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清明时节雨,润物细无声(散文)

精品 【流年】清明时节雨,润物细无声(散文)


作者:快乐一轻舟 进士,6532.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88发表时间:2024-04-06 23:07:57

【流年】清明时节雨,润物细无声(散文) 悠然行走之间,小河边的青石板路,有了稀稀落落的滴滴水痕。伸出手,没有雨水滴落的感觉;仰仰头,亦没有感觉。
   青石板上,水痕犹在,是雨水润湿的明证。伸手仰头之间,毫无濡湿之感。不觉便想起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此刻的好雨,恰在清明早晨六点左右。天色,灰蒙蒙,如无边无际的倒扣的巨型水盆。岸边,树叶纹丝不动,盛开的桃花、樱花、海棠花、紫荆花、丁香花等,粉白红紫,娴雅恬静,蔼然宜人。河里,波澜不惊,清澈见底,岸边垂柳的影子,以及粉白红紫的花树的影子,静静倒映在河面上,河面便有了油画般清晰的层次感和色彩繁复的凝脂质感。耳朵里,不时传来此起彼伏的鸟声,山雀、麻雀、黄鹂、白头翁等鸟声,啁啾嘀哩,河里的小野鸭,也嘎嘎鸣叫,为我伴奏天籁之乐。
   越走,地面的水滴痕迹越多,渐渐地,呈现出湿漉漉如酥油洇渍的状态。让人想起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差别只在于,韩愈写的是早春。此刻,乃清明之晨。再伸手仰头,依然没有雨水滴落的感觉,但是,袖口和衣角,却有了斑斑点点的水痕。不由又想起宋代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湿杏花雨”。杏花雨,即是清明雨。
   树上的花朵,因濡湿而花朵低垂,花瓣内卷,像羞羞答答的西施,也像“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琵琶女。这就很容易让我想起杜甫同一首诗里面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写这首诗,是在成都定居时所写,短短四十个字,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直写到破晓之后的“红湿”“花重”的情景。他写的情景和我所见的情景,虽然空间上有一定距离,但是从时间而言,距离应该很近,近在清明时节。
   无疑,不管是韩愈写早春之雨,还是杜甫写清明之雨,抑或是志南和尚写清明时节的杏花雨,他们的生活,都处在相对稳定安和之境;他们的心情,都是轻松优裕的。此刻的我,生活处境,除了身上的顽疾略有发展,面临新的药物抉择之外,其他,衣食无忧,家庭和睦,读书码字,悠闲赏景,自得其乐。从外在生理状态到内在精神状态,皆宛若闲云野鹤,轻松自如。所以,在“气清景明、万物皆显”的时间节点,目视叶清明,花烂熳,草青翠,水清澈,耳听鸟儿在树梢头欢快鸣唱,自然心情愉悦,自然也觉得无声春雨贵如酥油。
   散完步,回到家里,羽绒服的袖头和肩膀处,竟然湿漉漉的,摘下帽子,也湿漉漉的。杏花雨,沾染衣服,毕竟也会濡湿。只是,行走之间,感觉不到而已。
   其实,今天早晨的气温十度左右,身上穿着不厚不薄的羽绒服,才敢出门。前天,一场北风,本来二十几度的气温,一下子降到最低十度以下。昨天的北风更料峭,料峭的北风,让早晨的气温在六七度。被二十多度气温温暖得只穿一件薄衫的人们,气温骤降,顿感春寒吊诡。
   之前一个多月,我感染了流感——也许是新冠,反复发烧,特别畏寒。所以,昨天下午,上坟扫墓,家人不让我同行。我独自一人,在家里,静静地阅读有关清明节的文字,读到“慎终追远祭拜祖先悼念亲人”等文字,不由浮想联翩。
   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清明节——一年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五个节气,不仅仅是开启春耕春种的重要时间节点,更承载着重要的文化传统内涵。活着的人,在这一天里——或者,更准确地说,在清明之前的寒食节和上巳节,以实实在在的扫墓和祭拜仪式,将自己对祖先和已故亲人的尊敬和追思,跨越阴阳阻隔,直达冥界。在宗族社会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里,这一礼仪活动,早就被沿袭为一种风俗习惯,流传至今。
   我们家族的墓地,大约有二亩地,在县城西郊七八里远的乡野。从我祖爷爷开始,到我大哥,已经有四代先人的骨殖栖居在那里。小县城的不断膨胀和扩张,迫使我们家族的坟地迁移了三次。前两次,都是由父辈们操办。这一次,是由我们这一辈——也是由我祖爷爷算起第四代人操办。四代人,八座坟,犹如他们活着的时候一样,一同聚一堂,相濡以沫,分列成四排,尊卑有序,参差坐落。
   每座坟前,都立了石碑,石碑上都镌刻着亡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还有立碑的后裔的姓名。祖爷爷的石碑后面,刻着我撰写的碑文,记载着从祖爷爷李宝树开始的家族简史等文字。凡是来祭扫之人,如果阅读碑文,就可大致了解从我祖爷爷开始的家族发展史略。
