不经裁量,不是“艺高人胆大”,就敢提一把明晃晃的手术刀,对施耐庵的名著恣意切割,凭臆径改,恐非事实。

共 738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读后不由一叹!如果说怀才不遇属时运不济,金圣叹的遭遇算什么呢?在作者的笔下,金圣叹十来岁时父母双亡,沦为社会底层公民,这或许就是他性格偏执的原因。他读“四书”《离骚》等,因不甚解其意而“偏科”,更有甚者,在科举考场上搞恶作剧,进而一再“名落孙山”;他愤世嫉俗,因不明白“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的俗理而成为“哭庙案”的主犯,杀身并未成仁,还连累了妻子儿女,也耽误了“六才子书”的著述,实为可叹。金圣叹,如作者所言,并不出名,是因为没有多少作品流传于世,今作者引经据典,写出其人的一生,实为其感叹。每个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要经历磨难才算完满人生。金圣叹出生的年代,也能算是乱世吧,在那样的时局下,明哲保身是大多人的想法,遇他那样的性格,说他挑脱也不为过。“你金圣叹如果闭关著述,认识到你的生命价值正在于“六才子书”,何至于稀里糊涂地被当成‘哭庙案’的主犯而处以极刑?”编者共情之。《我叹金圣叹》,为未完成的“六才子书”叹,为中国古典文学遗失的一笔遗产叹,也为他一时冲动成为刀下冤魂叹。散文书写流畅自然,脉络清晰,哲理性强。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临风听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329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临风听雪        2024-03-26 10:12:59
  如果不读老师的文,就不知道金圣叹的存在,更不知道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颗尚未发亮就被岁月淹没的星子。老师的文集文学、历史、知识于一体,读后受益匪浅。
   感谢老师赐稿流年,期待更多精彩分享,祝创作愉快!
雪,本是人间清冷客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4-07 09:46:34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