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文】芬芳(小说)
栓子家离芬芳家只隔一栋房子那么远,从小他们俩就总在一起玩。好像谁都离不开谁。芬芳陪栓子玩打棒,弹泥珠珠,和泥摔响,垒大坝圈水……当然,栓子也陪着芬芳玩跳皮筋,倒口袋,捉迷藏,做家家等游戏。看着他们一起长大又形影不离的大人们逗着芬芳问,长大了,就给栓子当媳妇吧?芬芳总是半认真半调皮儿的点点头,算是心里认可。
一转眼几年过去了,芬芳也长大了许多,栓子也成熟了许多,俗话说,有苗不愁长,孩子长大真的是一时。那个年代,虽然经常吃不饱饭,但没耽误长身体,你看栓子,茂茂堂堂的,个子高高的,身上的肌肉可结实了,衣服撑得鼔鼓的,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而芬芳越发水灵了,大眼睛毛嘟嘟的,一笑两个小酒窝。村里水好,特别养人,不光皮肤白嫩细腻,光彩照人,牙齿更是白白的,叫人特别喜爱。
早有几家壮年郎看中了她,请媒人去芬芳家提亲未果,好像芬芳早就心有所属了。
这一年春天,芬芳家来了一个教书先生,说是一分钱也不收,免费教孩子们识字,芬芳就邀请栓子也去识字班识字,在识字班里,他们又认识了好朋友大牛。
这一年秋天,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像禾苗如饥似渴的吸吮着雨后的阳光一样,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学习着。正在此时,教识字的先生有事要离开村庄,这样,识字班刚刚成立一年就解散了。听大人们说,这个教书先生是地下党,到这里是一边教书,一边在为党工作。由于城里的党组织有人叛变了,组织上命令教书先生马上撤离。
一天,有人告诉芬芳她爸,政府知道了教书先生是他安排到村里教书的,准备对她家动手,实施抓捕。于是,芬芳家不由分说,连夜搬家,不辞而别,从此芬芳与栓子一家失去了联系。
突然失去了和芬芳联系的栓子,一时间适应不了,总是郁郁寡欢,愁眉不展。就在芬芳离开栓子一年多一点的一天,栓子闲来无事,又想起了芬芳,就用包装纸做了一条小船,害怕纸船被水打湿,又用桐油浸染了一遍,担心纸船不稳,就把两个空蛋壳绑在纸船两旁加以稳定。由于想着芬芳,就突发奇想,用在识字班里学到的文字,写了四句顺口溜,放到蛋壳里,再用油过的纸重新糊好缺口,顺口溜是这样写的:
小小纸船顺水流,流到天边不回头。
拾到纸船是朋友,速速来信别停留。
落款写上自己编的地址:回信请寄村东头最大的老榆树下面的石头缝里,拴子。
做完后,就把小船放到村前的大河里。小船稳稳的在河水中向下漂去,看着小船渐渐远去的影子,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惋惜和快感。同时也是对教书先生的回报,因为我用识字班学过的字,会写顺口溜了!
虽然不报任何幻想和希望,但是心里也总是时不时的想到老榆树,天天到老榆下看一看,有没有回信。这一天,栓子又来到老榆树下,掀开石头看看,是否有奇迹发生。即便是别的人,岂不是又多了一个朋友。
終于奇迹发生了,老榆树下的石头缝里,出现了一张纸条,栓子的心嘭嘭直跳,匆忙打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我知道你是谁,但你不知道我是谁。你想认识我吗?如果想,明天就到村外东北的池塘芦苇荡处,我在那里等你。”没有落款。
看完纸条上的文字,栓子可高兴了,是谁拾到了小船呢?是男的还是女的?是大人还是小孩?不管怎样,栓子都兴奋极了,恨不得天快点黑,夜快点亮。早日见到这个未曾谋面的神秘的朋友。
正是“想天黑,盼天黑,天偏不黑”。终于等来了第二天,栓子早早来到鱼塘边的芦苇荡那里,等了片刻,仍不见人影,心想,是不是哪个淘气包的恶作剧呀。正在踌躇之际,高高的芦苇摇动起来,哗哗的水声也随着芦苇摇摆的声音传来,顺着声音,芦荡缝隙里露出了一双绾着裤角亮出雪白皮肤的脚,再顺着脚,顺着裤管往上一看,这不是朝思暮想的芬芳吗?栓子不顾一切的,紧紧的抱住了芬芳,芬芳抬起头来,“小样,我还以为你把我忘了呢,说,信是写给谁的?”芬芳温柔的眼睛柔和地看着栓子,栓子两手楼着芬芳的双肩,哽咽地说:“就是想你了,才出此下策,想不到老天爷真是做美,让你拾到了小船。”说完,两个年轻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嘴唇也忘乎所以地贴合在了一起……
原来,在我党的正确干预下,政府没有真凭实据,就撤销了对教书先生和芬芳家的抓捕决定,芬芳一家人就马不停蹄地赶往家乡,在家乡下游的河边捡到了小船。
一转眼,半年过去了,夏日里的一天,芬芳和栓子结婚了,这一年正是小日本占领东三省的第二年。也是在这一年,教书先生又来到了这个小村庄,他动员村里的年轻人,“不做亡国奴,齐心协力,把小日本赶出中国去!”
