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茶桌仔的烟火气
茶桌仔是厦门人对街边的平价茶肆的称呼,最早出现于清末民初。过去,茶桌仔很受欢迎,百姓闲暇时都喜欢在茶桌仔“食茶嗑仙”(闽南语:饮茶闲聊)。
据说,上世纪30年代初,厦门市区的茶肆多达175家。从第一码头到厦门港,从海滨到骑楼下,几乎都可见茶桌仔的身影,比较出名的有局口街、开明戏院后、二舍庙、养真宫、五湖、曾姑娘巷、大王、二王讲古场、福海宫等。
茶桌仔文化:一张低矮的小桌子、若干小竹凳,普通的茶具,传统的茶配,街坊邻居、三两好友一边泡茶,一边聊着家长里短,或谈古论今。这就是最市井、最厦门的泡茶方式,因此,厦门茶桌仔是厦门一张响亮的名片。林语堂先生曾说过:“茶须静品,只要有一把茶壶,中国人走到哪儿都是快乐的。”
改革开放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式各样现代的茶室、茶艺馆纷纷开张。许多人家里、单位也都配备了茶桌、茶具。街边的茶桌仔则渐渐消失。尽管现在很多地方泡茶的环境都高大上了,但相比传统的茶桌仔少了份市井的烟火气和淳朴的人情味。
2022年,厦门市生产总值达到8066.49亿元,同比增长3.1%。其经济实力不仅在全国具有显著影响,更是成为年轻人就业与发展的理想之地。厦门被称为“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吸引着一批批国内外游客前来厦门旅游、度假、观光。
厦门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国际海湾城市,“绿城、水城、花城、历史文化名城”,拉动城乡功能,颜值大大提升。如今,厦门中山公园等推出了免费的茶桌仔服务,引发了老厦门人怀念这种本土的生活方式。我这爱茶人也曾相邀几位“茶客"或文友,在此品茶嗑仙。值得去的是天一楼茶桌仔,它是厦门“茶桌仔”文化的一个亮点,置身于此,新、老厦门人都亲切倍感。
上世纪50年代,茶桌仔也往往是“讲古”场。一壶茶慢斟浅酌,一杯香茗敬知已,品上三杯似神仙,听“讲古仙”(闽南话)讲《三国》、说《水浒》,还经常能听到不少奇闻怪事、民间传说、最新消息。有的茶肆为了招揽顾客,除了讲古外,还可享受传统古乐和曲韵清雅,演绎繁难的“非遗”南音演唱及木偶戏等。闽南文化氛围十足,一城烟火气,脑子里随即现出几个词:市井、平民、日子、岁月。
周末,应厦门老友邀约,到厦影文化广场、八市等地逛街。我们站在老友家楼上,看到“万倾波涛拥海来,一城春色半城花”的滨海城市,这个美丽城市的纵深、视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车流、道路、绿树、房屋组成一幅完美的人间画卷……
漫步中山街,逛市场,品茶话人生,我总觉得:厦门这座城市的气质温婉从容,或许是因为茶的浸润与熏习,正如易中天教授在《读城记》中所说过“不管有多少风云变幻,鼓浪屿琴声依旧,厦门岛涛声依旧,厦门人也泡茶依旧,‘悠悠万世,惟此为大,泡茶。’”塑造了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这就是茶叶飘香的城市。
午后的阳光撒满大地,唯一直通海口的厦门中山街,思明西路口的旷野非遗茶文化馆,弥漫着闽南老字号不尽旷野的茶香,因2022年第二届中华海洋文化研讨会之缘,我撰写的“闽南乌龙茶过台湾下南洋”与之交流,行走在这里,放慢脚步,梅记茶行,茶桌仔冲泡“桂花陈铁”,壶起壶落,绽放盈杯满盏的馥郁花香,与你分享一杯喝得到的高级感!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此时的我,顺便从自带行李包中拿取漳州市(六泡茶)乌龙茶之丹桂,在鹭江道二楼“茶桌仔”泡了起来,壶起壶落,谈笑风笙,爱茶人倍感丹桂馥郁高香,霸气,繁华的都市里“旷野味”,喝丹桂,人富贵,丹桂一壶,笑傲江湖。
置身于此,环望鹭江口、海上的鼓浪屿、日光岩,我顿觉,被我们心灵放逐的原本是一个多么广阔的世界!我们不该把功名和权势敬若神明。真正能搀扶我们的是,如大自然一样博大纯真的友情。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水仙路”。史载:明末,鹭江岸边船舶云集,风樯如织,为金门海澄等地通返锚泊处。遂成繁华市肆。永历四年(1650年)郑成功操练水师于此,康熙年间建有战船厂。清人有诗曰:“近城烟雨千家市,绕岸风樯百貨居”。
写到这里,我的双手在键盘上任意翻飞,思绪被拉回到诗词古韵中:“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乍暖还寒时节,以简单的茶桌仔托茶盏,细品一口春茶,便获得了整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