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做布鞋的日子(三)(散文)

精品 【东篱】做布鞋的日子(三)(散文)


作者:同淑君同淑君 秀才,168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0发表时间:2024-03-29 05:43:55
摘要:三姐上高中时住校,每周还要带两双鞋底到学校,在课余时间纳好。后来,我家准备的鞋底都纳完了,母亲就让三姐帮邻居大娘纳鞋底,邻居大娘很高兴。当然,我家没有壮劳力到井上打水,邻居大娘有时也让他儿子来帮忙。母亲喜欢三姐,多次向别人夸奖三姐:“淑荣就是勤快,纳的鞋底又好。”

制作布鞋,是老家人最擅长的手艺活,也有着丰富的艺术享受在其间。
  
   ◎制作鞋帮
   鞋面,也叫鞋帮。鞋帮的制作,和鞋底不同。现成的袼褙一层就可以了。根据鞋样子裁剪好,糊上鞋面,加一层鞋里子布。从我记事时起,鞋面一般用灯芯绒布,好看,厚实,结实,看着也洋气一些。也有个别人用黑色的粗布,穿在脚上,到底不如灯芯绒布好看,也没有灯芯绒面结实。北方尘土多,粗布鞋面看起来总是灰灰的,看着不干净。如果给小孩做鞋,有可能用红色、花色布面。女孩子或者年轻媳妇,也可以用暗红色的灯芯绒花布。那时,年轻人都喜欢穿方口布鞋,女孩子、年轻媳妇们,喜欢穿带有鞋襻的方口布鞋,不仅好看,也方便穿,不容易掉。
   还有一些人老人家,坚持穿圆口的老式布鞋。也许是习惯,也可能是为了脚面保暖一些。也有一些上了年经的老太太,她们是裹的小脚,只能穿圆口的、样式特别的三寸船形小鞋。看到她们走路时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迈着小碎步、身体摇摇晃晃时,我真是为她们感到痛心!同时也庆幸,幸亏我们国家解放了,幸亏我们生活在新社会,妇女不用再遭受裹小脚的椎心之痛了。
  
   ◎鞋面绲边和三片鞋
   鞋面做好后,先把鞋面后帮处接好,然后给鞋面绲边。绲边是有讲究的,靠着鞋底的外侧,用白色布条;脚面口的里边,则用黑色布条。布条接口的地方,也是放在鞋子靠里面的弯曲处,要讲究拼接的方法,接口才不明显,好看一点。
   后来,因为运动鞋的兴起,有人设计出了类似运动鞋样式的三片鞋,年轻人率先做,带头穿。同时,商店开始有塑料鞋底卖,让人们做鞋的时候更方便、更快捷。只做鞋面,鞋底买现成的塑料底,做鞋的速度大大提高。
   上高二时,二姐热心地给我做了一双三片棉鞋,就买了一双黑色的塑料鞋底,我们叫皮底鞋。为了搭配那双时尚的新棉鞋,二姐又扯了两块布,做了一件绿色的卡上衣,一条褐色涤纶裤子。也是那一年,是我第一次穿着新衣服新鞋子过年,那种时尚,那种快乐,那份骄傲,直到现在想起来都格外的温暖,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第一次感觉到,我在父母姐姐的眼里,不再是小孩子了!特别是那双塑料底棉鞋,走路时还有点响声,不管走到那里,都能看到同学眼神中的羡慕之情!
  
   ◎绱鞋楦鞋
   鞋面、鞋底都做好了,就可以绱鞋了。绱(shàng),就是把鞋帮、鞋底缝合成鞋子。
   绱鞋时,要把握好鞋帮与鞋底的配合尺度,针距不能过大,针迹也不能歪斜,鞋帮左右两边要对齐,不能超出鞋边沿。绱好的鞋子,穿着正,走路舒适。如果把握不好,绱好的鞋面和鞋底没有对好,看着是斜的,穿着走路脚不舒服。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将鞋帮和鞋底的关键点,如鞋尖处、鞋跟处,简单缝两针,固定一下。绱鞋的过程中,不要只顾缝针,得时常停下来看看,看看鞋帮是否和鞋底缝合的齐整。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楦鞋。绱好的成鞋,必须经过鞋楦来整形。楦鞋时,鞋楦的规格必须与鞋的大小一致,这样楦出来的鞋子,穿起来才美观、合脚、舒适。
  
