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见闻】平房琐事(散文)

精品 【晓荷.见闻】平房琐事(散文)


作者:淡文竹雅 秀才,1054.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0发表时间:2024-03-26 14:23:43

自打结婚到房子动迁,我们住在平房整整二十一年。由两间土坯房到五间砖瓦房,宽敞的院子,养着鸡、鸭、鹅、狗、猪,种着小园子,满满的烟火气。我们在这里结婚,生养两个女儿,为公婆养老送终。这里有着说不完的故事,有着缠绵眷恋的深情。
  
   一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黑龙江省下乡插队的知青全部返城安排工作。我们于1971年4月回到县城,等待分配工作。我的男朋友看到我家土房的房笆(房顶)的秫秸已经腐烂,随时有塌落的危险,便提出帮助我家把房笆换一下。经过近一个月的准备、施工(脱坯、买苇帘等)把整个房笆多年的秫秸换成苇子的,东山墙也垒得更加牢固。
   当年5月份,我们就上班了。这时候,男朋友萌发了自己盖房子娶媳妇的想法。正巧他家院子的西侧有一块空地,盖两间土坯房绰绰有余。当时,他手里只有下乡两年的收入不到200元,盖两间房子,谈何容易。要想结婚,就得有房子住啊,所以他下定决心,自己脱坯盖房子。于是,就到东湖边上挖土、和泥、脱坯。当时县城还没有住宅楼,大都是土坯房,好一点的是砖瓦房,数量很少。
   脱坯需要谷草和泥土混合在一起,脱出土坯才有拉力。他的同学便从乡下赶着老牛车拉来谷草,用铡刀轧成段,脱坯用。这些土坯都是利用早晚或周日脱出来的。
   盖房子需要人力,左右邻居、亲友都来帮忙,挖地基,垒墙,全都是亲友帮忙。我的父亲也来帮着垒墙,我帮着打苇帘。苇子是邻居王大哥从粮库低价购买的。窗户和窗框是他家早年在乡下住时拆下来的旧窗户套,这样省下不少钱,又托人特批了平价的檩木和松木方子。
   经过近三个月的筹备、建造,在9月份房子的四面墙全垒平口了,就等着上樑坨和檩木了。工程过半,眼看着两间土坯房有了基本轮廓,大家心里都非常高兴。这一天,干完活儿,请亲友们在婆婆屋里吃饭,正喝酒喝得高兴,只听得地下轰隆隆作响,大约有十几秒时间。大家一惊:什么声音这么响啊?有人说:“山墙倒了吧!”人们急忙跑出来一看,房子的四面墙好好地立着呢,没有丝毫的变化。后来才知道是地震了。这还没封顶的土坯房却先经受了地震的考验,大家转惊为喜。
   这年的9月下旬,两间土坯房终于盖上了。这可是个不小的工程啊,也是亲友、同学、邻居们共同出力建成的啊。当时别提多高兴了,起码有了固定居舍。当年土地不用办理征地手续,因为房子盖在自己家院子里。
   有了房子,就开始筹备婚事,1971年10月,我们在这虽然简陋但是崭新的土房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从此开始过上了自己的小日子。
  
   二
   盖房子、娶媳妇,再简单也花了一些钱,当时欠下了有200多元的债。日子就得精打细算。我俩的工资头一年是每人30元,第二年转正为每月35元,每月支出真是捉襟见肘。当时,大多数人家都是过着拮据的日子,成家后第二年就有了大女儿,花销逐年增加,只有靠搞点副业补贴家用。
   养猪,抓两只小猪崽,搭个猪圈,就开始养猪。喂猪得有饲料,主要以野菜为主,还有豆腐渣、酒糟,这些东西供不应求,就买点儿菜,然后放上点玉米面。那时候工作都忙,中午喂猪基本是我回来喂。我一边捧着碗吃饭,一边喂猪,因为商店换饭时间有限,不敢耽误时间,影响下一班人回家吃饭。
   第一年养猪成功了,卖给食品公司,两头猪钱买了一辆永久加重自行车。第二年又抓两只猪崽,是两只黑白花的猪,没养好,夭折了。我们也没气馁,又抓两只黑色的猪崽。下班以后,我和爱人骑一台自行车到城边的果园采野菜。果园园长是我爱人的好朋友,他打开果园大门,让我俩进去采,他也帮忙采摘。不一会儿就采了一大麻袋野菜。麻袋放自行车前面,我坐在后座上就心满意足地回家了。这样采野菜也不够两头猪吃。每当我下班回来,两头猪就会跑过来嗷嗷直叫唤,那是饿的呀。赶紧弄猪食喂上,它们就不叫唤了,我才能做饭吃。辛苦点儿不要紧,那时候年轻,不怕累。后来爱人单位有过期的饼干、腐烂的苹果、梨、柿饼子、发霉的花生米等,他都拉回家来,放在一个大桶里发酵后,喂猪,猪还挺喜欢吃的,就是弄得满院子发酵味儿。
   1975年1月份,二女儿快出生了,我因为双腿浮肿、咳嗽,提前休假。爱人出差去南方采买物资,还没回来。屋子中间有一个火炉,外屋都上冻了。我弟弟和小叔子轮流过来给挑水。一天,小叔子过来挑水,看到水缸里的水冻得只剩一个心,装豆腐渣的大桶也冻实心了,就挪到里屋火炉子跟前慢慢化着。猪圈里的两头猪尿圈,我得每天晚上给猪圈换干草。那些日子可真难啊!终于在女儿出生之前,爱人回来了。生了孩子没有几天,我就下地煮猪食,喂猪。
   养猪有了收入,陆续还债,购置生活必需品,还买了缝纫机。日子也稍微宽松一些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工作又忙,就不再喂猪了。把园子的地翻一翻,种一些青菜和花草。院子干净了,也美观了。
  
