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东篱】沿河号子响山谷(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东篱】沿河号子响山谷(散文)


作者:红花草 秀才,2485.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65发表时间:2024-04-04 08:19:26


   我这里说的沿河号子是指流传在澧水一带古老的船工号子。现在还有不少老年人能够即兴来上几句。就像我父亲和我的几位叔叔伯伯等家人,他们在一起的时候还常吆喝,吼上几声,然后又哈哈大笑,手舞足蹈,相互指正,像一群老顽童,将我们旁边的人都带动起来。一些娃娃看着稀奇,也用脚使劲蹬着地,做着匍匐状,踩着节点,拍着小手,东划拉西划拉,兴奋不已。房间里的吼闹声,像正在举行音乐盛典。那天,几个年轻人还兴奋调侃:你们可以直通春晚。
   我叔说:“要不咱们今年举行一次家庭形式的春晚,节目就以船工号子为主。”
   “好,好!”大家鼓掌同意,又开始吆喝起船工号子,家里吼翻了天。
   是的,就是吆喝,或者干脆叫吼,如果船工号子用悠悠雅雅的腔调哼哼唧唧,差了那浑厚大气的气势,不精彩,弱了雄壮,少了豪迈,与原有的味道大相径庭。如此肯定是听者不爱,看者无趣。当然,现在在荧屏上常看到带了艺术性质的纤夫纤绳,还有叫喊的号子,里面含有太多的艺术成分,魅力也不弱,也有一定程度的代入感。但与在沿河亲眼目睹的场景是没法比拟的,那种原汁原味是最直接的表达,更直抵心扉,触及心灵深处。
   只是这种亲临现场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社会发展太快了!
  
   二
   船工号子于我来说并不陌生。我从小生活在河边,河水伴我长大。门前的渫水河,我们叫它大河,大与不大,只是针对没见过世面的乡里人而言的。后来见到了澧水,见到了沅江,看到了长江大海,我们门前的河就是小不点了。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门前的河虽然不是很大,但大河里有的我们基本都有。比如载人过河的渡船,载车过河的轮渡,上下穿梭的竹排。还有,河里常见帆船上下。那个时候的帆船动力很小,跑上水差了马力,必须用人拉。我常见全身黝黑的壮年人,脚穿草鞋、上身赤膊、下身裤衩、肩背粗绳,他们弓着背、喊着号子,手脚并用一步一步艰难地前行。他们一边用力拉纤绳一边大声喊着号子,雄壮有力的声音经常在山谷回荡,半夜惊跑寻食的野兽昆虫,凌晨闹醒酣睡的鸟雀,白天给干活的人鼓劲,夜晚给两边的大山壮胆。清楚地记得我小时候,只要哭闹不停,妈妈会用“别哭,你听,拉船的号子声响了”的话来转移我的注意力。这方法真灵,我会马上止住哭声,要求到河边去看去听。如此,我第一时间接触了这种劳动人民自己创建的原始粗犷音乐,领略了劳动人民最初的随口而出的即兴智慧。
   我喜欢和小伙伴们到河边玩耍,喜欢将家人换下来的衣服故意拿到河里去洗,也喜欢专门到河边去扯猪草,更喜欢到河洲的草地里放牛放羊。这些喜欢,不外乎就是为了亲眼目睹拉船的人,可以近距离地听他们的号子声。当他们“嘿嗬、嘿嗬……”我也会大声跟着“嘿嗬、嘿嗬……”给他们鼓劲加油。他们中间也有人一边擦汗,一边故意与我们逗乐,还说我们的“嘿嗬……”声没他们的大,没他们的洪亮。如此,我们会使出吃奶的力气,歇斯底里地“嘿嗬、嘿嗬”,要与船工们比音量的高低。他们说,有我们在河边上帮忙喊,他们轻松很多,船也跑得快了。我偏着脑袋思考:我们又没帮着拉,又没用力,真是奇了怪了,怎么可能?这不是天方夜谭吗!他们中有人说,这是真的,你们以后会懂的。我将信将疑。
   后来渐渐知道,这是精神力量,是艺术给予的精神力量。原来,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艺术。精神力量在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
  