   ◎互相帮助纳鞋底聊天
   我很幸运,有母亲和姐姐给全家人做鞋子,从来没有过缺鞋子穿的情形。小时候,如果一个家里男孩多,女孩少,母亲一人做鞋,全家七八口人穿,真是来不及做。就像我们邻居家,大娘准备好鞋底,可是没有时间纳鞋底。三姐上高中时住校,每周还要带两双鞋底到学校,在课余时间纳好。后来,我家准备的鞋底都纳完了,母亲就让三姐帮邻居大娘纳鞋底,邻居大娘很高兴。当然,我家没有壮劳力到井上打水,邻居大娘有时也让他儿子来帮忙。母亲喜欢三姐,多次向别人夸奖三姐:“淑荣就是勤快,纳的鞋底又好。”
   而我呢,根本就没有学会纳鞋底,都是姐姐替我做好。当年,我考上大学,姐姐给我做的新布鞋还有五六双,后来大概都送给别人穿了。
   一说到纳鞋底,就想起小时候,夏天暑假炎热之时,趁着午后休息时,主妇们三个一群,五个一起,围坐在巷子里谁家门前,叽叽喳喳。或者寒冬腊月,土地结冰,几个相邻的主妇,或者年轻姑娘们,聚集在谁家的热炕上,闲话聊天。当然,没有人空手坐着闲聊。每个人的手里,一定会拿着针线活,最方便的针线活,当然是纳鞋底。嘴里说着话,耳朵里听着别人说,手底下呢,飞针走线,一点都不耽搁。
   ◎我纳了一双鞋底
   小时候,有母亲的姐姐做鞋,我就没有学会纳鞋底。偶尔,看到姐姐纳鞋底,忍不住试一两针,姐姐看见了,马上就说:“算了,你还没有纳,就把鞋底摸湿了。”因为我的手心容易出汗,一旦出汗了,纳鞋底就不容易。
   在我的记忆里,我只纳过一双鞋底。
   中考结束以后的那个暑假,舅妈就让我住在她家,顺便给表妹补补课。每天晚上和舅妈睡在一起,睡前聊一会天,舅妈问我会不会纳鞋底,我说没有纳过。舅妈拿出表弟的一双鞋底,希望我能帮她纳一下。
   我就壮着胆子,试着纳了。不知道是小孩的鞋底薄一点,还是我慢慢长大了。总之,这双鞋底就开始纳了。在我自己看来,纳的还算可以。给舅妈看,舅妈也说纳的很好。得到表扬,我就更有信心,纳的速度也快了一点。
   说起来奇怪,纳这双鞋底,我的手心似乎也不怎么出汗了,纳的时候也不觉得多么辛苦。等到全部完工,鞋底的针脚看着大体均匀、整齐,虽然说不上漂亮,舅妈还是夸奖了我,我心里特别高兴。
   回到家,告诉母亲这件事,母亲似乎不大相信。我想再纳鞋底,可是我家的鞋底都给姐姐纳完了。我想,即使还有,姐姐还是不给我纳的,她们不放心。我知道,无论如何,我纳的鞋底都不会有姐姐纳的漂亮。
  
   ◎布棉鞋的记忆
   小时候还发生过一件事,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不知是上二年级还是三年级时,我的一双棉鞋找不到了。这双棉鞋,只穿了一个冬天,算是比较新。母亲问我把棉鞋放哪里了,我也不知道。母亲就怀疑我把鞋子弄丢了。小时候,最缺的就是吃的穿的用的。如果丢了东西,或者干活时不小心弄坏了东西,父母就心疼的很,特别生气。母亲生气,咬牙切齿,骂了我好几次。骂我看不住东西,丢三落四,不体谅大人做鞋的辛苦。我呢,真想不起来鞋子放在哪里,也不敢吭声。
   后来放暑假时,有一天,父亲笑着对我说:“告诉你一件怪事,你妈把你的棉鞋又找回来了!”父亲一边说,一边回头看母亲,母亲也很不好意思地说:“那双鞋呢,放在门房柴火间的木板上,不知道谁把鞋放在那么高的地方,我还以为你把鞋丢了,新新的一双鞋,还可以再穿一个冬天呢!”我知道,母亲是在告诉我,她错怪我了。鞋子找到了,母亲高兴,我也放心了。
   那双失而复得的鞋子,就是布棉鞋。
   棉布鞋的样式和单鞋不同。小时候,冬天穿的棉鞋还是老式的,鞋面由两片构成。棉鞋一般比单鞋做的大一点,也宽一点,可以铺上厚鞋垫,穿厚袜子。棉鞋的鞋帮高一点,里面垫着棉花,厚厚的,冬天保暖。这种棉布鞋穿在脚上,脚面也被鞋子全包住了,直到脚踝。
   我上初中以后,年轻人嫌这种棉鞋的样式太老旧,开始做一种新式三片式棉布鞋。三片式棉布鞋样式虽然好看,但是里面垫的棉花不能太厚,保暖性能也比老式棉布鞋差一点,但是时髦,年轻人喜欢。而一些老人家怕冷,坚持穿老式的布棉鞋。
  