   三
   我们开始养鸡。那时候家家都养几只鸡。每到春天天暖和了,就有卖鸡雏的,挑着担子,两边各有一只大筐,里面装着小鸡雏,黄绒绒的,唧唧唧地叫着,可爱极了。每只四五毛钱。每年我都会买上30或50只鸡雏饲养。刚开始没经验,就买30只,一般能活下来的有20多只。刚买回的鸡雏装在一个纸壳箱子里,放在炕上,怕小鸡雏着凉。把小米用开水泡好,喂给鸡雏,有时候还放点鸡蛋黄。等鸡雏长大一些了,就在外面搭一个鸡笼子,安上一个木头槽子,放上拌好的白菜和玉米面。等到冬天了,母鸡留着下蛋,公鸡就杀掉冻起来,留着过年食用。
   鸡放在外面十分不安全,经常会有人来偷小鸡。丢鸡的现象经常发生。一年刚入冬,早晨起来我去开外屋的门,却怎么也推不动。我叫爱人过来,我俩推,刚推开一个小缝。“怎么回事啊?”我问。“是不是有人来偷小鸡啦!”爱人说。“不会吧?”我们家住在靠西头的院子里,比较安全,偷鸡人除非翻墙过来。后来婆婆出来看到我们的屋门用一个木头墩子挤着,鸡架里的小鸡一只也没有了。这把我心疼的不得了。眼看着小鸡都长大了,却让偷鸡贼给连窝端了,半年的辛苦白费了。
   第二年,我又买了50只鸡雏,有了经验,饲养的挺好,死亡率很低,大约有四十多只鸡存活下来。这回吸取了教训,下过第一场雪之后,外面可以冻住东西了,就把公鸡先处理了。
   后来,我到机关工作,经常下乡,养鸡照顾不过来。记得那年冬天的一天,爱人一连气杀了有30多只鸡,然后请来后院的邻居两口帮着退鸡毛,把不能吃的内脏掏出来扔掉,再把处理好的白条鸡装进柳条筐里(原来装水果用的),堆在南墙根下,用柴草盖上,就等着进腊月做美食了。从那以后,鸡也不养了。
   我们还养了几只大鹅、鸭子,还有一条大狗。一到夏天院子里可热闹了,鸡鸣犬吠,鸭子嘎嘎叫;院子里栽上茄子、柿子、辣椒、大葱、香菜、芹菜等等;园子边上种上芨芨草、步步登高、高粱菊、爬山虎、扫帚梅,好一派田园风光。
  