结婚才三个月,就到了秋天。秋高气爽,尤其是晚上,那才叫人十分惬意呢,芬芳坐在炕上,盼着栓子早点回来,刚刚新婚三个月,她还没腻味够呢。
半夜,栓子带着青春的气息和秋天的味道,从外面回来了。栓子说,“教书先生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爱国课,老师说,只要中国人团结起来,就一定会让日本鬼子淹灭在中国人民的汪洋大海中!”接着栓子继续说,“我得去打鬼子。”芬芳听了后,没说什么,呜呜呜地哭了。
栓子看着芬芳,安慰着说:“不要哭了,小鬼子太欺负人了,打跑了鬼子,我就回来。”
芬芳知道拦不住他,这些天栓子老是往外跑,她就知道他有事。
芬芳无可奈何地嘱咐起栓子:“你一定要回来!”说完搂着栓子的腰,把头埋在他的怀里。
“我一定回来!”栓子紧紧的抱着芬芳……
第二天,栓子和大牛以及村里的几个年轻人顶着秋风,跟着大部队走了。
从此,芬芳再也不爱说话了。
村里的妇救会组织妇女们给军上做军鞋,芬芳是做得最快的一个。有时在鞋底上纳上一个“栓”字,她心里想,说不准栓子就能穿到这双鞋呢!
有一天,正在村上做鞋,突然感觉一阵恶心,她心里明白,是自己怀孕了,她好激动啊!她匆忙把这件事告诉了婆婆,婆婆高兴得不得了。有时晚上,芬芳默默地想,栓子要是知道他要当爹了,说不定怎么高兴呢!
无论风天,雨天,无论酷暑还是炎夏,芬芳总是到村东头张望着,盼望着栓子早日回来。
孩子很快就生了,起个什么名字呢?,就叫“光复”吧。把小日本打跑了,光复了,栓子就回来了。
光复满地跑的时候,小日本终于被打跑了,中国人这个高兴啊!人们举着火把,到处都是庆祝的人们。最高兴的当然是芬芳了,她还记得栓子临走时说过的话,“等打跑了日本鬼子他就会回来的。”他如果回来了,看到“光复”喊他爹,说不定怎么高兴呢!
后来,和栓子一起去的,打鬼子的大牛负伤回来了,但是栓子没回来。大牛告诉芬芳,栓子在部队上立了功,中国还没解放,还得打仗,等打胜了就回来。大牛还说,“我要不是负伤,我肯定也在部队上,要解放全中国呢!”
大牛说完这些话,走到村外,哭了很久,原来栓子在战场上,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身受重伤,无法抢救,他牺牲前用尽了最后一口气,对大牛说,“别告诉芬芳——我——牺牲了,我活着——她——才能活啊!”
是的,栓子就是芬芳心里的一盏灯,从小到大都是这样的,只要这盏灯不灭,芬芳的心里都是亮的。
芬芳还是没白没黑地劳作着,只是把“光复”的名字改成了叫“解放”,她天真的想,“等全国解放了,栓子就回来了!”