   三
   据《澧州志》记载,澧水船工号子起源于明代,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这都是船工们在逆水行船的艰辛过程中产生的。我父亲说,我爷爷,太爷爷,爷爷的爷爷为了生计,在我们就近的渫水河拉过纤,一天来回走几十上百里路,也能挣点生活费什么的。他们都会唱船工号子。他们的号子没有固定的格式,没有固定的唱本和歌词,甚至腔调也是随心而为,他们是见景生词,张口就来,不用专门拜师学艺,歌词是口口相传,船工号子的词语根据当下的场面随口喊,一人起头,其他人合,随步踏拍,他们的契合度也不用专门排练,在平常的劳动中早已形成。父亲还说,这种船工号子在澧水一带是大众化的,只要不是哑巴,谁都会来上几句,只是他们都带有他们独自的风格。
   我曾问爷爷,一边用力拉逆水船,嘴里一边还大声喊,有力气吗?爷爷说:“这你就不懂了吧,要喊才有力气,如果都埋头拉纤,各擦各的汗,越拉会越没劲。”那时候我还真不太懂,这是用精神激发人体的各种潜能。许多时候,人的精神力量比物质力量往往更重要。如,人常说的女子本柔弱,为母则刚。又比如,某人查出来得了癌症,医生断言活不过三个月,他偏不信,随后到处旅游,精神状态越来越好,一年后复查,癌细胞居然没了。还比如,中国爱国精神的代表人物岳飞,他毫不动摇地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立场,奋斗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比如,解放战争时期,不少革命者就是坚信中国革命必定胜利的那份精神,一直战斗到最后。
   有时候我缠着爷爷唱船工号子给我听,爷爷疼爱我,从来不会拒绝。因此我现在还常能记起一些。爷爷说他们是走到哪里唱到哪里,路过渫水河十里长滩时,那是必唱的。“嘿嗬嗬……十里长滩长,无风嗨——也有浪,嘿嗬嗬……浪涛再高,嘿哟嘿,也没脚扳高,嘿嗬嗬……十里长滩恶,脚踩嗨——岩土和蚌壳,嘿嗬嗬,一路嘛——大声唱歌,嘿嗬嗬……”多么生动,生动是我们从未听到的,真是天籁之音。到樟树角的水流湍急处也是必须大喊,否则拉不过似猛兽的水流。“嘿……嗬……嗬……樟树角(土话‘郭’音),不怕你恶,嘿……嗬……嗬……就是有狼,有虎豹,嘿……嗬……嗬……今天也要过……加——油——嘿嗬嗬……”嘿嗬的发声,贯穿始终,很有威势。
   爷爷平时说话有些结巴,有时候交待我做什么事,我站在旁边要等好一会才弄明白到底说的是啥。但只要唱起船工号子,舌头也不打卷了,吐词也清楚了,没有半点结巴。我奶奶常开玩笑说,与人说话,要爷爷全部改为唱,免得他人着急。爷爷唱的船工号子的腔调都很直板,没有花里胡哨,颠来倒去的就那几个调。可我很喜欢听,后来我也知道了,澧水船工号子,是湖南省澧水一带的传统音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看来我的祖辈为这传统音乐做过一些贡献,真了不起。
   据查阅,2006年5月20日,澧水船工号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也有点骄傲咯。
  
   四
   很遗憾的是,我爷爷去世三十年了,他做梦都不会想到他们唱的船工号子作为文化遗产被保护了下来。如果还健在的话,估计要和全家人一起,天天都要来上几句,把那原始的味道尽情发挥。现在,拉过纤的老人大部分已经不在,但他们走过的足迹一直还在,留下的气息尚存,纤绳已进入博物馆,船工号子已搬上荧屏,且通过艺术加工,让人可以重温曾经的岁月
   我的父辈们,我们这一代,我们的下下代,会将船工号子继续唱下去,不仅只在澧水一带,还将在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传唱。让地球人都知道有船工号子的存在。
   不说了,我也得为今年家族的春晚做准备,准备一段船工号子。老辈人不彩排,我得彩排,好好琢磨,不能输了气势。
  