   四
   两个女儿一天天地长大了,我们征求婆婆的意见,把我们和婆婆房子中间的仓房拆除,又在房子东边接了一大间砖房,同时把原来两间土房的前脸换成了砖的,西山墙和后山墙包上一层砖,这样就变成了三间半红砖红瓦大房子了。我们两口在东屋住,两个女儿在中间的大屋子里住,西边原来的厨房变成了仓房,堆放杂物。居住条件改善了,住起来也宽敞、方便了许多。我们还专程到齐齐哈尔市购置一套大型的组合柜,放在两个女儿的房间里。小日子也逐渐红火起来了。
   一天晚上,刚要睡觉,大女儿慌忙跑过来说:“爸、妈,不好了,房顶要塌了!”我俩过来一看,哎呀!房顶靠南窗户附近的一块棚板在往下垂落,已经鼓成一个大包了。爱人说:“肯定是檩子断裂!去,快去找你姥爷去!”两个女儿快步向姥姥家跑去。不一会儿,我老父亲带着我两个弟弟,拿着工具赶来了。这时爱人已经找到一根木头把鼓包的地方顶住了。我父亲撬开棚板,发现一根檩子断了。连忙做进一步处理,先稳固一下,然后再想办法妥善处理。
   什么原因呢?很快找到了原因。因为给房顶挂瓦,必须用煤渣把房顶堆成拱形。是煤渣放多了超负荷,把檩子给压断了。清理了煤渣,重新挂瓦,又在断裂檩子旁边备上一根檩木,这样一来,房子就安全了。如果不是大女儿及时发现屋顶的变化,后果不堪设想,真是有惊无险。
   后来,爱人有在院子的西侧盖了两小间砖混结构的房子,给两个女儿住。我家的房子可是够宽敞的了。每到正月里,我家就会请亲戚、朋友、同事来聚餐。那个年代几乎没有去饭店聚餐的,都是在家里买来鱼肉,做几个菜,大家聚聚,其乐融融的。我家房子宽敞,就形成了一个习惯,经常聚餐。
   一次,我在院子里用大洗衣盆泡着婆婆的脏裤子,刚要动手洗,让老知青朋友卢姐看到了,她指着我说:“告诉你,不准你做饭,你做饭我不吃!”我只是笑一笑而已。
  
   五
   过日子,虽然是油盐酱醋茶,家常便饭。但是家庭人员之间、亲属之间的关系也是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尤其是婆媳之间,妯娌之间、姑嫂之间等等关系都不是那么好处理的。我觉得,主要原因就是是谁多了,谁少了而已。只要不计较这些得失,什么关系都能处理好。
   我们结婚之后,在两三年内大伯哥、小叔子都结婚成家另外居住,院子里剩下公婆老两口和我们一家四口。我们住在婆婆家的西面,进院子必须经过婆婆家的门口和窗户,我们就是一家人。当时婆婆身体还好,能照顾公公,我们做一些力气活儿就行了。婆婆给看孩子,我每月给她补助点儿钱,给她买应季的衣服鞋子等。吃的用的我们也尽力而为。和婆婆这样生活了21年,我们都没红过脸,相处的非常好。这件事儿得到家族老一辈的夸赞,也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纷争。婆婆是继母婆婆,我母亲告诉我:“对婆婆一定要好,婆婆没有亲生的,继母婆婆更要好好相处。”
   1979年正月,公公去世了,后事都是我们牵头办理,吃饭、招待亲友都是在家里做饭做菜,一切都很顺利。我家现存的大米、白面,过年单位搞福利分的木耳、蘑菇、黄花菜以及水果、罐头等都吃光了。事后,大姑姐把他们哥仨召集到一起,说:“老爸的后事办得很好,二弟他们两口出力、出物,都付出了。我看你们哥俩出钱吧。”这样一来,我们就不用再掏钱了。这个我没想那么多,总觉得为老人付出是应该的。大姑姐这样主持公道,我非常感激。
   公公去世后,婆婆一个人生活,我们尽力补贴她,生活得也不错。过年,都回来,我们做东道主,哥哥、嫂子、弟弟、弟妹们随意带些东西即可。
   随着年龄的增加,婆婆的身体也每况愈下。75岁那年,我带着两个女儿送她到呼兰县农村去见她80岁的姐姐,一路颠簸,终于了却了心愿。从呼兰回来之后,婆婆的身体大不如从前,得了脑梗,行动不方便了。我的大女儿陪着她住,也可以照顾她,但是上班时间就没人照顾了。我们请来家住农村的本家妹妹来照顾婆婆。
   后来,婆婆的亲儿子门大哥也来照顾一段时间。1992年正月,婆婆刚刚到80岁,就去世了。我们牵头张罗婆婆的后事,门大哥带着他的儿子、姑爷专程从内蒙古扎赉特旗赶来参加葬礼。那时还没有私家车,却来了有三十台小车为婆婆送行。后事办得很风光。老亲少友都非常满意,我们也特别心安。
   当天,门大哥爷仨没有回去,住在婆婆屋里。晚上,门大哥带着两个孩子来到我们屋里,进门就说:“快跪下,给你二叔二婶磕头!”又对我俩说:“没有你们两口,我妈不能活到今天,后事也不能办得这么风光!”当时我俩感动得不知道说啥好。我说:“大哥,您言重了啊!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啊!”
   老人故去,剩下两间低矮的土平房,他们哥仨集聚到一起开个小会。大哥说:“这两间土房也就是个房场钱(宅基地),大概估算三千元,老太太后事你们牵头办的,这两间房就归你们,核价三千,顶后事一切费用,我们哥俩就不摊钱了。”我爱人接受了这个意见。
   婆婆去世以后,好像把整个院子都带走了,再也没有那种温馨了。每天从房前走过,就觉得冷冷清清,寂寥无比。真是神奇啊!一个80岁的小老太太,竟然有这么大的气场。我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我们居住在一个院子里21年,是婆婆陪伴我们,给我们带孩子,帮我们照看家里的一切,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虽然是我爱人的继母,她却把母爱送给了我们一家老小。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老人家的恩德。
  