   ◎爱惜鞋子节省鞋子
   正因为做鞋子费时费力,所以穿鞋子时,也要时时爱惜,想方设法节省,处处小心。小时候喜欢玩游戏,母亲就不喜欢我玩跳房子游戏,因为这种游戏太费鞋子,一双新鞋子穿不了多久,前面就踢破了。所以,我们玩这个游戏时候要躲开大人的。
   孩子们脚上的布鞋,也许除了过年、走亲戚,十有八九都是前面有个破洞,鞋底前掌处、脚后跟处,特别容易磨破。
   下雨的时候,穿布鞋就很麻烦。泥泞的巷道,湿漉漉的校道,走不了几步,鞋子就湿透了。上课时,那种湿冷的感觉太难受,倒不如脱掉鞋子,光着脚丫子好点。母亲总是很细心,让我在布鞋外面套上一双大人已经不能穿的旧鞋子,这样到了学校,布鞋基本上不会湿,也不容易脏,这样可以减少洗鞋子次数,耐穿一些。
   割麦时节,母亲就不让我们穿平时的鞋子,找一双破旧鞋子穿。刚刚收割过的麦茬,又硬又扎,母亲就教我,走的时候看着脚底下,不要踩麦茬,省鞋子。村边有一条公路,铺着石子、煤渣,我们下地干活,总要从这条路上走过。母亲就告诉我,走路时不要走在石子煤渣上,石子煤渣磨损鞋底太快,走边上的土路,可以少磨损一点鞋底。后来在石子上铺了沥清,村里的孩子都知道,趁着夏天中午太阳暴晒的时候,路面上的沥清就融化了,到晒化的沥清上,踩一踩,给鞋底沾上一层沥清,这样鞋底就变厚一点,磨损的慢一点。
   还有一些人,找一些废旧的自行车轮胎,剪成鞋后跟的形状,自己找小钉子,给鞋底补一层跟,这样即使鞋面穿破了,鞋底仍然不会磨破,鞋子可以多穿一些时日。
   现在想起这些,真的惊叹,人的适应能力是多么强大!贫穷的时候,节约俭省的办法五花八门,但是的确有效。现在,物质条件丰富了,人们浪费东西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我只是希望,在物质条件充裕的时候,人们生活是否也能节约俭省一些呢?这不仅是节能环保的要求,也是生活品质的保障,更是一个人品德素养的表现。
  
   ◎今非昔比
   上了大学,进入城市,手工布鞋就离开了我的生活。现在,随着中国工业的发展,估计真正穿手工布鞋的人越来越少了,那种一堆人围在一起做鞋子、聊天的场景大概也没有了,大家一起做布鞋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即使在农村,做纯粹手工布鞋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大家都明白,无论做什么,都要讲求经济效益。而手工布鞋,的确是一种低效又麻烦的活计。在超市,网络上,有各种档次、各种样式的鞋子,买的方便,穿着时尚。人们越来越忙,越来越孤单,但是柜子里的鞋子却越来越多。这些鞋子,已经纯粹成为商品,机器生产,批量生产,效率高,淘汰的也快。人们对鞋子,大概很难有那种爱惜珍惜的复杂感情了。
   假如现在,有人送给你一双手工布鞋,真不知道得有多大的福分和惦念呢?因为,这是从一片又一片的破旧碎布开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又加上一针一线缝制,倾注了无数的心血,花费了多少时间在上面呢!
   在网上,看到了刘庆霖写的一首《鹧鸪天·忆母亲做布鞋》:
   漫把层层旧布粘,裁帮纳底细缝连。真情可用线头系,大爱能从针眼穿。温脚上,暧心间,助儿越岭又翻山。麻绳今变长长路,犹在母亲双手牵。
   除了缝鞋的绳子不同,真情却充满了字里行间。凡是穿过布鞋的人,看见过布鞋制作的过程,都会有类似的感受。在此,引用东篱社长怀才抱器对本文的点评结尾:“漫道绳子长,故事有深意。闲说纳鞋底,女红功夫好。一双布鞋,走亮了婚姻的日子。”而一双猫头鞋,照亮了孩子温馨的童年!
   二〇二四年三月十二日星期二
  