共 283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船工号子,北方不太多,南方更多一些,概因地理环境原因吧。没有听见过真正的船工号子,只在影视作品里听见过表演性质的。船工号子,广义上说其实也是一种劳动工具。但凡劳动工具,只要离开了它所在的环境,便再也不会经见它使用时的真正状态。虽然如此,表演性质的船工号子依然粗犷豪放、高亢嘹亮、响遏行云,足见它的魅力所在。它是生活的美、劳动的美。红花草老师是真正听见过船工号子的,小时候渫水河常见全身黝黑的壮年人,脚穿草鞋、上身赤膊、下身裤衩、肩背粗绳,他们弓着背、喊着号子,嘿嗬、嘿嗬……,手脚并用一步一步艰难地前行。这是生活型的船工号子,有苍凉,有辛酸,与小孩逗乐也能减轻肉体上的疲累。爷爷演唱的船工号子,是历史型的,是随着时代和生活的变迁,一代代流传下来的,它代表的是历史的演变、时代的进步和由此积淀的厚重文化。红花草老师的文字描述生动活泼传神,如同语言描述般有声有色,具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同时,对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具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读来令人感悟。期待红花草老师来一段船工号子,感受一下劳动的美、历史的美!【东篱编辑:佳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405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佳华        2024-04-04 08:20:35
  文化的生命就是传承。船工号子是一个符合,代表的是曾经的生活,代表的是时代的变迁。随着社会的进步,好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已化作历史的烟尘。所幸船工号子还在,还有红花草老师以及父辈祖辈们热爱并传承着。向红花草老师以及传承者们致敬!
回复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4-04 10:34:33
  佳华老师辛苦了,谢谢佳华老师精彩编辑,将文直接提升一个档次,感恩遇见,祝老师好运常伴!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4-04-04 08:25:52
  很精妙的奇文!号子只有劳动人民才会喊出来,才会体验到号子的力量!大赏!祝贺精彩不断!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2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4-04 10:36:08
  谢谢老师鼓励和帮助,老师比我懂得多,这是劳动人民的号子,这是志高的精神力量!祝福老师!
3 楼        文友:野山梅        2024-04-04 08:29:06
  经典妙文!有源头就根,有传承就是魂,这篇文章写出了大山人的气慨!祝贺获奖!
回复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4-04 10:38:01
  谢谢老师的支持和鼓励,重在练笔,重在参与,只要不跑题就进步了。祝老师福气多多!
4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4-04-04 08:40:57
  偶尔前来一转,瞥见红花草这篇有关船工号子的文章,被深深吸引。船工号子,沿江各地方都有,虽然没亲自体验过,但从电影电视剧里见过。船工号子,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一种形式,场面惊心动魄,号子令人热血沸腾,尤其喜欢李双江演唱的《船工号子》还有于文华尹相杰演唱的《纤夫的爱》。红花草这篇文章写得细腻丰润,主题鲜明,很好的一篇征文。预祝老师征文能取得好成绩。
回复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4-04 10:40:27
  小溪老师好,老师说的我很有同感。船工号子那气壮山河的声音让人振奋,给人力量。谢谢老师留言鼓励,祝老师好运连连!
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4-04 08:57:45
  我们这里也有河流,但都是涉足可过去的小河,笔红花草老师的家乡那条河还小,所以,几乎没有船,就连筏子也没有,那就没有了号子,艺术诞生于劳动,这是艺术本来的力量。必须佩服劳动人民的创造能力。文章写得很有趣味,代入感很强,以自己的感知,来认识号子,写出了本色。号子,已经从未一种传承的精神文化,有着保存的价值。为佳作点赞。
怀才抱器
回复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4-04 10:46:51
  怀才老师好,谢谢老师评论鼓励,我在河边长大,船工拉纤还有模糊印象,常常故意跑到河边跟着船工后面走,跟着他们叫,那些情景还能记起来。谢谢老师润笔,感恩遇见,祝老师好运常伴!
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4-04 10:00:29
  这个题材,是我陌生的领域,只在影视剧里听过,船工号子,有几分苍凉,却给人向上的力量。老师截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镜头,写得很传神、生动,如灵魂深处发出的声音。有生活,接地气,好文章,拜读学习,顺祝一切都好,春暖花开!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6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4-04 10:49:25
  谢谢韩老师鼓励和支持,老师那里没有河,肯定就没见到咯,老师的许多领域我也是陌生的,嘿嘿,老师视野开阔,我得好好学习!祝老师开心快乐每一天!
7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4-04 11:10:47
  船工号子,以前在电视上看过,在书中读过,在歌中听过,今日读红花老师的文,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音。船工号子,源于船工内心深处澎湃的激情,源于他们乐观顽强的精神,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已成非遗的船工号子,是作者家乡的文化品牌,是生生不息的文传传承和音乐接力。此文,写得生动活泼,情感丰沛,富有感染力!大赞文思,问候红花老师春好心怡!
回复7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4-04 16:22:31
  谢谢罗老师点赞鼓励,船工号子本身就很有感染力,令人振奋,我文笔太差,很难写出那种气势。问候老师,祝老师工作愉快!
8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24-04-04 17:12:25
  好文章沿河号子响山谷,心倾听溪流与风声,春水潺潺,山谷幽深。赞,写作愉快!
回复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4-04 20:09:48
  谢谢蓝色老师鼓励和支持,祝老师快乐每一天!
9 楼        文友:简柔        2024-04-04 18:49:47
  我们家乡也有河,但是我没有听过船工号子,在电视里看过。红花老师家乡的船工号子,吼出了生活的沉重,吼出了气势和雄风。爷爷的船工号子,吼出了激情和活力,见识了。船工号子代代传承,余韵绕梁。很朴实很深情的征文,点赞。
回复9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4-04 20:11:54
  嗯,是的,船工号子就是要吼,不吼就没气势,老师比我小,没见过是很自然的,我的印象都不是很深,都是模糊的记忆。感谢老师长期的支持,祝老师工作愉快
10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4-04 21:13:13
  澧水几十上百代也应该有很多“纤夫的爱”的故事吧。我虽在滦河边,但是这里没见过纤夫,可能以前有吧。这些非物质遗产真的在快速消失,因为他失去了生活的依托。我们这里以前有打夯号子,也早就不见了,不知道有没有人记录下来。拜读老师佳作,点赞学习!
回复10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4-04 21:22:57
  “纤夫的爱”的故事肯定是有的,只是我不知道而已。打夯,不知道是不是许多人围一圈用力筑打大堤的那种,一边喊,一边用力打,也是有节拍的,我们这里曾经也有,我也有点点模糊印象。曾经的劳动人民真的很聪明,在劳动中创造智慧。谢谢老师的支持,祝老师工作愉快!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