   坟地周围,围了铁栅栏,还安了一座大门。这样一来,亡灵居住之地,犹如在阳世活着的人居住的庭院。如果他们在天有灵的话,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欢聚在一个庭院里,也一定会像他们活着时候一样,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三弯巷里的李家两处宅院,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发生变化,先是我们家,后来,我三叔,我一个堂叔,先后搬离出去,另建新宅院。九十年代,两个宅院,只剩下我四叔和我一个堂叔。进入二十一世纪,最后两家,也搬出来另住。北院,租赁出去,南院,等于半闲置。最近十年左右,小县城几乎全部拆迁,已经面目全非,旧街巷,老庭院,几乎杳无踪影。三弯巷李家旧庭院,也被拆成一片废墟。三四年过去,至今,依然是一片废墟。本来居住在一起的家族人,最终分居各处,以至于相互之间,大多不了解彼此具体的居住位置。随着时代变迁,尤其是拆迁风的席卷,家族共栖一处,已经成为历史,分居各处,也逐渐冲淡了血脉相连的家族意识。
   但是,每年的清明节和寒衣节——农历的十月初一,分居各处的家族人,都会到墓地扫祭。有时候,在某一个清明节或者十月初一,还会约定一个时间,一起到墓地平整土地、栽树、除草。同一家族的人,在墓地相聚,倍感亲切,似乎有说不完的家常话,道不完的血缘情。家族墓地,是先人栖居之地。每年两次的扫墓活动,是后人既慎终追远又难得一聚的好机会。一块墓地和每年两次的扫墓活动,既让先人亡灵有了安息之所,也让后人的追思和聚会有了实实在在的场所和仪式。家族血缘之亲,赖此,一次次被激活,一代代被延续。
   我又拿出我编写的《李氏宝树家谱》翻阅起来。这本书,用现代文本模式编写,图文并茂。先人活着时候的样子,一一栩栩如生地重生在我眼前;每个先人的生平简历,通过文字一一展现在我眼前。活着的人,包括第六代人,不管男女,也都一一收录在内。书中,又收录了有关家族历史的文字。其中有我三爷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撰写的家庭情况和他个人的简历,有我二叔撰写的对家乡和家人的回忆文字,有我撰写的《酸甜苦辣三弯巷》一文。活着的人以及后辈人,可以通过阅读以上文字,对家族历史以及先人情况,大致了解。李氏宝树家族血脉,亦可以借助这本书,生动形象地存活和延续。
   这本书里还有《家训》等内容,具体阐释我们这个家族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良好家风。譬如《家训》里面就对李氏宝树家族多年来相沿成习的“忠厚平和勤奋明智”,进行了具体阐释。
   前四字,为德性修为。后四字,为行为规则。从我祖爷爷开始,一代代人,皆忠诚,忠实;敦厚,厚道。与人交际,以诚相待。平实,平静;和气,和蔼,和睦。为人心平气和,与人和睦相处。又靠着勤勤恳恳,不懈奋斗,学有所长,才做有收获。明白事理,聪慧睿智,为学通达,才做事顺畅。
   如此德性修为和行为规则,亦如杏花雨,“润物细无声”,在一代代人身上潜移默化,化作精神支柱和行为指南。
   具体阐释的目的,就是让现在活着的人和后代人,保持以此为核心的德性修为准则和勤奋明智的行为规则。保持良好的家族文化传统,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行事。
   其实,杏花雨只下了一个多小时。吃过早饭,坐在电脑前,扭头觑见,窗外桂花树上新发的叶片,被贵如酥油的杏花雨润湿,格外晶莹明艳,格外生机勃勃。
   吃午饭时,看一部新电视剧《今天的她们》。其中有一个片段,张国立主演的顾大厨,和一帮老头老太太一起,嬉笑调侃。调侃之间,顾大厨说了一句话,“祝大家老气勃勃”,大家跟着一起喊:“老气勃勃”。
   清明时节,已经进入古稀之年的我,听到“老气勃勃”四个字,不由怦然心动。
   是的,人到老年,生理的衰老,不可避免。但是,老,并不意味着暮气沉沉老气横秋形如僵尸。人到老年,虽然已经远离“朝气勃勃”,但是,老也要老得勃勃生动,气韵灵动,活出精气神来,也要如同杏花雨下的花朵,虽然因濡湿而内敛,却更清灵明艳,生机勃勃。
   下午四点,气温升到十四五度,和夫人一起,又到小河边散步踏春。
   云淡风轻,春和景明,河两岸,踏春赏景的人,来往如梭。除了一些年龄大的人,大多是年轻夫妇带着孩子游玩赏景,还有高、初中学生几人相聚一起前来游玩。大家悠悠闲闲,赏旖旎河景,望浮游野鸭,看盛开花朵,瞧垂柳依依、草色青青,听鸟儿欢唱。两岸景色如画,游人也成了画中人。
   几位姑娘,穿着时髦的裙装,在鲜花丛旁摆出各种造型,或拍照,或拍视频。她们一个个如鲜花盛开,娇艳靓丽,朝气灵动,活泼可爱,为清明美景增添了优美和活力。
   鲜花盛开的一片垂丝海棠树丛和另一片花香馥郁的丁香树丛旁,一位衣着艳丽的俏女郎,将手机放在支架上,在音乐伴奏下,挑起节奏明快的舞蹈,搞起了现场直播,吸引很多人驻足欣赏。