共 42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鞋帮也叫鞋面,一层袼褙糊上鞋面、鞋里子就可以了。一般用灯芯绒布,好看又耐穿。年轻人喜欢方口布鞋,可是一些老年人还是坚持穿圆口的,裹了脚的穿三寸小鞋,走路拄拐还颤颤巍巍,看着让人痛心。庆幸自己生活在新社会。鞋面绲边也是有方法的,拼接处更讲究方法,做出的鞋子才好看。后来流行运动鞋,有人设计出类似运动鞋样式,年轻人率先做,带头穿,商店里也有了塑料底卖,鞋底买现成的,提高了做鞋速度。上高二时,二姐为作者做了一双“三片棉鞋”,还扯了一件卡其衣,一条涤沦裤子。也是那一年,我第一次穿了新鞋新衣服过年,那份时尚与幸福直到现在想起来依然温暖。绱鞋楦鞋同样有讲究方法,缺一不可,不但看着不美观,穿着走路脚也不舒服。“我”家有母亲和姐姐做鞋,家人从不缺鞋穿,邻居大娘家七八口人,鞋子做不过来,三姐上高中时帮着纳鞋底,大娘家的儿子也帮着“我”家打水。夏天,主妇们会聚在巷口一边聊天一边纳鞋底。冬天却聚集在谁家炕头一边闲聊一边纳着鞋底。在“我”记忆中就纳过一双鞋底,是帮表弟纳的,虽不是很好,但得到了舅妈的表扬。小时候,为了让鞋能穿久点,母亲会教“我”无数种爱护鞋子的方法。本文语言朴实,叙事平稳,娓娓道来。看似平淡诉说,却有着细水长流,润物细无声的功夫。传达着亲情乡谊,描绘着世间最温暖的情感。文章充满了乡土气息,有着浓郁的时代感,同时也反映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好文,推荐品读。【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406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3-29 07:11:04
  一针一线全是爱,一布一缕皆为情,文中二姐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在读书时代几乎承包了家里的纳鞋底,不简单,不容易!二姐好样的。文章朴实无华,但情感真挚,读来打动人心。遥握问候老师,谨祝精彩纷呈!
回复1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03-29 07:28:52
  非常感谢编辑李老师的精彩评语!文中的三姐,的确了不起。在上学住宿的日子里,在别的孩子打闹玩乐的时候,还忙着纳鞋底,为母亲分忧。母亲曾经多次感叹:“你三姐勤快,又懂事,替我做了好多活。”正是由于姐姐的勤快,我会做的针线活就很少。在此,我想起最近比较火的一句话,在生活中,当你感到某些方面还不错的时候,一定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问好编辑!春日快乐!
2 楼        文友:江山编辑部        2024-03-29 07:26:44
  提醒社团及作者:同主题散文,不宜以连载的形式逐篇发表!
江山编辑部
回复2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03-29 07:30:25
  谢谢提醒!我知道了,下次注意。
3 楼        文友:诚本真        2024-03-29 12:16:45
  老师手中的线,迁出多少旧日的情怀!磨灭不掉的记忆,带着手心的温度!现在能见到这样的鞋,就是艺术品了。问候老师!
回复3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03-29 19:46:44
  非常感谢文友的关注和鼓励!现在想起布鞋,的确是怀旧的感觉,“磨灭不掉的记忆,带着手心的温度!”可是回过头来想一想,改革开放到现在,四十年的时间,生活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真是让人感觉恍如隔世,明明是曾经多么熟悉的场景,却是无迹可寻,世事真如一场大梦。问候文友,万事吉祥!
4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03-30 20:00:23
  文中“同时也庆幸,幸亏我们国家解放了,幸亏我们生活在新社会。”这个说法欠妥,应该是“同时也庆幸,幸亏从民国时期妇女解放,不用再裹小脚了。”感谢文友美蓉老师指正!
5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03-30 20:05:19
  说起裹脚的问题,我也想起了当初母亲给我说的,她小时候幸运,正好赶上妇女解放,不准再给女孩子裹脚。可是,在那个年代,还是有些家长偷偷给女孩子裹脚。当时就有一些专门负责这事的人,每天背个背篓,看见有裹脚的女孩子,就强行收缴裹脚布。久而久之,这种陋习就被根除了。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