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韵今弹】清明节感怀 (古诗词)
清明(其一)
清明一曲丹心传,
割股奉君不平凡。
昔日牧童今可在,
杏花开遍五龙山。
清明(其二)
昨夜又雨,点点滴滴心间
春风徐徐,相忆故里梦乡
桃树杏林,少年飞歌奔忙
多情勿笑,山海犹记誓言
子规寒食,岁岁清明魂牵
雨滋露润,碧野草绿花艳
青春几何,岁月恰似流年
老院依旧,先祖寻迹山川
声声呼唤,父母叮咛难忘
燕子归来,庭前满目春光
老树嫩芽,喜鹊枝头引吭
炊烟袅袅,麻鸭塘中撒欢
《岁月吟·春来望古稀》
花甲已过容颜老,
古稀将至事难消。
春风何故频来早,
不许吾心再年少。
人间百态话无聊,
唯愿余年多吉兆。
三生有幸逢盛世,
宁静淡泊亦逍遥。
2024.4.6
【编者按】清明是国人独有的节日,慎重怀远是传统,对于这种传统各有各的看法,千江有水千江月么;不同年龄段也有不同年龄段的看法,作者的看法是“古稀将至”者的看法,“宁静平淡”是主要心态。问候作者!【风之丐】
1 楼 文友:墨轩客 2024-04-07 21:14:20
清明已经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成为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元素,但究竟有几个国人知道清明源自何人?介子推又是何人?割股奉君这一典故又是怎么回事?介子推死前留给晋文公的那首诗说明了一切,诗人天窗也为我们揭开在诗中谜底。同时,诗人还巧妙化用了著名《清明》一诗的后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变为“昔日牧童今何在,杏花开遍五龙山”。五龙山在何处?想必定是诗人的故乡吧?!在清明的时候想到故乡,想到杏花,也想到了酒,杏花此处应就是在代指祭祀酒,这不正是诗人在清明带着酒和纸钱来到老家祭拜自己的先祖们么?!此诗先写介子推的丹心一片,才有了清明的由来,让读者有共鸣;再由古到今,由人及己,再在清明这一独特时节与大家一起怀念并祭拜各自的先祖,又让每个读者有共情。起承转合,自然出彩。是颇为值得推荐分享的好诗!
回复1 楼 文友:天窗 2024-04-07 23:02:29
非常感谢您用心的评论,受教了!
回复1 楼 文友:天窗 2024-04-07 23:05:36
谢谢老师的精彩留评,向您学习,受教了!
2 楼 文友:墨轩客 2024-04-07 21:50:35
清明(二),这是一篇形式新颖的古体诗,诗人大胆的采用了四六整齐句式,不在规矩之中,又尽在古韵之内,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此其一;整片看不出有多少清明悲痛伤感的凝重氛围,通篇看似平铺直叙,实则深情内收,欲表现出尽可能的轻松愉悦,然则愈不悲伤者越发悲伤矣!其实诗人首句便用“昨夜又雨,点点滴滴心间”为全篇定下了情绪基调!而诗人如一位逍遥派得道高人,淡看人间万物千事百态,所以很自然接上第二句“春风徐徐,相忆故里梦乡”,娓娓道来的第三句曾经少年时的“桃树杏林,少年飞歌奔忙”,为读者拉起回忆故乡的从前时光和两小无猜与海誓山盟的美好情感记忆,极尽快乐之能事,然而诗人又不合时宜突兀的把读者拽回“清明”的大背景中来 一起感受子规泣血的悲凉与为介子推而寒食的酸痛。包括后一节中的“老院依旧,先祖寻迹山川”与“声声呼唤,父母叮咛难忘”,都清晰让人感觉到诗人的内心其实依旧是很痛很痛的!诗篇中罗列的那些看似应该能让人快乐的场景,只能凸显诗人的矛盾交织的复杂心理,却没有成为真正让人快乐起来的充分理由!总体上来讲,诗人在这首诗里把情绪与情感藏的很深很深,只有在没有人发现的寂寞清明雨夜,诗人才会独自去舔自己的老伤口,去追忆、去对话深藏自己内心深处的与感情很好、对自己影响很大某一两位先祖……
回复2 楼 文友:天窗 2024-04-07 23:02:55
今后还得多向您学习!