   三四个年轻家庭,带着各自的孩子,在僻静处的小广场,享受起野炊美味。年轻妻子和孩子,围坐在矮桌旁。矮桌上,摆着烤肉,还摆着草莓、圣女果等新鲜果蔬以及饮料。年轻妻子和她们的孩子,悠闲自在地品尝美味。她们的丈夫,一边喝着啤酒,一边围着烧烤架忙碌。
   踏春,是清明节气中另一项重要的文化传统。踏春人自在优裕的行为,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为明媚春景平添祥和欢畅气氛。
   我和夫人,一边慢悠悠散步,一边欣赏如画春景,欣赏活泼欢快的画中人,陶然沉醉。

共 38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犹如春景与历史文化相互交融、春雨与家风传承相互融合的一道精神大餐,《清明时节雨,润物细无声》一文,可谓是纵横捭阖,具有了文化散文的万千气象。清明节——一年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五个节气,不仅仅是开启春耕春种的重要时间节点,更承载着重要的文化传统内涵。对于作者来说,除了身有病痛外,其余的,就是衣食无忧,家庭和睦,读书码字,悠闲赏景,自得其乐,从外在生理状态到内在精神状态,皆若闲云野鹤,轻松自如。所以,在“气清景明、万物皆显”的这个时间节点,作者自然心情愉悦。遥想,三弯巷里的李家两处宅院,现已拆成一片废墟,本来居住在一起的家族人,也最终分居各处,以至于相互之间,大多不了解彼此具体的居住位置。无疑,随着时代变迁,家族共栖一处的境况,早已成为历史。所幸,每年两次的扫墓活动,既是后人慎终追远的时机,又是难得一聚的最好机会。家族血缘之亲,也赖此一次次被激活,一代代被延续。特别是藉着《李氏宝树家谱》,活着的人以及后辈人,可以通过阅读文字,大致了解家族历史以及先人情况。同时,李氏宝树家族血脉,亦可以借助这本书,生动形象地存活和延续。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忠厚平和勤奋明智”的家风传承,在一代代人身上潜移默化,也化作了李家人的精神支柱和行为指南。作品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将描写春景与叙写文化传统及家训传承巧妙结合起来,写景如诗似画,阐释历史文化与家族传承娓娓道来,使整篇文章既灵动又厚重,充分显示出作者高超的发散思维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纵观整篇作品,笔法老道,思想深邃,描写细腻,有意境,有意蕴,有内涵。好文,编者倾力推荐。【编辑:思绪飞扬淡墨痕】【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40700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24-04-06 23:15:01
  在春和景明的清明节小长假期间,能第一个读到轻舟大哥的散文,真是一种幸运。这样的文字,既大气厚重,又生动细腻。文字背后,一定是轻舟大哥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纯净的文学情怀。文章虽散,但始终神聚,洋洋洒洒,气象万千,令人羡慕。问好轻舟大哥,并祝早日战胜病魔。
思绪飞扬淡墨痕
回复1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4-04-07 06:05:36
  谢谢刘教授,深夜编审出来,更谢谢您强大的编者按语,使拙文蓬荜生辉。是的,我也是读别人的散文,受了启发,写出这样一篇文字来。您辛苦了。深表感谢。
2 楼        文友:江山编辑部        2024-04-07 08:05:46
  该作品不符合此次【江山•根与魂】主题征文要求,改为非征文体裁。
江山编辑部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4-08 16:48:48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3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4-04-08 20:02:45
  谢谢社长鼓励,祝流年青春不老。
4 楼        文友:疏影横窗        2024-04-08 18:22:20
  在我的记忆中,“清明时节雨纷纷”是清明节的标配,没有雨的清明是不完美的。
   在此篇文中引用了不少名句,可见前辈在写这篇文章时,情感情不自禁地外溢。除了对清明这个节气的的阐述外,更多的笔墨落在对家族的叙述上,还有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上。最后的落笔意味深长啊!
   问好前辈。遥祝安康!
不忘初心,还原本质,真实为美。
回复4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4-04-08 20:01:53
  谢谢您的精彩留评,也祝您写作愉快。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