   六
   事情总是那么凑巧,婆婆去世还不到两个月,却传来我们这片平房动迁的消息。原来在我们道东的农行要建家属住宅楼,看中这片居民区,基本确定要动迁了。当时我已经到县政府工作了,我去省里参加培训班,得知这个消息,专程赶回来。动迁是县政府牵头,那时候还没有什么动迁法规,也没有参照的条例,就是县里领导和农行领导研究确定动迁方案。县委书记亲自找我谈话,让我带头动迁。我能说什么呢?只有服从,尤其是我家房产多,周围群众都在观望我们的行动。我答应了县领导的要求,带头搬迁。婆婆的两间房作价9900元,比自家定价增加了两倍。我们西边的两间砖混小房子,因为没有来得及办理房照,无代价拆除。我自己请人来给拆扒的,我爱人心疼的不得了,一阵阵跟我发脾气。我也心疼啊!看我们家有动作了,邻居们也纷纷开始搬迁了。
   我们临时搬到我母亲家的邻居侯姨家门前的小房子里。有的人家自己开始拆扒房子,把檩木、窗户、门带走。我们却一根草都没拿。
   最后离开这房子的时候,我们一家四口,站在院子门口,看着居住了21年的房子,舍不得离开,心里又酸又疼,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啊!咋不心疼啊!我们像燕子垒窝一口口泥一样,白手起家,脱坯盖房,又扩大房间,又改为砖瓦房,宽敞的院子是城中田园。这里见证了我们创家业的艰辛,这里充满了生活的快乐,这里发生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再见了!我们最温馨的小窝;再见了!我们亲手塑造的作品;再见了!我们最宝贵的家产;再见了!住平房的日子!
   离开平房已经32年了,即使到了今天,这个院子和房子经常在梦里出现,那些心心念念的、琐琐碎碎的过往难以忘怀!
  
   2024年3月25日
  

共 555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从准备结婚开始和男朋友筹建两间土坯房,就是这两间土坯房,耗费了许多精力,有亲友、同学、邻居的帮助才最终完成。有了两间房子,也就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为了改善清苦的日子,作者在家里养猪,想尽一切办法解决猪饲料的问题,利用上班的间隙喂猪,在非常艰难的时节里,通过养猪贴补了一些家庭的不足。后来不养猪了,又开始养鸡。从没有经验无法保证小鸡的高成活率到小鸡养的越来越好,但是过程也很曲折。辛苦养大的鸡还有小偷惦记,看着劳动成果意外失去,心里的伤痛是无法言说的。看着这些生动的生活经历描写,足见作者是一个多么富有生活情趣之人。满院鸡鸭,各种蔬菜、花草,尽显田园风光。有了两个女儿以后,作者举家庭之力又盖了三间半红砖瓦房,住房宽敞了,待人接客也方便了,一家人居住在一起,其乐融融。就是在这种平静温馨的生活中,作者尽最大的孝心陪着公公和公婆走完人生的最后时光,给他们体面的置办了后事。家人之间充满互敬互让、和和气气的氛围。家的重要性不在于豪华大小与否,也不在于位置及价值高低。家人间的和谐团结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力荐共赏老师分享的精彩佳作,创作愉快!【晓荷编辑:萧垦】【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329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萧垦        2024-03-26 14:26:28
  老师文笔朴实流畅,文字间满满的亲情涌动,拜读学习了!问好老师,期待后续更多精彩!
回复1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03-28 11:37:55
  谢谢编辑老师辛苦编辑!请茶!
2 楼        文友:范明秀        2024-03-27 13:14:07
  拜读老师的文章,似乎看到了一位慈祥的妈妈的生平和为人。感动到泪目,致敬学习!
回复2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03-28 11:38:31
  谢谢文友老师赞誉!向您学习!
3 楼        文友:何叶        2024-03-29 13:52:15
  恭喜精品,姐真棒!
何叶
回复3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03-29 15:13:53
  谢谢何叶社长积极举荐!谢谢江山文学网的厚爱!继续努力!
4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3-29 21:21:48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水成泛……
回复4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03-29 23:25:13
  谢谢小雨老师鼓励!祝好!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