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了,芬芳还是盼不来栓子,大牛又对芬芳说,栓子当了军官,又去了朝鲜,指挥打仗去了,当军官更得去守卫国家啊。等把美国鬼子都打跑了,栓子就回来了。
这次,芬芳只是微微的点点头,笑而不语。从此芬芳偷偷的把“解放”的名字叫成了“援朝”。芬芳想,“国家有难,男人吗,就应该为国家做贡献!”那就等吧,栓子是干大事的,一定能战胜美国侵略者,等“抗美援朝”胜利了,再和他团圆吧!
芬芳仍然去村外张望,这已养成习惯了,好像不去,心里就像缺少什么似的。
后来,抗美援朝胜利了,大牛又对芬芳说:“部队上这次捎回来准信,说栓子实际上被当年的国民党给俘虏了,栓子誓死都不投降,国民党看栓子是个将才,就带去了台湾,唉,我们盼着台湾解放吧,栓子比我们更盼望着回家呢,台湾解放了,栓子就回家了!”这次,芬芳没有说什么,她似乎预感到什么不祥事情,但又不敢往那方面想,因为她是最信大牛话的人了,他们是从小玩到大的光屁股的娃娃,怎么能对我说谎呢?芬芳凭着自己内心中,仅存的念想,把“援朝”的名字改成“盼归”。盼望着台湾回归祖国吧,也许,台湾回归了,栓子真的就能回来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公婆身子越来越不好,不久就故去了,盼归也长大了,栓子还是没有回来。
大牛自从复员回来,就一直任村里的支书,栓子家的烈属证一直放在大牛那里,大牛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给芬芳送去好,大牛想,等芬芳老一些再说吧。
这些年,大牛一直在暗暗打听栓子的尸骨,可是没找到,听说日本兵把战死的烈士们都埋在一个坑里,连年战事,始终没有人找到这些烈士,大牛盼着有个信,盼着能把栓子接回来,不过没信也好,那就瞒着吧,一直瞒到芬芳老了,直到她老去。
日子依旧这样一天天的过去,大牛老了,芬芳也老了,村里的人管大牛叫牛爷,芬芳早就当奶奶了。
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牛爷常常沉思这件事,他决心不再瞒着了,人都老了,说不定哪一天阎王爷就叫去了,栓子的那件事应该跟芬芳交待清楚才对。
当然,盼归早就知道爹牺牲了,牛爷看盼归长大了,就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盼归,把烈士证也交给了盼归,政府每年给烈属一些补助款都是盼归悄悄地去领,家里也不挂“烈士之家”的牌子。
牛爷当时对盼归说,这事必须瞒着你娘,这是你爹牺牲前交待的。
这天,牛爷找了一个恰当的机会,鼓起勇气,把栓子牺牲的事告诉芬芳,牛爷事先准备了一肚子解释和安慰的话,都没用上。
看到牛爷欲言又止的样子,芬芳微微苦笑,淡淡地说,“他牛爷,我心里明白着呢!”
一年后,芬芳病危。
儿子盼归刚要把烈属证拿出来让妈妈看,芬芳却说:“不用了,我都懂。”
芬芳又对儿子说,“把箱子底下,你爹和娘当年成亲的衣服找出来,和娘埋在一起!”说完,就闭上了眼睛。
芬芳走了,牛爷给张罗着,本来他感觉自己老了,村里的事他也不凑前了,可是,这个葬礼他非要亲自操办不可。他说,这个葬礼不只是芬芳的,也是栓子的。
从墓地回来,牛爷找出了当年栓子当兵时的照片,牛爷把照片拿在手上,嚎啕大哭,像受了委屈的孩子。
一边哭一边数落着栓子:
“兄弟,为了你牺牲时扔下的一句话,我心里像压了一辈子的大石头,你也没告诉我什么时候告诉芬芳啊,对你,我信守了诚诺,可是对芬芳我却亏欠了一辈子啊!”
村里的乡亲们,心里也都默念着:芬芳啊芬芳,你一路走好,你在芬芳的年龄坚守着一辈子的芬芳,你的苦心,却芬芳着一代人,芬芳着代代人!
第二年的春天,墓地周边,山花烂漫,连年不断。从此以后,这里一年四季总是散发着阵阵芬芳,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